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文山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奥运火炬在南通传递时,热情的市民纷纷到大街上去观看火炬接力的盛况,很多居民小区都十室九空了。

    B.小明、小雄两个男生是好朋友,他们能相互帮助,相敬如宾

    C.天地如此宽广,比天地更宽广的应该是人的胸怀,但真正做到恕己及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D.学习成绩差不是问题,向老师和成绩好的同学请教,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是关键

     

  • 2、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诗可以(抱怨) 用心也(浮躁)

    B. 士大夫之(族人) 惴栗(常常)

    C. 名城(毁坏) 不能以一瞬(曾经)

    D. 怨者民也(相互) 吾子久于敝邑(停留)

  •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B.曹操,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短歌行》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C.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是诗歌的一种形式,词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

    D.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著作为《荀子》。他发展了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反对天命、鬼神的迷信之说,提出了“性恶”的思想,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 4、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蛩音 颓杞 强(jìn) 彳亍 (chì,chù)

    B.蛰居 涟漪 窗(fēi) (yú)回

    C.雾蔼 遐想 慰(jí) 挥斥方(qiú)

    D.甬道 蜿蜒 唤(zhào) 虹(ní)

  • 5、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迁:贬官,降职。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

    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引申至举步、迈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C.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昌黎,称陶渊明为五柳先生,分别是以官职、籍贯、号来称呼人。

    D.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佩插茱萸、用艾叶驱五毒以防疫祛病等习俗。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从阅读量来看,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0.02本,但对比2013年的4.77本还有微弱下降。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76期和4.91期,与2014年相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环境,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据林克艾普大数据,2012年至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2.35本、2.48本、3.22本和3.26本,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14年的58.1%上升至64.0%,提升了5.9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据统计,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比2014年的33.82分钟增加了28.39分钟。这是历次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数据监测发现,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形式。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0后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53%;80后以22%的占比紧随其后;其他年龄层占比25%,可以预见的是,未来00后的数字阅读潜力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摘编自林克艾普公司《2016年最新国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

    材料二

    2014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07年增加了3.48个百分点,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2014年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07年上升4.9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国民图书阅读量、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发展趋势等进行统计研究。近5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14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56册、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0%,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数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展,也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读书振兴法》、美国颁布《卓越阅读法》,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

    (摘编自《2017-2022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市场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三

    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这其中还包括教材教辅。而据不完全统计,犹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踞世界首位。日本、法国、韩国的人均阅读读书量分别为40本、20本和11本。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纸质图书平均阅读量差距不小。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大原因是,确实没时间读书,首份《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用于休闲的时间仅3.156个小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8个国家平均值5.736小时,而中国人工作的时间则达到9.249小时。有限的休闲时间,国人又大把扔进了应酬、交际中。相对于其他国家,我们中国人工作强度是全世界最大的。此外,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快餐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也令人们很难静下心捧一本书细细品味。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被强迫学习,读死书,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甚至害怕读书。

    (摘编自天下趣事网(《2016年中国人读书数据》,有删改)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根据材料一,虽然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但数字化阅读更受年轻人的喜爱,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化阅读。

    B. 材料二认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国民不断增长的阅读消费需求将支撑图书市场进一步发展。

    C. 根据材料一,2015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相比2014年增长了接近一倍,是历年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D. 材料三认为,我国国民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比日韩等国少的最直接原因,是中国人的工作强度全世界最大,导致国民没有时间读书。

    2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A. 材料一显示2013至2015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中,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电子书的阅读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B. 材料一显示,2015年手机阅读增速最快,这一趋势与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阅读的倾向一致。

    C. 材料三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中还包括了对教材和教辅的阅读,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

    D. 材料二中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手段、立法方式鼓励国民读书,营造良好的社会读书氛围来促进国民阅读,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E. 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分析,都认为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虽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

    3请你对提高我国国民阅读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结合材料简要阐述。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按要求填空。

    (1)浴乎沂,______________,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在《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为打消弟子在谈论个人志向时的疑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

  •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用夸张手法写山势的高险,枯松倒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兴八首(其一)》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抒发故园之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

    (3)《锦瑟》借两个古人典故,表达对美好感情的追怀又生出凄凉悲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鲜矣仁。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______________,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诗经·氓》中,女子先是诉说自己婚后的劳苦,“________”,接着指斥氓达到目的后就变得凶暴起来。

    (2)《诗经·王风》中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大家十分熟悉的句子:“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________”。

    (3)《离骚》一诗中,写出了群臣嫉贤妒能,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

    (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宁愿立即死去或流亡也不愿苟且阿谀的两句是:“________”。

    (5)《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向往大江永恒的名句是:“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把秋天写得魅力独具,其中也表达“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观点并描写壮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过程中要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二者不可偏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舟中

    杜甫

    风餐江柳下,雨卧驿楼边。

    结缆排鱼网,连樯并米船。

    今朝云细薄,昨夜月清圆。

    飘泊南庭老,只应学水仙。

    【注】南庭:指南方边远地区。水仙:水中的神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泊舟处所,“江柳”“驿楼”如或可睹,可谓“诗中有画”。

    B.“风餐”与“雨卧”互文见义,道出诗人漂泊江湖的凄苦、悲凉情状。

    C.颔联写诗人设网捕鱼,停船买米,表现了生活的艰辛和旅途的劳苦。

    D.早晨的疏云,夜里的清月,这良辰美景让诗人徒增感慨,悲从中来。

    【2】尾联“漂泊南庭老,只应学水仙”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试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良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急甚。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项伯尝杀人从良匿后十年陈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行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将。

    沛公入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汉六年,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未尝有战斗功,乃言于高帝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良为留,与萧何等俱封。

    良从上击代,出奇计下马邑,及立萧相国,所与从容言天下事甚众。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震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道,欲轻举。高帝崩,吕后德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何自苦如此!”良不得已,强听食。后六岁薨,谥曰文成侯。及良死,子不疑嗣侯。

    (选自《汉书· 张良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尝杀人/从良匿/后十年/陈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行道遇沛公。

    B.项伯尝杀人/从良匿/后十年/陈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行道遇沛公。

    C.项伯尝杀/人从良匿/后十年/陈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行道遇沛公。

    D.项伯尝杀/人从良匿/后十年/陈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行道遇沛公。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厩(jiù)将:主管马匹的军官。

    B.缟素: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引申为白色;指白色的衣服。也可指代丧服,文中就是这个意思。

    C.高帝,即高皇帝,开国皇帝的谥号之一,简称“高帝”。如:汉太祖高皇帝刘邦、齐太祖高皇帝萧道成、曹魏高皇帝曹腾。

    D.侯: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侯爵为“超品”,即为超过一品之意。只授予皇亲国戚与极少数功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年轻时,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以全部的财产寻求刺客刺杀秦王,替韩报仇,因为他的父祖做过五代韩相。

    B.沛公到达秦国之后,想留下住在那里。樊哙劝谏,沛公没有听他的。经过张良劝说之后,沛公就又回去驻扎在霸上。

    C.汉六年,封有功之臣。高帝欲让张良从齐地自择三万户,张良自认没有功劳,自称不敢接受,所以就封张良做了留侯。

    D.张良学习道家的学说,想修炼成仙;吕后认为张良是有德之人,便强迫他进食;张良没有办法,只得勉强进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

    (2)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曾永义《愉快人间》说:“为了‘人间愉快’,就要‘人间处处开心眼’,就要具备担荷、化解、包容、观赏等四种能力,达成‘莲花步步生’的境界。”这是一段充满生命智慧的哲思。

    “人间愉快”,可以是敞开心胸、放宽眼界的自得;可以是承担责任、化解问题的喜悦;可以是对周遭事物的谅解和包容;可以是观照生活情趣的艺术……。

    请你以“人间愉快“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可叙述,可议论,可抒情,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