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很多历史教训值得我们深思:一个人如果失去对过去的理性判断,注定是可悲的;一个民族如果失去对历史的敬意,则更加难以直面未来。
B.坚持文化自信理念,乘持“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进步”,中国青年报运用全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青年人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
C.中央电视台各部门通力配合,携起手来联袂打造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朗读者》等优秀节目,这些节目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D.文章能否发表不仅是写作水平高不高看问题透不透的问题,而是编辑及其栏目需不需要的问题,而不知廉耻地抄袭别人的文章,那就是人品出毛病了。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夜缒而出
B.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C. 西望夏口
D.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3、请指出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 )
A.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楹就是建筑物的房梁。
B. 对联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C. 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D. 对联的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落蕊(ruǐ) 会晤(wù) 大笔如椽(chuán) 敷衍塞(sè)责
B.愀然(qiǎo) 嫉恨(jì) 否(pǐ)极泰来 酾(shī)酒临江
C.訾詈(zǐ) 弭谤(mí) 旁稽博采 (jī) 正襟(jīn)危坐
D.旌旗(jīng) 肄业(yì) 大有稗益(bì) 道义相勖(x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宋人的墙被雨淋坏后,他的儿子和邻居都向他进言“修好墙,以防盗”,失盗后,他大赞儿子先知先觉,却认为邻居的手脚是否干净。
B. 各地教材大换血,鲁迅的多篇作品“被踢出去”,有网友质疑:“时代确实不同了,但谁又能否认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鲁迅精神呢?”
C. 国安人员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战略上研判形势、把握大势,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观察问题,依法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
D. 以“书香传友谊,和谐共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东盟出版博览会集图书展销、出版论坛、版权贸易等形式于一体的出版博览盛宴。
6、(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B. “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 “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D. “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 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C. 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D. 解决“提笔忘字”问题的最实际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 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 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 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 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色彩对比鲜明,动静相生,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了观察的视野。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苏轼写自己乘着风飞行,漂浮在天空中,飘飘欲仙,脱离了现实,不问前方,不知止地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举染料、冰水、木料和金属的例子,以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中,赤在回答中表明了自己政治志向,对此,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
(2)杜甫《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写繁华不再,六朝如流水般消逝,如今只有寒烟笼罩衰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动植物设喻来表达对人生短暂、个人渺小的感慨。
(5)《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兴手法,描写了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6)“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的意象,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也用到了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默写。
①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②__________,白露未晞。
③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英俊沉下僚。
⑤孔子曰:“益者三友,__________。友直,_____,友多闻,益矣。
⑥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__________,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⑦譬如平地,__________,进,吾往也。
⑧子曰:“______________,文胜质则史。___________,然后君子。”
⑨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不复也。”
⑩夫仁者,_______________;己欲达而达人。
11、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再别康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意象,借用谐音“留”,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深依恋、不舍和依依惜别之情。
(2)《沁园春·长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出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表现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3)在《雨巷》中,诗人写“姑娘”的凄美消散,不仅写出她的颜色、芬芳“消了” “散了”,还写出她“甚至”“消散了”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记念刘和珍君》的第四部分,作者指出反动当局的暴行让人惨不忍睹之后,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层进一层地写出作者的愤慨心情。最后的问句回应了第一部分的“我实在无话可说”,加强了悲愤的力量。
12、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
咏柳
曾巩(宋代)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
这首诗巧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借物抒情,以物明理,借描写柳树来讽刺_________的人。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齐贤,曹州冤句人。生三岁,值晋乱,徙家洛阳。孤贫力学,有远志,慕唐李大亮之为人,故字师亮。太祖幸西都,齐贤以布衣献策马前,召至行宫,齐贤以手画地,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执以为皆善,上怒,令武士拽出之。及还,语太宗曰:“我幸西都,唯得一张齐贤尔。我不欲爵之以官,异时可使辅汝为相也。”
太宗擢进士欲置齐贤高第有司偶失抡选上不悦一榜尽与京官于是齐贤以大理评事通判衡州时州鞫劫盗论皆死齐贤至活其失入者五人。
先是,诸州罪人多锢送阙下,路死者十常五六。齐贤道逢南剑、建昌、虔州所送,索牒视之,率非首犯,悉伸其冤抑。因力言于朝,后凡送囚至京,请委强明吏虑问,不实,则罪及原问官属。自是江南送罪人者为减太半。
雍熙初,迁左谏议大夫。三年,大举北伐,代州杨业战没。上访近臣以策,齐贤请行,即授给事中、知代州,与部署潘美同领缘边兵马。是时辽兵自湖谷入寇,薄城下,神卫都校马正以所部列南门外,众寡不敌。副部署卢汉赟畏懦,保壁自固。齐贤选厢军二千,出正之右,誓众慷慨,一以当百,辽兵遂却。
端拱元年冬,拜工部侍郎。辽人又自大石路南侵,齐贤预简厢兵千人为二部,分屯繁畤、崞县。下令曰:“代西有寇,则崞县之师应之;代东有寇,则繁畤之师应之。比接战,则郡兵集矣。”至是,果为繁畤兵所败。二年,置屯田,领河东制置言方田都部署,入拜刑部侍郎、枢密副使。
淳化二年夏,参知政事,数月,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齐贤母孙氏年八十余,封晋国太夫人,每入谒禁中,上叹其福寿、有令子,多手诏存问,加赐与,搢绅荣之。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擢进士/欲置齐贤高第/有司偶失抡选/上不悦/一榜尽与京官/于是齐贤以大理评事通判衡州/时州鞫劫盗论/皆死/齐贤至/活其失入者五人/
B.太宗擢进士/欲置齐贤高第/有司偶失抡选/上不悦/一榜尽与京官/于是齐贤以大理评事通判衡州/时州鞫劫盗/论皆死/齐贤至/活其失入者五人/
C.太宗擢进士/欲置齐贤高第/有司偶失抡选/上不悦一榜/尽与京官/于是齐贤以大理评事通判衡州/时州鞫劫盗论/皆死/齐贤至/活其失入者五人/
D.太宗擢进士/欲置齐贤高第/有司偶失抡选/上不悦一榜/尽与京官/于是齐贤以大理评事通判衡州/时州鞫劫盗/论皆死/齐贤至/活其失入者五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衣,即平民。古代平民穿麻布葛衣,故“布衣”成了平民的代称。《出师表》“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亦为此义。
B.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表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雍熙初”中的“雍熙”是宋太宗在位时的年号。
C.刑部,是中国古代官署的名称,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的事务。宋代刑部主官为尚书,刑部侍郎是次官。
D.禁中,也作“禁内”,指帝王接见大臣,商讨、处置国家重要事务的办公场所。未经帝王允许,不许人在其中随便进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表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太祖到西都时,虽已认可了张齐贤所陈述十件事中的四件,但他坚持认为自己所说的十件事都是好的。
B.张齐贤路上遇到从南剑等地押送去京的罪犯,就要来他们的案卷重审,为那些不是首犯的蒙冤者伸了冤屈。
C.杨业战没,张齐贤主动向皇上请行以作策应;卢汉赟畏懦自保,张齐贤亲自带领两千厢军,身先士卒,击退了辽兵。
D.辽兵又一次向南进犯时,张齐贤将一千厢兵分为二部,分别驻扎在繁畤、崞县以应对来自不同方向的敌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不欲爵之以官,异时可使辅汝为相也。
②是时辽兵自湖谷入寇,薄城下,神卫都校马正以所部列南门外,众寡不敌。
【5】选文中突出表现了张齐贤的哪些形象特点?请分条概括。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在一项关于“当代年轻人快乐的主要来源”的网络评选中,年轻人最喜欢的9件事分别为“磕CP”、点外卖、追星、喝奶茶、打游戏、赚钱、熬夜、吃火锅与睡觉。
材料二:蒋勋回忆青年时代时说:“我的青少年时代,那个时候台湾经济很穷困,可是我觉得那个时候我们对生命充满了梦想。我会在台风要来了,约几个同学骑脚踏车去环岛。那个青少年的那种快乐、冒险,然后去行走于台湾这个岛屿的个个乡镇。我每次到了这些小镇,我都觉得被这些当地人感动。”
已是高中生的你对此你有什么想法?请给你的初中老师写一封信,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