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池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梦、光盘、逆袭、女汉子、土豪、点赞、微XX、大V、奇葩”等十条网友们________的流行语入围“2015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立即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共鸣。网络流行语,________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________的表达方式。它作为一种在虚拟社会中广泛流行并影响到现实生活的语言形式,能得以迅速蹿红,其原因无非是符合语言省力的原则。它对于缓解人的紧张情绪、释放压力、放松心情具有________的作用。

    A.家喻户晓 望文生义 相沿成俗 独一无二

    B.口授心传 望文生义 习以为常 不可替代

    C.耳熟能详 顾名思义 约定俗成 不可或缺

    D.通俗易懂 顾名思义 司空见惯 不可或缺

  •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便壁   万应锭   褊小   刑于寡妻

    B.砉然   佚之狐   玉诀   放辟邪侈

    C.衅钟   批大郤   额枋   谓然叹曰

    D.湮没   青蒿素   戮力   技经肯綮

  • 3、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师说》是其散文代表作。

    B. 鲁迅,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 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多部杂文。《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是鲁  迅小说集《呐喊》的第一篇。

    C. 白居易,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代表作为《长恨歌》、《琵琶行》,作品寓情于景、缠绵悱恻、声调悠扬,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

    D. 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代表作有《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

     

  • 4、下列句子中对“于”和“而”的含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②取之蓝   ③不拘

    ④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天下诸侯已困矣   ⑤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⑥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A. “于”全相同,“而”全不同   B. “于”全不同,“而”全相同

    C. “于”全不同,“而”全不同   D. “于”全相同,“而”全相同

  • 5、从句式特点看,下列句子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大王来何操? B具告以事

    C.金千斤,邑万家 D竖子不足与谋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

    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

    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

    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林清玄引用“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古诗意在说明天赋的重要性,此生再如何努力读书都不会有大的效果。

    B. 林清玄举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全人们向欲望倾斜,失去了对事物真实价值的判断能力。

    C. 林清玄认为,要达到仙与俗的平衡,需要心灵的寄托,因此文学是必不可少的。

    D. 林清玄所说的“心美一切皆美”的含意是一个人心美了,他就可以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一切,因此,一切都会美起来。

    2林清玄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3怎样理解“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④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⑤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⑥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

    (2)理解性默写。

    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发出了“ 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感慨,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⑧ 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递出无所畏惧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 8、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的部分。

    (1)《荀子·劝学》中用三组比喻论述了学习重在积累,文中“____________”阐述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道理。

    (2)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_______ _____”概括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

    (3)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的名句是“___________”。

  • 9、名篇名句填空。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在点评几位弟子的志向时,感慨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他对公西华才能的高度肯定。

    (2)《论语·先进》中的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五六个成人,六七个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唱着歌回去。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山居秋暝》中表现诗人迷恋山中生活、厌恶宦海沉浮,渴望归隐山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空对举是指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描写景物来营造意境,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审美体验。如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就有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象征着抗金的正义事业必然会克服一切阻力,取得最后的胜利。

    (4)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人常借水抒情明志,《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对江水这样描写“_____________”;《念奴娇·过洞庭》中对于洞庭湖的水面也有这样的描述,“____________”。

  • 1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献血。

    (5)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小星》

    选自《诗经·召南》

    嘒彼小星,小小星儿闪着微微光,

    三五在东。三颗五颗大星在东方。

    肃肃宵征,急急忙忙半夜来赶路,

    夙夜在公,为了管家早忙晚也忙。

    寔命不同。人人有命人人不一样!

    嘒彼小星,小小星儿闪着微微光,

    维参与昻。参宿昴宿大星在东方。

    肃肃宵征,急急忙忙半夜来赶路,

    抱衾与裯,被子帐子都得自己扛。

    寔命不犹。人人有命人人比我强!

    (注释)① 嘒(huì)光芒微弱的样子。②参宿,属于猎户座,共有七颗星,其中明亮而接近的三颗称为参宿三星。上一章“三五在东”的“三”,即指参宿三星。昴(mǎo):昴宿,是一著名星团,属于金牛座,其中有较亮的星七颗。王人误以为昴宿只有五颗星。上一章“三五在东”的“五”,即指昴宿。③衾(qīn):被子。裯(chóu):帐子。④不犹:不如。

    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_______”。

    2“嘒彼小星,三五在东”是写景,与下边“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叙事的联系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是对整个夜空的泛写,闲闲道来,但景色关情。

    B.一、二句是夜行小官吏在自述所见,景中有事。

    C.“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就似为赶路的小官吏画像。

    D.“夙夜在公”是对“肃肃宵征”的补充说明。“夙夜”表明难得一夜如此。

    3诗人由自己的苦辛到哀叹“实命不同”、“实命不犹”的原因是

    4请用概括的语言,完成《小星》的内容提要。

    5对《小星》一诗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二章与第一章字句基本相同,采用的是《诗经》中常见的赋、比、兴的手法。

    B.《小星》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是劳者之歌。

    C.“抱衾与裯”与上一章的“夙夜在公”相比,不仅有实写与虚写之别,在感情的色调上更明显地流露出不满。

    D.全诗风格质朴,写景、叙事、抒情联翩而下,明显地表现出即兴吟唱、为情造文的民歌创作特色。

    E.《小星》以小见大、由远及近,由一人的苦辛引出对苦乐不均的社会现象的不平之鸣。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河内,则移民于河东(年成坏,受灾)

    B.弃甲曳兵而(跑)

    C.养生丧死无憾(保养生命)

    D.然而不王者(这样却)

    2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填然 B.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帛矣 D.庠序之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梁惠王虽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在实质上没有区别,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关系。

    B.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孟子的“王道”理想就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生有保障,能够解决老百姓的生老病死。

    C.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意在突出梁惠王把“涂有饿莩”的现状归罪于荒年,如同把杀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

    D.《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注重排比的运用,如在论述“使民加多”的道理时,通过排比的运用,使文章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题意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

    一只老鹰从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1)写一篇演讲稿。(2)不少于800字。(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