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9月17日,超强台风“山竹”登陆菲律宾,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北部,造成巨大伤亡,大量人口急需转移和安置,极个别城市更是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B.在学习上,我们只有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才能取得好成绩,不要总想着一口就吃个大胖子。
C.汶川地震后,很多村民屋毁了,家没了。但在政府和各界人民的帮助下,一番安土重迁之后,他们又过上幸福的生活。
D.想要彻底改善腐败现象,就得要防止政府官员之间暗送秋波。不然所做的努力只是隔靴搔痒。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路连接着家与前方。 。四野茫茫,八面空空,眼前与心中,只剩下一条通往前方的路。
①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
②当然也可以说,人类不得不流浪。
③因为,即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
④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
⑤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形而上一点说。
⑥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流浪。
A.⑥④⑤①②③ B.⑥④⑤①③②
C.④⑥①②③⑤ D.④⑥②①⑤③
3、下面成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别出心裁(设计、筹划) 独具慧眼(聪慧、敏锐)
B.心安理得(适合) 流光溢彩(满溢)
C.呕心沥血(一滴一滴) 美不胜收(胜利)
D.苦思冥想(潜心、专心) 心旷神怡(开阔)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中央要求推进机关内部接待场所建立健全服务经营机制,推进企业优化管理,建立市场化的接待费结算机制,逐步实现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B. 专家提醒我们,虽然用微波炉加热食品会致癌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但在使用微波炉时一定要按说明书操作,切忌不要盲目乱用。
C. 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理应担当社会责任和文化精神,执着地追求真、善、美,不断地促人上进,引人思索,带给人美感。
D. 艾青继承了中国古代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使他始终具有时代的使命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5、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寒风凛冽,天上飘下碎琼乱玉,大地瞬间披上素妆。
B. 运动时听音乐不仅可以缓解单一重复的机械运动,更重要的是,有些音乐就像魔力一样,在你筋疲力尽的时候,让你起死回生般的缓解疲劳,感受自己如永动机般的奔跑。
C. 假如没有这场金融危机家居网络营销的春天也许不会来得这么快。但一切已经发生,我们能做的是顺应历史的浪潮,寻找汹涌波涛中的商机。也许,下一个机遇也是被逼上梁山的。
D. 在女足东亚杯预赛第二阶段首轮较量中,中国女足10球狂胜蒙古,这真是大快人心的消息。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②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③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1】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一生中的发现是很多的,而且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类历史科学和经济科学领域。
B.马克思十分注重自然科学的发展,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他还密切注视物理学科的发现。
C.马克思创立了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这是他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斗争的顶峰。
D.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其次是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他的成就空前绝后,导致世界各国都驱逐、诽谤、诅咒他。
【3】马克思的科学理论与他的革命实践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7、补充下列诗句。
(1)《沁园春·长沙》表现革命者青春风采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此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被人们忘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援引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轻启兵端最终落败的古事,告诫南宋朝廷要慎之又慎。
(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荀子劝学》中用蚯蚓“爪牙”不利、“筋骨”不强却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来证明用心专一的好处,用相反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用心不专的坏处。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仰之弥高,_______________。
(2)不患人之不己知,_______________。
(3)君子和而不同,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
(5)《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幕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难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的《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___ ,鱼鳖不可胜食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 。(贾谊《过秦论》)
③___________ ,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④ 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
⑤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 。 (李清照《声声慢》)
⑥ _____________,更难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11、完成下列古诗文默写。
(1)苏洵认为,六国和秦国都是平起平坐的诸侯,实力比不上秦国,但“____________”,借此劝说北宋统治者,“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了地点和季节,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
12、阅读下面的绝句,完成后面的填空题。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一二两句写环境,通过________声和___________声来反映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情境。
(2)诗歌三四句通过一个动词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候客时______________的心情。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印。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馀,不能复为官。
(节选自《史记·冯唐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B.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C.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D.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帝,指汉文帝刘恒,因为他擅长于政治经济的治理,所以庙号被尊为“文”。
B.匈奴,汉朝时活跃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政权造成强大威胁。
C.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不容奸诈的守则。
D.持节,节即符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时,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冯唐不愿避讳,直言冒犯龙颜。文帝向他询问李齐的情况,他认为李齐不如廉颇和李牧,直言文帝即使得到像廉李一样的大将,也不能重用,文帝大怒。
B.冯唐谈论将帅,借古制劝谏君王。他告诉文帝,古代帝王派遣将帅,礼节隆重;国内大事由帝王决断,因功封爵赏赐之事由将军在外裁定上奏,朝廷不从中干预。
C.冯唐性格耿直,论魏尚出于公义。魏尚厚待军吏,威慑东胡,因报功有误被削去爵位;他直言文帝法律严苛,赏轻罚重,文帝采纳了他的劝谏,赦免魏尚。
D.冯唐仕途起伏,年老仍被举荐。汉景帝即位,任命他为楚国丞相,不久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征诏贤良之士,大家举荐他,但他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2)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14、阅读下面材料,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劳动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劳动能唤起人的创造力。(列夫·托尔斯泰)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思格斯)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