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多的问题他却能理解得那么透彻,解释得那么充分。
B.身处春秋鼎盛的伟大时代,我们这些年轻人应该积极向上,刻苦学习,发愤图强,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的话发自肺腑,实实在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以超过底价数十倍的价格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
2、下列对划线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荆轲刺秦王》)——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隋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古代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在古代,通常自称称名,称人称字,也不能一概而论。自称有时不称名,代之一些谦卑的称法,如“臣”“仆”等。
C.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伯父。季,兄弟排行第二。
D.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 拜两次,表示恭敬。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
3、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虽才高于世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客有吹洞箫者
C. 自书典记之,未之有也 而今安在哉
D.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吾属今为之虏矣
4、下列各组加点的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其人居远未来 行李之往来
B.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愿大王少假借之
C. 诸郎中执兵 北蛮夷之鄙人
D. 请辞决矣 以其无礼于晋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七一”前夕,市委慰问团走访老干部家庭,详细询问老干部们近期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倾听老干部们回忆峥嵘岁月,畅谈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变化。
②所谓领军人物,不仅需要有“逆水行舟”的冒险精神,也要有意气风发的王者气概,更应是一个团队的战略家和指挥者。
③今天我们重读徐志摩的诗作,心潮澎湃,诗人的遽然离世更令人扼腕叹息。
④随著国庆、中秋假期临近,旅游业从业者无不厉兵秣马,准备抢食这块旅游大饼。
⑤日前,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第五届博生集体婚礼,64对博士夫妻在母校、导师、亲朋和同窗见证下,共结秦晋之好。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①②⑤
D. ①③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根据2019年的胡润报告,大中华地区的十亿美元富豪有658位,比美国还多出74位。“中国拥有世界20%的人口,却有着世界27%的十亿美金富豪。”这些数字还不包括很多隐形富豪!
而这些从中国经济中获得了巨大财富的富豪们,他们是否应该积极地回馈社会,并帮助社会共同富裕?
在市场学派人士的眼里,企业家的所有财富完全通过市场行为获得,他们在市场中的每一个行为都是交易双方自愿,也对交易双方有利。他们以利己之本心,却通过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在追求私利的过程中促进了社会资源的最优分配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利己主义和利他精神通过神奇的市场达到和谐统一!一个企业家只要是市场经济中的强者,就已经对社会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商业就是最大的公益。
要理解这种观点的局限性,我们必须用市场经济的分析方法来打破市场经济的迷思。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在这里我们回到一个市场经济理论的概念——外部性。外部性指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正外部性是某个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在中国的历史语境下,当代中国产生的任何财富都和以下三大正外部性因素息息相关。
首先是建国的正外部性。
不言而喻,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现代国家是发展经济的先决条件。从1931年日本侵华,如果没有中华热血儿女们前仆后继,在“二战”正式开始之前,就和日本法西斯主义在中华大地上殊死斗争,那么中国的历史,乃至世界的历史都会被改写。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和所有积累的财富,都不会存在。
在抗战中,中国直接死亡人口近二千万。这些牺牲没有也无法被市场合理定价。但是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可以知道,它们的价值绝对不菲。你愿意用多少财富换取和平,换取生命,换取不被异族奴役?答案绝不会是小数,也许是你一半的财富,也许是更多。
其次是前三十年的正外部性。
在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是个一盘散沙的农业弱国。从1949到1978年,中共举全国之力,完成了社会结构的基本变革,工业体系的建设,和人力资源的积累。一路虽有挫折,但三十年里国家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成就为随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最重要的制度基础,工业基础,和人力资源基础。这是全民族两代人,通过三十年的共同努力,为整个民族和后代打下的基础。在这三十年的奋斗中,无论是政府官员、知识分子,还是工人和农民,每个人所得到回报都不以市场定价。按照市场经济理论,他们中很多人可以获得很高的收益。他们有的掌管大型国营企业,有的海外归来报效祖国,有的扎根大漠为祖国研制“两弹一星”。于敏、屠呦呦、袁隆平、黄旭华这些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们,他们所贡献的价值没有丝毫留在自身,而是完全给予了我们的全民共同体。当改革开放释放出市场的魔力后,这些人和他们的后代往往不是市场经济中的受益较多的人群。他们为市场经济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和生产要素,而市场的弄潮儿却往往是另一批人。
最后是改革开放的正外部性。
1978年12月,在邓小平的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让市场优先在一些地区和行业生长的历史。这些地区和行业是被政治力量允许先富起来的行业,所获得的机会不是源于市场竞争,而是政府顶层设计的结果。在这些地区和行业市场中的经营者,享有政策特许的红利,有着全国大多数人民无法比拟的优势。
前三十年积累的数以亿计的人力资源大多没有享受到这些地区和行业的政策红利。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几乎是具有第一世界人力资本的第三世界国家。这些人力资本参与市场经济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提供他们的劳动。前三十年的教育普及让这些人不再以传统的务农为满足,而是充满了对现代生活的向往。由于市场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从小到大、不断生长和扩大的状态,占国民经济的比例低于半数,这就造成了在改革开放后的大多数时间里,对市场经济体来说,劳动力始终处于一个供大于求的状态。劳动力的定价权完全在资本方。资本在市场中占有绝对的优势,能获取超额的利润。
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为了鼓励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的保护采取相对延缓的态度,劳动力的价值被资本最大地挖掘。2018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接近2.9亿人。这些人背井离乡,远离自己的骨肉和亲人,在异乡承担超强度的工作,而所获得的只是资本愿意支付的最低市场报酬。这些农民工为中华崛起谱写了壮丽的史诗。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和国有经济体为民营经济体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基础设施。它们的投资和经营活动回报率也许不高,却让民营经济体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经营所必须的要素。
以阿里巴巴为例,阿里巴巴所有业务的背后是中国领先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移动网络、公路网和铁路网。这些网络让淘宝和天猫能触达接近9亿的互联网用户,让菜鸟网络能提供世界上最快的物流递送服务。这些网络资产重、投资大、回报慢,没有创造出一个富豪,却成了中国所有互联网公司高增长高利润发展的基础。
很多学者试图解释中国四十年的经济奇迹,有的用人口红利,有的用后发国家优势。但纵观中国过去八十多年的历史,推动中国从历史的谷底艰难回升的最大因素,正是我们民族的牺牲精神。
这些牺牲,才是中国能走到今天所真正依赖的红利。中国的牺牲红利!这些牺牲者们为市场经济提供了起点和赖以发展的条件,但是他们自身,他们的后代,却不一定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受益者,很多甚至是市场经济中的被遗忘者!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完整受益于这八十多年牺牲红利的群体,企业家们通过市场经济的机制,完成了财富积累。在这个时刻,他们对那些牺牲者应有怎样的态度和责任?
(摘编自沙烨《中国企业家的财富责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就能产生大量的富豪,是因为中国人聪明极具有经商智慧。
B.企业为员工提供工作,开出薪酬供他们供养家庭和生活,因而越大的公司就承担了越大的责任,养活了越多人,所以企业家把事业做成功了就是对社会最好的回馈。
C.企业家的财富是自己创造的,个人财产“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移民海外、转移资产是个人的权利。
D.市场经济无法孤立地存在,它是基于社会这个广阔主体上的。同样任何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都是社会的企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国前后,数千万的生命不是献给自己的乡亲和家人,而是献给全体同胞,献给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其实他们是用血汗生命与共和国签订了一份美好未来的契约。所有享受这份契约带来的和平的后世中国人都自然背负这份民族使命。
B.企业家作为改革开放的“先富”群体,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受益于这几十多年牺牲红利的群体,需要积极承担推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
C.虽然中国经济实力增强,企业竞争力加大,我们仍要保持奋斗精神,但政府也要贯彻落实劳动法,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上叠加发力。
D.我们要努力创造财富,通过财富的获得实现个人最大价值,反哺社会。
【3】下列选项中对“外部性”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某私营企业在某村开发矿产,使当地生态被破坏、不少村民生病,这是负外部性。
B.市民打新冠疫苗可以增强个人对新冠病毒的抵抗能力,但不具有外部性。
C.当个人或企业在行动时并不付出行动的全部代价或享受行动的全部收益时,就产生了外部性。
D.代际外部性是人类代际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两弹一星元勋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发展有着代际外部性影响。
【4】请结合文本概括中国当代企业家创业受到了国家哪些具体的正外部性因素影响。
【5】“这些牺牲,才是中国能走到今天所真正依赖的红利。”请试着分析,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中有哪些牺牲红利。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兴手法,借桑叶的变化来表现女主人公青春的逝去。
(3)《沁园春·长沙》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吾与点也”的生活方式是在暮春时节穿着春季的衣服,“________,________”,然后唱着歌儿高高兴兴回家去。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能表现孔子“循循然善诱人”,利于弟子们畅所欲言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对六国灭亡的原因,不同作家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唐朝人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提出“________”,他们就能抵挡秦国的进攻,从反面指出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宋代苏洵在《六国论》中则认为六国破灭之道是“________”。
(4)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一句从视觉的角度写焚烧香草时的景象,“________”一句则从听觉的角度写宫车经过时的巨大声响。
(5)苏洵《六国论》借古讽今,指出凭借偌大的大宋王朝,如果“________”,那又在六国之下。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吊古伤今,指出面对六朝灭亡史实,不以此为鉴,凭高对此,枉自感叹“________”。
(6)《六国论》中表现六国先祖艰苦开辟疆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杜甫《登岳阳楼》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烟波浩渺、气象恢宏。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先进》中,孔子认为公西华说的也是国家大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写楼阁的走向和宫室结构参差错落。
(3)苏洵《六国论》中,写六国送给秦国越多,秦国侵犯六国越厉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将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补写完整(六选五)
(1)最能体现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发黄钟大吕之强音”的一问是“_____,_________?”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劝学》)
(3)蓬生麻中,________;白沙在涅,________。(荀子《劝学》)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师说》)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师说》)
(6)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师说》)
11、名篇名句默写。
(1)《沁园春·长沙》中,因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攀登过程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流逝飞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诗人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安定①城楼
李商隐
迢递②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③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④。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⑤竟未休。
【注】①安定:郡名,即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唐代泾原节度使的治所。②迢递:形容楼高。③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④欲回天地入扁舟:据《史记·货殖列传》中载,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江湖。⑤鹓雏: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笔力雄健,风骨清峻,结构严谨,特别在使用典故方面,既灵活,又确切,既含蓄,又锐利,充分发挥了典故的功能。
B.首联点题,上句以夸张之笔极写安定城楼高拔绵延的气势,下句则描绘了绿树与洲渚连接的阔大之景,乃登楼所见。
C.颔联用典,借助贾谊、王粲的人生际遇,表明自己要像他们一样于逆境中振作精神,重整旗鼓之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D.尾联用庄子寓言之典,把朝廷的禄位比作腐臭的老鼠,用鹓雏自比,这是诗人立身处世的极其鲜明有力的表白。
【2】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 而耻学于师
C.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 吾从而师之
【2】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 夫晋,何厌之有?
D. 学于余
【3】在“从师”问题上,属于作者批评的对象的一项是( )。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士大夫之族 ③圣人 ④君子 ⑤郯子之徒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②⑤
【4】翻译句子。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小到大,我们会遇见许多普通的劳动者,他们可能是你身边朝夕相处的亲人、朋友,比如父母、老师、同学;他们可能是与你息息相关的陌生人,比如环卫工人、快递小哥;他们也可能是你生活中的其他人。他们的品质、思想甚至一言一行都可能对我们产生过巨大的影响,那么他(他们)是一个(一群)怎样的人呢?
请以“他/她”或“他们/她们”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切合身份,贴合情境。③符合文体特征。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