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下列对作家作品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 )
A.《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兄弟,只是两个平凡的农民。哥哥孙少安不安于现状,立志改变乡村贫困面貌;弟弟孙少平渴望走出乡村,融入现代文明。
B.保尔告诉冬妮亚他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牛虻》,因为书中的传奇领袖加里波第的故事让他着迷。
C.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创作了《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对甘愿牺牲个人幸福为人类创建精神家园的三位巨人表达了崇高的敬仰。
D.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2、下面语段,已打乱顺序,最佳排列顺序是( )
(1)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
(2)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
(3)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
(4)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
(5)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
(6)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 (5)(6)(4)(1)(3)(2) B. (5)(1)(3)(6)(4)(2)
C. (1)(3)(2)(5)(4)(6) D. (3)(2)(5)(1)(4)(6)
3、费孝通《乡土本色》中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下列选项不能全部反映乡土文化的一项是( )
①安土重迁 ②叶落归根 ③克己复礼 ④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⑤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⑥日新月异 ⑦兄友弟恭 ⑧眉目传情 ⑨人怕出名猪怕壮 ⑩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A.①③⑤⑨
B.②⑤⑦⑧
C.①④⑥⑨
D.②⑤⑧⑩
4、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一句运用比喻具体描绘出了死水发酵的过程。
B.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一句通过比喻具体描绘出了死水发酵的结果。
C.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运用比喻和拟人,形象地反映出珍珠般的水珠由小变大的过程。
D.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运用比喻和拟人形象地反映出这沟死水已成为肮脏污浊的乐园,蚊子肆虐的天堂。
5、在横线处填入的短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但当 、 、 、 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类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
①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 ②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
③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 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
A.④①②③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③①②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
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之前数千年。张骞到达中亚后,发现那里已经大量使用中国的竹制品和纺织品。西汉使团凿开亚、欧、非三大洲的通道,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为“丝绸之路”。实际上,就功能而言,还可以叫“茶叶之路”、“瓷器之路”、“欧亚使道”,而且地理上的具体路线也不止一条。历史上,开辟丝绸之路绝非仅仅出于贸易目的,当时的中原王朝为了巩固北方边界的安全,在信息极端闭塞的情况下,凭借传闻与使团的勇气和信念,搭建起连接东西文明的桥梁。这个过程既有偶然,更是必然。丝绸之路尽管曲折,但仍然是连接亚欧大陆最便捷的通道,极大地滋养了东西文明的交流,但囿于技术条件、自然条件与政治因素,它难以承载大规模的物质转运的任务。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丝绸之路被效率更高的海运所取代。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完整阐述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这一构想既与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脉相承,又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在历史坐标系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内涵。
在新技术条件下,丝绸之路具备复兴的客观条件。古老的陆路运输技术不足以承载产生规模效益的运输量。但是铁路和公路运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陆地运输的成本。据测算,从我国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如果通过丝绸之路,运输距离可比海运缩短9000多公里,时间缩短近一个月,运费节约近四分之一。此外,古丝绸之路必须避开山地与沙漠,路线选择范围有限,经济、社会效益不高。而今天,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能把铁路修到世界屋脊。因此,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之路覆盖的面积将更广,路线更密集,也更发达,从而可以在更广泛的区域内把资源与市场串联起来。新丝绸之路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对古老的交通通道的复兴与拓展。
新丝绸之路构想充分兼顾了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战略需求。从国际角度看,丝绸之路两端是当今国际经济最活跃的两个主引擎:欧洲联盟与环太平洋经济带。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处在两个引擎之间的“塌陷地带”,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是该地区国家与民众的普遍诉求。这方面的需求与两大经济引擎通联的需求叠加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丝绸之路复兴的国际战略基础。从国内角度看,我国当前的发展需要兼顾地区平衡,并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复兴丝绸之路能带动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有望形成新的开放前沿。
新丝绸之路设想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中亚地区处于地缘战略要冲,又是东西文明的交汇点,更是近年恶名昭彰的宗教极端势力的发源地。新丝绸之路构想以经济合作为先导与基石,以政治合作为前提与推进手段,以促进文化交流、化解安全风险为重要目标,是具有前瞻性的综合战略规划。
(摘编自《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1】根据文意,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丝绸之路”也可以称为“茶叶之路”、“瓷器之路”、“欧亚使道”,它是中原王朝搭建起的连接东西文明的桥梁。
B. 开辟“丝绸之路”既有偶然,更是必然,不仅出于贸易目的,也为了巩固北方边界的安全。
C. “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大陆最便捷的通道,十分曲折,难以承载大规模的物质转运的任务。
D. 由德国科学家命名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文明的交流,张骞出使西域之前,中亚人已经通过这条路进行竹制品和纺织品的贸易活动。
【2】下列各项,不属于表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内涵的一项是
A. 新丝绸之路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对古老的交通通道的复兴与拓展,两端是欧洲联盟与环太平洋经济带。
B. 新丝绸之路设想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是具有前瞻性的综合战略规划。
C. 丝绸之路具备复兴的客观条件,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能使新丝绸之路覆盖的面积更广,路线更密集,也更发达。
D. 新丝绸之路的构想需要兼顾地区平衡,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带动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古老的丝绸之路滋养了东西文明的交流,而新丝绸之路的构想与它一脉相承,而且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
B. 政治合作是新丝绸之路构想的前提与推进手段,而促进文化交流、化解安全风险则是它的重要目标。
C. 新丝绸之路构想的国际战略基础是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对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的普遍诉求。
D. 古代丝绸之路被海运所取代,新丝绸之路却可能因为在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上优于海运,承载能够产生规模效益的运输量。
7、补写出下列句子屮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用方枘和圆凿不相合来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2)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 ,_____”两句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点明了 “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
(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古人之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的原因是“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夔州一向以猿多著称,峡口以风大闻名,杜甫在《登高》中体现这一特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落叶”是秋的典型特征,在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绘了落叶纷纷的壮阔秋景。
(3)杜甫在《登高》中,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诗句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高》中写杜甫一生坎坷,晚年也很艰难,生活困苦,身体多病,所以只好戒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靡有朝矣。(《诗经 氓》)
(2)淇则有岸, 。(《诗经 氓》)
(3)亦余心之所善兮, 。(《离骚》)
(4) ,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
(5)不吾知其亦已兮, 。(《离骚》)
10、在横线处填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句。
(1)千乘之国,__________,加之以师旅,_________;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如其礼乐,__________。
(3)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劝学》中,荀子认为一个人在求学过程中只有摆正“学”与“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效率的句子是: ___ ,_____。
(3)曹操《短歌行》抒发了广招贤才,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诗的最后四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周公吐哺,天天归心。”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虞美人·寄公度
(宋)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②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词上片写景,由下到上写日暮登台所见,残荷、落日、沧波、飞燕等景物,勾勒出了一幅苍茫渺远的图景。
B. “贴云寒”,写出了燕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
C. “倚栏看”是补叙之笔,交代前面所写都是小楼东畔倚栏所见,“独”字形象地描写了词人独自一人、倚阑眺望的情态。
D. “故人”,指公度,最后两句实写远方友人也如自己一般每日登台凝望,以折梅相赠的典故表达深情。
【2】本词蕴藏着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日“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联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鉭擾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B.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C.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D.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B.宗庙,天子、诸侯、士大夫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C.夷服,王畿之外每五百里为一区划,共有九,第七为夷服。
D.博士,文中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国曾和秦订立盟约,秦放还了赵国的人质,不久赵国就违背了盟约,在太原反抗秦国,因此秦派兵去讨伐赵国,俘获了赵王并灭掉了赵国。
B.秦王为了显扬其功业,传给后代,要求大臣商议帝号,最终确定王称为“皇帝”,发教令称为“制书”,下命令称为“诏书”,天子自称为“朕”。
C.秦王认为“谥法”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主,非常没有意义,应当废除,他说自己就叫做始皇帝,后代就从他开始,称二世、三世直到万世。
D.子婴即位后,没能保全秦国,没能使秦的宗庙的祭祀得以延续,一方面是因为作为君主的子婴才能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辅佐他的大臣不得力。
【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2)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
【5】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到齐国灭亡的原因和本文所说的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同学们,你们带着青春的激情,斑斓的梦想,和着青春的节拍步入高中的殿堂,开启了自己新的征程,在这段征程中我们该如何提高自己,滋养生命,提升境界呢?有人说需要自我的学习和思考,有人说需要求师问道,有人说需要阅读经典,养得深根,都会枝繁叶茂。那么你认为他们会给我们的成长,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生命带来什么呢?
据此请你写一篇文章,要求选择《劝学》《师说》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论证方法,论点要鲜明,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