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临沧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中国共产党都在抗战中做出了贡献,但到底谁才是中流砥柱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B.我们还年轻,风华正茂,应像伟人毛泽东一样树立远大目标,不要浪费自己的大好青春。

    C.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再别康桥》表现的情和景虽然多,但具有内在联系,水乳交融

    D.就日本名古屋市长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危言危行,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支持南京市。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节假日里杭州的景区是相当的热闹,你若不想在路上堵个把小时,最好还是选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者索性安步当车

    ②一只发黑的藤编书箱,一把破旧的竹躺椅,祖父说跟它们有“乡情”而不肯扔掉,我只以为这是老年人特有的抱残守缺的心理。

    ③要让那些埋头苦干、少说多做的干部得到提拔,让那些善于摆龙门阵,干工作却没招数的干部得不到提拔。

    ④李先生学富五车,是本行的泰山北斗,他八面玲珑,在各领域也都有深入的研究,能应邀莅临讲学,真是我们的荣幸。

    ⑤屋外风景绚烂,屋内安之若素,这样的生活,在许多人那里就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最好诠释。

    ⑥行孝是具体的,因人而异、因时而殊,不是按图索骥、照本宣科的标准化行为,何必苦苦追问24条标准能做到多少呢?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⑥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今天我们学习千古美文《赤壁赋》,你们一定要洗耳恭听,可不要开小差,否则,愧对我们大家都喜爱的大文豪——苏轼。

    B. 抗战开始不久,土匪司令王老虎就向日寇暗送秋波,后来干脆卖身投靠,成了日寇的忠实走狗。

    C. 本来还不错的文章,让你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D. 他的音质很好,可惜师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音乐上肯定会有好的前景。

  • 4、(题文)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即患秦兵来 均二策

    B. 故燕王欲结君 归璧

    C. 勇气闻于诸侯 而蔺相如徒口舌为劳

    D. 相如持璧却立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组是(  

    A.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C.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D.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具有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一种以人本主义为基石的人类文明。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中,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其实都是有关人间英雄和氏族首领的英雄事迹的文学表述。在经过后人加工的中国上古神话中,神话的因素与历史的因素以传说的方式奇妙地结合起来了。神话人物主要不是作为人类的异已力量出现,而是人类自身力量的凝聚和升华。

    ②中华的先民们确信文化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这种文化就必然以人为其核心。追求人格的完善,追求人伦的幸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便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在中华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是衡量万物价值的尺度,人的道德准则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源于人的内心。先民的这种思维定势为中华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中华的先民把人间的圣贤当作崇敬、仿效的对象;以“立德、立功、立言”等生前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和幸福感。

    ③只要对中国古代艺术进行历时性的考察,就可以清晰地看出随着时代的推进,人本精神越来越成为占压倒优势的价值取向。以诗歌为例,从先秦以来,人们强调诗歌源于人间的生活,是人们喜怒哀乐的自然表现。正是在这种文化土壤中,“诗言志”成为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在中华先民们看来,诗歌完全是抒写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文化形态,非人间的内容在诗国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人本精神就是中华诗国的核心精神。正因如此,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便是个人抒情的性质。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思想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偏家思想并不轻视个体的意义,他们那么重视修身养性,正是着眼于个体人格的建树。孔子深为赞赏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生活状态,正是充满抒情意味的诗意人生。与儒家相反,老子和庄子从另一个方面实现了人生的诗化。老、庄是以浪漫的态度对待人生的,他们所追求的是超越现实环境的精神自由。儒、道两家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

    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除诗歌以外的其他样式也不例外。例如《史记》本是史传文学,但因洋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而被鲁迅称为“无韵之《离骚》”,元杂剧《西厢记》本是敷演故事的戏曲,长亭送别时崔莺莺主唱的套曲,不是优美的抒情诗又是什么?小说《红楼梦》堪称封建时代社会生活的全景图卷,但是全书的主要内容如宝黛爱情等无不写得优美如诗。西方的文艺理论家着意于绘画是空间艺术而诗歌是时间艺术的辨析,而中国的艺术家却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融通境界津津乐道。这说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整体上带有浓重的抒情性质,它是无数中华先民充满个性的灵心慧性所创造的作品的集合。

    (摘编自莫砺锋《人本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底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神话传说折射人间现实,先民会将对现实英雄的崇拜寄托在神话人物身上。

    B.先民对自身创造文化充满自信,因此中华文化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身、他人、自然的关系。

    C.“诗言志”是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脱离生活实际的诗歌是一定得不到先民的认可的。

    D.儒家与道家以相同的态度、方式追求诗意人生,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诗歌、戏剧、小说等文学体裁为例,阐述了人本精神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

    B.第一段开门见山,指出中华文明的特点、基础,然后从古代神话入手展开论述。

    C.文章论述人本精神在诗歌和在其他文学样式中的体现时,着墨多少有所不同。

    D.文章第四段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主要是为了突出中、西方艺术观点的差异。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由”是因为“_____________”,他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反问句“____________”说明了能善始善终的人很少的原因;他指出“____________”,如果看不起别人,那么亲骨肉也会成为路人。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斥责秦的统治者对百姓毫无限度地搜刮,自己却挥霍无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用“____________”一句,总括评价登楼远眺之景;想过往,六朝已成流水,观眼前,“____________”,不禁产生惆怅之感。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写诗人以周公自励的典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中写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的下阕用夸张手法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体现诗人不愿违背心意趋炎附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琵琶行>并序》中哪两句表现了诗人与琵琶女的感情共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加长自己的佩带表明要使自己的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从远景的角度描绘乡村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一文中, 集中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

    (2)《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于律己,但早晨进谏,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下面试题。

    [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依家鹦鹉洲边住。

    [注]①也么哥:语气助词。②依:我。③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__________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__________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此曲蕴含的思想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阳武人陈平事项羽,殷王反,项羽使平击降之。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将吏。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挺身间行,仗剑亡,渡河,归汉王于修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诸将尽讙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如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曰:“善!”乃出黄金四万斤与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平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王果意不信钟离眛等。

    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汊。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五月,将军纪信言于汉王曰:“事急矣!臣请诳楚,王可以间出。”于是陈平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楚因四面击之。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量,曰:“食尽,汉王降。”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去。羽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已出去矣。”羽烧杀信。

    项羽自知少助,食尽,韩信又进兵击楚,羽患之。汉遣侯公说羽请太公。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九月,楚归太公、吕后,引兵解而东归。汉王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大半,而诸侯皆附;楚兵疲食尽,此天亡之时也。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从之。

    五年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固陵,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信、越不至,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坚壁自守,谓张良曰:“诸侯不从,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二人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致也。齐王信之立,非君王意,信亦不自坚;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故拜越为相国,今豹死,越亦望王,而君王不早定。今能取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越,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信家在楚,其意欲复得故邑。能出捐此地以许两人,使各自为战,则楚易破也。”汉王从之。于是韩信、彭越皆引兵来。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灭楚》,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B.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C.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D.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2】下列对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与《鸿门宴》中“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中“参乘”意义相同。

    B.长者,文中指地位显贵的人。《齐桓晋文之事》中“为长者折枝”一句中的“长者”也是这个意思。

    C.大牢,即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文中“大牢具”是指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属待客的最高礼节。

    D.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诸侯源自分封制,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攻打荥阳时,汉军处于劣势,不得已选择割地求和,亚父看出这是进攻的最好时机,但项王仁义,不愿意趁人之危,没有听从,这让亚父非常愤怒。

    B.汉王把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由他全权处理,不再过问金钱的支出问题,可见汉王对陈平的信任,陈平也不负所托,顺利离间了项羽和钟离眛等人的关系。

    C.在楚汉约定平分天下之后,项羽选择东归;汉王在属下的劝谏之下决定趁着楚军疲惫不堪之际,乘势一举夺取天下。

    D.事态紧急之时,纪信乘上了汉王的车子,诈称投降,楚人欢呼雀跃,以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不料汉王趁乱从西门逃走,项王盛怒之下烧死了纪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2)楚兵且破,二人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致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圣哲说:“生活中,总是有毒蛇在引诱着我们。”所以你的世界一直在教你说“不”,以免那些毒蛇会来侵害你。可是渐渐地,你说“我不听”,学会了放纵;你说“我不关心”,学会了倨傲;你说“我不想跟你做朋友”,学会了无情;你说“我不想读书了”,学会了退缩……对,你可以说“不”,你有这个权力。也许你觉得这很酷,但是,孩子,你也要明白,你也有倾听、实践、承受的义务。其实生活是个大花园,连毒蛇也喜欢在花底下晒太阳。因此,我们有时候不该说“不”,说“行”反而更可贵。这就是担当,面对困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败敢于承担责任。我多么希望你对那些建议、期待、友谊、责任、困难说“行”啊。孩子,我们谈谈吧。

    这是一位妈妈写给孩子的信。假如你是这位妈妈的孩子,读了信之后,你想跟她谈些什么呢?请据此写一封回信。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