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北面而事之”意为投降,因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北朝拜。
B. 说,议论文体的一种;辞,一种文体,一般要押韵,有的还可以歌唱。
C. 《师说》中提及的“六艺”指《诗》《书》《易》《礼》《春秋》《乐》六种经书。
D.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月逢中秋分外明。中秋之夜,美轮美奂的圆月高悬夜空,与粼粼的江水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B. 某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在一起以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C. 随着气温回暖,黄河壶口瀑布冰凌消融,水量增大,奔腾咆哮的瀑布翻滚而下,气势磅礴。
D. 她刚考上大学,正值豆蔻年华,却被诊出患有癌症,实在令人叹息。
3、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 ;夏日听雨,雨声淅沥, ;秋日看花,花叶相辉, ;冬日赏雪,雪意阑珊,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
B.④③①②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都有活用现象,对此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舞幽壑之潜蛟 ②孔子师郯子 ③乌鹊南飞 ④下江陵
⑤明烛天南 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⑦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⑧侣鱼虾而友糜鹿
A.①⑧/②⑤/③⑦/④⑥
B.①/②⑤/③④⑥⑦/⑧
C.①/②⑧/③⑥⑦/④⑤
D.①⑧/②④⑤/③⑥⑦
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B.古时乘车,站在车的左边担任警卫的人叫作参乘,“乘”是两匹马拉的车。
C.“岁在癸丑”、“壬戌之秋”中的“癸丑”、“壬戌”,是古人用“天干”( 如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 如子、丑、寅、 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D.“黄昏”“夜半”“人定”“鸡鸣”“晡时”五个词均为古代表示时间段的名称,若按时间先后顺序,可排列为:夜半、鸡鸣、晡时、黄昏、人定。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浅谈好诗词
沈鹏
①好的诗词作品蕴藉高尚情操,凝聚着高度思想性和深广人生境界,在诗化语言中追求作品的美学表达。
②陶冶性灵莫过于诗词,在作者为“言志”,在读者为“陶冶性灵”。如杜甫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希望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温暖天下寒士,表达他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者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③韵律是构成诗词之美的重要因素,节奏感尤为重要。如徐志摩《再别康桥》前两句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其中“轻轻的”反复出现,使诗句节奏鲜明,诗歌韵律和谐,创造出回环相应、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又如毛泽东《沁园春·雪》“长城内外”与“大河上下”,“山舞银蛇”与“原驰蜡象”,对仗工巧妾帖,格律严谨,语言清丽自然,流畅遒劲,富有韵律美。
④诗与词在形式上虽有所不同,但其形式都服务于内容的抒情写意。相对于外部形式,用韵、节奏等内部形式对诗调内容影响更大,因为韵律与内容相统一,不可分割,形式是表达思想内容的载体,只有充分抒情写意才能打动读者,如王之涣五言绝句《登鹳雀楼》、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均受内外部形式约束,但都发挥诗词特点,将思想情感融入形式之美。
⑤诗词佳作,以抒情写意展现深刻思想。有的诗词可以当杂文看,如鲁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便是一例。有的诗词可作历史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从不同角度浓墨疾书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官吏的无情和战争的残酷。白居易《长恨歌》类似短篇小说,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唐代历史转折的重要史实,寓抒情于叙事。
⑥好的诗词作品蕴藉高尚情操,以抒情写意之笔驾驭形式格律,将深邃内容和高远意境描摹通透,启迪人心。
(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第①段中“美学表达”内容的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陶冶性灵
B.韵律和谐
C.形式之美
D.重要史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开门见山,提出了中心论点。
B.第②段主要运用杜甫及范仲淹的诗词作为论据,证明了好诗词可以陶冶性灵。
C.第④⑤段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D.本文整体的行文结构为“总—分—总”,论述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3】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特别是古典诗词,源远流长。下列关于学习借鉴古诗词的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读音、语调、表情、背景音乐与意境的配合等方面声情并茂诵古诗词。
B.以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别出心裁品古诗词。
C.从古诗词中的春夏秋冬、风花雪月、湖光山色等内容分门别类辑录古诗词。
D.从服饰、器物、饮食、礼仪、宗法等文化常识原原本本承古诗词。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言不讳地批评那种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的人。
(2)《琵琶行》中,琵琶女说丈夫“_____________”,外出经商许久未归,自己梦回往昔引得“_______________”,让诗人顿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感。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写诗人旧地重游,引出对往昔许多不平凡日子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2)《雨巷》中在反复拿丁香来比喻姑娘后写丁香姑娘的情态与动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中通过比喻来写柳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荆轲刺秦王》中写荆轲慷慨赴难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勾画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后,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夸张直接描写天姥山高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
(1)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就是佐证。
(2)在描写易水送别的场景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景抒情,很好地抒发了荆轲的悲壮之情。
(3)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将“柳”比作“新娘”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毛泽东在《沁园春 长沙》中通过“鹰”和“鱼”描绘出充满生机的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君子并非天资过人,只是他们善于利用外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3)韩愈《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第二句的“水急流”与上下句哪两处相关联?有何作用?
【2】古人写景常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请联系本诗作简要解读。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和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①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于朝,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耻②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振怖,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腊。其前伪王子苏干刺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和力战,擒苏干刺于苏门答腊,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①赍:把东西送给人。②交耻:即交趾,中国古代地名,地域及其文化遗址位于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北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踪迹:追踪探访
B.多赍金币 金币:钱币财物
C.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邀劫:邀人抢劫
D.帝以践阼岁久 践阼:登上帝位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和历经三朝,七次出使。其中六次都是永乐年间奉明成祖之命出使,只有一次出使是在明成祖晏驾之后,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
B.明成祖命令郑和出使是出于政治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追寻明惠帝的下落,另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炫耀军力的强大和国家的富裕。
C.郑和深通外交之道,对番国君长恩威并施。他在外交上主要采用怀柔的方式,动用武力大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D.郑和出使西洋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扫清海道,保护商旅;发展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国家的外交关系,所出使的国家纷纷纳贡称臣。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指古代官员的降职、免职。
B.宴驾:指帝王的死。
C.朝贡:古代藩属国或外国的使臣朝见宗主国或所在国的君主,并敬献礼品。
D.洪熙:指明仁宗的年号。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
(2)交耻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振怖,来者日多。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要求: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