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葫芦岛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歌整体形式体现出绘画美,诗行的排列富有层次感,两行一个层次,句式整齐又有变化。

    B. 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人不同的感觉。

    C. 诗歌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使用气息”“体温”“呼吸等词语,赋予大海以生命,将大海写得很有人情味。

    D.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使人读起来有一种安然、苍劲的感觉。

     

  • 2、选项中的人物全都在下面这首词中出现的一项是(   )

    沁园春

    宋 刘过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①白居易 ②李白  ③苏轼  ④林逋 ⑤ 欧阳修 ⑥辛弃疾  ⑦姜夔  ⑧樊哙

    A.②③⑤⑦⑧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⑥⑧ D.①④⑤⑥⑧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近,一则中国制造商包揽德国“金鼻子剽窃奖”前十的消息,令一些中国制造企业感觉局促不安

    B.两岁哥哥自告奋勇照顾妹妹姿势有模有样,宠妹看电视两不误。

    C.实际上,手机被莫名其妙扣费的情况并不少见。作为用户,要第一时间站出来申诉退款和赔偿。

    D.有些孩子上课的时候不专心,要么东张西望,要么交头接耳,要么就是自己坐在位置上啃铅笔或者戳橡皮。

  •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庐山三面临水,烟云弥漫,千岩万壑,气象万千,终年游客络绎不绝。

    B.在国庆阅兵大典中,透过屏幕,我们看到了那些为新中国出生入死的百岁老战士,用多少溢美之词来赞美他们都不为过啊!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孔子的名言,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

    D.寻古觅今,览外思己,都有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将人民群众工作放在国家工作首位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经久不衰的秘诀。

  •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中国人讲礼尚往来,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推己及人,体现出强烈的和合色彩。现代人逢年过节往来走动,互赠些礼物,也是美好情意的表达。

    ②他为官清廉,痛恨贪腐,绝不受贿;他痛斥贪官,义正词严,冠冕堂皇,振聋发聩;他为民办事,再苦再累,从不抱怨,再难再险,从不退缩。

    ③2017年6月14日发生在英国伦敦的格伦费尔公寓楼火灾,震惊世界,罹难人数已上升至79人,一些地方的现场惨状难以表述,令人怒发冲冠

    ④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叽里呱啦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认为自己就是一位真理拥有者,其实这种人十个之中就有十个要失败。

    ⑤有一天,我心血来潮,想去图书馆,不巧,在等车时突逢大雨,正当我怨天尤人之时,萍水相逢的他却递过来一把伞!

    ⑥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晨光里、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踌躇满志、心旷神怡。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忆白石老人

    艾青

    1949 年我进北京城不久,就打听白石老人的情况,知道他还健在,我就想看望这位老画家。我约了沙可夫和江丰两个同志,由李可染同志陪同去看他,他住在西城跨车胡同十三号。

    老人一生都很勤奋,木工出身,学雕花,后来学画。他已画了半个多世纪了,技巧精练,而他又是个爱创新的人,画的题材很广泛: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没有看见他临摹别人的。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记忆力特别强,能准确地捕捉形象。他有一双显微镜的眼睛,早年画的昆虫,纤毫毕露,我看见他画的飞蛾,伏在地上,满身白粉,头上有两瓣触须;他画的蜜蜂,翅膀好像有嗡嗡的声音;画知了、蜻蜒的翅膀像薄纱一样;他画的蚱蜢,大红大绿,很像后期印象派的油画。

    他画鸡冠花,也画壮丹,但他和人家的画法不一样,大红花,笔触很粗,叶子用黑墨只几点;他画丝瓜、窝瓜;特别爱画萌芦;他爱画残荷,看看很乱,但很有气势。

    他也画山水,没有见他画重峦叠嶂。多是平日容易见到的。他一张山水画上题:“子用自家笔墨写山水,然人皆以余为糊涂,吾亦以为然。白石山翁并题”。印章“白石山翁”。

    后在画的空白处写“此幅无年月,是予二十年前所作者,今再题。八十八白石”,印章“齐大”。

    事实是他不愿画人家画过的。

    我在上海朵云轩买了一张他画的一片小松林,二尺的水墨画,我拿到和平书店给许麟庐看,许以为是假的,我要他一同到白石老人家,挂起来给白石老人看。我说:“这画是我从上海买的,他说是假的,我说是真的,你看看……”他看了之后说:“这个画人家画不出来的。”署名齐白石,印章是“白石翁”。

    我又买了一张八尺的大画,画的是没有叶子的松树,结了松果,上面题了一首诗:“松针已尽虫犹瘦,松子余年绿似苔。安得老天怜此树,雨风雷电一起来。阿爷尝语,先朝庚午夏,星塘老屋一带之松,为虫食其叶。一日,大风雨雷电,虫尽灭绝。丁巳以来,借山馆后之松,虫食欲枯。安得庚午之雷雨不可得矣。辛酉春正月画此并题记之。三百石印富翁五过都门”,下有八字:“安得之安字本欲字”。印章“白石翁”。

    他看了之后竟说:“这是张假画。”

    我却笑着说:“这是昨天晚上我一夜把它赶出来的。”他知道骗不了我,就说:“我拿两张画换你这张画。”我说:“你就拿二十张画给我,我也不换。”他知道这是对他画的赞赏。

    这张画是他 70 多岁时的作品。他拿了放大镜很仔细地看了说:“我年轻时画画多么用心呵。”

    他对自己的艺术是很欣赏的,有一次,他正在画虾,用笔在纸上画了一根长长的头发粗细的须,一边对我说:“我这么老了,还能画这样的线。”

    他挂了三张画给我看,问我:“你说哪一张好?”我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你懂得。”   我曾多次陪外宾去访问他,有一次,他很不高兴,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外宾看了他的画没有称赞他。我说:“他称赞了,你听不懂。”他说他要的是外宾伸出大拇指来。

    一天,我去看他,他拿了一张纸条问我:“这是个什么人哪,诗写的不坏,出口能成腔。”我接过来一看是柳亚子写的,诗里大意说:“你比我大十二岁,应该是我的老师”。我感到很惊奇地说:“你连柳亚子也不认得,他是中央人 政府的委员。”他说:“我两耳不闻天下事,连这么个大人物也不知道。”感到有些愧色。

    我有几次去看他,都是李可染陪着,这一次他说最近有人从香港来,要他到香港去。我说:你到香港去干什么?那儿许多人是从大陆逃亡的……你到香港,半路上死了怎么办?”他说:“香港来人,要了我的亲笔写的润格,说我可以到香港卖画。”他不知道有人骗去他的润格,到香港去卖假画。

    最后一次我去看他,他已奄奄一息地躺在躺椅上,我上去握住他的手问他:“你还认得我吗?”他无力地看了我一眼,轻轻地说:“我有一个朋友,名字叫艾青。”他很少说话,我就说:“我会来看你的。”他却说:“你再来,我已不在了。”他已预感到自己在世之日不会有多久了。想不到这一别就成了永诀。

    他逝世时已经九十七岁。实际是九十五岁。

    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引出下文与白石老人的交往。

    B. 白石老人不满意外宾看过他的画作后没有“伸出大拇指”称赞他,其虚荣心由此可见一斑。

    C. 白石老人坚持“用自家笔墨写山水”,体现出他对艺术独创精神的追求。

    D. 本文记叙了“我”与白石老人的交往经历,字里行间透露着怀念和崇敬之意。

    2艾青塑造了一个“天真”的艺术大师的形象,白石老人的“天真”体现在哪些小事上?请加以概括。

    3艾青说:“当我们熟视了散文的不修饰的美,不需要涂抹脂粉的本色,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健康,它就肉体地诱惑了我们。”请围绕这句话,对文章进行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为打消弟子在谈论个人志向时的疑虑,孔子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抒怀的感受。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千里之行”要“始于足下”,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以“千里”为目标、从反而强调“积累”重要性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能表现梁惠王当政时期阶级分化,贫富悬殊,而作为国君的他却无所作为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秦论》中极写陈涉的地位出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是“迁徙之徒”,与秦始皇的“至尊,王侯之家”形成鲜明对比。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苏洵在《六国论》中明确指出贿赂秦国是导致灭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10、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

    (2)《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4)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青,________________。”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处。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

    (4)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_

    (5)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释:①此诗写于杜牧被贬任池州(在今安徽南部,北临长江)刺史期间。②牛山:《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叹人生短暂而流泪。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杜甫的《登高》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节登高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完全相同,本诗中没有《登高》中包含的国难家愁等。

    B. 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C. 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意义——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

    D. 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但将酩酊酬佳节”—一斟起酒来唱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E. 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2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评事文集后序

    柳宗元

    ①赞曰:文之用,辞令褒贬、导扬讽谕而已。虽其言鄙野,足以备于用。然而阙其文采,固不足以竦动时听,夸示后学。立言而朽,君子不由也。故作者抱其根源,而必由是假道焉。作于圣,故曰经;述于才,故曰文。

    ②文有二道,辞令褒贬,本乎著述者也;导扬讽谕,本乎比兴者也。(甲)著述者流,盖出于《书》之谟、训,《易》之象、系,《春秋》之笔削,其要在于高壮广厚,词正而理备,谓宜藏于简册也。比兴者流,盖出于虞夏之咏歌,殷周之风雅,其要在于丽则清越,言畅而意美,谓宜流于谣诵也。(乙)故秉笔之士,恒偏胜独得,而罕有兼者焉,厥有能而专美,命之曰艺成。(丙)虽古之文雅之盛世,不能并肩而生。(丁)

    ③唐兴以来,称是选而不怍者,梓潼陈拾遗。其后,燕文贞以著述之余,攻比兴而莫能极;张曲江以比兴之隙,穷著述而不克备。其馀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文之难兼,斯亦甚矣。

    ④若杨君者,少以篇什著声于时,其炳耀尤异之词,讽诵于文人,盈满于江湖,达于京师。晚节遍悟文体,尤邃叙述。学富识远,才涌未已,其雄杰老成之风,与时增加。既获是,不数年而夭。其季年所作尤善,其为《鄂州新城颂》《诸葛武侯传论》《庐山禅居记》《辞李常侍启》《远游赋》《七夕赋》皆人文之选已。用是陪陈君之后, 可谓具体者欤?

    ⑤呜呼!公既悟文而疾,既即功而废,废不逾年,大病及之,卒不得究其工、竟其才,遗文未克流于世,休声未克充于时。凡我从事于文者,所宜追惜而悼慕也!宗元以通家修好,幼获省谒,故得奉公元兄命,论次篇简。遂述其制作之所诣,以系于后。

    (选自《柳宗元文集》,原文有删节)

    〔注〕①梓潼陈拾遗:陈子昂为梓潼(今四川)人,曾做右拾遗,故称。②燕文贞:张说(字道齐)被封为燕国公,死后谥文贞,故称。③张曲江:张九龄为广东曲江人,故称。

    1填入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章中,合适的位置是( )。

    兹二者,考其旨义,乖离不合。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3下列对④⑤段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杨凌在少年时代就以文学创作蜚声于当时。

    B.杨凌晚年领悟各文体,习得雄杰练达之风。

    C.作者认为杨凌去世前几年文章成就尤其高。

    D.作者对杨凌的逝世报以深切的惋惜和哀叹。

    4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看法,请加以概括。

    5从论述思路角度分析第①—③段的作用。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乡土中国》中“文字下乡”部分说:“在一个社群所用的共同语言之外,也必然会因个人间的需要而发生许多少数人间的特殊语言,所谓‘行话’。行话是同行人中的话,外行人因为没有这种经验,不会懂的。在每个学校里,甚至每个寝室里,都有他们特殊的语言。最普遍的特殊语言发生在母亲和孩子之间。”你与父母之间有怎样特殊的“行话”?你们是怎样用“行话”交流的?请联系生活,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文字。要求:既要有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还要有对神态、动作的描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