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写法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情景交融。词人的心情是惆怅而激昂的,写长沙深秋景致,毫无一般旧诗歌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B.对比手法的运用。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是动作的对比。
C.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出鹰的矫健飞腾;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
D.本首词上阕全部写景,下阕主要通过叙事来抒情,情中显志。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京航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B. 《野鸭子》最打动人的是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们相信了一个事实、一条真理:世上还是好人多,人间自有真情在。
C. 成功的基础是奋斗,奋斗的收获是成功,所以,天下唯有不畏艰难而奋斗的人,才能登上成功的高峰。
D. 后面一座小山上,引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一块紫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形上盖,它保护着古墓的发掘现场。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B.盘盘焉,囷囷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故略上报
D.弊在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4、下列各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别国而使远地成为边境,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B.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索取,妇女一个也不宠幸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群臣都惊呆了,事情最终发生没有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态。
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刘邦以前在山东地区居住期间,对钱财货物很贪心,而且还有许多漂亮美丽的妇女侍奉他。
5、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湛湛(zhàn)青天 罪愆(qiān) 寒喧(xuān) 煞(shā)尾
B.涔涔(cén)汗水 混(hùn)账 鞭挞(tà) 嫁奁(lián)
C.灼灼(zhuó)其华 言筌(quán) 寒砧(zhēn) 窸窣(cuì)
D.皎皎(jiǎo)明月 怵(chù)然 肯綮(qìnɡ) 殒(yǔn)落
6、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以群体为本位的社会,强调向内调和。宗法制的国家形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僵化统一的思想教育、温柔敦厚的道德说教等,造成了克已思维模式。强大的社会力量往往支配着个体的性格,不允许他做出个人的独立判断。过于浓厚的群体意识使得个体人格趋于依附认同。他们只能放弃特殊性和独立性,把个人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整合同化到群体中去,按照群体意愿行动。如果执意要追求个体的人格独立,结果只能是在现实中被毁灭。这种思维模式导致中国悲剧讲究情感抒发的适度,把最初的矛盾化为最终的和谐,人物往往在不幸中选择隐忍,把自由与幸福寄托于来世。而西方社会是一个以个体为本位的社会,强调向外扩张。在西方悲剧中,主人公具有鲜明的个性。他们独立判断,常能够做出毫不妥协的选择,有时甚至会把个人的判断力凌驾于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之上。这种过于独立的判断往往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近乎武断,从而产生不理智的举动,走向意志的反面。
西方悲剧所揭示的是人与无法制伏的异已力量的抗争与冲突。在《俄狄浦斯王》中,异已力量表现为英雄意志所遭遇的不可知的命运;在《哈姆雷特》中,异已力量是主人公性格中的弱点;在《人民公敌》中,异已力量是某种与主人公为敌的社会势力。在这些矛盾中,人是主动出击的,冲突逐步升级。他们努力地想摆脱宿命,想通过自己的进取和拼搏把握自己的生命航程,然而他们越是努力就越接近置他们于死地的泥潭。而中国古典悲剧描写的主要是主人公悲惨的遭遇,不是剧烈的冲突。《窦娥冤》是个典型的例子。窦娥缺乏斗争意识,把自己的不幸看做命运的安排,既然命运决定了她的不幸,只好安分地修来世。她拒绝嫁给张驴儿为妻,主要是囿于封建礼教。她为救婆婆屈打成招,也是出于“孝”心。在整个过程中,窦娥步步退让,直到上了刑场,她也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无辜,只有靠上天为她作证,因此,她的抗争显得被动而没有力度。
(摘编自邹红《中西方悲剧特点比较与分析》)
材料二:
在西方文化中,人没有完全把自我同自然割裂开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主要的关系,人处于神的主宰之下,人性和神性的对立是戏剧中主要的对立形式。在这种对立中,人性有了对于人类的全面的覆盖性。也就是说,西方人观念中的“人性”不仅仅是人类中哪一部分人的性质,而是所有人都不能没有的性质。人的各种悲剧的最深的根须不是仅仅扎于人的自身,更扎于超人间的神的意志的存在。在人之外有一个更巨大的力量制约着人、人的命运和人的发展,人没有左右自己全部命运的自由性。人的自由性是在人的悲剧性抗争中获得的。这是感受和理解西方所有悲剧性作品的一种基本的观念。哈姆雷特的悲剧不仅有哈姆雷特的过错,不仅有他母亲和国王的过错,更有哈姆雷特根本无法超越的诸种无法直接感知的原因;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不仅由于她和渥伦斯基的道德情操上的缺陷,更由于存在于人本身的不可克服的矛盾。她的悲剧不仅是她的悲剧,也是所有女性的悲剧,甚至还是整个人类的悲剧。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和自然是绝对分离开来的,人与神的关系不是戏剧的主要关系。在儒家文化中,人是一个完全自足的系统,人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可以靠人的努力完全得到解决,人的所有悲剧都是由人的过错造成,而非社会因素。人应当为自己所有的缺陷而担负罪责。所以,中国的悲剧不具有真正的超人间的因素。
西方悲剧体现贵族性,多以皇家贵族和英雄豪杰为主角。中国古代戏剧则是平民的戏剧,主角一般是弱小善良、无辜受害的小人物。贵族是强者,强者是有力量的人。强者重进取,重竞争,反抗道德束缚,因为他们不需要道德的保护,道德的保护限制着他们的力量的发挥。平民是弱者,弱者是没有力量的人,他需要道德的保护。因此,西方的悲剧是强者与强者的冲突,是人的意志与神的意志或社会意志的冲突,是力量与力量的冲突。中国古代戏剧的冲突是道德与非道德的冲突,是弱者与强者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中,只有弱者才有可能是悲剧主人公,强者则是悲剧的制造者。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的悲剧就没有悲剧性。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没有主动损害别人的人,应该获得自己正常的、平静的幸福生活。而悲剧主人公是道德的,是没有损害别人的人,但他却因别人的不道德的行为而失去了这样的生活。不论他的冤情有没有获得最终的昭雪,他的悲剧都已构成。尽管悲剧主人公反抗的不是神的意志、宇宙的意志、社会的意志,但他们同样反抗着自己的悲剧命运。他们是通过反抗不道德的人的不道德行为而表现出自己的悲剧精神的。这种悲剧同样唤起观众的悲哀的情绪,同样加强着观众对一种悲剧精神的渴望,同样能起到一种净化心灵的作用。当然,它的悲剧精神的发展是受到平民意识的局限的,是不可能提高到真正的人性的高度的,其悲剧精神的内涵相对薄弱。
(摘编自王富仁《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西方戏剧受不同的社会文化影响,中国以群体为本位,强调向内调和;西方以个体为本位,强调向外扩张。
B.中国古典悲剧淡化冲突,侧重描写主人公的悲惨遭遇;西方悲剧重在反映人与诸多异己力量之间的剧烈冲突。
C.西方戏剧中,人神对立是主要关系;但因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绝对分离,中国戏剧中的人神关系不是主要关系。
D.中国的悲剧根源在于人本身,不在于社会;西方的悲剧根源,则在于人自身,以及超人间的神的意志的存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悲剧讲究情感的适度抒发,把最初的矛盾化为最终的和谐,这是其异于西方悲剧的地方,也使悲剧人物显得崇高。
B.窦娥的故事表明,受宗法、道德说教等影响,把不幸看做命运的安排,安分地修来世,是中国悲剧人物的一致选择。
C.从安娜·卡列尼娜的例子可见,在西方人观念中,人无法自由左右自己的全部命运,同时,人性是所有人都有的性质。
D.中西方悲剧中的强者都是有力量的人,他们之所以会选择反抗道德束缚,是因为道德的保护限制了他们的力量的发挥。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克己思维模式”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为缓和爱情与家庭、伦理的冲突,无奈休妻,最终自缢而亡。
B.《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为报复李甲的背叛,将珍宝尽拋江中,愤然投江而死。
C.《梁山伯祝英台》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家族安宁,不得不用殉情来成全来世的爱情。
D.《汉宫秋》中的王昭君,为了汉匈之间不再爆发战争,毅然选择出塞和亲,最后投江自尽。
【4】中西方悲剧主人公的典型形象有哪些不同?请简要概括。
【5】结合材料二内容,联系课本,简要阐述《窦娥冤》具有悲剧性的依据。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5)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氓》中,作者以淇水的水波浩荡,打湿布幔来反衬女子婚姻的不幸,内心伤痛的两句是:______ ,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既替余以蕙纕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骚》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 。《兰亭集序》
(7)有志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9、名句默写。
(1)《蜀道难》中感情强烈且反复出现的咏叹句是:______________。
(2)诗中写秦国开发蜀地时流传的神话故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诗人描写在山巅行走的艰难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展示蜀道一派奇丽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蜀中要塞剑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开篇点明老师的职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2)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孔子所说“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的意思相同。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经历千年,江山依旧但英雄人物已经无处寻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被用来表达生活不如意的人在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而产生同病相怜的感慨。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南宋]陈亮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①?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②。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
【注】①鸣榔:象声词,渔人捕鱼时用长木板敲击船舷发出的声音。②洛浦:洛水之滨,此处借指洛神。潇湘:湘水之神。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前两句化静为动,“辗”和“隐”二字给人以动感,描写月照澄江、水映长空的雄伟景象。
B.“何处鸣榔”以动衬静,运用“鸣榔”之声衬托此时之寂静,表现秋江月夜的幽静之美。
C.“山河影转”意境雄浑阔大,由“转”字引发对古今变迁的感慨,明确写出词人恢复中原的强烈决心。
D.结尾三句从前文写秋江月夜迷人的景色转到写词人对中原沦陷、江山易主而发的感慨。
【2】全词是如何扣住“月”而展开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13、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壁:营垒) B.直夜溃围南出(直:当,趁着)
C.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随从) D.田父绐曰“左”(绐:欺骗)
【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准确的一项是( )
①汉军乃觉之 ②左,乃陷大泽中 ③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④以故汉追及之
A.两个“乃”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两个“乃”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C.两个“乃”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D.两个“乃”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3】与“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 句式结构不同的一项是( )
A.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4】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这位为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做出重大贡献的老人走了,举国同悲!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给袁隆平的颁奖词曾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中科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5月22日去世,享年99岁。吴孟超1922年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治病救人78载,九旬高龄依然坚守在门诊、手术室和病人的病床前。吴孟超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我国肝胆外科开拓者和创始人。年轻时,他豪言过,“要把中国肝癌大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现在时间已经不多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群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他们犹如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成长。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