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哈尔滨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组合中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范增说项羽曰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③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④距关,毋内诸侯

    ⑤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⑥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⑦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⑧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⑨张良出,要项伯                  ⑩令将军与臣有郤

    A.①③⑤⑥⑦

    B.②③④⑨⑩

    C.④⑥⑧⑨⑩

    D.①②⑦⑧⑨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 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

    B. 我俩是总角之交,从一起读大学到现在已经认识三十多年了。

    C. 《红楼梦》的伏笔俯拾皆是,每每被脂砚斋指出,说它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D. 这本宣扬邪教学说的小册子,讲的都是些无稽之谈

  •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而”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黎民不饥不寒,然不王者

    A. 秦王还柱   B. 拔剑切啖之

    C. 途有饿莩不知发   D. 是何异于刺人杀之

  •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妈祖显灵的传说不胫而走,且越传越神、越传越远,从莆田传遍了全福建,又从福建传到了两广、两浙等地。

    B. 面对不同当事人对同一事件截然不同的两种解释,朝廷该怎么办呢?宋徽宗采取了平衡的做法。

    C. 因漕运所需,至元二十九年,元朝将上海升格为县,在此开港并设市舶司,从此才逐渐显露出不同凡响的发展潜质。

    D. 由于运河漕运和往来台湾,实行海禁的清朝也是对妈祖情有独钟

  • 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参历井仰胁息:   扪,摸

    B. 艰难苦恨繁霜鬓:   苦恨,极其怨恨

    C. 如听仙乐耳明:   暂,忽然,一下子

    D. 紫台连朔漠:   去,离开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终身是一个布衣,这说明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封建社会中一个政治斗争的具体体现。

    布衣的原意就是古代的平民。司马迁在《史记》里所强调要写的许多“布衣之侠”,正是那些出于民间的侠客们。《盐铁论》:“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余则麻枲而已,故曰布衣。”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短褐”也即布衣的意思,它乃是与权贵相对立的一个概念。王维《寓言》因此说:“奈何轩冕贵,不与布衣言。”布衣也就是寒士,属于当时社会的中下层,他们的出身和利益,使他们要向统治阶级要求开放政权,要求从那些豪门世族、皇亲国戚、权贵势力的手中夺到一部分政治地位,这就是实现封建时代中开明政治的条件,也就是那时代的民主成分。统治阶级接受这样的政治要求,也就得到人民的支持,也就有力量,而表现为一个盛世;统治阶级不接受这样的政治要求,就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也就没有力量,而表现为一个衰世:这都是历史上的事实。

    应当说,开明政治并不是统治阶级好心的赐予,而是人民斗争的胜利果实,而当时要参与政治,就不得不通过知识分子,所以布衣传统上又是指中下层有政治抱负的知识分子说的。他们的政治资本就是对于权贵阶级保持着对抗性的身份,因而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布衣不但在野时以布衣为骄傲,一旦在朝也还是以布衣为骄傲,这一点也就是封建社会中人民所称誉的骨气和品格,也就是布衣可以与王侯分庭抗礼的凭借。所以岑参诗中说:“来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杜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当然在政治斗争之外,还有军事斗争力量的存在,隋末的农民起义,正是使唐代与隋代的政治面貌区分开来的因素。这军事斗争乃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但却并不经常出现;而当其还并不到改变这制度的时候,其现实的意义也还是为了要求开明政治,在这里,布衣的自豪感也就自然有了根据。

    布衣的斗争因此乃是于农民直接进行的斗争之外,经常地代表着封建社会中主要矛盾集中的表现。这一个矛盾发展得好,封建社会就表现为向前推进;这一个矛盾发展得不好,封建社会就要显得停滞。所谓发展得好,就是矛盾中进步的方面得到抬头,也就是表现为布衣在这个矛盾上走向胜利。唐代正是布衣在又一次农民起义后,继续着建安以来的民主斗争,走上了胜利的道路。当时在经济上是“均田制”的出现,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政治上表现为“贞观之治”的任用诤谏之臣,“终南捷径”之重视草泽布衣。《唐书卢藏用传》:“司马承桢尝召至阙下,将还山,藏用指终南山曰:‘此中大有嘉处。’承祯徐曰:‘以仆视之,仕宦之捷径耳。’”司马承祯的话,一方面是讽刺那些冒牌的布衣,说他们不过想借此往上爬而已;另一方面也就说明了当时布衣的在野政治地位:若不是布衣声誉日高,牌子响亮,社会上也就不会有谁来冒牌了。当然对于真正的布衣与冒牌的布衣之间是应当批评和判明的。李白所以每提到从政,就多半同时提到准备还山,正是为了表明一个真正布衣的态度,乃是并不恋栈于仕途的。

    (摘编自林庚《唐诗综论李白的布衣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司马迁,还是杜甫、王维,从他们对于“布衣”一词的理解中,都能看出“布衣”是一个与“权贵”相对立的概念。

    B.封建时代,出身和利益是布衣要向统治阶级要求开放政权的原因,统治阶层如果想达到政治开明,应让寒士们获取部分政治地位,

    C.“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体现杜甫的骨气和品格。杜甫为此而骄傲,并想借此与王侯分庭抗礼。

    D.封建社会中主要矛盾集中的表现,除了有农民直接进行的斗争之外,还有中下层有政治抱负的知识分子的斗争,且后者比前者出现的频率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引出后文“布衣”“布衣的斗争”等内容,层层深入,脉络清晰,逻辑严谨。

    B.全文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方式,旁征博引,典故信手拈来,行文气势顺畅。

    C.文章在说明李白具有“真正布衣的态度”之前,引用了《唐书•卢藏用传》里的故事,形象生动,富有趣味。

    D.全文围绕“李白的布衣感”展开论证,论证时,作者善于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终身为布衣,既具体体现了封建社会中的政治斗争,也说明了作为寒士是没有办法与权贵互容的。

    B.当政治斗争无法改变制度时,军事斗争就会出现。军事斗争的现实意义就是要推翻统治阶层,取而代之。

    C.一方面任用直言进谏的臣子,另一方面重视社会中下层的布衣寒士,这些因素造就了唐代社会的繁荣。

    D.终南山作为“仕宦之捷径”,暴露出冒牌布衣追求名禄的行为,也从侧面显出布衣在野时的政治影响力。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 8、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故木受绳则直,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荀子《劝学》)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4)《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最能体现蔺相如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登高》中,杜甫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着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高度概括了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的生活。

    (3)范仲淹在《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有故土之思,又有功业未建的焦虑。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在回答曾皙的疑问时,说出了自己以笑的方式批评子路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年轻时弹奏乐曲受到京城富豪子弟热烈追捧的情形。

    (3)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两句阐明了古代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这至今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11、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择吉”是中国人做大事前通常要做的一项古老传统习俗,以期趋利避害。《诗经•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能印证这一习俗早已有之。

    (2)屈原的《离骚》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比兴手法,用荷装饰衣着来表达自己对美德的追求。

    (3)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

    (4)《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___。”

    (5)《赤壁赋》中侧面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注]

    苏 轼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

    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

    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

    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注]元丰二年(1079)七月,苏轼因作诗批评新法而身陷囹圄,见窗外竹枝摇曳,有所感触,写下此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初秋时节南风吹起,为后文描写风中的竹子创设了具体的环境,也点出了写作缘起。

    B.第二句以一个“乱”字写出竹子受风摆布、颠来簸去的情态,也反映了诗人此时的处境。

    C.五、六句不仅描写了当时风雪交加的自然环境,还借物抒怀表现了诗人决不妥协的人生追求。

    D.七、八句写风霁之后竹子安然自若,颇有“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心境。

    【2】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续师

    黄宗羲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藉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遂以为古之师弟子皆然,而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兔园蒙师,摇笔即毁朱陆。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轻儇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屦,侍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诸君子徒以其久待刘夫子而过情推奖,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注】①黄宗羲: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②欧曾:指文学家欧阳修和曾巩。③兔园蒙师:指知识浅陋的读书人。④朱陆:指宋代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⑤乳儿粉子:指年轻识浅的人。⑥何北山:何基(1188-1268),字子恭,人称北山先生,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教授门生,不遗余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B.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C.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D.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古代一种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说理辨析,但都是针对社会上某些问题表达观点。与“论”统称为论说文。

    B.蒙师,是给儿童启蒙的老师。中国古代“庠序”中用于启蒙的教材主要有“四书五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C.北面,古代君主坐北朝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向北方朝拜,故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以示臣服。文中以此指弟子行敬师之礼。

    D.昌黎,郡名,唐代韩氏为昌黎郡望,韩愈自称“郡望昌黎”。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文以载道”,以道为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宗羲开篇点明观点,认为“师道之不传”有为师者的过错。

    B.“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兔园蒙师,摇笔即毁朱陆”一句,批判当时追名逐利、华而不实的学风。

    C.黄宗羲说“吾惟恐其传也矣”,担心的是无才德者为师之风蔓延,在社会上形成不良的学风。

    D.黄宗羲用孙明复、何北山两人的事例,意在说明执师弟子之礼,乃庄重之事,为人之师,应慎重对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无所藉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2)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

    【5】黄宗羲和韩愈都分析了“师道之不传”的原因,他们的观点有何不同?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