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隽永(juàn) 混混沌沌(hùn) 粗糙(cāo) 声名狼藉
B.揳入(qī) 廿四桥(niàn) 忸怩(ní) 历尽苍桑
C.讪笑(shàn) 蓊蓊郁郁(wěng) 吮吸(yǔn) 专心至志
D.熨帖(yùn) 亘古不变(gèn) 深隧(suì) 瞻前顾后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圣人系列电影”《王羲之》主要展现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王羲之为对象,讲述他如何创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故事。
B.苏轼所游赤壁并非是历史上发生大战的真正的赤壁;苏轼文章之重心也不在周瑜破曹之壮举,他无非是借事写文,抒发他的心怀以求解脱罢了。
C.一般游记文章往往寄情山水,娱心悦目,或者抒发羡慕隐逸之情;而《游褒禅山记》则是通过游记形式来谈论生活中的哲理和治学精神,意蕴深刻。
D.5月26日常州武进区遭遇恶劣天气,造成该区多个社区的房屋、公路、通信、电力、交通等多项基础设施受损,两万余人受灾。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夜缒而出,见秦伯
B.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D. 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石砾 撕裂 慰籍 自然赐予
B.阴蔽 迅疾 婉转 一跃而上
C.催残 鄙弃 倦怠 瞻前顾后
D.晶莹 甘霖 炽热 深山幽谷
5、下面这个复句的第一个层次应划分在哪里?四种分法里正确的一种是
①是的,②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③然而说到希望,④却是不能抹杀的,⑤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⑦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⑧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⑨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节选)
曹雪芹
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所以总不出门,只在自己房中将养。有时闷了,又盼个姊妹来说些闲话排遣,及至宝钗等来望候他,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众人都体谅他病中,且素日形体娇弱,禁不得一些委屈,所以他接待不周,礼数粗忽,也都不苛责。
这日宝钗来望他,因说起这病症来。宝钗道:“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黛玉道:“不中用。我知道我这样病是不能好的了。且别说病,只论好的日子我是怎么形景,就可知了。”宝钗点头道:“可正是这话。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黛玉叹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说话之间,已咳嗽了两三次。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耽耽,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宝钗道:“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道:“人家才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难告诉你听,你反拿我取笑儿。”宝钗笑道:“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宝钗道:“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黛玉道:“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宝钗答应着便去了,不在话下。
这里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地黄昏,且阴得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
就有蘅芜苑的一个婆子,打着伞,提着灯,送了一大包上等燕窝来,还有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说:“这比买的强。姑娘说了:‘姑娘先吃着,完了再送来。’”黛玉回说:“费心。”命他:“外头坐了吃茶。”婆子笑道:“不喝茶了,我们还有事呢……紫鹃收起燕窝,然后移灯下帘,伏侍黛玉睡下。黛玉自在枕上感念宝钗,一时又羡他有母兄;一面又想宝玉虽素日和睦,终有嫌疑。又听见窗外竹梢焦叶之上,雨声渐沥,清寒透幕,不觉又滴下泪来。直到四更将阑,方渐渐地睡了。
(选自《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人因黛玉一向娇弱有病,都体谅她,不苛责她,意在强调黛玉比众姊妹薄情。
B.一向孤傲的黛玉,竟然谈起她的衰微家世、孤苦谨慎,显示了她性格的复杂性。
C.选文通过宝钗的言行,表现了她的博识善言、说到做到,彰显了她的善解人意。
D.通过推心置腹的交流,黛玉淡化了对宝钗的猜忌,二人之间素积的隔阂得以消除。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用较少笔墨勾勒黛玉“嗽疾”的缘由和病情,这为宝钗前来探病、交谈做了铺垫。
B.宝钗劝黛玉不要作“司马牛之叹”,用典说事,显示《红楼梦》语言生动活泼的特点。
C.文中写秋天、秋雨虽着墨不多,却起到了推动情节的发展或引发人物心理变化的作用。
D.选文情节主要由对话构织完成,委婉徐缓的对话中展现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3】有人说,疾病的不幸能够擦亮人的眼睛,使人看清世间的冷酷。黛玉在得病、治病的过程中生发了怎样的感悟?请结合文本简析。
【4】多数读者认为薛宝钗圆滑隐忍、善解人意,请结合文本简析薛宝钗的话语从哪些方面打动了林黛玉,竟使林黛玉一时消除了猜忌?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起承上启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⑵____________,位卑则足羞。(韩愈《师说》)
⑶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⑷______________,不指南方不肯休。(《扬子江》)
9、名篇名句默写。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
(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与司马光政见不一的原因是“_____”;而“_____”则表达了王安石对司马光的敬慕之情。
(3)《阿房宫赋》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
10、补写下列各句的空缺部分。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3)山下兰芽短浸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萧萧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
(4)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
(5)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6)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7)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8)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札札弄机杼。(《迢迢牵牛星》)
(1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2)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__。
(4)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7)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__,加之以师旅,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歌,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黄鹂
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有——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A. “一掠颜色”借代疾飞而来的黄鹂,既写出了色彩,更写出了动感,这也体现了新月派“绘画美”的主张。
B. “看,一只黄鹂”鲜活地点染出黄鹂飞来时所激起的惊喜雀跃之情。
C.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在分别出现在两节诗的结尾,二者词语相同而情怀迥异。第一节的最后一句写出失落感,第二节的最后一句则表现出欢心与期待。
D. 这首诗写的是匆匆飞来又匆匆飞走的黄鹂。匆匆飞来又匆匆飞走的黄鹂是诗人眼前所见,而希望和失望交织的情怀却是诗人胸中所藏之情。
13、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仙都峰记
袁枚
或告余曰:“子从雁宕(即雁荡山)归,则永嘉之仙岩、缙云之仙都峰,均可游焉。”余谨识之。误记仙岩为归途之便,舟行十里,方询土人。曰:“南北殊路矣。”心为缺然。及至缙云,以仙都谋之邑宰,有难色,以溪涨辞。余遂绝意于游。
行三十里,止黄碧塘,日已昳,望前村瓦屋鳞列。从隶曰:“此虞氏园也,盍往小憩?”如其言,园主迎入茗饮,未暇深语,仍还旅店。将弛衣眠,闻门外人声嘈嘈,则虞氏昆季,曰:“别后见名纸,先生即袁太史乎?”曰:“然。”乃手烛上下照,唶且骇曰:“我辈幼读先生文,以为国初人,年当百数十岁。今神采若斯,是古人复生矣。愿须臾留,明日陪游仙都。”余未及答,而少者卷帐,长者捧席,家僮肩行李,已至其家,折暨张饮。
次日,厨具馔,里具车,导入响岩。石洞隆然,叩之应声。有小赤壁,有鼎湖,草树卉歙,高不可上。仙榜岩雉堞横排,可书数百姓名。旸谷为溪水所啮,非梯莫登,仅遥瞩,于大方石上有宋嘉定磨崖,及王十朋诗,约略可识。未一日,而仙都之游毕,仍宿虞氏家。
嘻!是游也,非虞氏主之,则仙都不可游;非从隶有请,则不诣虞氏;非日尚晏温,或有雨。则从隶虽请亦不往;非具生纸以名通,则虞氏亦不知我为何人。我之当游仙都,仙都之当为我游,天也,非人也。然仙岩咫尺可游,而于意外失之。仙都心已决舍,万不能游,而于意外得之。一游也,无大关系,而世事之舛如是,其它何可类推哉!亟记之,以志遭逢之奇,以表虞氏好贤之德。主人名沅,字启蜀,为唐水兴公之后人。
(选自《袁枚文选》)
注:唶(zé),感叹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谨识之 认识 B. 余遂绝意于游 断绝
C. 家僮肩行李 用肩扛 D. 非从隶有请,则不诣虞氏 造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少者卷帐,长者捧席 亚父者,范增也
B. 我之当游仙都 月出于东山之上
C. 非具生纸以名通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 旸谷为溪水所啮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下列都属于作者能够实现游仙都峰原因的一项是( )
①以仙都谋之邑宰,有难色 ②从隶曰:“此虞氏园也,盍往小憩?”如其言
③愿须臾留,明日陪游仙都 ④已至其家,折塈张饮
⑤然仙岩咫尺可游 ⑥具生纸以名通
A. ①②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三十里,止黄碧塘,日已昳,望前村瓦屋鳞列。
(2)一游也,无大关系,而世事之舛如是,其它何可类推哉?
(3)亟记之,以志遭逢之奇,以表虞氏好贤之德。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粒深埋地下的种子,必须以生命的奔跑历经寒冬,冲破厚厚的土层,才能将生命的绿意伸向蓝天。
一滴小水珠,必须以生命的奔跑流入小溪,奔向江河,汇入大海,才会永不枯竭,才能成就博大。
一颗蚕蛹,必须以生命的奔跑经历各种艰难和痛苦,才能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蹁跹于万紫千红的春天。
生活就是这样,人生就是这样,每当太阳升起时,就应该毫不迟疑地向前奔跑。生命不息,奔跑不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生活体验和认识,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写议论文,自拟标题;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