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遂宁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官员的言行具有强大的示范效应,如果党员干部数典忘祖,也去给洋节升温助力,国何以堪?

    B. 自主创业是解决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二十多岁的大学生正值豆蔻年华,他们有朝气,有知识,有信息,是新兴创业浪潮中的中坚力量。

    C. 在帮教干部的耐心教育和热心帮助下,这个“瘾君子”终于认识到毒品的巨大危害,决心早日戒掉毒瘾,出去后改头换面,重新做人。

    D. 国人出境旅游的陋习,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恐怕就是大嗓门了,在公众场合大声打电话,或者在餐馆里大声交谈,常常引得当地人侧目而视

  •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三百”。“赋、比、兴、风、雅、颂”被称为诗经“六义”。

    B.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C. 乐府原是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后来演变成一种文学体裁名称,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歌词最完备的一部总集,魏晋六朝到唐朝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统称乐府诗。

    D.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后人便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为骚体诗。《楚辞》是屈原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作章句。

  • 3、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多年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这里有一个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的问题。

    ①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

    ②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

    ③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

    ④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

    ⑤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

    A.②③⑤①④

    B.⑤③④②①

    C.②①④③⑤

    D.⑤①②④③

  • 4、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简明的一句是 (     

    A.关爱老人的女孩尹秀玲

    B.“零家务时代”向我们走来

    C.浙江一项调查显示:中等收入家庭投资首选排名第一是股票

    D.白领女性生活观:追求时尚生活,善待自己,活出精彩

  • 5、下列选项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B. 凌万顷之茫然

    C.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D. 何方圜之能周兮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论述类文本阅读。

    项羽何以输给刘邦

    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是楚国名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不过破落也还是贵族。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正儿八经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

      楚汉战争中,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楼烦一箭就把项羽那边的一个人给射死了。项羽大怒,出来往那儿一站大吼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每战必胜。而刘邦的本事就是司马迁说的“好酒及色”。在整个战争中,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一一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但项羽听不进去,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完全不动脑筋。有人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您应该定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秦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又一门心思想回老家去。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准备和项羽在垓下会战,这时韩信、彭越和英布都按兵不动。这时候刘邦就问张良说,子房啊,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呢?张良说,彭越和英布本来是在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韩信现在独当一面,如果你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来帮助你合围项羽的。刘邦说行,就这么跟他们约定了。结果这几支军队全都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     

    韩信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的,将士有谁受了伤,他会亲自拎着饭篮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直到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刘邦是英雄,项羽是英雄,只不过他们是不同的英雄而已。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

    (选自《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

    1下列对“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羽是贵族,是英雄;刘邦是贫民,是个流氓。

    B. 项羽的能力是很强的,而且他非常勇敢,而刘邦只喜欢酒色。

    C. 就家庭背景、集团力量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和项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D. 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不计利害地把它表现出来。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围绕“项羽何以输给刘邦”的话题,结合刘邦、项羽的所作所为,联系史实,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论述。

    B. 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一世的项羽。

    C. 作者认为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鲁莽骄横,文章由此对项羽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对本色英雄失败的反思。

    D. 作者认为冷静的做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和项羽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性格,正是性格的差别决定而他们的命运。

    3项羽进入咸阳的时候说了句“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句话显示出在待人处事方面,刘邦豁达大度,项羽气量狭窄

    B. 这句话充分反映出项羽只求衣锦还乡的心理

    C. 通过项羽的这句话与刘邦相比,显示项羽的宽容待人、思乡心切。

    D. 这句话表现出项羽在胜利面前的那种得意狂妄,这也是他输给刘邦的全部原因。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的这句词常常被用来表达对国家大事的评论。

    (2)《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3)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       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诗人运用夸张手法,以人仿佛能触摸星辰、内心惶恐来写蜀道之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酒祭奠江月,抒发人生如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调动听觉、视觉乃至触觉来描写乐声由婉转流畅变为冷涩。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北伐时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存在“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的胸怀。

    (2)《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用白描手法静态描写房屋周围树木茂盛特点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登高》借落叶和江水来抒发光阴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常从鬓发的细微变化生出对生命深沉的感喟,这样的诗句比比皆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四时读书乐·冬

    翁森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歌咏读书之乐的劝学诗,它将冬季视为读书的好时光,勉励人们勤奋读书,体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

    B.第一句描写叶落之树、水尽之崖,渲染出冬日的萧索与凄凉;第四句描写大雪压庐,暗示了心境的压抑与寂寞。

    C.“灯动壁”写出了灯光摇曳映照墙壁之景,“高歌”写出了诗人纵情放歌之声,视听结合,妙不可言。

    D.冬日的夜晚室外冰天雪地,室内火炉热茶,特别适合读书。边饮茶边读书,浸染熏陶,诗人感到身心俱清。

    【2】这首诗是如何把冬季与读书之乐联系起来写的?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②是以圣人著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乐》,则考六艺祗庸之德;躬南面,则援俊逸辅相之材。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

    ③由此论之,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于求人,获安逸于任使者哉! 是故仲尼不试,无所援升,犹序门人以为四科,泛论众材以辨三等,又叹中庸,以殊圣人之德,尚德以劝庶几之论。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疾悾悾而不信,以明为似之难保。又曰: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

    ④人物之察也,如此其详。是以敢依圣训,志序人物,庶以补缀遗忘;惟博识君子裁览其义焉。

    (刘劭《人物志·序》)

    】①庶绩:各种事功。②爻象:《周易》中的爻辞和象辞。③祗庸:恭敬恒常。④南面:指帝王之位。⑤二八:指八恺、八元,高阳氏和高辛氏时期德才兼备的人。⑥不试:不被任用。⑦为:同“伪”。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莫美聪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B.是以尧克明俊德为称     各各竦立

    C.庶绩之业兴矣               后人哀之不鉴之

    D.知人诚智,众材得其序   每闻琴瑟之声,应节而舞

    【2】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3】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分析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做事动机可以推测其日常行为。

    B.了解他人内心可观察其与人的交往、行事态度等外在行为。

    C.通过分析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做事目的可以判定其德性品行。

    D.了解他人品行可观察其选择的生活环境、交往对象等方面。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2021年的国庆档电影《我和我的父辈》既缅怀了历史,又展望了未来。它呈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家国亲情,战场上的热血牺牲、航天人的坚韧隐忍、改革开放浪潮下的独具慧眼和现代科技的不断创新。影片以世代为章,追忆四个小家里平凡而又伟大的父辈们的奋斗经历,以大时代中的小人物为题,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情感充沛,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群像。

    我们今天缅怀父辈以及长辈,其实是在重新认识和阅读他们,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以“重读长辈”为主题,写一篇记叙类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