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眉山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辑整理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史书。

    B.《大卫·科波菲尔》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D.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有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A. ①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B. 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②沛公奉卮酒为寿

    C. ①大王来何操 ②客何为者

    D. ① 此亡秦之后续耳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烛之武退秦师

    B. 既东郑 吾得事之

    C. 顷之未发,太子之 常以身蔽沛公

    D. 白衣冠以送之 群臣

  •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雕琢 磬石 薄壁 雄浑磅礴

    B.蜡炬 趿拉 震撼 汹涌澎湃

    C.铆钉 攀援 沉湎 义愤填赝

    D.嚣鸣 逻辑 枷索 乐观豁达

  • 5、下面加横线的多义词正确的一项是(

    A.既东   (动词,攻占)

    又欲肆其西 (名词,疆界)

    B夫人之力不及此 (没有,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颔之。(副词,稍微)

    C使子婴   (动词,做)

    韩王送沛公  (连词,为了)

    D越国以   (形容词,卑鄙)

    肉食者,未能远谋 (形容词,浅陋)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与人之间要交往和相处,必须建立各种规则体系。道德就是人类为了和谐共处、各得其所而建立的规则体系。在道德规则体系中,道德基准是最基本、最起码的标准,凝聚和体现着社会共同体成员的道德共识。一个人认同社会共同体晋遍信奉的道德基准,并习惯于遵守和践行这个道德基准,他就具备了在这个社会共同体中生活的基本德行。道德基准至少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生活方式相适应。二是为社会成员所认同,并且简单、易知、易行,可以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所践行。三是可以作为基本参照,用来审视和规定其他道德规则或标准,用来评判和确认一个人的基本德行。

    社会发晨阶段不同,相应的道德基准也会有所不同。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首先工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方式成为历史记忆。人们的生产生活资料主要不是从家庭获得,而是从市场上获得,从而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其次,个人脱离家庭作为独立个体走向社会,并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人与人的横向美系成为现代社会关系的主导,以父子纵向关系为主导的传统社会关系被取代。再次,国家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由家或家族组成,而是由公民组成,个人以独立的身份与其他个人、社会、国家发生关系。

    在我国古代社会,农耕自然经济是人们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方式,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细胞,父子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从生到死生活在一起的熟人圈子是人们交往的基本范围,宗法等级制度下的风俗习惯制约着人们的绝大部分行为。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孝”被确立为社会的道德基准。我们的先人把这一道德基准贯彻到遒德规范体系、法律规范体系以及官吏的任免之中,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快速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社会的基本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社会道德基准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

    确立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当代中国全体公民的社会价值共识。其中着眼于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我国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彰显个人的价值主体地位,回答了人们处理与他人、社会和国家之间的美系应秉持什么样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人们应当遵循的道德基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确立的道德基准,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公民道德的新发展。当前,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道德基准融入现实社会生活,让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行为规范力。

    (节选自焦国成《确立现代社会道德基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社会生产生活资料不再从家庭获得,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

    B.由于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所以它们的道德基准也完全不同。

    C.在制定道德法律规范及官吏任免中贯彻“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当代中国公民社会价值共识,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人与人之间交往必须建立规则体系为前提,论述了道德体系的道德基准问题。

    B.与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有关,文章着重论述了构建新道德基准的可行性。

    C.文章先概述“新”旧日”社会差异,再阐明我国情况,由一般到特殊,逻辑顺序清楚。

    D.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阐述了现代社会的特点,指出我国社会道德基准变化的必然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个人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发展成为现代社会。

    B.现代社会个人地位得到凸显,因此制定并践行着眼于公民个人的道德基准尤为重要。

    C.一个人如果能够认同遵守践行人们普遍信奉的道德基准,就具备了基本的德行。

    D.道德基准只有融人现实社会生活,才能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管子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表达了接纳更多人才的愿望。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用听众在演奏结束后的反应和江边自然景色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文人多悲秋,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笔下的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呈现出江水清澈、千舟竞发、生机无限的景象。

    (2)________________,洵美且异。(《诗经·静女》)

    (3)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____。(《涉江采芙蓉》)

    (4)纤云弄巧,飞星传恨,________________。(秦观《鹊桥仙》)

    (5)《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与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百姓忘却战败历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蚯蚓能在地下来去自如,是因为它“________”,而螃蟹“______”,是因为它用心浮躁,这表明了专心的重要性。

    (3)在《师说》中,韩愈指出当时士大夫对于从师学习普遍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观念,使得传统的从师风尚在当时社会中不能恢复。

  • 10、文章内容理解,根据语境填写。

    (1)《阿房宫赋》中将反问与对比融为一体,批判秦人挥霍他人点滴积累起来的财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六国论》中,“____________”交代了不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却因为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____________”则交代了六国向秦割地求和的结果。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远望所见,作者用传神之笔描写了凄冷的秋景和长江的气势。

    (2)《劝学》中体现君子涉猎广泛而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湘妃

    李贺

    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神娥盖湘水。

    蛮娘吟弄满寒空,九山静绿泪花红。

    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

    幽愁秋气上青枫,凉夜波间吟古龙。

    【注】①神娥,此指湘妃。②蛮娘,南方的姑娘,此指湘中村女。③吟弄,吹奏由斑竹制成的箫笛一类乐器。④九山,即九嶷山,又名苍梧山。据《山海经》载,舜死,葬于九嶷山。⑤烟梧,烟波浩渺的苍梧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托物起兴,借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之特性来表明时间久长,用语貌似夸张,实写爱情能量巨大。

    B.颔联中的“蛮娘吟弄满寒空”一句以动喻静,通过耳之所闻的笛声来形容舜之葬地九嶷山高大宽广、深邃寂静。

    C.颈联借楚襄王与巫山神女幽会的典故,想象湘妃与舜帝心心相印、情感相通,能够在苍梧与湘水之间自由往来。

    D.全诗仿《楚辞》歌咏古事以抒怀,构思精巧,用词典雅,色调清冷,画面灵动,极具清幽之气而又有浪漫之感。

    【2】“湘妃”作为具有暗示性的情感符号,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渊源已久。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湘妃”意象的理解。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迁杨州法曹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

    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

    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

    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1】对下列文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罢仁寿令,豪纵,犯法 数:屡次

    B.交通贵戚,吏莫敢 绳:制裁

    C.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伏:认罪

    D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忤:触犯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部属洛阳主簿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2)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大约在1921年左右,清华大学请梁任公先生作了一次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梁实秋先生据此写了《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通过一个具体的演讲情境多角度、多层面表现梁任公的精神风貌,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文章虽然选材角度很小,篇幅也短,但语言简练,意味深长。

    请以“记   的一次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写人记叙文。

    要求:①将人物置于具体的事件当中,多角度、多层面表现人物精神风貌②注重细节描写,突显人物个性③注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恰当融合④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