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厦门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因烹制时不放汤水,仅用米酒一杯、猪油或茶油一杯、酱油一杯,故得名。

    ②三杯鸡发源于江西省,后来流传到台湾,成了台湾菜的代表性菜品。

    ③这道菜通常选用三黄鸡制作,成菜后肉香味浓,甜中带咸,咸中带鲜,口感柔韧,咀嚼感强。

    ④三杯鸡是江西省的一道地方传统名菜,属于赣菜。

    ⑤该菜品发源于赣州市宁都县,相传与抗元英雄文天祥有关。

    A.④⑤①③②

    B.②④⑤①③

    C.④③②⑤①

    D.②①③④⑤

  • 2、找出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3、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一致的是(   )

    例句:方其破荆州,江陵

    A. 猿猱欲度攀援   B. 玉露凋伤枫树林   C. 闻舟中弹琵琶者   D. 遂命

  • 4、下面加点的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木(nà)        怩(níu)     膏(zhī)   弃(bìn)

    B.云(xiān)       谁(wèi)     (gē)   (bǔ)

    C.(qì)而望        (zā)       清(zhǔ)   水(lù )

    D.蹰(zhí)          恶(zēng)   (zhuó) 隙(xià)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四方之士来者,必礼之。

    A. 其姊子。

    B. 见仇家

    C. 之,问其故。

    D. 其贼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剧本,完成下面小题。

    曾思懿 (提出正事)媳妇听说袁先生不几天就要走了,不知道愫妹妹的婚事爹觉得——

    曾皓 (摇头,轻蔑地)这个人,我看——(江泰早猜中他的心思,异常不满地由鼻孔“哼”了一声,曾皓回头望他一眼,气愤地立刻对那正要走开的愫芳)好,愫芳,你先别走。乘你在这儿,我们大家谈谈。

    愫芳 我要给姨父煎药去。

    江泰 (善意地嘲讽)咳,我的愫小姐,这药您还没有煎够?(迭连快说)坐下,坐下,坐下,坐下。

    愫芳又勉强坐下。

    曾皓 愫芳,你觉得怎么样?

    愫芳 (低声不语)

    曾皓 愫芳,你自己觉得怎么样?不要想到我,你应该替你自己想,我这个当姨父的,恐怕也照拂不了你几天了,不过照我看,袁先生这个人哪——

    曾思懿 (连忙)是呀,愫妹妹,你要多想想,不要屡次辜负姨父的好意。以后真是耽误了自己——

    曾皓 (也抢着说)思懿,你让她自己想想。这是她一辈子的事情,答应不答应都在她自己,(假笑)我们最好只做个参谋。愫芳,你自己说,你以为如何?

    江泰 (忍不住)这有什么问题?袁先生并不是个可怕的怪物!他是研究人类学的学者,第一人好,第二有学问,第三有进款,这,这自然是——

    曾皓 (带着那种“稍安毋躁”的神色)不,不,你让她自己考虑。(转对愫芳焦急地)愫芳,你要知道,我就有你这么一个姨侄女,我一直把你当我的亲女儿一样看,不肯嫁的女儿,我不是也一样养么?——

    曾思懿 (抢说)就是啊!我的愫妹妹,嫁不了的女儿也不是——

    曾文清 (再也忍不下去,只好拔起脚就向书斋走——)

    曾思懿 (斜睨着文清)咦,走什么?走什么?

    文清不顾由书斋小门下。

    曾皓 文清怎么?

    曾思懿 (冷笑)大概他也是想给爹煎药呢!(回头对愫芳又万分亲热地)愫妹妹,你放心,大家提这件事也是为着你想。你就在曾家住一辈子谁也不能说半句闲话。(阴毒地)嫁不出去的女儿不也是一样得养么?何况愫妹妹你父母不在,家里原底就没有一个亲人——

    曾皓 (当然听出她话里的根苗,不等她说完——)好了,好了,大奶奶,请你不要说这么一大堆好心话吧。(曾思懿的脸突然罩上一层霜,曾皓转对愫芳)那么愫芳,你自已有个决定不?

    曾思懿 (着急,对愫芳)你说呀!

    曾文彩 (听了半天,一直都在点头,突然也和蔼地)说吧,愫妹妹,我看——

    江泰 (猝然,对自己的妻)你少说话!

    曾文彩嘿然,愫芳默默立起,低头向通大客厅的门走。

    曾皓 愫芳,你说话呀,小姐。你也说说你的意思呀。

    愫芳 (摇头)我,我没有意思。

    愫芳由通大客厅的门下。

    曾皓 唉,这种事怎么能没有意见呢?

    江泰 (耐不下)你们要我说话不?

    曾皓 怎么?

    江泰 要我说,我就说。不要我说,我就走。

    曾皓 好,你说呀,你当然说说你的意见。

    江泰 (痛痛快快)那我就请你们不要再跟愫芳为难,愫芳心里怎么回事,难道你们看不出来?为什么要你一句我一句欺负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小姐?为什么——

    曾思懿 欺负?

    曾文彩 江泰。

    江泰 (盛怒)我就是说你们欺负她,她这些年侍候你们老的少的,活的,死的,老太爷,老太太,少奶奶,小少爷,一直都是她一个人管。她现在已经过了三十,为什么还拉着她,不放她,这是干什么?

    曾皓 你——

    曾文彩 江泰!

    江泰 难道还要她陪着一同进棺材,把她烧成灰供祖宗,拿出点良心来!我说一个人要有点良心。我走了,这儿有封信,(把信硬塞在曾皓的膝上)你们拿去看吧。

    曾文彩 江泰!

    江泰气呼呼地走向通大客厅的门。

    [曹禺《北京人》(节选)]

    【注】《北京人》的故事发生在三十年代初的北平。古老的曾家此时住着三代人,第一代人是已经死去夫人的垂死之人曾皓;第二代人是曾皓的儿子曾文清,儿媳曾思懿,姨侄女愫芳,女儿曾文彩,女婿江泰;第三代人是17岁的孙子曾霆和他18岁的妻子曾瑞贞,还有住在曾家的房客人类学教授袁任敢,他的女儿袁圆。八月节晚上曾家人请客,所有人在家里吃饭,曾思懿谈到愫芳的出嫁问题,主张愫芳嫁给袁任敢,曾皓和曾文清则予以反对,此时讨债人又来到门口讨债,袁任敢和“北京人”用武力赶走了讨债人。

    【1】下列对节选部分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愫芳父母双亡,长期寄居在姨父曾皓家,仍未出嫁,看人的脸色过日子,忍受着精神上的折磨。

    B.当别人征询她对自己婚事的意见时,愫芳不是“低头不语”,就是“我没有意思”,这暗示了愫芳希望能留在姨父家,并不急于出嫁。

    C.曾文清“忍不下去”,拔起脚向书斋走,这时曾思懿冷笑一声:“大概他也是想给爹煎药呢!”从中可看出,愫芳与曾文清之间有某种微妙关系。

    D.文中对愫芳着墨不多,但愫芳逆来顺受又固执倔强的性格特征十分鲜明。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摇头,轻蔑地”说明曾皓轻视袁先生,觉得他配不上愫芳,是为愫芳的幸福着想。

    B.江泰连用四个“坐下”,这四个重复的祈使句的语气作用是表示强调、缓和、安抚。

    C.“好了,好了”没有了之前的客气,已流露出曾皓的不耐烦,表现了对曾思懿的反感。

    D.称呼由“愫芳”变为“小姐”,暗含了曾皓在降低自己的身份地位请求愫芳给出回应的含意。

    【3】揣摩下列语句的潜台词,看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不要想到我,你应该替你自己想,我这个当姨父的,恐怕也照拂不了你几天了,不过照我看,袁先生这个人哪——

    (2)我的愫妹妹,嫁不了的女儿也不是——

    【4】文中江泰后来说的话表明了他怎样的情感态度?从中可以看出江泰怎样的性格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雄心壮志的诗句是:怅寥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歌主旨和诗人高尚节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文人善于借“秋”表情达意或烘托意境,如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渲染出他凄苦的身世遭遇,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烘托出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伤感。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声、色两个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赤壁古战场壮丽雄奇图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秦等国,并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常被借用来说明为人应清廉不贪,再微小的东西也不能私取。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以荷叶、莲花为衣裙,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屈原追求高洁品质,不被世俗所污的情趣。

    (3)《诗经·氓》一文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曹刿论战》中,齐军大败之后,曹刿观察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远望齐军的队伍,因为“________________”,最终决定“逐齐师”。

  • 9、不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夏虫也为我沉默(《再别康桥》)

    (3)“__________!”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__________________岂不痛哉!

    (3)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__________________,用之不竭。

    (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

    (6)暧暖远人村,____________________

    (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8)孔子日: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________________,益矣。”

  • 11、名句默写

    (1)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想起了杜牧《山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5)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6)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7)“静”是《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_________”的清静;又是《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曲径通幽处,_________”的幽静;更是《诫子书》中“__________,俭以养德”的宁静。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力耕不吾欺。

    【注】纪:经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得流畅自然,通过对日常生活琐事的叙述,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B.“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意思是“这种乐趣岂不比什么都美吗?不要匆匆离开此地”。

    C.作者认为,田园生活虽然很有乐趣,但衣食之事也要认真经营,努力耕作才会有收获。

    D.全诗按时间顺序,从不同角度写出田园生活的特色,而且集叙述、抒情、议论于一体。

    【2】作者笔下的田园生活有哪些乐趣?请简要概括。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初,真宗不豫,寇准议皇太子总军国事,迪赞其策,丁谓以为不便,曰:"即日上体平,朝廷何以处此?"迪曰:"太子监国,非古制邪?"力争不已。于是皇太子于资善堂听常事,他皆听旨。准既贬,谓擅权用事,至除吏不以闻。迪愤然语同列曰:"迪起布衣至宰相,有以报国,死犹不,安能附权幸为自安计邪!"自此不协。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 迪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宗亳,为留守判官 幸:皇帝亲临

    B.时频岁蝗旱,问何以 济:渡过难关

    C.擅权用事,至除吏不以闻 浸:逐渐

    D.有以报国,死犹不 恨:怨恨

    2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

    B.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

    C.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

    D.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迪颇有学识。他的祖先本是赵郡人,为了躲避战乱,搬家来到濮地,后来他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柳开认为他有辅佐之才。

    B.李迪体恤百姓。百姓连年遭蝗灾旱灾,李迪请求用内府藏车来帮助国家,劝说皇帝下诏把财物赐给三司。皇帝听后很高兴。

    C.李迪敢于直言。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只有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最终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李迪刚正不阿。对于太子监国一事,李迪据理力争;后来丁谓独断专权,以至于任用官吏也不上报朝廷,李迪对此非常愤怒。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②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我们常听人说:不要逞英雄!遇到困难,要量力而行。

    人民公仆焦裕禄说:我们就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关于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见解和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得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