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葫芦岛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B. 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反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C. 形体,一举征服了现场观众。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D. 现代舞剧《十面埋伏》,以其色彩浓重的舞台背景、风格鲜明的京剧音乐以及刚柔相济的舞者形体,一举征服了现场观众。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秋毫不敢有所近

    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左右既前,斩荆轲

    C.所以遣将守关者   约为婚姻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3、下列字形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披珈带锁       尸骸       袖襟       昧心

    B.紊乱       虔敬       鞭挞       暴虐

    C.狗彘       孝悌       衅钟       褊小

    D.刀俎       杯杓       瞋目       莅中国

  • 4、对《再别康桥》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共7节。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正见出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的情景。诗人的感情温柔细腻,诗歌节奏轻缓、徐舒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 这首诗体现了“新月派”所提倡的“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音乐美,表现为这首诗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

    C. 建筑美,表现为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八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八个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

    D. 绘画美,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彩运用和搭配,如“云彩”“金柳”“彩虹”“斑斓”等词语充满色彩感,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看作一幅色彩鲜明、丰富的图画。

  •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  

    A.其进愈难,而其愈奇   见:看见

    B.苏子愀然,正襟     危:严肃

    C.唯昭质其犹未亏         昭质:光明纯洁的本质

    D.女也不,士贰其行     爽:愉快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狩猎

    阿来

    军分区的侦察参谋,银巴;农牧局的小车司机,秦克明;我呢,专业给文工团歌手填写歌词。我们是偶然凑在一起的狩猎伙伴,因为大家的身份脾气极不相同,更何况因为野生动物保护法,几乎我们渴望到手的飞禽走兽都受到法律保护了。

    我们沿着小径向深山里进发。四周一片静谧,在树林变得稀疏的地方,出现了黑色圆润的新鲜獐子粪便。再后来,就看到了那个棚寮,那个以前许多猎手相继过夜,相继修缮过的棚寮。

    我们坐下来歇气,突然,一只獐子从棚子里飞蹿而出,连银巴也来不及举枪就蹿下山坡了。它站在对面一座孤立的小山岗上向我们瞭望,距离太远了,超过了枪的射程。

    天很快就黑了。还有只獐子在周围逡巡不去,一直弄出许多声响。银巴说:“要出来你就出来吧。”不久,那獐子果然就从一团灌木后探出了脑袋,双眼十分明亮。我端起小口径运动步枪,瞄准致命的额头的中央。勾动枪机,一声枪响,狮子纵身一跃,黑暗中传来一串树枝摇动的声音。

    “是只母獐。”秦克明很有把握地说。

    “算了、睡吧。”我躺上了吊床,秦克明裹件大衣半倚在底下藏过獐子的松枝上,银巴钻进了睡袋。

    睡着一阵,醒来。天上的星光消失了,下雨了,只听到树叶在雨声中沙沙作响。恍惚中,我还看到了雾气从谷底慢慢升向我们过夜的这个地方。

    轰然一声枪响,把我从似梦似醒的状态中彻底震醒了。“麝香!”银巴端起枪大叫,显出一副极不平静的样子:“我都看到它的獠牙了!”

    “公獐子都有獠牙,它们的肚脐眼就是价比黄金的麝香。”我觉得他大惊小怪。

    而经常为一点小事神经过敏的秦克明这时倒过分平静了。

    他们两人重新拨燃火,默无声响地喝起酒来了。

    我的吊床在轻轻地左右摇晃。他们好像有心事。而我能深入他们的内心吗?我们只是在狩猎时建立起一种短暂的伙伴关系……

    终于,那些松鸡嘎嘎地叫开了,天就要亮了。雨仍然下着,雨水渐被天色照亮,被雨水淋湿的树叶也被渐渐照亮了,那是一种柔和、纯粹、圣洁的光亮,竟然令人产生置身于仙境的感觉。

    我们附近的潮湿的泥地里,一夜之间长出了蘑菇!银巴说:“我打个赌,你吃不完这些蘑菇。”说完,他就提枪钻进了树林。果然,周围地上,那些被松针覆盖的土正被一点点拱起,开裂,最多半个来小时,一群蘑菇又破土而出了。

    我们背后突然传来羊子似的哀叫声。

    一声,两声,焦灼、悲哀、凄凉。那羊子似的叫声渐渐近了。终于一只母獐子从雨水中走了出来,它被雨水完全淋湿了,丰满的乳房里奶水自己渗漏出来。看来,它很久没有给幼獐喂奶了。

    棚寮深处的干枯松枝底下传出了一个幼獐的声音,它和我们悄然过了一夜而我们竟然毫无知觉。我们两人同时跃起扑向那堆松枝,底下传来一声惨叫。我们抱出那只哆嗦不已的幼獐,它的一只腿在我们的扑击下折断了。那只母獐仍然在前后左右奔窜跳跃,用越来越凄凉的叫声搅得我们心烦意乱。秦克明端起了他的大口径双通猎枪,子弹射到獐子的脚下,掀翻了一大片泥土,獐子也被翻了个肚子朝天,滚下了山坡。

    我们两个一人削好一个桦木片,再把这木片当成夹板固定到幼獐的断腿上,用不久就会腐烂的棉布条扎好。棉布条用去了我内衣上的两个神口。

    也就是这个时候,雨水渐渐停了。一抹阳光终于钻破了云层,照亮了我们,照亮了周围的景物。

    银巴回来了。他遇见只狼,它吃掉了昨晚那头麝香,他又打死了那头狼。他把那只麝香捣出来,放在我们面前,他想我们会吃惊的。后来倒是他吃惊地看到我们把饼干泡软一点点喂那只小獐,呆立一阵,从我手中接过茶缸细心地喂了起来。

    小獐像小羊一样叫了一声,真像是小羔羊的声音。我禁不住也学叫了两声。“不要叫了”,秦克明说,“母獐子就要来了。”我和银巴大笑起来。说话间,母獐真就来了,我们听见它穿过树林时一路碰掉露水的声音,很快就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一伸手摸枪,它就跳开了。

    秦克明说:“叫它来吧,没听说过哪个真正的猎手要杀喂奶的东西。”我和银巴又笑,听从他的吩咐放下了枪。

    我们躲到低处的一个山洼里,并肩在温煦的阳光中坐了下来,等那只母獐来领走它的孩子。突然,秦克明说:“看呐!”我们抬头仰望,先看到山包上棚寮的剪影,继而看到那头母獐正在给受伤的小獐子哺乳。此情此景确实有些令人胸口发紧发热。

    银巴对獐子挥挥手,说:“回你家去吧。我们也要走了。”

    一路上,我们不断回头,望到的都只是满眼夕阳下熠熠生辉的绿树的不可思议的光芒。

    (选自《阿来作品集》,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黑之后,母獐之所以在我们周围“逡巡不去,一直弄出许多声响”,是因为幼獐就在附近,母獐不忍离去。

    B.天快亮的时候,银巴提枪钻进树林去了,“我”和秦克明呆在原处,后来就听到了幼獐“羊子似的哀叫声”。

    C.银巴看到“我”和清克明用饼干喂幼獐,虽有些吃惊,但也很快理解并接纳了我们的做法,并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

    D.当我们看到母獐给幼獐哺乳的情景后,感到“胸口发紧发热”,说明我们被动物间的母子之情深深地打动了。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注重伏笔、照应。如开头交代“我们是偶然凑在一起的狩猎伙伴”,后文写发现公獐时三人分别“极不平静”“觉得他大惊小怪”“过分平静”,具有逻辑合理性。

    B.小说略写公獐,详写母獐;写母獐,略述天黑时在棚子周围逡巡不去的情形,详写天亮后在雨中哀叫着接近幼獐的样貌,这样处理,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C.银巴是军分区的侦察参谋,打死了吃掉公獐的狼:“我”是文艺工作者,秦克明是小车司机,枪法都不够好,不能命中,母獐两次逃生:这样写,切合人物的身份。

    D.小说语言自然而不求绚丽,简约、朴素而充满艺术魅力。如写蘑菇雨后生长,“那些被松针覆盖的土正被一点点拱起,开裂”,描写细微、妥帖,富有动作性。

    【3】小说多次写到森林的景物环境、天气状况等,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说明。

    【4】小说结尾句中的“光芒”有丰富的意蕴,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他又对拍摄的内容隐讳莫深,会让人想起《琵琶行》中那两句“____________”。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再别康桥》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巧妙地写出了康河畔柳树的姿态之美。

    (3)橘子洲曾是毛泽东与众多革命同志聚会的地方,诗人在《沁园春·长沙》中不禁回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军旗在冰天雪地中的状态侧面描写出边地的寒冷。

    (5)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下片开头借“_________”两句转人到对往昔同学生活的描述。

    (2)《荆刺刺秦王》中描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氛围,抒写决死的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

    (3)《论语》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回答了子贡提出的“孔文子何以谓之文”的问题。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借新鲜的桑叶来比喻女子青春年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表现老人孩子都悠闲快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

    (1)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观点相同,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2)《赤壁赋》中通过蛟龙闻之起舞、寡妇闻之泣泪来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历来为人称道,据说秦观有词句“飞红万点愁如海”就是化用该词中的以下两句“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不向权贵低头弯腰的傲骨,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5)姚鼐在《登泰山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太阳即将升起时天边色彩奇异,瞬间又缤纷变幻的场景。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1】下列有关诗词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为诗歌体制,“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

    B.《诗经》原称《诗》,它是“五经”之一,“五经”是指《易》《书》《诗》《礼》《乐》。

    C.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

    D.“诚斋体”是南宋诗人杨万里诗歌风格的特称,杨万里号“诚斋”,故得名。其诗以语言通俗明快、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而自成一家。

    【2】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一、二句以极其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用语直白却极为传神,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

    B.本诗的三、四句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兜鍪”和“甲”借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于一场战斗。

    C.本诗的五、六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样,都表现了农民抢抓农时忘我劳动的心理。

    D.本诗的七、八句是农夫岔开农妇呼唤的答话,极富生活的气息,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农人形象。

    【3】下列各组对文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兜鍪:古代战士戴的头盔。                 照管:照料,照看。

    B.胛:肩胛,胳膊上边靠脖子的部分。   半霎:极短的时间。

    C.渠:河渠。                                        朝餐:早饭;吃早饭。

    D.莳:移植。                                        匝:遍;满。

    【4】杨万里的诗被称作“诚斋体”,风格纯朴风趣。请结合本诗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文言文阅读

    荆轲刺秦王(节选)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微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至易水上,祖,取道 秦、晋围郑,郑知亡矣

    B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 而乃手共搏之

    C.左手把秦王之袖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项王按剑跽曰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而为歌曰

    朝服,设九宾

    顷之未发,太子

    使使以大王

    踞以骂曰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

    衣冠以送之

    A①②③  B.④⑤⑦  C.②③  D.①⑥⑧

    【3】下列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B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C大夫是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文中中庶子是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郎中是国君的御用医生。

    D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

    (2)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富兰克林曾说:“劳动是幸福之父。”有句法国谚语也说:“劳动是最可靠的财富。”劳动是幸福的源泉,也是财富的源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雇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