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乌兰察布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皇后,皇帝的正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B. 古代座次以右为尊,空着右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右以待”,表示尊敬。

    C. 古代农民除缴纳赋税之外,可对粮食进行交易。粜米是指农民卖出粮食,籴米是指农民买进粮食。

    D. 封建制5刑从轻到重的顺序依次是笞、杖、徙、流、死。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知识付费平台在互联网上然出现,有些平台迅速累积起成千上万的用户。这不禁让人感叹:知识终于值钱了。

    目前,知识付费主要包括两种式:第一种是某些平台花钱请一些答主,聚拢人气和流量,接下来才会考虑向用户收费的问题;第二种是创建类似得到小密圈这样的付费专栏,专栏创建者和用户之间直接建立金钱协议关系。经济学者薛兆丰的专栏卖出了20万份,他可以说是知识人里面的富翁了。

    知识付费的核心就是花钱获得阅读特权。某APP平台中的听书服务,受众群很大。一本书有20万字,先找人整理一个5000字的干货,再制作成语音放在平台上。你听一本书,只需要花一元钱和半小时的时间,因此,朋友圈突然就有了一些一年200本书的人。但是,不管你是听很多书,还是追随薛兆丰这样的名家,阅读一年的专栏,你获得的都不是整体性知识,而是一堆知识的碎片。比如,薛兆丰会根据一些热点问题,做出经济学的解读,但那并不是经济学本身。如果你要真的提升自己的经济学知识,还必须自己下功夫获得。因为,对一个人来说,不在于你是否拥有丰富的知识,关键是你是否构建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人有了知识体系,就能获得一个思考的支点,此后,你只需要不断延展它、丰富它。那些比你厉害的人,很有可能是知识体系更合理。

    恰恰在构筑知识体系上,知识付费是很无力的。过于追随一个人的专栏,容易成为他思想的声虫;而大量听书的梗概的人,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干货。这些碎片化的知识还会转即逝。这也是很多人的体会:付费听了一年书,回头想想自己却并没有记住什么,生活和对世界的认识,也都没有什么变化。

    材料二

    在知识付费成为潮流的今天,某知名教授曾说:能够与金钱和权力交换的知识,大多是三流的,因为它们的表达方式不可能继续忠于那种只有一流知识才可表达的重要性感受。一流的知识只能免费,这是因为它只吸引少数能够理解它的人。这些人是最可宝贵的,他们原本不应该付费,他们投入了理解力,并伴随着理解一流知识付出了艰辛,这些价值远远超过了任何付费知识的市场价格。

    也就是说,一流知识自有其一定的、无法降低的甚至不可逾越的知识门槛,这是听懂、理解、习得一流知识的起点。不过,这只是做学问的逻辑,并不是商业的逻辑。在知识付费的语境里,平台内所有的知识都应当是人人皆能歌的柳词,起码也应该是有钱即入、可以自嗨的迷你KTV。在这里,钱是唯一的门槛。

    而专业领域里的专业知识,对大众来说,可能有些难以理解。这其实也没什么奇怪,学术知识与日常生活知识本身就有所差别。普通人靠三流知识可能就能活得不错,学者却必须以追求一流知识为已任。人们为获得知识而付费,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如,孔子曾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获得知识而上学、参加培训、听讲座,以及购买图书、报刊资料、音像制品等,无不属于为知识付费的范畴。

    应当说,知识付费的兴起和现代人的浮躁、焦虑以及速成的心理有很深的关系,在一个以效率为目标、以速度为标准的时代,知识的学习也难免走上了一条快车道。无数没入门、没基础的菜鸟,一上来就想走捷径,想只通过若干小时的听或读就达到他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水平,想直接获取一流的知识,这是不可能的。只可惜,没有人能单靠第七张饼就吃得饱饱的,也没有人能靠吃别人嚼过的馒头就成为大师。

    不过,这并不是说,知识付费就一无是处。因为,在互联网时代,知识需求在不断升级,而人的时间却被拆解得支离破碎,只能利用这些时间间隙来学习;传统阅读和学校教育已经没办法满足不断升级的知识需求,但碎片式学习反而是在一定条件下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而且,付费这一门槛,一定程度上帮助用户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了有效信息,同时也能让优质内容得到最大程度的曝光,使两方价值达到最大化。

    即使知识付费买到的是三流知识,如果有人能将这些知识真正掌握、理解,岂不是一件幸事?这也是让学术通俗化的一种努力和有效的实践。毕竟,有些知识不能只是被关在象牙塔内进行自我欣赏,而是需要走向大众。再进一步说,如果有人借付费买到三流知识,并窥得学习门径,进而逐级而上,乃至最后可以听懂或读懂免费的一流知识,那么这也是受益匪浅的。

    材料三

    近两年,以自媒体为代表的内容付费模式的出现,分答、喜马拉雅等知识类平台向付费答题、付费读书的转型,真正意义地逐步开启了互联网共享时代为知识付费的模式。为知识付费,有利于改变人们期望借助互联网免费获取知识的思维和习惯。

    目前进入付费范畴的知识可分为知识类和非知识类两种,前者是有附加值的信息,如专业讯息或自媒体红人的见解表达、某领域各类知识经验的汇总;后者则更像个信息综合体,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有更强的休闲娱乐性。这样看来,为知识埋单其实是前一种购买想法或点子,而那些休闲娱乐性的信息,购买它们不过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市场自由定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买卖知识。其实,给知识性信息付费,与保护知识产权的逻辑并无二致。尽管定价是市场性的,但定价并不是纯粹为了盈利,而是给予创作者公允的回报,促进知识相关行业的勃兴,鼓励更多的创作涌现。换句话说,购买行为既让知识得到了充分的市场评估,也是在鼓励更多的思想涌出共享,通过这种良性的互动汇聚更多的新的时代思想。在网络这个特殊的平台上,由于分享与链接的速度和效率都远高于线下,所以也就更需要注意对此类知识产权的全面维护,必须有更先进的技术及时跟踪和回馈,随时打击侵权行为。

    当然,也要看到,知识付费会让网络的群居性特点更为突出,即分享的碎片化、共享的碎片化,此类知识只为一类人拥有,无形中形成了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壁垒。另外,我们也无奈地看到,并不是所有知识都可以定价化,有些具有普世意义的知识,如知识产权中的药品配方、各个学科的公理定论,哪怕在这个注重知识保护、给知识定价的时代,它们也是必须被分享以促进人类共同进步的。这些问题,都将是正在来临的知识付费时代我们必须要破的局。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识付费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三段中的“听书”属于第一种。

    B.经济学者薛兆丰利用平台投资,聚拢人气后,赢得经济效益。

    C.通过“知识付费”获得的知识,既是碎片化的,也是易逝的。

    D.幻想花钱买到有价值的知识,却只是成就了别人的致富路径。

    2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然出现:“骤”读作zhòu  意思是“突然”

    B.式:“模”读作  意思是“模板”

    C.声虫:“应”读作yìng  意思是“附和”

    D.即逝:“瞬”读作shùn  意思是“极短的时间”

    3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促使“知识付费”兴起的因素的一项是( )

    A.心浮气躁 B.焦躁忧虑 C.循序渐进 D.急于求成

    4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某知名教授认为一流知识不可能通过付费而获得,因其知识门槛高。

    B.专业领域的学者不用追求那些繁琐的日常生活知识就能活得很不错。

    C.和古代“束修”向孔子从师相比,现代为知识付费的范畴已经扩大。

    D.应辩证看待“知识付费”,因为它虽然不是捷径但也并非一无是处。

    5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为知识付费的模式推动了分答、喜马拉雅等知识类平台的转型。

    B.进入付费范畴的“知识”分为两种,其中休闲娱乐性信息不值得付费。

    C.为知识付费有利于催生更多的创作,汇聚更多的新的时代思想。

    D.那些具有普世意义的知识是不用付费的,因为那是众人皆知的知识。

    6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下,互联网知识付费还处在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发展。

    B.将来进入付费范畴的“知识”会由目前的两种发展到多种。

    C.要维护知识付费类产品的知识产权须有更先进的技术支撑。

    D.知识付费时代,我们必须要解决知识壁垒更为突出的问题。

    7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从知识产品提供者、消费者和知识本身三个角度,简述“知识付费”的优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表明自己内心崇尚美德不因加罪而后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送别,自古以来让人情难以堪,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却表现得气势豪迈,意境开阔,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更成为千古名句。

    (3)荀子《劝学》中表明广泛地学习并能自省,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曾子认为读书人“任重道远”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2)《大学》中指出“无论身份高低,都要懂得做人根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将进酒》中,借曹植的典故写出宴饮之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2)《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舱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3)李密《陈情表》中反复申述感念新朝皇恩浩荡,为地方官员荐举人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辞不赴命”说明原因。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归去来兮辞》中描写船在水面上轻轻摇荡前进,风儿轻轻吹动衣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滕王阁序》中,作者描写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明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陈情表》中,李密描写自己孤单无依,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梦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连忘返,不觉天色很快就暗了下来。

    (2)《诗经》中《静女》一诗,描写了姑娘跟她男朋友约会时,带去了一件精美的礼物,尽管只是一根初生的茅草,但确实美好且与众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用“猿”和“鸟”共同描写景物、营造氛围的写法很常见。杜甫的《登高》和白居易《琵琶行》都有这样的诗句,请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颜渊》中,孔子认为一旦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天下的人都会称赞是仁人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习近平总书记鼓励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正如曾子在《论语·泰伯》中所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今之众人才智远低于古之圣人的状况和不肯从师学习的心理。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扬州慢   淮左名都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马窥江”二句写金兵的劫掠虽然成为过去,而“废池乔木”犹以谈论战事为厌,可知当年带来的战祸兵燹有多么酷烈。

    B.“年年知为谁生”,作者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

    C.全词写扬州过去的盛况,都是实笔,为下文对比铺垫;写扬州的今日,只用虚笔勾勒。留下开阔空间让读者去想象。

    D.全词抒情写景,都不执着于具体细致的刻划描绘,写得空灵、疏淡,这样更能激起读者联想创造,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2】这首词是怎样体现“黍离之悲”呢?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野庙碑并诗

    (唐)陆龟蒙

    碑者,悲也。古者悬而窆,用木,后人书之,以表其功德,留之不忍去,碑之名由是而得。自秦汉以降,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而又易之以石,失其称矣。余碑野庙也,非有政事功德可纪,直悲夫氓竭其力,以奉无名之土木而已矣。

    瓯越间好事鬼,山椒水滨多祀。其庙貌有雄而毅、黝而硕者,则曰将军:有温而、皙而少者,则曰某郎;有媪而尊严者,则曰姥;有妇而容艳者,则曰姑。其居处,则敞之以庭堂,峻之以陛级。左右老木,攒植森拱,茑萝翳于上,枭鹗室其间。车马徒隶,丛杂怪状。农作之,氓怖之,走畏恐后。大者椎牛,次者击豕,小不下鸡犬鱼菽之荐。牲酒之奠,缺于家可也,缺于神不可也。一日懈息,祸亦随作,耋孺畜牧栗栗然。疾病死丧,氓不曰适丁其时耶,而自惑其生,悉归之于神。

    虽然,若以古言之,则戾:以今言之,则庶乎神之不足过也。何者?岂不以生能御大灾、捍大患,其死也则血食于生人。无名之土木,不当与御灾捍患者为比,是戾于古也明矣。今之雄毅而硕者有之温愿而少者有之升阶级坐堂筵耳弦匏口梁肉载车马拥徒隶者皆是也。解民之悬,清民之暍,未尝贮于胸中。民之当奉者,一日懈怠,则发悍吏,肆淫刑,驱之以就事。较神之祸福,孰为轻重哉?平居无事,指为贤良,一旦有天下之忧,当报国之日,则恇挠脆怯,颠踬窜踣,乞为囚虏之不暇。此乃缨弁言语之土木耳,又何责真土木耶?故曰:以今言之,则庶乎神之不足过也。

    既而为诗,纪其末:土木其形,窃吾民之酒牲,国无以名;土木其智,窃吾君之禄位,如何可?禄位颀颀,酒牲甚微,神之飨也,孰云其非?视吾之碑,知斯文之孔悲!

    (选自中华书局本《全唐文》卷〇一)

    (注)①窆:下葬。②暍:中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椒水滨多          淫:过多

    B.有温而、晰而少者      愿:宽厚

    C.此乃缨弁言语之土木耳    缨弁:穿着官服

    D.如何可                仪:效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留之不忍去             击沛公于座

    B.余碑野庙也             生物以息相吹也

    C.又何责真土木耶         以通狂惑

    D.纪其末                 其无礼于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为一座不知名的乡野神庙撰写的碑文。碑文的种类繁多,常见的如功德碑、庙碑、墓碑。本文开头显出杂感的特点,好像在漫谈作者自己的感想,其实寓有严峻的讽刺。

    B.文章从“碑”的原义谈起,“碑”和“悲”字音相同,所以作者认为“碑”的原义是悲哀。秦汉以后,把木板改成石块,为活人歌功颂德,作者认为这不合原意。

    C.第二段生动具体地阐述了农民迷信神鬼的方式和原因,这里有批评、嘲弄,但也对农民的同情,既写出农民愚昧迷信,更显出他们善良驯服。

    D.作者以农民愚昧地供奉野庙无名偶像为喻,揭露唐末国家官僚机构的腐朽,但是作者仍对它充满希望,认为他们比野庙里的无名偶像更值得人们供奉。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今 之 雄 毅 而 硕 者 有 之 温 愿 而 少 者 有 之 升 阶 级 坐 堂 筵 耳 弦 匏 口 粱 肉 载 车 马拥 徒 隶 者 皆 是 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居处则敞之以庭堂,峻之以陛级。

    (2)虽然,若以古言之,则戾;以今言之,则庶乎神之不足过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两次飞行、三次太空授课的航天员王亚平是英雄,那曾受胯下之辱的韩信是英雄吗?圣地亚哥连续84天在海上一无所获是英雄吗?坚守岗位、履职尽责的基层和社区工作人员是英雄吗?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请你回眸历史,关注现实,谈谈什么样的人才能算得上英雄。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文体议论文。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