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望”为农历每月十五,既望为农历每月的十六。
B.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 《孔雀东南飞 》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D.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中“阳”为山的南面,古代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喋(dié)血 淬(cuì)火 惩创(chuāng) 刀俎(zǔ)
B.挥斥方遒(qiú) 弄(nòng)堂 船舷(xián) 发酵(xiào)
C.彳亍(chù) 长篙(gāo) ##dot## 戮(lù)力 长歌当(dāng)哭
D.忸怩(ní) 瞋(chēng)目 忤(wǔ)视 叱咤(zhà)风云
3、“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 )
A.口吃
B.好说谎
C.喜欢骂人
D.喜欢无病呻吟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叱咤风云 讹诈骗取 姹紫嫣红 十分诧异
B. 莅临指导 迤逦前行 霹雳行动 聪明伶俐
C. 精悍淋漓 捍卫主权 瀚海无垠 宵衣旰食
D. 迥乎不同 炯炯有神 家境窘迫 门窗户扃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泥淖 猗郁 急不睱择 蓊蓊郁郁
B. 杂糅 袅娜 横槊赋诗 咄咄逼人
C. 缔造 肄业 夙兴夜寐 乘彼垝塬
D. 涸辙 枕籍 心急如焚 游目骋怀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漫不经心地走进他的店铺。他接受了我的定货,但没有皮革给我看;我可以意识到他的眼睛在细看我脚上的次等皮革。他最后说:
“那不是我做的靴子。”
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不过那里面却隐藏着可以冰冻血液的潜在因素。为了讲究时髦,我的左脚上的靴子有一处使人很不舒服;他把手伸下去,用一个手指在那块地方压了一下。
“这里痛吧,”他说,“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跟着,他心里好像有点儿沉不住气了,所以说了一连串的挖苦话。我听到他议论他的职业上的情况和艰难,这是唯一的一次。
“他们把一切垄断了,”他说,“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事到如今--我们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过后你会明白的。”我看看他满是褶皱的面孔,看到了我以前未曾注意到的东西:惨痛的东西和惨痛的奋斗--他的红胡子好像突然添上好多花白须毛了!
我尽一切可能向他说明我买这双倒霉靴子时的情况。但是他的面孔和声调使我获得很深刻的印象,结果在以后几分钟里,我定了许多靴子。这下可糟了!这些靴子比以前的格外经穿。差不多穿了两年,我也没想起要到他那里去一趟。
后来,我再去他那里的时候,我很惊奇地发现:他的店铺外边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了另外一个人的名字--也是个靴匠的名字,当然是为王室服务的啦。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在里面,现在已缩成了一小间,店堂的楼梯井口比以前更黑暗、更充满着皮革气味。我也比平时等了更长的时间,才看到一张面孔向下边窥视,随后才有一阵趿拉着木皮拖鞋的踢踏声。最后,他站在我的面前;他透过那副生了锈的铁架眼镜注视着我说:
“你是不是--先生?”
“啊!格斯拉先生!”我结结巴巴地说,“你要晓得,你的靴子实在太结实了!看,这双还很像样的呢!”我把脚向他伸过去。他看了看这双靴子。
“是的,”他说,“人们好像不要结实靴子了。”
为了避开他的带责备的眼光和语调,我赶紧接着说:“你的店铺怎么啦?”
他安静地回答说:“开销太大了。你要做靴子吗?”
虽然我只需要两双,我却向他定做了三双;我很快就离开了那里。我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感觉,以为他的心里把我看成对他存坏意的一分子;也许不一定跟他本人作对,而是跟他的靴子理想作对。我想,人们是不喜欢那样的感觉的;因为过了好几个月以后,我又到他的店铺里去;我记得,我去看他的时候,心里有这样的感觉:“呵!怎么啦,我撇不开这位老人--所以我就去了!也许会看到他的哥哥呢!”
【1】选文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表现了格斯拉哪些品质?
【2】画线句在选文中有什么作用?
【3】选文部分表现“我”对格斯拉怎样的思想感情?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写琵琶女回味往昔,梦醒时无限伤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从职责上,把教师界定为“__________________”,而把那些童子之师界定为“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现六国子孙割地之轻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一句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江水的景象,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一句,苏轼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江水的汹涌。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阿房宫赋》中所用比喻形象又贴切,用明星、绿云、雾横比喻妆镜、晓鬟、焚椒,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写了阿房宫之水,又写了美人之奢。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年长自居,循循善诱,使弟子毫无顾忌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曾皙的志向是:在暮春三月和好友一起在沂水沐浴,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侍坐》中,子路急切地表达了自己有能力治理“千乘之国”的志向,即使遭遇夹在大国之间,同时面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困境也无所畏惧。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文本主旨和诗人高尚节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和其他人没有区别,但他们能够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以此强调借助外物的重要性。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与成语“方枘圆凿”意思相近,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城子•密州出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以魏尚比喻作者自身,希望得到朝廷能信任,早日派人赦免自己。
(3)《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女主人公以河为喻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1)。不如随分(2)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注释:(1)仲宣:王粲,字仲宣,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登楼赋》抒写去国怀乡之思,驰名文坛。(2)随分:随便,随意。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作开首便点明这是深秋时节的一天,带着寒意的阳光透过琐窗,洒落在室内庭院中的梧桐树已失去往昔婆娑身影。
B.这首词开头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气氛,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C.词作上片的叙写由近及远,把自己深深的愁绪与痛苦,附着于外在事物的描写上,颇耐人咀嚼。
D.“秋已尽,日犹长”,这两句中有种主观感受与客观实际之间的反差。
E.词结句“饮酒”“赏菊”写闲情,写雅事,可见词人情感旷达。
【2】“喜”“宜”二字与全词的情感基调是否一致,请结合全词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二十二年,晋公子重耳出亡,卜适齐楚。狐偃①曰:“夫齐楚道远,不可以困往。若以偃之虑,其狄乎!夫狄近晋,走而易达。”乃遂之狄。公子在狄十二年,狐偃曰:“初,吾不适齐楚,避其远也。蓄力一纪,可以远矣。齐侯长矣,而欲亲晋。”众皆以为然。乃行,过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举块而与之,公子怒,将鞭之。子犯曰:“天赐也。民以土服,又何求焉!天事必象②,必获此土。二三子志之。”再拜稽首,受而载之。遂适齐。齐侯妻之,甚善焉。有马二十乘,将死于齐而已矣。曰:“民生安乐,谁知其他?”齐姜氏曰齐国之政败矣晋之无道久矣时日及矣公子几矣君国可以济百姓,而释之者,非人也。败不可处,时不可失,怀不可从,子必速行。”公子弗听。姜与子犯谋,醉而载之以行。醒,以戈逐子犯,曰:“若无所济,吾食舅氏之肉,其知餍乎!”遂行。过卫,卫文公有邢、狄之虞,不能礼焉。过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曰:“若不礼焉,则请杀之。”公弗听。遂如楚,楚成王以周礼享之。既飨,楚子问于公子曰:“子若克复晋国,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复晋国,晋、楚治兵,会于中原,其避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③,以与君周旋。”秦伯召公子于楚,楚子厚币以送公子于秦。秦伯归女五人,怀赢与焉。公子使奉匜沃盥,既而挥之。赢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囚命。秦伯见公子曰:“公子有辱,寡人之罪也。唯命是听。”十月,晋惠公卒。十二月,秦伯纳公子济河归晋。狐偃及秦、晋大夫盟于郇。
(节选自《国语·晋语》)
【注】①狐偃:公子重耳的舅舅,字子犯。②象:征兆。③櫜鞬:箭囊弓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齐姜氏曰/齐国之政败矣/晋之无道久矣/时日/及矣公子几矣/
B.齐姜氏/曰/齐国之政败矣/晋之无道久矣/时日及矣/公子几矣/
C.齐姜氏曰/齐国之政败矣/晋之无道久矣/时日及矣/公子几矣/
D.齐姜氏/曰齐国之政败矣/晋之无道久矣/时日/及矣/公子几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适,往,到。它和《归园田居》中“少无适俗韵”中的“适”意义用法相同。
B.再拜,指拜两次。这和《鸿门宴》中张良所说“再拜献大王足下”的意思一致。
C.乘,古代一车四马叫“一乘”。文中的“有马二十乘”意即二十辆车、八十匹马。
D.三舍,九十里。古时行军三十里则驻扎,日行三十里则一宿,故三十里为一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子重耳在狄国流亡了十二年,狐偃认为这时已经具备了远行的条件,建议到齐国去寻求机会。
B.路过五鹿时,农夫拿土块给公子重耳,子犯不以为忤,说这是上天的恩赐,是夺得政权的征兆。
C.公子重耳到齐国后,贪图安逸,想要老死于齐国,齐姜氏深明大义,在齐姜氏极力劝说下他马上离开了齐国。
D.公子重耳到秦国后,秦伯将五个女子嫁给他,女儿怀嬴也在五女之中,并护送他渡过黄河回到晋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无所济,吾食舅氏之肉,其知餍乎!
(2)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
【5】文中哪些情节和《烛之武退秦师》有关联?请简要概括。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达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铃声,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山野的短笛?是村庄旁的小溪,还是小巷的叫卖声?是妈妈的唠叨,还是朋友的絮语?……这声音背后,总有这样那样的故事,或者是这种那种的场景……
上面文字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套作,不抄袭。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⑤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