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铁岭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郭沫若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对中国历史进行了研究,其筚路蓝缕之功不可埋没。

    (2)龙一直是中国的标志,然而,这一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文化了解不多的外国人产生一些不可理喻的联想。

    (3)每天从开市到收市,他的目光都一直盯着这走势不即不离的股票,一遍遍地推算自己的判断究竟有几分把握。

    (4)王立群教授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汉初历史,可谓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得到了学术界同仁的一致好评。

    (5)最近几年来,许多中国人对食用野生动物极度狂热,尤其对珍贵的飞禽情有独钟,结果导致国内哀鸿遍野

    (6)批评家也常常犯错误,批评史上最杰出的批评家批评错了的例子比比皆是,就连车尔尼雪夫斯基也不例外。

    A. (1)(2)(5)

    B. (2)(3)(4)

    C. (3)(4)(5)

    D. (1)(4)(6)

     

  • 2、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zhǐ)膏            (bìng)弃            (zā)               (diān)

    B.(lǐng)冽          褶皱(zhě zhòu)       (biē)进             樗蒲(chū pǔ)

    C.梵婀(fàn ē)玲       敛裾(liǎn jù)        坍圮(tān pǐ)            熨帖(yùn tiē)

    D.(bì)如             (lǐ)妇               (qìng)人心脾       (yìn)蔽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疫情期间,建设者们凭借___________的品质和意志,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

    ②白杨树经过无数次风风雨雨,依然挺立在悬崖峭壁上,这让我们看见了_________的力量。

    ③看他如此张牙舞爪_____________,想必是心乱了,我们稍安勿躁,别被他吓到了。

    ④他明明只是轻轻地跌了一跤,却___________叫苦连天,像是摔断了腿似的。

    A.坚忍 坚韧 装腔作势 虚张声势

    B.坚韧 坚忍 装腔作势 虚张声势

    C.坚忍 坚韧 虚张声势 装腔作势

    D.坚韧 坚忍 虚张声势 装腔作势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战士虽然远离家乡,远离繁华,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但是他们一个个甘之若饴,毫无怨言。

    B.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C.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而起,小路变通衢,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

    D.我国的智力残疾人已有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坚持食用含碘盐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 5、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丹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行李之往来

    B. 约为婚姻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C. 太子丹恐惧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D. 夫人之力不及此 沛公居山东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今天,人们对疫病的认识更为明晰,但几千年积攒下来的中医经验仍是抗疫“利器”。中医专家认为,新冠肺炎病性上属于阴病,是以伤阳为主线。中医治疗针对寒和湿,注重调节机体平衡,提高自身免疫力,对抗“疫”之气。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针对临床治疗期确诊患者推出了中医治疗通用方“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汤”用于改善患者发热、乏力、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使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阻断病情进展,大大降低了重症转化率、病亡率。对于重症患者,西医呼吸支持、循环吏持等技术对抢救生命来说必不可少,中西医深度结合,携手开展临床治疗,大批患者因此受益,推动患者救治形势积极向好。医学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去照料和护理身体不适的人,让他们身心各方面与环境、社会相适应。中医、西医采用的手段不同,但都是在“照顾”患者,目的一致。在我国,将中医与现代西医结合,对症选用,优势互补,往往能产生“1+1>2”的效果。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相较人口数量始终比较紧张,中西医结合将有利于缓解资源紧张局面,用较低的成本实现高效的“照顾”。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在医学上的重大优势,也是宝贵财富,不应有孰高孰低、孰优孰劣之分。

    (摘编自李红梅《用好中医瑰宝》,《人民日报》2020年3月4日)

    材料二:

    中医在治病和防病二者之间,重视以防病为主。中医说:“养之不素则病生。”这个“素”,是人生命的根本,也就是人生命的平衡态。中医是奉行中道的医学,和谐是它防病治病所奉行的至高原则。

    中医预防医学首先强调人体在能量摄入上的平衡。没有能量,人的生命将无法维持。但中医并不鼓励过分地摄取能量,中医提出“饮食有节”的思想,强调适度地获取能量,因为能量的过剩,不仅不能给身体带来好处,身体内还需要分解出另外一种力量来消化这些能量,过分的能量摄取成了身体的负担。中医还强调能量消耗的适度。中医提出“不妄作劳”的观点——不要过分劳累。中医重视“固本培元”,注意身体内部根基的培植。人生病往往与对自身能量无节制的消耗有关,入不敷出,最终破坏了身体的内在平衡,形成疾病。

    中医认为,防病的关键还在于人与自然的平衡。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人的生命来自自然界,自然界的变化对人的身体会产生影响。中医主张人要注意契合自然的节奏,实现人与外在世界的和谐。如春天气温上升,人的身体也渐渐形成外张的态势,气血由内部浮向体表,皮肤松弛,汗腺舒张,容易产生湿症,必须防湿;夏天天气燥热,此时人容易急躁不安,要有所抑制;秋天是收缩的季节,人的气血由外部而潜向内里,皮肤紧缩,汗腺收紧,这时要注意水的补充,食物要清淡;冬季多有寒症,如伤寒、关节疼痛,由于室外活动少,长期封闭,容易消沉,必须注意调节。

    中医预防医学最重要的方面,还在于保持精神的平衡。病从心起,养生重在养心。人不是机器,也不是一般的动物,人是具有复杂情感和精神的动物。人的精神性因素是内在平衡的根本。精神平衡被打破,容易引起疾病。如人遭受精神刺激,疾病往往也会跟着到来,人心胸狭窄,惠得患失,性情暴烈,盲目攀比,心情长期处于不平衡之中,或者是消极郁闷,或者是孤独无依,或者是偏执独断,等等,都是不良的心理状态,都容易带来疾病。中国人有“仁者寿”的说法,长寿的人,往往是待人和善、精神平衡的人,也就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

    (摘编自叶朗、朱良志《寻求整体平衡的中医》,《中国文化读本》普及本)

    材料三:

    中华医道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形成了天人感应、顺应自然、整体关联、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五行生克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肺经络学说相结合的整体医道观,构建起一整套“治未病”的养生之道和望、闻、问、切诊断,针灸、按摩推拿、经方等“治已病”的理论和方法。

    在这种整体论的指导下,中国医学形成了“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的疾病生成观;形成了“医之上者,理于未然,患居虑后,防处事先”“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冬不养藏,春必病温”“介疾有喜”的疫病防治观;形成了防微杜渐,治病求本,适时为度,辨证施治、扶正祛邪的医疗观;形成了“病从心起”,故“治心”“修养”的修心养性观和“饮食法地道,居处法天道”“制喜制怒”的养生观;形成了驱邪避毒、斋戒沐浴、打扫庭院、掸尘扫房,强身健体的卫生健康观;形成了“悬壶济世”“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医者仁心,医德为先”“妙手回春,杏林春暖”的医德观。

    “上医治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和医道观结合起来,发展创新,使其成为现代疫病防控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并为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摘编离李伟《天道、人道、医道与疫情防控》,《光明日报》2020年3月16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医对新冠肺炎病性的认定基于传统中医经验;此次抗疫,中医阻断轻症患者向重症转化效果明显,西医在救治重症患者上功不可没。

    B.我国开展临床治疗时,应酌情将中医与现代西医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主要是因为这种方式成本低,有利于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局面。

    C.中医预防医学强调人体在能量摄入上的平衡:摄入能量过多并不可怕,只要体内分解另外一种力量维持身体内在平衡,就能避免疾病。

    D.三则材料都重点强调的中医注重调节机体平衡、以防病为主的理念,体现了中华医道中“治未病”的疫病防治观,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医养生讲究“起居有常”,就是提倡人作息中规,活动合节,与外在世界保持和谐。

    B.中医养心与中国文化重视人的德行修养是一脉相承的,如“妙手回春,杏林春暖”。

    C.“冬要养藏”是冬季养生秘诀,有些年轻人因为爱美,冬天穿着单薄,这不利于养生。

    D.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提到中医“病从心起”的观点,说明中医早已关注人的心理健康。

    3下列中医谚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

    A.“冬忌生鱼,夏忌狗肉。”

    B.“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C.“吃药不忌嘴,跑断大夫腿。”

    D.“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4当下,在应对疫情中应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的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鱼我所欲也》)

    (2)国破山河在,   ,恨别鸟惊心。(《春望》)

    (3)《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是: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_________”的行为中,可看出子路急于表现自己,而孔子“_________”也含蓄地表达出对子路不甚满意的态度。

    (2)在《谏逐客书》中,作者以事实为依据,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善于接纳外来人才的君主为例,并用假设的语气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用典贴切自然。“_________”乃化用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_________”一句语出杜牧《台城曲》,感叹南朝陈亡国惨剧。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表达对权贵蔑视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写“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一句比喻句:“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与“思”的关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游乐要有限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苏洵在《六国论》中着眼大局,客观分析燕国和赵国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雕刻为喻,从正面指出持之以恒、用心专一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酒”在古代诗歌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杜甫《登高》中与酒有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

    陆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注】①陆游时任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宾,亲临南郑抗金前线。未满一年,朝廷投降派撤掉王炎西北统帅职务,陆游也奉调回京,即将被罢官回家。②《长杨赋》:西汉辞赋家扬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纵胡客大校猎而作。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点明时令,运用“落叶”和“蟋蟀”两个意象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视听结合,景中含悲。

    B.上片“忽记”二字,表明词人的思绪从现实转向回忆,忆及当年据关抗敌的战斗经历,壮志豪情,油然而生。

    C.下片“江海轻舟”,化用诗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以示词人心灰意冷后主动选择退隐,要将生命融于大自然的决心。

    D.本词结尾用典,表明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会陈述“收复失地”的方略,一个“悔”字的背后是无穷的“恨”。

    【2】简要说明整首词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凤姐见还有几个妯娌陪着女亲,自己便辞了众人,带了宝玉、秦钟往水月庵来.……净虚带领智善,智能两个徒弟出来迎接,大家见过。

    ……

    凤姐也略坐片时,便回至净室歇息,老尼相送.此时众婆娘媳妇见无事,都陆续散了,自去歇息,跟前不过几个心腹常侍小婢,老尼便趁机说道:“我正有一事,要到府里求太太,先请奶奶一个示下。”凤姐因问何事.老尼道:“阿弥陀佛!只因当日我先在长安县内善才庵内出家的时节,那时有个施主姓张,是大财主.他有个女儿小名金哥,那年都往我庙里来进香,不想遇见了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那李衙内一心看上,要娶金哥,打发人来求亲,不想金哥已受了原任长安守备的公子的聘定.张家若退亲,又怕守备不依,因此说已有了人家.谁知李公子执意不依,定要娶他女儿,张家正无计策,两处为难.不想守备家听了此言,也不管青红皂白,便来作践辱骂,说一个女儿许几家,偏不许退定礼,就打官司告状起来.那张家急了,只得着人上京来寻门路,赌气偏要退定礼.我想如今长安节度云老爷与府上最契,可以求太太与老爷说声,打发一封书去,求云老爷和那守备说一声,不怕那守备不依.若是肯行,张家连倾家孝顺也都情愿。”

    凤姐听了笑道:“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老尼道:“太太不管,奶奶也可以主张了。”凤姐听说笑道:“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净虚听了,打去妄想,半晌叹道:“虽如此说,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不知道没工夫管这事,不希罕他的谢礼,倒象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

    凤姐听了这话,便发了兴头,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老尼听说,喜不自禁,忙说:“有,有!这个不难。”凤姐又道:“我比不得他们扯篷拉牵的图银子.这三千银子,不过是给打发说去的小厮作盘缠,使他赚几个辛苦钱,我一个钱也不要他的.便是三万两,我此刻也拿的出来。”老尼连忙答应,又说道:“既如此,奶奶明日就开恩也罢了。”凤姐道:“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既应了你,自然快快的了结。”老尼道:“这点子事,在别人的跟前就忙的不知怎么样,若是奶奶的跟前,再添上些也不够奶奶一发挥的.只是俗语说的,`能者多劳',太太因大小事见奶奶妥贴,越性都推给奶奶了,奶奶也要保重金体才是。”一路话奉承的凤姐越发受用,也不顾劳乏,更攀谈起来。

    ……

    一宿无话。至次日一早,便有贾母王夫人打发了人来看宝玉,又命多穿两件衣服,无事宁可回去.宝玉那里肯回去,又有秦钟恋着智能,调唆宝玉求凤姐再住一天.凤姐想了一想:凡丧仪大事虽妥,还有一半点小事未曾安插,可以借此再住一日,岂不又在贾珍跟前送了满情,二则又可以完净虚那事,三则顺了宝玉的心,贾母听见,岂不欢喜?因有此三益,便向宝玉道:“我的事都完了,你要在这里逛,少不得越发辛苦一日罢了,明儿可是定要走的了。”宝玉听说,千姐姐万姐姐的央求:“只住一日,明儿必回去的。”于是又住了一夜。

    凤姐便命悄悄将昨日老尼之事,说与来旺儿。来旺儿心中俱已明白,急忙进城找着主文的相公,假托贾琏所嘱,修书一封,连夜往长安县来,不过百里路程,两日工夫俱已妥协.那节度使名唤云光,久悬贾府之情,这点小事,岂有不允之理,给了回书,旺儿回来.且不在话下。

    却说凤姐等又过一日,次日方别了老尼,着他三日后往府里去讨信。

    ……

    那凤姐儿已是得了云光的回信,俱已妥协。老尼达知张家,果然那守备忍气吞声的受了前聘之物。谁知那张家父母如此爱势贪财,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一条麻绳悄悄的自缢了。那守备之子闻得金哥自缢,他也是个极多情的,遂也投河而死,不负妻义。张李两家没趣,真是人财两空。这里凤姐却坐享了三千两,王夫人等连一点消息也不知道。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地作为起来。也不消多记。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水月庵的出家老尼竟通过贾府做包揽诉讼的事,她想通过王夫人的关系托贾政修书长安节度使,却先找王熙凤商量以探口风,可见她与王熙凤的关系不一般。

    B. 王熙凤说:“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既表明了过去王夫人也曾经插手过类似的事情,同时也引出下文老尼转而求她的情节。

    C. 远离尘世的尼姑插手世间纠纷,簪缨之家的女子包揽诉讼,地方军政长官徇情枉法,作者通过这些情节,暴露了封建社会的恶浊。

    D. 王熙凤说自己“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表明了她不惧鬼神、独断专横的性格特点。

    2小说节选部分表现了王熙凤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凤姐“因有此三益”,便决定在水月庵“再住一日”,表现了王熙凤圆滑世故、八面玲珑的性格特点。在《林黛玉进贾府》中,也有类似的人物特点描写情节。试比较两处对王熙凤的描写,分析其表现手法的不同。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信封信纸,现在熟悉的是微信微博;过去熟悉的是笔墨纸砚,现在熟悉的是鼠标键盘;过去熟悉的是书香墨宝,现在熟悉的是手机电脑。关于“过去”和“现在”,我们有很多话可说,我们也有许多联想和感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