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在外漂泊的游子,若与故乡人___,欢喜之外又会勾起几分落寞, 这便是乡愁。
漫长的历史中,战乱、动荡、天灾往往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形态, 乡愁也就成了那个时代的普遍情感。难怪在中国的文化史中,乡愁始终是个庞大的文学命题,由此留下的乡愁文字 。
故乡是人类寻找并建造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它几乎孕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人都是恋家的,故乡是生命的根。然而有史以来,迁徒却是人类发展的常态,人们背并离乡,为开辟新的美丽家园而__ _成为了 社会发展繁荣的强大动力。在今天奔小康的宽阔道路上,大多数人并非是无奈的出走,悲情的离别,而是漫漫长路上的圆梦,但一旦远离家乡,乡愁也就来了。很多人已经在城市住了几十年,成为地道的城里人,过着富裕的日子,可故乡的山川草木仍然__ __。更让人想不通的是, 也是这十来年,在生活的快速发展变化中,人们小日子越来越红火美好,乡味却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乡游成了有情的旅游,乡愁气氛越来越浓。乡愁正在成为一种大众的世纪情绪。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期而遇 浩如烟海 废寝忘食 历历在目
B.萍水相逢 浩如烟海 宵衣旰食 记忆犹新
C.萍水相逢 灿若繁星 宵衣旰食 记忆犹新
D.不期而遇 灿若繁星 废寝忘食 历历在目
2、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驻扎)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B.行李之往来(使者)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C.进兵北略地(掠夺) 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
D.樊将军以贫困来归丹(贫困) 项王按剑而跽曰(两膝着地,上身挺直)
3、下列词语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闭关主义 展览 自诩(yǔ) 磕头(kē)
B.残羹冷灸 魂灵 冠冕(miǎn) 脑髓(suǐ)
C.勃然大怒 摩登 女婿(xu) 孱头(càn)
D.礼上往来 国粹 蹩进(bié) 譬如(pì)
4、以下在生活中运用古代诗歌的情境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小伙子以硬笔书法在笺纸上抄录了《诗经·静女》当作情人节回赠女友的礼物。
B.一位驻守边疆的战士抄录了《诗经·无衣》贴在宿舍墙上勉励自己与同伴坚守岗位。
C.一个同学以《永遇乐》“可堪回首”三句点评国人在日军碉堡遗迹前嬉笑炫耀的照片。
D.一个同学在班级元旦联欢互赠礼物的活动中抄录《涉江采芙蓉》一诗送给自己的同桌。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哀吾生之须臾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B.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①而母立于兹
②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D.①飘飘乎遗世独立
②相与枕藉乎舟中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按照2016年现价评估,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当年产生的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1.38万亿元,相当于工程总投入的2.7倍。其中,涵养水源4490亿元,保育土壤1146亿元,固碳释氧21991亿元,林木积累营养物质143亿元,净化大气环境3438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1802亿元,森林防护606亿元。
(摘编自《工程效孟明是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民生双赢》)
材料二: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使3200万退耕农户从政策补助中户均直接受益9800多元。在四川丘陵、盆地周围地区,有400多万劳动力因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得以转移,外出务工年创收217亿元。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不再限定还经济林的比例,各地退耕还经济林的热情高涨,仅2016年全国退耕所还的经济林就达到818万亩,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林特产品和休闲观光旅游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新途径。实践证明,退耕还林还草是改革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宏伟战略,改变了广大农民的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通过发展新型生态经济,开发林草多种功能,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统一。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对我国新增绿量和地球变得更绿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贵州,新一轮退耕还林对近年来全省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发挥了重要作用,扭转了治理区生态恶化的趋势。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专家认为,长江输沙量减少,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功不可没。在陕西延安,20年累计退耕还林1077万亩,植被覆盖率从退耕前的46%提高到2017年的81.3%,绿色边界向北推移400多千米,土壤侵蚀模数由每年每平方千米9000吨降为1077吨,年入黄泥沙由2.58亿吨降到0.31亿吨,降幅达88%。过去水土流失一向严重的黄土高原今日为世界提供了生态修复的成功样本。
(摘编自《我国已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亿多亩成绩斐然》)
材料三:
退耕前,盲目的毁林开垦和陡坡地、沙化地耕种,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使得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国家的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困境中,人们开始认识到:牺牲生态换生存,其结果是连生存也保不住——这就是违背自然法则的恶果。此时,退耕还林还草的战略决策,让人们得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上山,粮下川,羊进圈,该种粮食的地方种粮食,该种草的地方种草,该种树的地方种树”,退耕还林还草将人类欠下的生态账补偿给自然,让人类由过去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转变为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解决全球生态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认真履行国际公约的标志性工程,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对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格蕾琴•戴利通过深入研究指出,退耕还林还草是一个极大的创新项目,已经在中国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效,其他国家应重视并学习中国的经验,将中国当成一面镜子。
(摘编自《退耕还林还草改变的不只是山水》)
材料四:
11月初的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大地,冬意渐浓。疏林草原上著名的五角枫繁华落尽,山上铺满厚厚的落叶,田野里还堆放着打好捆的秸秆,与蓝天相映衬,静谧而美好。
近年来,科右中旗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通过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一系列举措,按下了生态退化的暂停键,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脱贫致富新路,2019年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
“现在沙尘天气越来越少了,山越来越绿,草场越来越丰茂,雨水越来越多,野兔野鸡也比往年多了。”牧民高兴地向记者讲述着村里这些年的变化。在高力板镇一块荒滩上,柠条在寒风中摇曳,而以前这里是流动沙丘,每逢刮风就黄沙弥漫。
科右中旗将“生态绿色”理念融入乡村产业振兴中,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生态、产业同步振兴,既让“生态美”,又让“百姓富”。“没有产业,农牧民脱贫就是一句空话。”当地政府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做到四季有花有果有收益。未来还将结合林果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采摘,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生态环境的改善,让科右中旗这颗草原上的明珠更加明亮。清澈宁静的瀚嘎利湖、辽阔的疏林草原、层林尽染的五角枫等,成为科右中旗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成为科右中旗重要的支柱产业。每年10月初,疏林草原上的五角枫红叶美景,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旅游者前采观赏。优美的生态环境为科右中旗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商机。
(摘编自《内蒙古科右中旗:念好“生态经”吃上“生态饭”》)
(1)下列对材料一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启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年来,总投入巨大,全国已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亿多亩,工程总投入超过5000亿元。
B.两轮退耕还林还草中林地面积、人工草地面积分别增加5.02亿亩、502.61万亩,相应比例显示,我国更重视退耕还林。
C.我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区域与上一轮相比,增加了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增长幅度较大。
D.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每年产生的生态效益很可观,表现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等方面。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退耕农户实施政策补助,使退耕农户在经济上直接受益,另外,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劳动力,使农民能够外出务工创收。
B.由于新一轮退耕还林不限定还经济林的比例,各地积极退耕还经济林,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林特产品和休闲观光旅游产业。
C.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减少了长江输沙量,使黄土高原过去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现象得到缓解,为世界提供了生态修复的成功样本。
D.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认真履行国际公约的态度,受到了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
(3)结合材料,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可以创造价值的。仅2016年一年,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就创造了1.38万亿元的利润。
B.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使得长江输沙量明显减少,因为生态改善,水土得以保持。
C.通过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一系列举措,生态退化得以抑制。再通过努力,农牧民就能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脱贫致富新路。
D.生态环境的改善,能为当地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商机。
(4)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基础上,怎样让当地发展得更好?请谈谈你的认识,并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5)请结合材料二、三简要概括我国退耕还林还草的重要作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今上岳阳楼。
(3)千里澄江似练,____________。
(4)六朝旧事随流水,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旗斜矗。
(6)____________,着我扁舟一叶。
(7)素月分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9)加之以师旅,____________。
(10)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安乐和宁的世界,其中“鸡犬相闻”的画面在《归园田居》(其一)也有描绘“________,________”。
(2)猿,因啼叫声特别,经常被诗人写入诗歌,抒发情感。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到“________”,杜甫在《登高》中写到“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表达出物是人非的无奈。
9、补写出下列诗文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2)层林尽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
(4)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再别康桥)
(5)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_________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
(7)以其无礼于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皆白衣冠以送之
(9)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步余马于兰皋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骚》)
(2)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岁食贫。(《诗经·氓》)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再别康桥》)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六国论》中,苏洵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做法是在六国之下,借此警示勿重蹈前人覆辙。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3)《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组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奢侈浪费无度。
12、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小题。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注)
刘禹锡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
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注)此诗写于大和三年年,当时诗人在长安,白居易(乐天)在洛阳,无稹(微之)在越州(今浙江绍兴),镜湖是越州境内的一个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望雪相似”出语平易而境界真切,形象地描绘出月光下洁白纯净的景象。
B. “遥想”表明空间之远,而“正如此”则表明了这份情感不会因距离而减弱。
C. “知君当此夕”中“知”字,语气肯定,表明诗人相信友人定会如约欣赏月下湖景。
D. 颔联和颈联,均用“对面落笔”的手法,写友人的行动和所处的环境,表达诗人对其的思念。
【2】本诗前六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碍,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下列各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疾:嫉妒
B.齐威王欲将孙膑,宾辞谢曰 谢:感谢
C.士卒亡者过半矣 亡:逃走
D.明日为五万灶明日:明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窃载与之齐 田忌欲引兵之赵
B.孙膑以刑徒阴见 虏魏太子申以归
C.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D.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与齐战于桂陵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孙膑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①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②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彼必释赵而自救
③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④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三万灶
⑤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⑥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相关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并帮助齐国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
B.在魏国攻打赵国时,田忌按孙膑所说趁机攻打魏国空虚的都城大梁,于是魏军果然去往邯郸,在桂陵与齐军交战,结果被打败。
C.“马陵道之役”的胜利,是在孙膑充分掌握敌我情况并准确分析的基础上取得的。
D.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生动逼真。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不讲原因,到了后来才看到它的作用。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2)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徐霞客翻越千山,写下了《徐霞客游记》;李时珍遍尝百草,留下了《本草纲目》;鲁迅经历了家庭变故,看到了人间的冷暖……
每个人一生都要走过无数的路:捷径,弯路,脚下的,心灵的……那么你呢,上高中以来,你走过怎样的路?又有哪些收获或启发呢?请根据材料内容,结合你的体会、心得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