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若属皆且为所虏
B.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以其无礼于晋
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常以身翼蔽沛公
D.而刀刃者无厚 吾尝终日而思矣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人类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无论是应对生态环境危机,还是解开国际关系征结,各国都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训求新理念、新方案。
B.蒲公英,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但它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
C.生命至上,也就是把人民放在心中至高无上的位置,这是我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最好全释,更是中国人民敬仰生命的人文精神的最好映证。
D.每一个国家都有群星璀灿的魅人夜晚,尤其在发生大的社会振荡和思想激变之时,如北美独立战争前后就是这样一个经典性的辉煌时段。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农历每年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C.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郭”,外边的一道为“城”,“望晚日照城郭”中“城郭”泛指城墙。
D.干支纪年法是干支两字相配,六十年周而复始,用以纪年,也可以用来纪日。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B.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C.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D.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5、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撒手人寰(huán) 风乎舞雩(yú) 铿尔(kēng)
B.吾惛(hūn) 夜缒(zhuì)而出 佚(yì)之狐
C.刽(kuài)子手 错勘(kān) 杜撰(zhuì)
D.畏葸(xǐ) 鞭挞(tà) 陨(yǔn)落
6、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命若琴弦
史铁生
①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黑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②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③接近村子的时候,老瞎子喊住小瞎子,在背阴的山脚下找到一个小泉眼。
④“过来洗洗吧,洗洗你那身臭汗味。”
⑤泉水清凉凉的。小瞎子又哥哥呀妹妹的哼起来。
⑥老瞎子挺来气:“我说什么你听见了吗?”
⑦“咱这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您师父我师爷说的。我都听过八百遍了。您师父还给您留下一张药方,您得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付药,吃了药您就能看见东西了。我听您说过一千遍了。”
⑧老瞎子显得有些激动,盼了多少年了呀,老瞎子想,盼了五十年了!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哇,挨了多少回晒,挨了多少回冻,心里受了多少委屈呀。
⑨现在快盼到了,绝出不了这个夏天了。
⑩老瞎子动了动,抓起自己的琴来摇了摇,叠好的纸片碰在蛇皮上发出细微的响声,那张药方就在琴槽里。
⑪老瞎子说书已经说了五十多年。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来,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到:“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喝来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满场立刻鸦雀无声。
⑫他会的老书数不尽。人人都称赞他那三弦子弹得讲究,轻轻漫漫的,飘飘洒洒的,疯颠狂放的,那里头有天上的日月,有地上的生灵。老瞎子的嗓子能学出世上所有的声音。男人、女人、刮风下雨、兽啼禽鸣。
⑬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老瞎子把琴弹得如疾风骤雨,字字句句唱得铿锵。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
⑭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两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小瞎子蹶着屁股吹火,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捡出来。老瞎子终于开了腔:“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
⑮一早起来,小瞎子病了。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着那药方和琴弦。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心里总在说:“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
⑯“明天我就去抓药。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来。”
⑰老瞎子早忘了兰秀儿的事。“吃的、喝的、烧的全有。你要是病好利索了,也该学着自个儿出去说回书。行吗?”
⑱“行。”小瞎子觉得有点对不住师父。
⑲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本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老瞎子天不亮就上路了。
⑳老瞎子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㉑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一千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懂了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㉒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有删节)
【1】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2】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内涵是什么?
【3】结合小说内容,请简析老瞎子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4】小说当中多次提到“弹断最后一根琴弦”有何作用?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2)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师说》
(3)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4)细草微风岸, 。 ,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5)莫唱当年长恨歌, 。 ,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荀子认为,螃蟹空有强健的身体,却只能“____”;蚯蚓身体柔软却能在地下来去自如,源于它“____”,以此说明在学习上切忌心浮气躁的道理。
(2)《阿房宫赋》中描写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呼应,用“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和他的《西江月》一词中“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
9、默写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记念刘和珍君》描写真正的革命者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斗争多么艰苦,都决不回避,都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中写与康桥离别时“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
10、古诗文名句默写
(1)《蜀道难》中,诗人提醒人们因为蜀道地形险要,若被恶人控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要警惕战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夔州峡口秋江景物特点,映衬诗人心绪起伏、波澜跌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4)《锦瑟》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此情”的无尽怅惘,别说现在追忆,就是当时就已经无尽的怅然若失了。
(5)《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______,______。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
(7)《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表现女子不再相信爱情,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借用《管子》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李端:作者友人。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故关:故乡。风尘:指社会动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以“悲”流贯,句句紧扣主题,抒情多于写景,写得情真意切,哀婉动人,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
B. 颔联写送别情景,情藏景中。“寒云 ”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压重的感觉,为别离的心境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
C. “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 “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
D. “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直率而又有回味。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3、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完成下面小题。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好战,请以战喻。 请:请允许我
B.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或:或者
C.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走:跑,这里指逃跑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悌:敬爱兄长
【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B.①移其粟于河内 ②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C.①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②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D.①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②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梁惠王认为自己在治理国家方面已经费尽心力,因为他在灾年能够迁徙灾民,调运粮食,及时救荒。
B.“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是说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
C.在使梁惠王明白了自己做法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自己关于王道的最高理想——“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D.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止的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体现了他的这种思想。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4、阅读下面的文字,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