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关于《读本(必修一)》中《域外故事》专题的情节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两块面包》中,女主人公玛莎认定巴姆勃格是个在贫困中奋斗的画家,于是偷偷给他的面包上抹了黄油,这导致巴姆勃格的作品完全毁了。
B.《芳邻》通过对女主人公在邻居家的描述和自己家的实际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展示了男权主义压迫下女性的悲惨遭遇,寄托了作者的同情。
C.《最后一便士》全文记叙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蛋糕店老板为一位穷苦的老人提供免费蛋糕的故事,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D.《大卫的机遇》中,主人公大卫在路边睡着之后,先后有美丽的姑娘、绅士夫妇和他的仇人来到他身边,但所有人最终都和他没有交集。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B.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C. 再猖狂的犯罪分子也逃不过公安人员的火眼金睛,当贩毒集团的头目得知自己已经被公安人员包围时,如惊弓之鸟,无处可逃。
D. 李良魁先生表演适度,层次分明,把犯了错误的包公塑造得惟妙惟肖,让观众感觉到失误后的包公仍不失为他们心中的包青天。
3、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人物出场方式描写格外传神,如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来描写王熙凤,以在家而不出场的方式来写贾赦,以先侧面烘托再正面出场的方式来表现贾宝玉。
B. 《祝福》围绕鲁四老爷家的几次祝福,塑造了祥林嫂这样一位纯朴善良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一生勤劳善良,对生活要求极低,到头来却挣不到鲁迅所说的一个“做稳了”的“奴隶”的资格,只能悲惨的死去。深刻的揭露“四权”(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对中国妇女的迫害,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吃人的本质。
C. 《劝学》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本文最大的特色是以喻明理的论证艺术。《师说》的“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师说”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D. 《马嵬(其二)》: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采用插叙的手法来记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叙事中又采用对比、反衬的手法。诗歌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4、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孰能无惑(疑难问题) 则耻师焉,惑矣(疑惑)
B.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吾师道也(学习)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注释或解释经义的著作)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曾给《史记》很高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句话充分肯定了《史记》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的成就无与伦比,同时,作为一部人物传记亦有开宗立派之功。
B. 杂剧和传奇的戏剧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
C. 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词牌,“秋思”是标题。
D. “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出。
(《鸿门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 ①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②以其无礼于晋
C. ①拔剑切而啖之 ②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D.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虏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相同的一项是
例:樊哙覆其盾于地
A. 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 良曰:“长于臣。” D. 因击沛公于坐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总是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B. 樊哙不仅能吃能喝,还能言善变,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 樊哙闯入军营中,只引起了项羽的一点本能的“按剑而跽”的反应,可见项羽的确小看了刘邦及其手下。
D. 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把项羽抬举一番,难怪项羽爱听。
【4】翻译句子。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自《劝学》中的“青出于蓝”一词,现在常比喻学生向老师学习又超过老师,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与此相近。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琵琶女内心的怨愤,即使在演奏间歇仍能使读者感受至深。
(3)陶渊明《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描绘心中的理想世界。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青春年少的同学们劈波斩浪的气魄。
(2)《芣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露出人们采到芣苢时欣喜的心情。
(3)《插秧歌》中诗人别出心裁地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农人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插秧不辍的艰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4)《静女》中运用移情于物手法,表达爱屋及乌的情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虞美人》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直接坦率地说,凭自己的才能去治理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是绰绰有余的,即使这个国家处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危急情况下,他也能使之转危为安。
(2)《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太阳在将要升出海面时色彩的动态呈现过程。
(3)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常常被古代诗人写入诗中,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嗟乎!__________________!欲人之无惑也难矣!(_____《师说》)
(3)姜夔《扬州慢》中运用今昔对比、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扬州城的萧条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成语“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指男女从小相识,感情纯洁,亲密无间。《氓》中与此
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比喻表现箫声尾音凄切、婉转、悠长。
(3)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长安月夜①
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
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B.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
C.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D.两首诗的写作年代虽然不同,但题材相近,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
【2】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本,字诚夫,大都人。自幼颖拔异群儿,既成童,聚经史穷日夜读之,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已。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善为古文,辞必己出,峻洁刻厉,多微辞。
泰定元年春,除监察御史,首言:“逆贼铁失等虽伏诛,其党枢密副使阿散,身亲弑逆,以告变得不死,窜岭南,乞早正天讨。”逾月,调国子监丞。时宿卫士自北方来者,复遣归,乃百十为群,剽劫杀人桓州道中。既逮捕,旭灭杰奏释之。蒙古千户出使京师,宿邸中,适民间朱甲妻女车过邸门,千户悦之,并从者夺以入,朱泣诉于中书,旭灭杰庇不问。本适与议,本复抗言:“铁失余党未诛,桓州盗未治,朱甲冤未伸,刑政失度,民愤天怨,灾异之见,职此之由。”辞气激奋,众皆耸听。二年,转中书左司都事。会议招抚溪洞民,故将李牢山之子李恢尝假兵部尚书,从诸王帅兵征郁林州徭民,李恢在道纳妾,留不进,兵败归,枢密副使王吉言:“李平徭有功,当迁官。”本言:“李弃军娶妾,逗挠军期,宜亟置诸法,况可官邪!”王色沮,乃不敢言。
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尤以植立斯文自任。知贡举,取进士满百人额;为读卷官,增第一甲为三人。父官南中,贫,卖宅以去。居官清慎自持,饘粥至不给。本未弱冠,聚徒以养亲,殆二十年,历仕通显,犹僦屋以居。及卒,非赙赠几不能给棺敛,执绋者近二千人,皆缙绅大夫、门生故吏及国子诸生,未尝有一杂宾,时人荣之。本所著有《至治集》四十卷,行于世。谥正献。
弟褧,字显夫,登泰定元年进士第,授校书郎,累官至翰林直学士,谥文清。褧尝为监察御史,于朝廷政事,多所建明,其文学亦与本齐名,人称之曰二宋云。
(《元史·卷一百六十七·列传第六十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不可于以私/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
B.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
C.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不可千以私/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
D.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
【2】下列对义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泰定: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
B.兵部:官署名。隋始置,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法律、刑狱、军械、军令等。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C.贡举:古时地方官府向帝王荐举人才,有乡里选举、诸侯贡士之制,至汉始合贡、举为一,而称贡举。元、明、清则泛指科举制度。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所加的带有褒或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本天资聪颖,嗜爱读书,为学力求字斟句酌,且求融会贯通,再加上他治学善问,使得他学问造诣颇深。
B.宋本刚正不阿,敢于直斥,面对百姓朱甲妻女被千户所抢,旭灭杰包庇不问之事,他痛斥旭灭杰错误行为,辞语气愤激昂,众人震惊。
C.宋本清廉孝顺,身居高官,仍住在他的旧房子里。去世时,靠捐赠的钱物才得以入敛。成年后,他招收门生来奉养双亲,达二十年。
D.宋本为政有建树,治学也颇有造诣,他的弟弟宋褧也是如此,兄弟两人被当时的人所称赞,人称“二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幼颖拔异群儿,既成童,聚经史穷日夜读之,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已。
(2)李弃军娶妾,逗挠军期,宜亟置诸法,况可官邪!
(3)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14、阅读材料,完成作文。
戈壁上有两粒种子。“天哪!”一粒种子惊叹道,“太阳这么毒,天气这么热,没有一点水,我们可怎么活呀!”它在唠唠叨叨地抱怨中死了。
另一粒种子默默地把根向大地深处扎去,用尽力气吸取着每一点水分。渐渐地它长成了一棵胡杨,身躯也越来越粗壮,越来越经得住风沙。
要求:(1)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否则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