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初中毕业时老师和我们的合影,我一直还惠存着,因为它是我们师生情谊的见证。
B. 今天能参加此次培训,有机会就教于各位专家,我感到非常荣幸。
C. 大家看,像刘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尽绵薄之力,难道我们倒可以对学习不负责任?
D. 同学,你这篇文章内容尚可,但语言还有几处瑕疵,我就斗胆给你斧正了一下。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了孕育浓厚的文化氛围,文学社的成员们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开展文学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②为什么人言可畏?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那是一种铄石流金的力量。
③今年“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的发言少了穿靴戴帽的套话,多了实实在在的内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④该公园明确禁止游人骑自行车进入园区,可据记者现场观察,仅一分钟就有八人骑自行车进入园区,他们对指示牌置若罔闻。
⑤为了建设和谐社会,城市学校应主动和乡镇学校结对子,鼎力相助薄弱学校。
⑥在以特权为荣的国土上,要想取消特权恐怕不是靠一个报告、一次规定、一个会议决定乃至一个法律条款所能做到的,需要上行下效,身体力行,养成习惯才能彻底根除。
A. ③⑤⑥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④⑤⑥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熟稔(rěn)旖旎(qǐ) 联袂(mèi) 悬崖勒马(lēi)
B. 付梓(zǐ) 信笺(qiān)肄业(yì) 苍劲有力(jìng)
C. 谄媚(chǎn)逮捕(dài) 包扎(zā) 惊魂甫定(fǔ)
D. 框架(kuāng)蹊跷(qī) 讥诮(qiào)泾渭分明(jìng)
4、将“挟卷着滚滚的沙石”一句插入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他聚集起许多细流,①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②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③冲倒了层沙积土,④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列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B.如今选择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理念、教学设施上比较先进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C.茹志鹃著作颇丰,佳作甚多,其中尤以《百合花》最为著名,《百合花》已入选中学课本和大学文科教材。
D.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 )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______;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通过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仅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且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浸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 )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是为着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 );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 ),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文段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20字)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熟悉 休戚相关 心智 熟视无睹
B.熟悉 息息相通 心智 视而不见
C.熟习 息息相通 心志 熟视无睹
D.熟习 休戚相关 心志 视而不见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然而,通过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你都会感到满足和幸福——不仅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且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B.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仅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且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C.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D.然而,通过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7、根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青年志士搏击时代风雨、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洞天石扉,訇然中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人长戚戚。《论语》
(5)契阔谈䜩,心念旧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歌行》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马说》中认为即使有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也只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遭遇。
(2)《陋室铭》中写交往对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表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_____”;月亮时圆时缺,“____________ ”。
9、(1)《登高》中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而漂泊孤独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表现李白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 《归园田居》中最能表现陶渊明归隐情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我看到了思慕先贤、渴望统一的曹操,是因为他吟哦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你漫步初中校园时,回忆起和同学们一起度过的备战中考的时光,你会吟哦出《沁园春·长沙》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不要骄傲自满的句子是:“__________”,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__________”。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3)在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常常根据个人喜恶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向唐太宗建议要赏罚得当:君王在向臣民施恩时应做到 “__________”;而在动用惩罚时应做到 “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深切回忆与同学们到湘冮中游泳,不畏艰险一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徐志摩在《再别康桥》第一节中,用人们习惯性的动作,对康桥说“再见”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通过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乐府诗,完成下列小题。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①,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②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旧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③,故人工织素④;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注)①蘼芜:香草名。②手爪:指女子的针线手艺。③缣:黄绢。④素:白绢,价值比缣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两项是
A. 诗的开头三句是作者叙述,第四句是女主人公——一个被丈夫休了的女子的发问。接着四句是故夫的回答,“新人从门入”两句是女主人公的话,后六句是故夫的话。
B. 女主人公见了休了自己的故夫,不但未埋怨、责难,还长跪在地,关心地询问新妇的情况,可见她恋情不断,欲借此机会重续前缘。
C.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意思是新媳妇从大门娶进来,而弃妇则从旁门被逐出去。这里女主人公委婉抒发自己被无情休弃的痛苦、哀怨。
D. 诗中出现了弃妇、故夫和新人三个人物,通过三人的对话可以明显看出各自的苦衷,但是作者并没有做任何正面的说明和谴责。
E. 张琦曾评此诗:“巧拙既殊,钝捷亦异,而爱憎取舍,一切反之。” 巧、捷是言弃妇,拙、钝是说新人;“爱憎取舍,一切反之”,说的是故夫。这种反常的爱憎取舍以“新人不如故”作结,批判了薄情无义的行为,深化了主题。
【2】这是一首有名的弃妇诗。结合诗歌的内容,谈谈该诗在写作技巧上有什么特色。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1】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假:借)
B. 虞不腊矣。 (腊:岁终祭祀,这里指举行腊祭)
C.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馨:浓郁的香气)
D.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从:跟随)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 是寡人之过也 ②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B. ① 以其无礼于晋 ② 宫之奇以其族行
C. ① 桓庄之族何罪 ② 虢,虞之表也
D. ① 师还,馆于虞 ② 且虞能亲于桓、庄乎
【3】下列对原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虞公认为:“晋,吾宗也,岂害我哉?虞、虢、晋之间的关系,反驳了虞公的这种错误观点。
B. 文章开头用“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一句来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接着便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主题。
C. 宫之奇认为应该实行德政,力谏虞公,这反映了当时国君至上的人本思想。
D. 具有远见卓识的虞国大夫宫之奇,有力地驳斥了虞公对宗族关系和神权的迷信,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可虞公不听,最终落得了被活捉的可悲下场。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
② 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睡前正在与评论君畅聊的你,可能多数是年轻人,智能手机玩得很溜,网购、叫车、扫码也信手拈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相信你一定也见过这样的身影、目睹过类似的场景:医院里,因为不懂预约挂号和自助缴费干着急;餐厅中,由于不会扫码点单只能求助服务员;结账时,掏出现金数着零头怕被嫌弃的凌乱与慌张;小区外,拿着大按键的老人机搞不定健康码的焦虑和无助……是的,当很多年轻人都提前迈入“5G时代”了,还有很多老人仿佛还停留在“无G时代”,苦苦追赶。
材料二:
近日,浙江杭州一位姑娘为了教会外婆使用微信,制作了一份“微信使用说明书”,说明书字迹工整,内容详细,图文并茂,网友纷纷点赞。有网友表示:曾经,他们不厌其烦地回答各种幼稚问题,现在,我们用心报答他们。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