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电视剧《孔子》虽博得了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但终因曲高和寡,收视率不高。
②“一带一路”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各地各部门需要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切不可目无全牛,否则改革之路会越走越窄。
③北京对“大城市病”开出深度调理药方,从改变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出行结构等入手,对污染排放釜底抽薪。
④实施“阶梯电价”本应是大快人心的改革之举,可问卷调查表明,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这项改革,所以改革还应慎重。
⑤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⑥成功必须经历风雨,投人能一步踏上最高层。霍金的人生可谓五风十雨,但经历苦难的他终获成功。
A. ①③⑤ B. ①②③ C. ②④⑥ D. ④⑤⑥
2、下列句子省略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取之百金。
C.见燕使者咸阳宫。
D.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3、下列文化常识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望”为农历每月十五,既望为农历每月的十六。
B. “暮春之初”中的“暮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C.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中“阳”为山的南面,古代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D. “汉末建安中”中所提到的“建安”是汉献帝年号。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
4、下列各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乃重修岳阳楼
B.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属予作文以记之
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5、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每一个正在学习的人都应该明白积羽沉舟的道理,节约每一分钟,珍惜每一次阅读,重视每一份练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脚踏实地,稳步前行。
②当前,“打虎拍蝇”已经取得重大成效,但腐败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不是一得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
③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是近几年来文坛上难得的佳作,它选材得体而丰富,人物真实而丰满,力透纸背,光耀文坛。
④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不孚众望,进入交叉淘汰赛后,连克东道主巴西、欧洲劲旅荷兰和塞尔维亚,时隔12年后再登奥运冠军宝座。
⑤余秋雨认为,“大、德、中”是中华文化绵延不断的秘密。因“大”气魄而进退有度不易分裂;因“德”而心存善念;因“中”走一条踏实、和谐、可行的路。余秋雨说,中国一直在这样的路上。
⑥现在患多动症的孩子越来越多,有的父母觉得这是“过度诊断”,医生只是在危言耸听,也许孩子只是太好动,让他们多运动就好了,菲尔普斯就是个例子。
A. ①②④ B. ③⑤⑥ C. ②③④ D. ①⑤⑥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大学生不会写论文,怎么办?
目前,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幻文学与影视创作系列讲座课”的老师给22名期末文章抄袭的学生打了0分,给学生敲响了一记警钟。因为自身积累不足,缺乏相关训练以及本科论文不受重视等,大学生论文抄袭现象普遍存在于校园之中。
近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大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受访者中,大一、大二学生占13.4%,大三,大四学生占61.8%,研究生及以上的占9.1%,已毕业的占15.6%。男性占54.8%,女性占45.29%。
宁波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大四学生张捷(化名)向记者透露,她周围不少同学写论文是从各类文献中复制粘贴,通过颠倒顺序等方式来获得通过,更有甚者会直接找淘宝上的枪手代写。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大三学生林媛(化名)觉得,周围抄袭论文的情况很少,“我们这类学科本身就很难在本科阶段写出有创见性的论文,很多都是靠查阅相关文献,写出自己的课程论文。行文思路和参考文献可能会借鉴其他论文。但是我听说有学生找人代写论文,统计学院还存在论文数据造假的情况。”
调查中,76.4%的受访者称周围存在抄袭课程论文的情况,11.5%的受访者表示周围不存在,12.1%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67.3%的受访者认为抄袭论文行为很不应该,是严重的学术不端,23.2%的受访者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很多同学都化用别人的观点,9.5%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以往的课程一般都是闭卷考试,考查记忆。背诵能力,比较死板,但也比较公平客观,西方国家很少用笔试的方式,很多采用平时讨论、研究发言、课程论文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现在我国很多大学逐渐开始使用这种方式,特别是对于研究生。”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说,后者的考核方式灵活多样,让学生自动自主地学习,学习和研究相结合,但客观评定存在难点,可能出现抄袭和替写的现象。“现在有软件可以查重”,抄袭比较容易查出来,但如果是别人替写的就很难查出来。”
调查中,64.0%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抄袭论文是因为缺乏知识积累和研究能力,56.6%的受访者认为是时间不够用,45.0%的受访者觉得“论文写作“只是形式化作业,40.09%的受访者认为相关课程或论文不具价值,23.4%的受访者认为是跟风,12.7%的受访者指出部分教师水平有限,责任心不强。
张婕认为,借鉴别人的论文可以,但不应不加思考地通篇抄袭。而且,写论文的过程非常锻炼人,能增强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
林媛认为大学生论文抄袭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知识不够和任务繁重。“大一、大二一周要上10来节课,每节课布置一篇论文,有的课还有读书笔记之类。再加上本科生知识积累还不够,抄袭论文就成了最便捷的方式”。
刘海峰认为,大学生抄袭论文的一个原因是水平不够,不容易写好,还有一个原因是自己懒得写,想投机取巧应付一下。也有同学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为了奖学金、考研和就业等。
杜绝大学生论文抄袭,67.8%的受访者认为导师要严格把关项目的可行性和难易度,为学生提供可借鉴的材料,56.6%的受访者建议学校采用更多样的方式衡量学生学习程度。其他还有:进行必要抽查(49.5%),加大对论文抄袭行为的惩戒力度(41.7%),加强学风建设,开展学术道德宣传教育(25.5%),建立完善的学术评价机制(19.0%)等。
(摘编自2018年11月1日《中国青年报》相关报道)
[注]查重:通过建立文献资料数据库,对比查询所提交论文与已有文献的重复率,如果重复率超过-一定的值(如20%),就视为抄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婕周围不少同学都是通过抄袭来完成论文。复制粘贴再用颠倒顺序等方式来获得通过,就是抄袭。
B. 林媛周围抄袭论文的情况很少,因为统计类学科的论文很多都是靠查阅相关文献,写出课程论文。
C. 刘海峰认为,查重软件可以比较容易查出抄袭的文章但文章如果是别人代写的,就很难查出来。
D. 导师严格把关项目的可行性和难易度为学生提供可借鉴的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论文抄袭。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淘宝是中国使用人数最多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上面有枪手(帮别人作弊的人)代写论文,可知代写是一门“生意”。
B. 闭卷考试较死板,也较公平客观。研究发言、课程论文等考核方式相对灵活但也有弊端,应根据实际选择考核方式。
C. 写论文非常锻炼人,能增强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因此大学生进行论文写作训练是必要的。
D. 知识水平不够、时间不够,这是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的大学生论文抄袭的主因,部分教师水平有限也是一个原因。
【3】高中生也存在作业抄袭的现象,试联系材料,提出解决高中生作业抄袭问题的策略。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2)《荆轲刺秦王》中表现荆轲易水送别时慷慨悲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的同乡认为如何抵挡齐国的攻势是统治者操心的事,曹刿没有必要参与,但是曹刿毅然面见了鲁庄公,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传·曹刿论战》)
(4)王维《使至塞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征蓬”“归雁”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两鸟。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在《秋词》里用“晴空一鹤排云上”表达自己豪迈乐观的感情,《沁园春·长沙》中同样借助动物意象的“_________①,_________ ②”两句,与刘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2)世事无常,生命如雨如花,生活却时有不如意,每每感伤之余,我们往往会借助《琵琶行》中的“_________③,________④ ”两句来抒发自己和他人境遇相似的感慨。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⑤,_________⑥”两句,交代出指挥赤壁之战的周瑜正值青春年少、春风得意之时。
9、按要求填空。
(1)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君子超过一般人的才德,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学习。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天姥山夜间猛兽震撼人心的吼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曾皙问孔子为什么“哂由”的时候,孔子给出的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与《沁园春·雪》诗中“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两句处于相同位置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荆轲慷慨而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东阳马生序》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表现了作者求学时的虔诚和恭敬态度。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琵琶行》中“ ________, _______”写出琵琶女技艺高超,即使是音乐间的停顿也含有丰富的情感。
(2)《蜀道难》中,从听觉的角度写蜀道激流瀑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写王昭君的美貌没有被君王所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①,披蒙茸②,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③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④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①巉岩:险峻的山石。②蒙茸:草木丛生。③冯(píng)夷:水神。④畴昔:昨夜。
【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攀栖鹘之危巢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B.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C.是岁十月之望 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
D.今者薄暮 儿已薄禄相
【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复游于赤壁之下 渔樵于江渚之上
B.飞鸣而过我者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D.曾日月之几何 凌万顷之茫然
【3】对《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比较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赤壁还是那个赤壁,却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境界。
B.《赤壁赋》字字秋色,《后赤壁赋》句句冬景,两赋因季节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景观。
C.《后赤壁赋》登山情景可惊可怖,与《赤壁赋》风月水光的安谧幽静形成鲜明的对照。
D.《赤壁赋》是作者以主客对答的形式发表的一篇议论,《后赤壁赋》则用道士化鹤的故事抒发超脱的情怀,写的都是舟中发生的实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2)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而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则是它反复呈现的主题。人性的光辉常常在我们自己身上或身边人物的身上闪现。
请从生活中取材,以“人性的美丽”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记叙文。
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