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企业产生的业务数据和客户信息早已不是汗牛充栋可以形容的,“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
②记者日前在对本市一些小户型公寓租赁市场作调查时,发现有一些小户型公寓已经成为明日黄花,难以博得租客的青睐。
③我上高中后家里负担日益加重,父母亲外出打工长年难归,我要率先垂范,给大家做个榜样,不让父母的辛苦白费。
④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打破“亡羊补牢”的思维定式,对待工作既不凑合也不麻痹,恪尽职守,力求做到曲突徙薪。
⑤邵飘萍先生不畏国民党言论钳制,在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发表了许多揭露黑幕、针砭时弊的新闻和社评,显示出国人的勇气和操守。
⑥台独分子吕秀莲数典忘祖,竟公开宣称日本对台湾的侵略乃是台湾人的大幸,台湾和大陆是“远亲”和“近邻”的关系。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①吾其还也 ②其人居远未来
C.①朝济而夕设版焉 ②图穷而匕首见
D.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②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3、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进曰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D.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终必不蒙见察 或见恕也
B.廊腰缦回 缦立远视
C.族秦者秦也 谁得而族灭也
D.举先王之政 函谷举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根据全国妇联的调查显示,我国30%的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突出表现为婚姻暴力中的“夫对妻”的暴力。
B.在俄政府接连出台救市举措的同时,国际油价出现小幅反弹,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卢布,目前美元对卢布的汇率正逐步返回1比50的安全线。
C.如果我们的作家动辄“与市场接轨”,轻易认同“卖书比写书更重要”,怎么指望他们沉潜静思、面壁独处,写出具有独特思想和情怀的优秀作品?
D.环境工作组研究发现,购物收据含有毒化学物质双酚A.即使人们只是接触收据,双酚A也能经由皮肤进入人体,甚至可能致癌,严重扰乱人体激素分泌。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典诗词意境能翻译吗?
①中国古典诗词讲究意境的表现,有学者认为意境是虚无缥缈的,有的学者则认为其是真实存在的,需要读者透过文章和作者在精神层面交汇。在诗词翻译中,译者能够将诗词的表面文字较为忠实的翻译出来,但作为超越文字表象的意境是否可以通过译文来表现呢?
②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中最早出现“意境”一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中开始探索“意象”与“意境”,之后,唐代王昌龄和皎然对“取境”和“缘境”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意境实为“意”和“境”的合称,是诗人主观情思与客观环境相交融而创造出的艺术境界,也是作者本人精神所处的最高境界。这里的“环境”,既可以是诗人创作当下所处之境,也可以是对过去情境的回忆。
③意境一说虽源于意象,然而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意象为事物本身的客观存在,而意境则是超越事物本身的存在并由读者进行思维放空,同意象中的画面进行精神沟通,即所谓的“代入感”。意象与词句相关,是诗歌创作的形式基础,而意境对应全篇,是意象精神层面的反映,是由各种意象整合营造出的艺术境界。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多用于文艺审美范畴,意境则较多的蕴含于心灵精神的存在与运动,范围包罗万象,囊括了审美在内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由此可见,意境实乃意象的升华。
④《文学翻译意象论》一书中,王平认为译者应该能够将原作的意象、意境之美用源语言先行阐释,在充分理解原作表、本两层意思之上进行译入语的转换,并能够以译入语再现原作的意象与意境之美。表指诗词的字面意思,也是诗词的意象,相对意境来说,容易掌握,也最容易为读者所理解;而本则是诗词的灵魂,是作者的真实意思和境界的升华,是最不容易为读者所掌握的精神层面,因此,在翻译古典诗词的过程中特别强调译者的诗性体验。诗词意境的表达是否传神,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取决于译者本身的诗词素养。
⑤译者的重要性在古典诗词翻译活动中起着至为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译者要对源语和译入语有较高的驾驭能力,能够准确地理解古典诗词中的词义、韵律、断句以及诗词背后所蕴藏的故事,同时还要能够利用译入语中较为准确的词汇来阐释原诗词;二是译者要能对所翻译诗词作者有全面的了解,原作者所处年代、生平、个人际遇、创作背景等都能影响到译者对诗词的准确把握。一首作品,总是作者在某个特定情景下情绪与观感的文字表现,掌握了这一点也就能掌握了作品的灵魂,也就更容易了解其所表达的意境从而帮助译者用另一种语言完美地呈现出来。
⑥古典诗词意境的翻译之难,在于如何能够和作者建立起跨越时空对话,真正理解作者创作的心思及所要表达的正确意图,如何在理解基础上于译入语中合理选词,通过多重手段来传递中国古诗词中的意境之美。原作者往往以景叙情,以景叙志;由事而发,由事而感;以静写动,以动衬静。意象翻译的不对等现象是无法回避的事实,而通过合理的理解、联想、构思、翻译手法运用能够补偿因为意象翻译缺失的遗憾。
⑦意境的翻译也并非如一些学者所说无法达成,不具备可翻译性,只要译者能够通过意象描述,透过意境洞悉作者所要传递的真实情感,与作者跨过时空界限建立起精神共鸣,心往神交,即能情、形、境并茂地完成语言间的转换。
【1】第③段加点词“升华”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_。
【2】为第⑥段画线句找一个例证,以下诗句合适的一项是( )
A.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B.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下列表述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
A.“意象”与“意境”内涵相同。
B.运用语言技能就能实现诗词中的意境之美。
C.诗词的意境翻译是可以通过一定的语言技能得以实现的。
D.完全传递原作者的意境才是成功的翻译。
【4】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5】小金同学打算翻译杜甫的《登高》(语种不确定)。请结合本文第⑤段内容,就诗歌本身向小金提出你的具体建议。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马为喻,从反面强调了学习要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2)李煜的《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变与不变的对比,形象地表现了自己的亡国之痛。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各言其志”,而是先用“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弟子的顾虑,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着重要地位。《子路、曾誓、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孔子不认可公西华只能做一个小相,而认为公西华能做大事。
(4)《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形象的语言表达,如“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5)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阿房宫占地面积之广,建筑之高。
(6)“思而不学则殆”阐明了学和思的关系,《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表达了类似的道理。
9、补出下面的空缺处。
⑴《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⑵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的“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则说“___,____”。
⑶变与不变的争论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苏东坡在《赤壁赋》中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____,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词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江天的无限广阔。
(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学习需要有反思的精神,这也是提升自己修养的一种方式。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枉用相存。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
12、下面这首诗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全诗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13、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①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②,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③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④去留。环堵萧然⑤,不蔽风日。短褐穿结⑥,箪瓢⑦屡空,晏如⑧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⑨。
赞⑩曰:黔娄之妻⑪有言,不戚戚⑫于贫贱,不汲汲⑬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⑭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⑮?
(注)①何许:何处。②会意:心得体会。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说:“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此同义。③造:来到。④吝情:感情上计较。⑤环堵:四周墙壁。萧然:空空无物。⑥褐:粗麻布。穿结:衣服穿孔补绽。⑦箪(dān单):竹制食器。瓢:饮器。⑧晏如:安然。⑨自终:自己过完一辈子。⑩赞:史传体例,是史官评论传主的结语。⑪黔娄之妻:黔娄:春秋时鲁国的高士,不求仕进,独善其身。下引两句,各本都作黔娄的话,无“之妻”二字。按此二句见《列女传》,是黔娄妻所说,应作“黔娄之妻”。 ⑫戚戚:忧愁。⑬汲汲:竭力求取。⑭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⑮无怀氏、葛天氏:传说是上古帝王,当为原始氏族部落首领。这里指上古原始纯朴社会阶段,是作者的社会理想寄托。
乙文:种树郭橐驼传(节选)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莩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欣然忘食 食:
(2)以乐其志 志:
(3)驼业种树 业:
(4)早实以蕃 实: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好读书,不求甚解。
(2)非有能硕茂之也。
【3】甲文中的“赞曰”明确归结出五柳先生的两个主要特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4】乙文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是①_________________;文中“他植者则不然”而“莫能如”的根本原因是②________________。
【5】就“传”而言,甲、乙两文有什么不同?
14、以“灯光”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