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自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君与之共越国之政(知:掌管) ②有忧,贺有喜(吊:慰问)

    ③寡人请(更:换人) ④古之伐国者,之而已(服:服从)

    ⑤博闻强(志:志向) ⑥一篇之中,三志焉(致:表达)

    A. ③⑤⑥   B. ①②④

    C. ①③⑤   D. ①②⑥

  • 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无论岁月怎么发黄,那不染尘埃的情感,终会在记忆发黄的纸页上留有痕迹

    虽然书信正在悄无声息地渐离我们的生活,但那份美丽,依然值得我们永久地回味

    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种怀旧的情绪,更是一种文化

    那人情似纸般的纯净,不假修饰、任情感宣泄的年代

    书信曾是人们交流信息和情感的一种传统方式

    我们怀念那用笔带着心血书写思念的时代

    A.⑤③②⑥④①B.⑤③⑥④①②C.⑥④②⑤①③D.⑥④③②①⑤

     

  •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B.

    C.

    D.

     

  • 4、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于是荆轲遂车而去 ②金砺则利

    ③所以兴怀,其一也 ④非利足也,而千里

    A. 两个“就”不同,两个“致”相同

    B. 两个“就”不同,两个“致”不同

    C. 两个“就”相同,两个“致”相同

    D. 两个“就”相同,两个“致”不同

  • 5、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经过半年的缜密侦查,市公安 局经侦支队侦破了一起涉嫌假公济私低价出售国有资产的滥用职权案件。

    ②由于作了充足的准备,面对考官提出的问题,他毫无怯意,侃侃而谈,赢得了五位面试官的一致好评,最终顺利成为公司的新职员。

    ③这部电影能取得如此高的票房,主要在于故事情节离奇曲折,人物形象复杂多变,影片中那位看似凶残暴戾的帮派大哥,实际上却是心地善良,胸无城府的大好人。

    ④中国海军对擅自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的美舰进行了提醒警告,但美舰依然置若罔闻,中国海军对此表示严重关切。

    ⑤他本来只想拍一部短片,后来发现题材太过庞大,于是改弦易辙 ,拍了一部长片。

    ⑥他对邻居家有几个孩子,谁几岁了,谁的性格怎样,都能洞若观火

    A. ①⑤⑥   B. ②③⑥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各题。

    路标

    茹志鹃

    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

    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

    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

    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

    行军路线是向北,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

    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点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党报告。还有老邹,咯着血的老邹,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

    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

    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

    “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着。

    “不,方向是对的。在接近敌区时,是不做路标的。”

    “那么,现在已经接近敌区了?”

    “肯定,快到铁路了。”

    “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顿时,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但是,往哪里走呢?

    棉衣已经湿得贴在了胸口,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伍原狠狠地跺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

    可是,慢!这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

    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一小点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站起身,啊!一站起,它便像钻入了地下。伍原赶紧趴下。在呢!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来的这份力气,竞像只猫似的向那一小点轻盈迅速地爬去。

    这如豆的一小点光。

    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独的,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安然无恙交给指导员,老邹当然也会马上接回来。这一点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

    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却不防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老乡!老乡!”他连连地又叫了两声。一半是为了需要,一半是为了自己想叫。可是窝棚里静静地,没有任何反应。伍原赶紧爬到跟前,从高粱缝隙里看到,里面确确实实有一个人,一个老乡。他背对着棚口,席地坐着,正就着一盏油灯,低了头,紧张而有力地做着什么。

    “老乡!”伍原稍稍放大了声音,那人依然低了头,急急地朝一个口袋里搓着玉米穗。看来,是一个聋子。伍原只得爬进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间这聋子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让他跑掉,两臂一伸,把聋子的腿抱住了。那个人也不做声,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来。伍原不肯还手,一边抵挡着,一边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是个聋子,可还是大叫着:“老乡!老乡!”

    “老乡!”却毫不理会,只是“唔唔”地叫着,挣出手来进行袭击。

    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是聋子,还是个哑巴。伍原只得利用背上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揿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是共产党,是野战军。伍原捉住哑巴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可是哑巴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紧拳头,硬勾着肘子,不肯就范,后来又忽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灵活地向伍原脸上猛击几下。

    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之极,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下的泪水,却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哑巴身上,大哭了起来,为自己,为前面走不完的路,为小榕,为老邹,也为这个倒霉而顽强的哑巴。

    忽然,伍原觉得有只手,轻轻地摸索着自己的头,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脸颊。哑巴顿时“哇哇”地大叫起来,那一只手还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伍原松了手,但说不清为什么,人却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

    哑巴挣脱了出来,忙忙地摸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双手直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然后回身走去。

    伍原走上大路,回头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

    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原是个迷路的八路军战士,为了把档案和掉队战友的消息送给部队,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毫不畏惧地前行。

    B.“老乡”虽是个哑巴,但内心明亮,在与伍原扭打后摸到他的军帽,知道了伍原的身份,并最终给了伍原帮助。

    C.小说以绿豆比喻荒野中的灯光,这灯光虽然微弱,但是它具有路标的作用,给了伍原力量、勇气和希望。

    D.小说前文通过描写“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为后文遇到“老乡”埋下伏笔。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多用短句,且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例如“不飘忽,不闪烁”出现两次,分别体现了伍原陷入困境的无助和快要走出困境的激动和欣喜。

    B.小说笔调简单朴实,没有波澜壮阔的场面,没有精细优美的语言,却刻画了一个小人物平凡而又伟大的形象。

    C.茹志鹃的小说很有特点,本文与《百合花》一样情节相当曲折且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如写老乡“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

    D.小说以《路标》为题,既关联着小说的故事情节,又有象征意味,蕴含了小说的主题,让读者思考。

    3请分析文本画横线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4小说三次写到伍原流泪,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请从展现人物心境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采薇》中既写出柳枝随风摇曳之状,又表现戍卒对家乡依依难舍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的社会中烦闷失意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借用恋人之间的思念之悠长的典故,表达诗人对人才的渴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以动写出田野安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仙人们衣冠华丽,行为飘逸潇洒,降临人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落叶和江水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

    (5)《琵琶行》中描写了琵琶女弹琴的优美动作,先是__________,似述说自己平生的不幸遭遇;后是_________ ,弹出了当时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6)《琵琶行》中形容乐曲中断,可曲断情连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诗经·氓》中集中体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对比句是:____________

    (2)《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3)《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__”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一词中,由上阕秋景的描写过渡到下阕回忆当年生活斗争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里描写夏虫的诗句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按照要求默写名句。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南朝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清澈、猿啼凄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比喻手法描摹粗弦、细弦弹奏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很多市民往往认为市级大医院的医疗水平一定比其他医院高,其实韩愈在《师说》中就说过“____________”,有些二级医院在某些病症上的医疗水平远远超过大医院。

    (6)苏轼的《赤壁赋》描述主与客泛舟问答,客人的回答引用了曹操《短歌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还形容了曹操吟咏此诗时的情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赤壁怀古》中,苏轼用“_________”来形容另一位三国将领周瑜的儒将风度。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便作:纵使。

    (1)这首词表达了哪些情感?

    (2)词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是从李煜的什么诗句化用而来?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臣诚恐欺于王而负赵 / 吾长笑于大方之家

    B. 其强,以空言求璧 / 决约不偿城

    C. 不如而厚遇之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能总此十思,则可垂拱而治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布衣之交”指平民间的交往,古代平民只穿麻衣、葛布,故称布衣。

    B. “斋戒”古人祭祀之前,一定要沐浴更衣,节制饮食,表示虔诚,叫作斋戒。

    C. “衣褐”,衣指穿衣,褐为秦国官服颜色,衣褐指化装成秦国小吏。

    D. “九宾”指一种外交上最隆重的仪式,有傧相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果要说今年哪个词语最为流行,那么非yyds莫属。yyds永远的神汉语首字母缩写,最早出现在电竞圈,随后这一词语破圈,被用来表达高度的赞美。夸赞东西好吃,yyds;为体坛强者欢呼,yyds;被好剧俘获,yyds……放眼看去,几乎满屏都是yyds。当越来越多的赞美都用“yyds、绝绝子(绝了,表示极好或极差)来表达,当搞笑的内容都以“xswl(笑死我了)来评论……

    面对当今缩写网络流行语盛行的社会现象,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的人大力推崇,认为这种彼此传递情绪可以秒懂的交流方式,既高效又有趣,还丰富了语言词汇,何乐而不为?有的人则心存忧虑——人们丰富、具体的对话内容似乎也在高度简化和概括中被牺牲掉了,很多时候的心中所想难以再付诸文字,离开似乎就不会说话了……

    我们该为满屏yyds而担忧吗?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与思考呢?写一篇议论文,谈谈自己的观点。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