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槌床便大怒 至于顿丘 B. 处分适兄意 人生几何
C. 羁鸟恋旧林 忧思难忘 D. 复得返自然 约为婚姻
2、下列选项中词类活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 越国以鄙远
C.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D. 使使以闻大王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序”又名“引”,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既望,就是农历十五的前一天。
C.“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多用于男子名字。
D.“庐陵萧君圭君玉”:“庐陵”是籍贯;“君圭”“君玉”前者为名,后者为字。
4、下列每组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 ②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B.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
C. 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②轲自知事不就
D. ①此若先人之庐 ②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十分清楚,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 , 。 ,
。 。无论如何,科学不应傲慢,不应气势汹汹,因为和其他人间事物一样,科学本质上也是不完美的。
①犹如不经过教育和训练而去驾驶一辆能导致各种破坏的大马力汽车
②即使是科学家,在一种强烈的感情影响下
③科学应该以各方面不同的力量,如宗教和道德的力量来帮助自己
④首先,科学的应用常常握在那些没有科学知识的人手中
⑤也可能滥用他们的知识
A. ③①②④⑤ B. ②④①⑤③ C. ④①②⑤③ D. ④②①⑤③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会聚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数天后,他们又来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船上,纵论天下大事,谋划建党之策,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程和全部活动。
(摘编自《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2月23日)
材料二
党史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这是对党史内涵所作的高度概括。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学党史,就是要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在一百年的奋斗中,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
习近平指出: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正当其时”,是指这次党史学习教育恰逢建党百年的重大时刻,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十分必要”,即习近平强调的3个“必然要求”: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全党学党史,深意何在?》,学习强国2021年02月21日)
材料三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任何一段历史背后都是厚重的文化基因,从一穷二白、破败不堪的旧中国,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中国,经历了整整一百年的奋斗与洗礼。青少年要把学习党史作为自己了解中国共产党奋斗史的必经之路,把这一百年党史上的重要事件了解清楚,知晓无数先烈感人至深的故事,感悟先烈的革命精神,将红色种子播撒进心田。
“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任务不同,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民。通过学党史,青少年从小建立起对人民的深厚情感,树立长大也要为人民事业出一份力、发一分光的理想信念。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学史增信”,从小增强青少年为人民做实事的信仰与信念,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
爱国主义情怀是一种最真挚、最质朴的情怀,正确对待历史是爱国的前提和基础。青少年学习党史,正确认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才能增强底气、骨气,在回望与缅怀中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形成爱国的理性认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个个优秀共产党员勇敢地担负起历史使命,以自己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忠诚、热爱、信仰、担当、奉献、牺牲,挺起中华民族坚强的脊梁。
(摘编自《学党史,帮助青少年扣好第一粒扣子》,《鄂州日报》2021年3月5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一叶红船到“中国巨轮”,从望志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始终都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
B.恰逢建党百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学习党史正当其时,也体现了党对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的准确把握。
C.历史发展自有其规律,但人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我们学习党史,把握规律,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进而改变历史发展大势。
D.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整整一百年的奋斗与洗礼,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最好的教科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习近平强调全党同志要深入学习党史,是为了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B.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我国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更凸显了我们学习党史的必要性。
C.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诞辰,风华正茂。我们学习党史,能够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生注入昂扬的精神。
D.环顾当今世界,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相互交织,只有正确把握历史,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
【3】青少年如何利用党史学习的契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7、根据语境,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相应语句。
(1)王羲之在兰亭聚会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的两句是“ , ”。
(2)《赤壁赋》中,写苏轼与友人于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 ”。
(3)《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 , ?”
(4)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 , ”,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五六个成人,六七个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唱着歌回去。
(2)中国古诗重视“兴发感动”,如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以叶落纷纷生发悲秋之意,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则由菊花零落之景触发自伤之情。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江水奔涌而来、浪花四溅如雪的壮观景象。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中国人的老话中有“春光难遇秋草”,但如果相遇了,便是一种奇迹,正如秦观《鹊桥仙》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我们每一个人,谁不期望与美丽相逢,“奇迹”到来。
(2)人们在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产生同病相怜的感慨,常用《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生活的不如意。
(3)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秋天落叶飘摇的悲凉之景,“___________________”句则直述自己身体不好还孤身登高。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空缺部分。
(1)不是清泉,是天上虹,________________,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2)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中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与蔺相如最终和解,发誓同生死、共患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借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传说,增添了本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3)陶渊明《饮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蕴涵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世界,即使身居喧嚣之境亦无喧嚣之感。
(4)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难以排遣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表现出沉郁的风格。
(5)《曹刿论战》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能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采纳了邹忌的劝谏,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广征谏言,臣民们如果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受到下赏。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句以“抽弦促柱”点出弹筝的特殊动作。忽急忽徐、时高时低的音乐声,就从这“抽弦促柱”变化巧妙的指尖飞出来,传入诗人之耳。
B. 颈联“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写出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C. 颈联用“谁家”、“何处”疑问句式,不仅显得与上一联有参差变化之美,而且能激起想象的翅膀,让各人按自己的生活体验,从画面中去品味筝声中的美妙动人的音乐形象。
D. 这首描写筝声的诗,借筝声传达心声,抒发感时伤别之情,着眼点在于表现弹奏者精湛的技艺。
E. 诗中重点写“声”,既直接摩拟筝声,又着力刻画各种必然发出“悲怨声”的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这种写法与白居易《琵琶行》写音乐的艺术是相通的。
【2】本诗首联点明“悲怨”,以下三联是怎样表现筝声中蕴含的“悲怨”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劝学(节选)
《荀子》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⑤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D.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泛指金属制品,这里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B.遗言,人在临终前留下的言辞,用于嘱咐后人。
C.神明,通常指神灵,文中指人的精神和智慧。
D.跬步,半步,跨一脚。也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提出中心论点,即学习不能停止。它与下文是总领和分述的关系。
B.第②段是上一段观点的延续,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强调学习可以改变人。
C.第⑤段中,作者认为学习者应对自己生活、学习的环境进行选择和改造。
D.选文主要论述了学习的意义、方法、态度等,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请根据第⑥段内容,简要概括学习应持有的方法和态度。
1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不说闲话,不干闲事,不做闲人。
——某中学某班班训
人生的所谓生趣,全在那些不相干的事。
——张爱玲
对于以上文字,你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认识?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文体特征鲜明,不得套作和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