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大山与河流寂静无声,一片苍翠,这不正是当年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B.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译:原来从那变化的方面去观察它,那么天地万物不曾在一眨眼的时间保持过原状。
C.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译:我生了孩子六个月后,就被慈父背离了。
D.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2、下列各项加点词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沛公军霸上 ②良庖岁更刀
③成以其小,劣之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⑤项伯杀人,臣活之 ⑥曾皙后
⑦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⑧烛之武退秦师
A.①⑦/③⑥/②⑤/④⑧
B.①⑥/②⑦/③④/⑤⑧
C.①⑥/②⑦/③⑧/④⑤
D.①⑦/②⑤/③④/⑥⑧
3、下列各句中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
例句: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A.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B.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 夫晋,何厌之有?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四年多的服刑生活里,他不再是说一不二的企业一把手,而只是个谨小慎微的老头儿,对监狱规章秋毫无犯,与各色人等友好相处。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③叶圣陶一看到《雨巷》这首诗就非常方可成为,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风华正荗的戴望舒“雨巷诗人”的称号。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的著作《朱镕基讲话实录》和《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一经问世,便________ ,成为风行一时的畅销书。
②运动员参赛,在展示自身竞技水平之外,张扬、创意的个性表达________ ,但要守住底线,我们对那些损毁国家形象之事绝不可姑息。
③沿着西湖走一圈,传来阵阵婉转动听的越剧。76岁的杨师傅虽不是地道的戏迷,但从小 ,也能吟唱几句。
A. 洛阳纸贵 无可厚非 耳濡目染
B. 洛阳纸贵 无可非议 耳闻目睹
C. 奇货可居 无可厚非 耳闻目睹
D. 奇货可居 无可非议 耳濡目染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的重要功能是以文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
“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但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思考的轴心问题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儒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与儒家学派有颇多论争的墨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欣赏有加,如《墨子》中的“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韩非子》中的“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等等,都是对君子人格的高度肯定。道家学派虽然在诸多思想观念上与儒家学派判然有别,但在看待君子人格上,两者颇为一致。至于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更是对君子人格赞不绝口,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张岱年等哲学家认为这是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于是,君子人格受到上至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底层百姓的广泛认同和追从。
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数不胜数,而且在传统戏剧、民间说唱、民俗礼仪及家教家训中俯拾即是。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还渗透和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如中国人自古就有爱玉的传统,实源于“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
君子概念历久弥新,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尽管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观念多变,文化多样,但只要是中国人,都乐于被人看作君子,而决不愿意被人视为小人。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的人群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在今天仍被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成人之美”“近君子远小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这些至今活在人们口头的君子格言,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
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凸显中华文化“精气神”的典范人格模式,彰显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
材料二:
如果说绅士、骑士、牛仔是西方文化人格的表征,那么中华文化人格则体现为“君子”。君子文化,无疑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式微。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而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儒家推崇,并被赋予新的人文内涵,一举成为济世的高标。由此,君子集智慧与美德于一身。君子形象成为文学家们最为迷恋的书写对象。从《诗经》起,中国文学塑造了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有岳飞、关羽等忠烈君子,有赵云等勇毅君子,等等。
当然,做君子不可能没有门槛。因此,君子文化对君子的外在和内在都有质的规定。就外在而言,君子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有标配,如“毋侧听,毋噭应,毋淫视,毋怠荒”,对君子的内在要求则更为恢宏、深远。修身养性是低配,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终极目标。欲实现这样的高标,主要依凭才学,不仅需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且还得富有文人雅趣。当君子内外兼修,自然就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从而成为一种美好的文化精神流淌在中华大地上。
君子文化是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完成了君子人格塑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内涵的“人”。对于普通人来说,虽不能与君子同一,但具有君子意识或君子风范,便值得称道。做个君子,不但预示了人生方向,而且确立了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君子既是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又是中华文化人格的品牌标识。
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是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的必由之路。传承君子文化优良基因的同时,应该正视君子文化的瑕疵,君子一度被矮化为“文弱书生”,这显然是对君子的误解。君子不等于文弱,君子文化不等于腐儒文化,不等于没有血性和勇武。当下,君子文化的式微,缘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事实上,当下是推行君子文化的最好时代,因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摘编自张国龙、凌丽君《中华民族的精魂:君子人格和君子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文化发挥以文化人的功能,从而塑造和培育出来的正面人格,就是君子人格。
B.“君子”的内涵经孔子的改造不断丰富,其他学派即使与孔子的主张不同,也对此十分认同。
C.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对“君子”由政治上的统治者变为道德的践行者起了很大的作用。
D.有人认为君子是文弱书生、腐儒书生的代表,缺乏刚强勇武,这是对君子的误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古到今,君子人格对人们影响深远,它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肯定。
B.“君子”一词历久弥新,生命力旺盛,如今人们都把君子人格当作自己做人行事的人生信条。
C.中华文化人格与西方文化人格是不同的,前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且明显优于后者。
D.君子之所以能成为济世高标,这完全是因为文学家们塑造了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君子文化对君子的内在有质的规定”的一项是( )
A.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B.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C.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D.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4】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某杂志社举行“君子风范,恰逢其时”的研讨会,邀请你参加并谈谈君子文化建设“恰逢其时”的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徐志摩《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们起来反抗的选择关系的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段,写宾客在慷慨羽声的氛围中,同仇敌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3) 《琵琶行》中,白居易采用闲笔渐渐引入的手法,通过悄悄询问,而引出欲言又止的羞涩的琵琶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老师的追问,曾皙推脱不愿表达说道:“异乎三子者之撰。”孔子为了打消曾皙的顾虑回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展开论证,从生活经验说起,表达了站在高处望,比踮起脚看要更广阔这一观点。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赞美英雄豪杰战斗过的地方的壮丽风景,更赞美历史上在这里涌现无数叱咤风云的豪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寡人之于国也》中通过对比指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师说》一文中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概况“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却“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_________________”的雄心,也难免“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并序》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最物,除写陡峭的山岩外,还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声色方面写滔滔的江流。
(4)诗人笔下的“秋”气象万千。有苏轼的“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的浩渺烟波,有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绵绵愁绪,有辛弃疾“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的慷慨悲情,更有毛泽东“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的勃勃生机。
(5)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一句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一句,都用猿猴的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南歌子·过严关
张孝祥
路尽湘江水,人行瘴雾间。昏昏西北度严关。天外一簪初见、岭南山。
北雁连书断,秋霜点鬓斑。此行休问几时还。唯拟桂林佳处、过春残。
注:这是作者被贬去广西桂林的路上,途经严关时写的一首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说,作者沿湘江水路乘船上行,到湘江的尽头弃船登岸,开始在弥漫着瘴气的路上行走。“间”字说明“瘴雾”很浓。
B.“昏昏西北度严关”一句,指出作者昏昏沉沉地从西北方向朝西南行进。写出了作者度过“严关”时的感受和精神状态。
C.“秋霜点鬓斑”说自己两鬓像被秋霜点过,已经变成斑白,这就把面容憔悴、心情愁苦的行路人的样子生动地描绘出来。
D.作者路途的心情不佳,给全词蒙上了一层暗淡的色彩,但“此行休问几时还”说明词人已经被桂林佳处所打动,心情变得明朗。
【2】请你谈谈对“北雁连书断”一句的理解。
13、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解释加点词语
梦亦同趣 ___________ 始指异之 ______________
箕踞而遨 ___________ 外与天际 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不存在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B. 四望如一
C. 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D. 望西山,始指异之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跟在别人的后面,漫无目的地游览。
B.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精神专一,忘掉形骸,似乎与大自然万物相融合。
C.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这之后知道我假如没有开始游览的话,游览就从这次开始。
D. 觉而起,起而归——睡一觉后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去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在2008年8月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2022年2月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运会。前者是在四川地震和世界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举办的,后者是在全球新冠疫情严重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举办的。两届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分别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一起向未来”。2021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因疫情而延期,成为百年奥运史上首次延期的奥运会,此次奥运会也将奥运会口号由“更快,更高,更强”改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你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