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南平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选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兰亭集序》中王羲之与谢安等于三月三日集会。农历三月三为上巳节,有踏青,水边洗濯,祈福消灾的习俗。

    B. 姓氏起源于上古时期的母系氏族,夏、商、周三代姓与氏合二为一,出现以国名(如周、秦)、官职名(如司马、司徒)、职业名(如陶、巫)等为姓氏的现象。

    C.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父苏洵、其弟苏辙亦有才名,“唐宋八大家”三父子占去三席,“一门父子三词客”指的就是他们。

    D.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因一篇《蜀道难》得贺知章赏识,赞李白为“谪仙人”。由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举荐,李白得以供奉翰林。

     

  • 2、选出对下列句中“之”的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②臣活 ③今人有大功而击 ④今者有小人言 ⑤与同命 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⑦欲诛有功人 ⑧此亡秦续耳

    A.①/②③⑤/④⑦⑧/⑥

    B.①/②⑤⑥/④⑦/③⑧

    C.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D.①/⑤⑥⑧/②③/④⑦

  •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 夫人之力不及此   D. 沛公居山东

     

  •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沛公霸上

    ②常以身蔽沛公

    ③范增数项王

    ④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精兵五千趣洛涧

    ⑤君为我呼人,吾得事之

    ⑥欲不战以秦师

    A. ①③④/②⑤/⑥⑦   B. ①②⑤/③④/⑥⑦

    C. ②⑥⑦/③④⑤/①   D. ③⑥/⑤⑦/①②④

  • 5、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 )

    A.果棘牧信

    B.巢枣取武

    C.友从看逐

    D.旦珏品囚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柴达木看山

    马卡丹

    自小生长在山村,日夕与山厮磨,山中四时景致看得都有些麻木了,山的千姿百态也再难引起新奇感。这些年随俗众走东岳西岳,黄山武夷,那些名山奇景在我眼中,也不过就是石奇一点,峰险一点,松怪一点。可再奇再险再怪,古人今人那些佳词丽句早就将其囊括无遗了,反倒是比喻和想象往往比山本身更让人着迷。

    但到柴达木看山却是例外。山终于屁颠屁颠地过来了,冷不丁瞧去,一墩一墩的,像是一群半大的孩子,是如今营养过剩胖得有些规模的独生子女,蹲着坐着,似乎再也挪不动步子,等着你去搀起来,拍拍屁股,拍拍尘土,再撒上一会娇。可仔细一瞧,不对了,胖则胖矣,却无肉,山的表皮不见草木,不见泥土,只突着嶙峋而敦实的骨骼,那是壮士耶!如果说泰山华山高挑秀气适宜跳高的话,那么这样的山更适宜举重。“力拔山兮气盖世”,不知道纵横秦末的楚霸王项羽,是不是也这副壮墩墩的模样?

    山似乎停住步,不再向我靠拢,只是一一端立着,任我以举重运动员的挑剔眼神,从它们身边缓缓经过。说实话,对它们,开初我是没怎么放在眼中的,那么矮,似乎还有些木头木脑,它不就是东邻老李家那愣小子么?它不就是西邻老张家那胖妞么?不过人不可貌相,山也不可貌相,愣小子胖妞后来成了硕士、博士,不是让我大吃一惊吗?平心静气想这山,矮虽矮矣,可要论海拔高程,泰山华山黄山庐山,一干名山其实统统只在它屁股下。它其实高耸于群山之上,却又不给你那种高不可近的感觉,这才见胸怀呀!如果你是它,尾巴不早翘到天上了?这样想着,看那愣小子看那胖妞的眼神,不觉多了几分敬意。

    怀着敬意看这山,越看越看出了名堂。一墩一墩的山,粗看寻常,可无数墩的集合,汇成一列一列,逶迤连绵直到天的尽头,这寻常可成就了不凡,成就了壮观。而细看这每一列每一墩,那充满骨感的山体,尽都是那样的五彩灿然。赤、赭、黄、白、黑,这五彩尽都是从骨子里生出来的,不靠草木的披挂,不靠泥土的涂抹,本自天然。那种嶙峋,那种奇峭,它给你的那种无以言传的震撼,真是天地有大美呀!它像什么,什么都不像,什么都不是,就是美,让你呆若木鸡的美。任何比喻其实都是蹩脚的呀,你不禁想起适才把它们比作愣小子胖妞,比作举重选手,比作……多么的浅薄啊,真正的大美是无法比喻的,是无需与任何具象相似的,独特就是美,原初的震撼就是美!

    我想起我的为文来了,为什么总在前人令人的文章中讨生活呢?为什么总在那里探求为文的格式呢?为什么总要在像与不像之间寻寻觅觅呢?太多的文化太多的知识太多的套路遮蔽了心智,你看见的不再是山,只是文化。没有了心灵与自然的交流,怎么可能心有灵犀,又怎么可能发现独特的美呢?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醉眼看山的时候,想必早已敞开肺腑,把一颗心交给了众鸟,交给了孤云。若不是融入自然,他会厌的,山也会厌的。

    其实,所有的山都是看不厌的,只要你的心不再屏蔽。

    哦,相看两不厌,柴迭木的山!当我篡改李白名句的时候,我还真有点忐忑:我看山可以不厌,可山看我呢?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将柴达木山比作“愣小子胖妞”,“愣小子胖姐后来成了硕士、博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柴达木山虽矮,但海拔高,却又不是高不可近的特点。

    B. “如果说泰山华山高挑秀气适宜跳高的话,那么这样的山更适宜举重。”将柴达木山与泰山华山相比,表现“柴达木山”的壮实、威力无比。

    C. 文章结尾说“当我篡改李白名句的时候,我还真有点志忑”,这是因为李白的这首诗太有名了,随意更改是对作品的亵渎,是对诗人的不敬。

    D. 文章写柴达木山与众不同的特点,作者对柴达木山的态度从最初的没放到眼中到多了几分敬意,直至无以言传的震撼,并由此得到审美感悟。

    2文章开头写东岳、西岳、黄山、武夷有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其实,所有的山都是看不厌的,只要你的心不再屏蔽。”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英俊沉下僚。

    (3)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白露未晞。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

    (6)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月照花林皆似霰。

    (8)玉户帘中卷不去,___________________

    (9)不堪玄鬓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一诗中用   两句表达了乐观和自信。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独立寒秋,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3)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4)《短歌行》中作者希望能像周公一样,殷勤接纳人才,使天下人才心悦诚服地归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达自己蔑视权贵、不屈于世俗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刚正在听《又见炊烟》这首歌,当听到“又见炊烟升起,勾起我回忆”时,联想到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

    (4)刘老师遇到了高中教过如今在大学工作的小莘,不禁引用《劝学》或《师说》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夸奖得意弟子,似有自我宽慰之情。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寄寓了词人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深沉感慨。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突出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琴技,曲虽罢,但却余音绕梁,令人沉醉、沉浸其中。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然景观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以明月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芙蓉”,即荷花。首句用给人清幽、高洁感觉的荷花,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B.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

    C.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设置悬念,写故乡的妻子担心丈夫收不到寄出的芙蓉。

    D. 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

    E. 此诗是一首工整的五言格律诗,也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

    2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内心深切的忧伤,请简要回答游子为何忧伤。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炅素不学,尝对中书侍郎严挺之读“伏腊”为“伏猎”。挺之言于九龄曰:“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昵。”挺之素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林甫恨之益深。挺之先娶妻,出之,更嫁蔚州刺史王元琰,元琰坐赃,罪下三司按鞫,挺之为之营解。林甫因左右使于禁中白上。上谓宰相曰:“挺之为罪人请属所由。”九龄曰:“此乃挺之出妻,不宜有情。”上曰:“虽离乃复有私。

    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自专大权,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补阙杜琎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自是谏争路绝矣。

    牛仙客既为林甫所引,专给唯诺而已。然二人皆谨守格式,百官迁除,各有常度,虽奇才异行,不免终老常调;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他蹊矣。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凡为上所厚者,始则亲结之,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选自《资治通鉴》唐卷三十)。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陛下林甫   相:宰相

    B. 与之昵 款:友好

    C. 林甫左右使于禁中白上 因:通过

    D. 挺之为罪人请所由 属:通“嘱”,请托

    2选出画波浪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  )

    A. 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B. 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C. 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D. 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初,皇上想任用李林甫为宰相,征求中书令张九龄的意见,张九龄认为宰相一职关系重大,李林甫不适合担任宰相,皇上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B. 李林甫怨恨中书侍郎严挺之,是因为李林甫曾经引荐萧炅做户部侍郎,而萧炅不喜学习,曾经在严挺之面前将“伏腊”读为“伏猎”,挺之无法容忍其不学无术,萧炅被调出京城做了岐州刺史。

    C. 张九龄想引荐严挺之做宰相,曾经建议挺之去拜访正备受皇上宠爱的李林甫,主动与李林甫交好,但最终挺之没去拜访李林甫。

    D. 李林甫想独揽大权,曾经用食三品料的马匹一鸣辄斥去为喻,明令各位谏官不准上书言事。而杜琎上书进谏,第二天就被贬。从此通过进谏争取权利的门路就断绝了。

    4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2)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他蹊矣。

    (3)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则日参省乎己。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追星逐月,有人甘当粉丝;有人崇拜英雄,有人羡慕天才;有人敬爱父母,有人尊敬师长;有人仰慕科学家,有人钟情文学家……

    事实上,任何时代,任何民族,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存活着自己的偶像。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偶像的认识、理解、情感、态度。要求:文体不限,感情真挚,内容充实;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