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雅安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圣人也亦远矣②食埃土,饮黄泉③吾从而之④而学于师⑤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⑥鱼虾而麋鹿⑦幽壑之潜蛟⑧击空明兮溯流光⑨卧而踞而遨

    A.①⑤/⑦/②⑩/③④⑥/⑧⑨ B.①③⑤⑨/⑦/②⑩/④⑥/⑧

    C.①⑤⑨/⑦/②⑩/③④⑥/⑧ D.①②⑤/⑥⑦/⑩/③④/⑧⑨

  •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永(juàn)             文(jiǎo)             (hè)             附会(qiǎng)

    B.沌(hún)             (nì)             (suǐ)             然而止(gá)

    C.强(jué)             (zhì)             然(cù)             起伏(dàng)

    D.卑(liè)             脚(biè)             用(yīng)             面目可(zēng)

  • 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前日,沙坪坝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这又一次提醒那些己经发财致富、怀瑾握瑜的人不要显富露富。

    B. 通过一早晨的博闻强识,我终于把这篇文章背完了,心里无比高兴。

    C. 广大股民一心指望大股东,可大股东也是泥菩萨过河,所以股民受损是毋庸置疑的了。

    D. 改革开放初期,时髦的青年身穿拷绸衫,手拿“大砖头”,腰挂BP机,吃着鸿门宴,洋气极了。

  • 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音,从宫到羽,按照音的高低排列起来,形成五声音阶,后来再加上变宫、变徵,就形成七个音阶,变徵,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

    B.《战国策》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政治辩论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荆轲刺秦王》一文就节选自本书。

    C.《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孔子修订《春秋》时候,以“一字寓褒贬”,后世评价这种文字简练、文笔隐晦曲折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

    D.宗庙,是古代天子和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又称祖庙。古人把宗庙、社稷与国家视为一体,常以宗庙、社稷代指国家。

  • 5、下列划线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人之力不及此   B.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C. 秦军旦暮渡易水   D. 约为婚姻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寺黄昏

    朱以撒

    ①我是选择黄昏深浓时分走入这座古寺的。

    ②这座已经显得凋敝的北方古寺,坐落在一处开阔的坡上,和那些煌煌大寺相比,它就像被长风卷走了青春的亮丽,只映现出苍老朴实。除了正午前后还有一些香客结伴而来,使寺院上空紫气缭绕,生机凭添,一俟黄昏,人迹萧然,能见到的只是寥寥的僧人青鞋布衲的身影了。

    ③我之所以选择黄昏入古寺徜徉,是有一些想法的。我曾随着熙攘游人,多次在明晰清朗的上午进出那些金碧辉煌的寺院,从雕梁画栋、翘角飞檐的油彩,都可以一下子认出香火旺盛香客密集的盛况。尤其是那海碗口一般粗大的香炷,总是让寺院终年弥漫在烟火中,佛们承受得了如此的熏炙么。这种味道总是勾起人的特定想象,想到佛,想来往生,想到西方的极乐世界。可是,来的人多了,也不免使佛门净地留下挥之弗去的世俗,无从清净可言,更无从作离奇的联想。

    ④黄昏对我来说是最轻松的时刻,用不了多久,暮色来临,夜色来临,一切就尽在迷蒙之中了,可以有白日不曾有过的身心舒展。黄昏前的劳作,总是使人精神紧张以至倦怠,迎受不断扑来的世务。只有黄昏到来之际,劳作宣告结束,像落日一样卸去重负,安然地缓缓沉落。我相信很多人在这时,会感到如期而至的安宁,这是安息的前奏。不过,当这个晚秋一日又一日加深浓度时,在远离秀色南方的这块土地上,黄昏时带给我的还有一丝淡淡的惋惜。我看到不少黄叶已经悄然地飘落在地,古寺里枝繁叶茂的几株大树,开始了删简的旅程。

    ⑤这时节,古寺和人一样显出了本真和从容。

    ⑥曾有人对我说,讨嫌寺院的格局,不论东南西北,不分大寺小寺,格局大抵是千篇一律的。重视中轴线、对称、比例、规矩。即使是当今空间造型艺术走向跌宕变化、奇诡不测的创造,古寺翻新或重起楼台,宁愿割舍富于联想万端的诗情画意,铩去鲜活想象不可端倪的翅羽,也要保持那种千年一贯制的平衡和中正。宗教殿堂就是宗教殿堂,这么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沉淀,代代承传它的凝重和厚实,越是往后,人们仰之弥高的心理越是积重难返,更不敢别出心裁去随意改动。以不变而应世间万变,能使一代又一代的信徒初衷不改,也真算得上大智慧了。我面前这座古寺,这么小的格局,当然舍弃了诸如地藏殿、大悲殿、普贤殿这些非在中轴线上的建筑,油彩焕然的也只有大雄宝殿,其余都在剥落古旧中,可是这些古旧处,在夕阳余晖的投射下,罄露着古朴深沉的意味。古寺最让人流连并印上心头的,正是这种洞见岁月风霜的真实写照。剥蚀就剥蚀吧,又何必遮掩粉饰,包裹上隔代的不谐色泽;残损就残损吧,这种沧桑感理应更能传唤出生命代谢的过程。现实中的人们是十分乐意解囊装扮这宗教殿堂的,让佛的光彩照人富丽堂皇,一身新饰,没有风霜感,也辨识不出年代远近。在我眼里,一代代的雕饰敷彩,越发走向世俗的技艺和心境,把原先带有灵气的寺院转换成了媚俗。用审美眼光巡弋,宗教教堂也就是艺术殿堂。可往往在洗去风霜的补救中,艺术性日渐消散,佛性怂恿了求索者的奢华,也纵容了艺术败笔的任意涂抹。

    ⑦夕阳已经掠过寺顶的飞檐,院内一片空旷,只有那高耸的塔顶端还沐浴在这如同嫣红的葡萄酒的醉意里。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说“选择黄昏深浓时分走入这座古寺”是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B.文章第二自然段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这座北方古寺的古老与凋敝。

    C.文章最后一段写了夕阳下的古寺,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

    D.全文将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的手法相结合,引发了读者深刻的思考。

    【2】文章第⑤段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3】从文章题旨看,题目“古寺黄昏”改为“黄昏古寺”可以吗?为什么?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 _______________”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懂规矩。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在讲述自己的治国志向时,言明能让国家富足,人民温饱无忧,但是在其他方面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需要君子的大力相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公西华在处理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会如何行动呢?“ _____________ ”这两句充分展示了其志向理念。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来描述蜀地与秦塞的连接,其诗曰

    2)杜甫在《登高》诗中借景抒情,在形象地描绘了萧萧落木与滚滚江水之后,无限悲戚地感叹道     ,一个年迈憔悴而孤独的诗人形象呼之欲出。

    3)《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处。

    (1)_____,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

    (2)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舳舻千里,_____,酾酒临江,横槊赋诗,____,而今安在哉!

    (4)各抱地势,_____,盘盘焉,____,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其几千万落。

    (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只要保持本心的善良和美好,并不在乎别人是否了解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央领导人多次谈到,党员干部要不仁之情不为,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染,不清之事不干。当今人们经常引用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不取不义之财的意识,倡导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清官作风。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五)

    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注】①榛曲:草木丛生的偏僻之处。②漉:过滤。③近局:近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以诗人一天工作完回家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动为描写对象,展现了诗人回归园田后的具体生活。

    B.“崎岖历榛曲”渲染出当时社会动荡下仕途之艰辛与生活之艰难,形象地道出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的重重阻挠。

    C.“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这样的饮酒场面,虽然很寒酸,但也可见诗人与近邻农户相处友好、往来密切。

    D.最后两句中,新的一天开始了,而刚开始的新生活也正如这旭日一般灿烂,这是全诗传神的点睛,是乐章的主旋律。

    【2】本诗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表达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到。”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李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辂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广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B.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C.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D.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族,一种说法是父族、母族、妻族的合称。夷灭三族,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

    B.髡钳,古时的刑罚,髡是去发,钳是用铁束头。这里指扮作一个犯罪的囚徒。

    C.郎中,本文中是指帝王的侍从,俸禄只有三百石,级别虽然不高,但相当荣宠。

    D.上客,这里指非常重要的客人或者地位很高的人;门客中地位最高的也称作上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颇具才能,深得滕公好评。季布曾经率领军队多次使得刘邦处于窘境。后来刘邦召见他,授予他官职,可以看出刘邦对季布的器重。

    B.季布身处危难,得到众人保护。朱家给他穿上粗布的衣服,用一辆运输用的大牛车把他送给周氏。周氏把他买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

    C.季布四处躲避,惨况堪比伍员。不同的是,伍子胥对迫害他的楚国报仇雪恨;季布则成为刘邦的手下,曹丘让人写了推荐信才能见到他。

    D.季布名闻天下,曹丘出力不少。经过曹丘的不断宣扬,楚人中流传这样一句著名的谚语,得到季布应诺的一句话,比得到黄金还要可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

    (2)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5】刘邦为什么会赦免原本是仇人的季布?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马克思深刻洞察历史发展的规律,从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抽丝剥茧,发现了资本主义的深刻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并自觉承担起创建革命理论、领导革命实践的重任;林觉民矢志拯救国家民族,为天下人谋永福,不惜牺牲个人幸福,舍生忘死,视死如归。他们都将个人抱负与时代要求相结合,做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

    “一代人有一代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承担怎样的使命?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索。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