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明考试失利,灰心丧气,下列最适合用来劝慰他的一项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下列诗句和作者对应不正确的是( )
A.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B.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C.范成大: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D.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社会交往中,人们常常使用一些敬辞,在下列几种语境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①称对方的母亲②请别人修改自己的文章③商人用于欢迎顾客
A. 令堂 雅正 莅临 B. 令尊 雅正 惠顾
C. 令堂 斧正 惠顾 D. 令尊 斧正 莅临
4、下列各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来厉 架驶 建谈 呕心沥血 再接再厉
B.辗转 模仿 抄誊 扑朔迷离 物竞天择
C.阔气 寂莫 悠闲 不可名状 一泄千里
D.诘问 徒峭 点辍 悬梁刺股 锦绣河山
5、读《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唐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便交代了入梦之由。以瀛洲、天台、五岳、赤城作为天姥山的反衬,写出天姥山峭拔的雄姿。
B.诗人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两句过渡。用“梦”点题,既交代了“梦”之所由,也申述了“梦”之所向,用轻快的笔触引入梦境。
C.作者以丰富异常的想象力,描写了梦游天姥的景象。
D.诗篇结尾以“访名山”与“事权贵”对照,表达了对自由的强烈追求和绝不媚事权贵的正气。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代海权可界定为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一个国家在海洋领域或运用海洋所享有的实力、影响力或控制力,它不仅包括海上军事力量,还包括海洋经济实力和海洋科技水平。海权中的海军要素并不足以保证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海军的强大有利于保护国家的海外贸易,反过来,雄厚的经济实力有利于加强海军的实力。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必然要求实施海洋强国战略,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海军实力的加强。但是中国的海权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海权,这主要是由文化传统和外交战略的差异决定的。
与西方文明相比,儒家文明缺乏侵略性和扩张性,这使得中国崛起的范式和要素不同于西方大国。作为殖民主义的受害者,中国一贯反对各种形式的殖民主义,中国经济的强大更多取决于内在的廉价的劳动力和勤劳节俭的民族传统,而不是依赖干涉性的全球海军体系和寄生性的国际货币体系。但是只要国际法还不能完全有效地制止侵略行为,中国就必须发展海军实力,以强化海权。不过中国海权的内涵与西方扩张性的传统海权有所不同,中国海军实力的提升,主要目的在于战术上的自卫和战略上的威慑,从而有效维护国家权益。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南海各国就是趁中国海军实力虚弱,事实上侵占了中国的南沙诸岛。
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外交传统也使中国的海权缺乏攻击性和扩张性,中国海军强国的目的不是干涉他国内政,而是为了从海洋利用与世界和平中获取物质利益和安全保障。中国海军的制海权旨在有限防卫而不是无限战争,而且陆上防卫压力也使海军建设不能从战略层面向战术层面无限推进。战术意义上的海洋维权可由政府执法部门来完成,这样可以减轻国际舆论和外交的压力,也符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因为执法争端可归因于对国际法实施和解释上的分歧,而战术上的军事行动会因违背和平与发展潮流诱发“中国威胁论”。
通过经济发展和海洋战略实现和平崛起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中国的战略目标是从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而不是与西方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只有成为海洋强国,才能有效地维护国际海洋法所赋予的基本权利,而海洋霸权国则有可能威胁他国的海洋权益。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以及儒家文化都使中国应坚持和发展海权的和平性内涵,并以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建构和海洋争端的解决能力等软实力来和平地维护其海洋权益。
(摘编自江河《国际法框架下的现代海权与中国的海洋维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是通过加强海军实力来强化海权,保证经济实力的提升。
B. 中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是战术上的自卫和战略上的威慑,因此不会被视为威胁。
C. 中国海权的内涵不仅受文化传统和外交战略的影响,也受制于陆上防卫压力。
D. 中国目前主要依靠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建构等软实力来和平地维护海洋权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海权中的海军要素和国家经济实力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阐述中国海权维护问题的基础。
B. 中国南沙诸岛被长期侵占的事实说明目前国际法还不能十分有效地制止侵略行为。
C. 本文先通过比较分析阐述了中国海权的特点,然后提出了中国海洋维权的目标。
D. 中国经济强大的内在原因,是中国迫切需要壮大海军力量成为海洋强国的有力证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要干涉性的全球海军体系依然存在,中国和平维护海洋权益的阻力就存在。
B. 如果国际法能完全有效地制止侵略行为,中国就不一定要发展壮大海军实力。
C. 如果要驱离他国擅入中国海域捕鱼的渔船,应首选海警而非海军来执行任务。
D. 中国海军的制海权旨在有限防卫,这是为了顺应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潮流。
7、默写。
(1)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____”;月亮时圆时缺,“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写泛舟江上,浩浩淼淼好像凌空乘风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为喻,从正面说明学习上坚持不懈的重要意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雏凤清于老凤声”,年长未必优于年轻,何以如此?韩愈早在《师说》中告诉了我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态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李白从美好的仙境突然惊醒看到眼前只剩下觉时的枕席而产生的联想。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身在官场却心系田园,他的《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这种心情。
(2)杜鹃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就表达了这样的感情。
(3)《赤壁赋》中,苏轼和客饮酒至乐,纵情高歌,其中描写摇桨于月光浮动的水面的美景胜境的歌词是“______,______”。
9、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赞美英雄豪杰战斗过的地方的壮丽风景,更赞美历史上在这里涌现无数叱咤风云的豪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事业无成、身体衰老、失意窘迫的境况。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面表现洞箫之声极富感染力。
(4)《荀子·劝学》中,以“木”“金”为喻,目的是为了引出“_______,__________”这一结论,突出学习的重要意义。
(5)《师说》中点明从师的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借美女被众女造谣中伤比喻自己有政治才华却被诬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先以“____________”来慨叹人生的短暂,接着又以“_____________”对奔流不息的长江表达了羡慕之情。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其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1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遥想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感叹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戒酒的名句:______,_____。
(4)《沁园春 长沙》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______,_____,谁主沉浮?
(5)_____,桃李罗堂前。_______,依依墟里烟。
12、浣溪沙·和无咎韵(注)
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
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2】词人说“新愁常续旧愁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因何而愁。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桓冲传
桓冲字幼子,温诸弟中最淹识,有武干,温甚器之。除西阳太守。从温征伐有功,镇襄阳。又从温破姚襄。寻迁江州刺史。温之破姚襄也,获襄将张骏、杨凝等,徙于寻阳。冲在江陵,未及之职,骏率其徒五百人杀江州督护赵毗,掠武昌府库,将妻子北叛。冲遣将讨获之,遽还所镇。
初,彝亡后,冲兄弟并少,家贫,母患,须羊以解,无由得之,温乃以冲为质。羊主甚富,言不欲为质,幸为养买德郎。买德郎,冲小字也。及冲为江州,出射,羊主于堂边看,冲识之,谓曰:“我买德也。”遂厚报之。
在江州凡十三年而温薨。初,温执权,大辟之罪皆自己决。冲既莅事,上疏以为生杀之重,古今所慎,凡诸死罪,先上,须报。冲既代温居任,尽忠王室。
谢安以时望辅政,为群情所归,冲惧逼,宁康三年,乃解扬州,自求外出。桓氏党与以为非计,莫不扼腕苦谏。冲皆不纳,处之澹然,不以为恨,忠言嘉谋,每尽心力。
冲性俭素,而谦虚爱士。尝浴后,其妻送以新衣,冲大怒,促令持去。其妻复送之,而谓曰:“衣不经新,何缘得故!”冲笑而服之。命处士南阳刘驎之为长史,驎之不屈,亲往迎之,礼之甚厚。又辟处士长沙邓粲为别驾,备礼尽恭。粲感其好贤,乃起应命。初,郗鉴、庾亮、庾翼临终皆有表,树置亲戚,唯冲独与谢安书云:“妙灵、灵宝尚小,亡兄寄托不终,以此为恨!”言不及私,论者益嘉之。及丧下江陵,士女老幼皆临江瞻送,号哭尽哀。
(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四》,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温甚器 之 器:器重
B. 幸 为养买德郎 幸:期望
C. 大辟之罪皆自己决 决:解决
D. 树置 亲戚 置:安置
【2】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冲在江陵,未及之职 南亩之农夫
B. 谢安以时望辅政 秦以攻取之外
C. 冲性俭素,而谦虚爱士 人非生而知之者
D. 命处士南阳刘驎之为长史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骏率其徒五百人杀江州督护赵毗,掠武昌府库,将妻子北叛。
(2)亡兄寄托不终,以此为恨!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4)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乃至万世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有些城市,人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番景象:在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前,汽车要么减缓速度,要么停下来,司机向行人招手,示意行人先走。每每这时,人们心里总会升起一股暖意,感觉到这种礼让三分的文明境界是多么美好。然而,有些地方的斑马线经过风吹日晒、车马辗轧,已经模糊不清,人流密集时,车来车往,险象环生。
斑马线的醒目程度,表面上看似小事一桩,但它却关乎着城市的脸面。很多城市把文明的标准理解为楼高路宽,其实文明更多地体现在细节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请选择一个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