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广元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或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她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委曲

    B.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开裂、形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蜕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

    C.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

    D.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约而同。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

  • 2、下列有关文学经典的的表述,有误一项的是

    A. 《再别康桥》的作者徐志摩和提出“三美”说的闻一多,都属于新月派诗人。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作者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C. 《战国策》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塑造了苏秦、荆轲等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

    D. 《史记》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 3、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

    A.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C. 渺渺兮予怀

    D. 而又何羡乎?

  •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侯、秦伯”,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侯爵高于伯爵,课文中“晋侯”的爵位高于“秦伯”。

    B.“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C.“季父”,古人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列顺序。课文中“项羽季父也”,是说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D.“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位于河南省,所以刘邦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5、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 )   尽失其(常态)

    B. 鲰生说我曰(年轻人)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轲 (掷击)

    C. 臣愿得之(拜见)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用来……的办法)

    D. 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原谅)   荆轲(倒下)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完美的猎物

    〔加拿大〕莫洛迪·坎贝尔      张维   

    上年纪的老妇人可以说是最完美的猎物。

    萨莎按捺不住内心的窃喜,但表面上却装出十分尊敬的样子:欠着身子饶有兴趣地倾听着老妇人说话。

    “你喜欢猫吗?呃、呃……刚才你说你叫什么来着?”

    萨莎乐不可支,强忍着不动声色。“我喜欢猫,你养猫了吗?”她飞快地回答,同时扫了一眼这套公寓,屋内高档家具登时映入了她的眼帘。

    “正打算养,”老妇人颤巍巍地说,“我找钟点工就是为了帮我照料猫咪。”

    萨莎朝老妇人笑了笑。她确信自己很有把握做这个活——她以前从未失过手。白发苍苍,不爱打扮,衣着朴素……这样的老家伙们最容易摆平。萨莎要的薪酬比那些中介机构开价低得多,只要给现金就行,有了现金干什么事情都方便。

    老妇人还在那里喋喋不休地唠叨着她的猫,萨莎的眼睛却一个劲地在房间里扫来扫去。昂贵的家具,高雅的雕塑,餐柜上摆放着银光闪闪的蜡烛台,那八成都是些纯银的。毫无疑问,主人的卧室里肯定还有许多珠宝和大量的现金,像她这样的老家伙一般都不大喜欢银行卡。萨拉沾沾自喜,想象着即将到手的果实。寻找贵重物品的藏匿之处对萨莎来说是小菜一碟。

    “亲爱的,再加点茶?”

    萨莎欣然应允,笑容可掬。老妇人拿茶壶的那双手青筋毕露,满是皱纹的手背上布满了深褐色的老年斑。萨莎灵巧地迎上茶杯,让茶壶里的茶水恰到好处地倒入她的杯中。

    “天哪!”老妇人失声咕哝了一句。

    “莫蒂菲夫人,没什么事吧?”

    “哦,没什么,”她显得很尴尬,“实在对不起,我需要去……”,说着,她摇晃着身体从沙发上站起来,拖着沉重的步伐朝卧室奔去。

    去卫生间了,萨莎自言自语地嘀咕着。她一边品茶,一边微笑,即将来临的财运使她非常开心。这些老家伙们从来都懒得查看证明、介绍信什么的,这绝对有机可乘。呵呵,这些老人们都是些“菜鸟”。

    萨莎靠在长沙发上闭上眼睛,接下来的事情对她来说易如反掌。

    20分钟过后,穿着外套的埃尔维拉·莫蒂菲从卧室走出来,直接来到躺在沙发上的萨莎·萨罕斯卡身边,她仍然步履艰难,但脸上却带着古怪的笑容。

    老妇人从萨莎身上飞快地摘下三根金项链、一对厚实的金耳环,还有金手镯和金戒指,她动作如此熟练,令人瞠目结舌。她把这些战利品统统塞进外套里面装有拉链的那个贴身口袋里。

    那双枯枝般的手指紧接着又在萨莎的手袋里寻找,翻出了她的钱包。

    竟然有800美元!这足以让我们过上一段好日子,老妇人喃喃自语。最近账单上的各种费用都涨得相当厉害。

    老妇人把沙发后面的一个包打开,从里面拿出一个长长的蓝色热水瓶,十分小心地把茶壶、茶杯、小奶壶里所有的东西都倒进瓶里,把每件茶具都用事前准备好的布袋套好。整理好这一切以后,她拉上包上的拉链,起身站了起来。

    老妇人的眼睛最后在房间里打量着。临时找一套这样的公寓十分方便,房主及其家人一般总是在这个时候离家外出度周末。

    沙发上的姑娘仍然沉睡不醒。挑选这样的目标就意味着机会和成功,因为她或他们绝不会去报警。这些年轻人总是自以为是,其实很愚蠢。即使她真的敢去报警,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这个年龄的老妇人看上去都差不多,年轻人绝对分辨不出谁的头发更白,谁的皱纹更多。

    老妇人弯下腰来注视着自己的猎物,摇了摇头。这些年轻人真的都是一些菜鸟!

    (选自《译林》)

    【1】下列对有关小说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故事情节紧凑,悬念层出不穷,萨莎想要诈骗的对象“老妇人”竟然是个手段更加高明的反诈骗专家,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老妇人”的骗术十分高明,她和“萨莎”的一番对话就使“萨莎”放松警惕,放心地在沙发上入睡,可谓是精于此道,深谙别人心理。

    C.“老妇人”收拾好了所有的用具,并且都用事前准备好的布袋套好,而最后眼睛还在房间里打量,这可能是在检查是否漏出马脚,可见她具有极高的警惕性。

    D.“老妇人”发现“萨莎”的钱包里居然有800美元,不禁喃喃自语,十分惊喜,可见其偷盗的主要原因是物价飞涨,不得已而为之。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菜鸟”即初学者,新手,生手,指刚进入某些圈子,对某些事物操作不熟悉,能力不高的人。老妇人和萨莎都认定对方是“菜鸟”。

    B.开头几段对室内摆设如家具、雕塑、烛台等的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地点的特征,为下文情节中“萨莎”为自己的诈骗对象选择得当而沾沾自喜做铺垫。

    C.“老妇人”是一个靠诈骗为生的惯犯。她善于伪装,警惕性强,心思缜密,经验丰富,手法熟练,这次“萨莎”因为偶然原因成为了“老妇人”的猎物。

    D.小说人物形象塑造非常真实,老妇人“拿茶壶的那双手青筋毕露,满是皱纹的手背上布满了深褐色的老年斑”“颤巍巍”的动作,“步履艰难”等都表现了她的年老体衰,让“萨莎”放松了警惕性。

    【3】文中对“萨莎”进行描写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以“菜鸟”为题比“完美的猎物”更好,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忆了当年求学期间同学们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的情景。

    (2)在《荆轲刺秦王》一文中燕国太子丹及宾客送荆轲前去刺杀秦王,高渐离击筑,荆轲以歌相和,士皆垂泪涕泣。他又上前唱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将酒洒在地上,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旷达之情。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通过对比四十三年前“______”的惨烈回忆和现实中“_______”的热闹场景,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沦陷区百姓忘却战败历史的心痛之情。

    (3)杜甫《登高》中写国仇家难使得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悲愁无法排遣的悲凉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氓》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

    (2)在《离骚》中,屈原表达与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句相似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江流,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_。”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______________

    (3)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以游无穷者,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六国论》中表现列国先人艰苦开辟疆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诗人运用夸张的笔法,描绘出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勾画出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⑶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作者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登巴陵望洞庭

    李白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

    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溪。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58岁的李白在流放途中获赦,遂东下,过洞庭。巴陵:指巴陵郡(今湖南岳阳)的巴丘山。徂年,指流年,光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天的清晨,诗人登上巴陵,极目远眺,尽览周围景色;近观湖面,天光秋色倒映湖中。

    B.“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与“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两句静动结合,富有层次感。

    C.诗中写秋色时,先总写秋色苍然、际海明丽,再分写青山、绿水、船帆、飞鸟、清风等。

    D.写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是为了用哀婉凄切的歌声,从正面烘托诗人的心情。

    【2】通观全诗,诗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侍坐章》中子路所言“千乘之国”是指实力强盛的大国。

    C.歃盟,即歃血为盟。古代立约结盟时,在嘴上涂抹牲畜的血,以表示诚心。

    D.国门,现在指一个国家的边境。而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

    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

    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2)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5】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写作。

    “中国有24个节气,今天是2月4日,这是第24届冬奥会,仪式开始时间20:04,中国队24分出场,我爱我的祖国!”2月4日晚,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开场的北京冬奥会,迅速刷屏朋友圈。

    一场开幕式,大气而浪漫,点点滴滴间都是诗意中国的最美印记。从“雨水”开始,到“立春”落定,北京冬奥会向世人普及了中国传统的岁月算法,设计创意精巧不落俗套,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巧妙结合,让满目绿色涌动滋长,让中华文化从容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冬奥会上的“中国式浪漫”,满满的中华文化自信,中国为世界人民献上了一场精彩盛宴,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更大中国力量。

    ——光明时评

    以上材料给了你哪些触动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