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文山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声非加也 疾:劲疾 ②草枯鹰眼 疾:敏捷

    舟楫者 假:借助 ④是以人多以书余 假:送给

    ⑤吾道也 师:从师 ⑥吾从而之 师:以……为师

    ⑦则耻师焉,矣 惑:糊涂 ⑧而不从师 惑:疑难问题

    A.①③⑤⑦

    B.②④⑤⑧

    C.②④⑥⑧

    D.①③⑥⑦

  •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诗中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韩愈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   文字上的分别, 意境上的分别。“推”宇固然显得 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是他自己掩的,于是他“推”。在这   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也自有副胸襟气度。“敲”就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即使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

    A. 不仅是   也是   鲁莽   冷寂

    B. 不是   而是   冲动   冷寂

    C. 不仅是   也是   冲动   寂寥

    D. 不是   而是   鲁莽   寂寥

  • 3、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为巡船所物色

    A. 不能容于远近   B.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C. 质明,避哨竹林中   D. 赵尝五战于秦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面对地震和海啸,大多数日本民众并没有怨天尤人,他们相信只有从废墟中站起来,才可以尽快进行有效的救援,尽早恢复生活。

    B.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对自己有耐心有信心,即使基础不好,也不要放弃,邯郸学步,犹未迟也;只要肯从头做起,肯坚持,距离成功就不遥远了。

    C. 随着《党内监督条例》的出台,反腐制度的力度化,少数腐败官员怕被人揭发处分,就金蝉脱壳,把大量财产转移到国外。

    D. 贺岁大片《让子弹飞》创造了去年岁末票房新高,在影片中葛优和姜文的搞笑表演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填然鼓   师道不传也久矣

    B. 求人可使报秦   蔺相如,赵人也

    C. 师不必贤弟子   青,取之于蓝,而青

    D. 吾尝终日思矣   按剑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徐志摩的故乡

    张同吾

    去年晚秋时节,在北方已是万木萧疏了,而在江南海宁却仍是杂花生树,层林尽染,浓浓的绿荫掩映着红顶楼房,一派幸福安详的景象。

    海宁是个神奇的地方,我曾三次登临百里长堤观潮,白光耀眼,惊涛拍岸,声如万马奔騰,状若山倾海翻。我因而理解了:是海洋文化和潮文化,在海宁人聪颖细腻的文化性格中增添了大气、潇洒与果敢,所以这里才会诞生国学大师王国维、训诂大家朱起凤、语言学大家许国璋、书法大师张宗祥、佛学泰斗太虚、红学家吴世昌、金石家钱君匋、军事家蒋百里、电影艺术家史东山、诗人穆旦、作家金庸等。

    海宁又是诗人徐志摩的故乡,他以博爱精神、青春气息和人性光彩谱写出情韵悠长的诗章,它们恒久的艺术魅力穿越时间的幛幔,至今仍辐射光芒。我来到位于硖石镇的徐志摩故居,重温他短暂而又潇洒浪漫的一生。

    这座略带浅红的灰色楼房约600平方米,周围是一片美丽的草坪,围绕着铁铸栅栏,是典型的花园洋房。1926年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徐父尽管反对这桩婚事,却拧不过儿子的韧性,为之修建了这座典雅的住宅。庭院和廊下均由名贵大理石铺就,一层厅堂是西式地板和吊灯,摆设着中式桌椅,二层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卧室则一派西式陈设。徐志摩十分喜爱这座中西合璧的宅第,称其为“香巢”,又将他与陆小曼的起居室题名“眉轩”。每天清晨他都去买一束鲜花送给妻子,新婚燕尔娇宠之至。

    徐志摩确是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人,林徽因的清纯隽美、风华绝代,陆小曼的能歌善舞、柔美娇艳,都令他奋不顾身地追求,诚如他对恩师梁启超坦言:“我之甘冒世之不韪……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灵魂得以救度,生命却殁于英年,他是为赶赴北京听林徽因讲演而在空中遇难的。一年之后他热恋的“徽徽”痛定思痛,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问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而唤作“眉”的小曼在多年之后有《为志摩扫墓》一诗:“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两位才女,前者情深意切,后者痛断肝肠。

    瞻视橱柜中的种种实物和墙壁上的许多照片,眼前仿佛有朗朗新月冉冉升起。他是“新月派”的灵魂,那些沐浴过欧风美雨的才俊,胡适、闻一多、朱湘、孙大雨、邵洵美、林徽因、陈梦家、沈从文、卞之琳等都围绕着他,如群星拱月。徐志摩一生追求爱、美和自由,此亦是他诗歌美学的精髓。由于历史的倾斜和观念的偏颇,他在半个世纪中受到贬损,但其美丽的文学光焰无法遮拦。伴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他的诗又重暖人间。有人说他是过分西化的,殊不知他的文化之根植于中国沃土,他自书楹联“山高水长中有神悟,风朝雨夕我思古人”。因此他的诗才有优美的意境、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和精湛的语言。一篇篇抒情短章广受读者的喜爱,那首仅有五行的《沙扬娜拉》堪称短诗极品,而他的代表作《再别康桥》更是家喻户晓,历久弥新:“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走了,却把诗歌的精神财富和艺术财富留给了中国和世界。

    站在徐志摩故居的庭院,仰望湛蓝的天空,我想起他乘飞机时的感言:这座飞机带着我的灵魂飞过高山,飞过大潮,飞在丛林间。我当时就望这样飞出这空气的牢笼,飞到整个宇宙里去……这隔世的玄思和遐想,已成为现实,如今有多少诗的后继者,在更广阔的时空里飞翔。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景物描写,表现幸福安详的景象,烘托了作者对徐志摩深切的缅怀和哀悼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第二段渲染氛围,为下文做铺垫,同时也表现了徐志摩聪颖、大气、潇洒、果敢的性格特点,引人入胜。

    C.本文恰到好处地引用了诗歌、人物语言,既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又使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饱含深情。

    D.这篇文章看似平淡,实则娓娓道来,熔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富有表现力。

    【2】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3】“他走了,却把诗歌的精神财富和艺术财富留给了中国和世界。”对这句话你怎样理解?请简要阐述。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揭露了当时士大夫阶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普遍心理,这种心理影响了人们的择师标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说,人只有经过广泛学习,每天不断反思,才能成为一个有智慧、无过失的人。

    (3)《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

    (4)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弟子可以为师,师也可以为弟子,师生的关系是相对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与“古之圣人”相比,现在的一般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对比的手法正面描写琵琶声。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__________”,以美女衬英雄;再写“_____________”,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

    (3)《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诸葛亮希望用尽自己的才能来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表现了诸葛亮对汉室的忠贞。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针手法,白居易《琵琶行并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顽强抗争的精神。

    (3)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4)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

    (5)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自从经历安史之乱后,国仇家恨常常让诗人潸然泪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1)书生意气,_______

    (2)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3)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

    (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我有嘉宾,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舟,在古诗中是常用的意象。《登岳阳楼》(杜甫)、《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中都有“舟”的诗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吊古伤今,指出面对六朝灭亡史实,不以此为鉴,凭高对此,枉自感叹“____________”。

    (3)古典散文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包含着浓郁的人文精神。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结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指出秦人来不及为自己悲哀,后人为他们悲哀,但是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如果帝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德行就不能保持深厚,性情就不能控制欲望,如同砍断树根来求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水流得远。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偶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

     

    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1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句“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起到了总领全诗的作用,后文的内容都围绕这句展开。

    B. 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同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

    C. 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D. 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有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

    2如果从揭示中心的角度为这首小诗换一个标题,下面四个短语最恰当的是

    A. 春天重到   B. 解冻   C. 迢遥的梦   D. 花儿重开

    3结合诗句内容和写作时间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表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表臣,字正仲,永嘉人。登大观三年进士第,擢通州司理。陈罐谪居郡中,一见而器之。盛章者,朱劭①党也,尝欲市婢。有武臣先取之,章诬以罪,系狱。表臣方鞫②之,郡将曰:“知有盛待制乎?”表臣佯若不知者,卒直其事。累官监察御史。

      帝方向儒术,表臣乞选讲官以裨圣德,且于古今成败,边防利害,详熟讲究。由是诏开经筵。迩臣有请用蔡京③之党者,侍御史沈与求乞明指其人,显行黜责,执政不悦,夺其言职。表臣争曰:“台谏为天子耳目,所以防壅蔽,若咎其切直而黜之,非国家福也。请还与求以开言路。”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曰善恶着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屈者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于是陈敏等十数人浸以录用。久之,以病请补外,以直秘阁知信州。宰相拟表臣为检正,帝日:“朕将自用之。”遂除左司谏。给事中胡安国以论事不合罢,表臣上疏留之。除提点浙西刑狱,召为秘书少监,同修《哲宗实录》。帝如建康,诏表臣兼留司参议官,除中书舍人、给事中、兵部侍郎。建、崇二国公就外傅,兼翊善。帝曰:“二国公诵习甚进,卿力也。”徙礼部侍郎,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时秦桧欲使使金议地界,指政事堂曰:“归来可坐此。”表臣不答。又以议大礼忤意,罢去。

      俄起知婺州。会大水,发常平仓米振贷之,然后以闻,郡人德之。课最,除敷文阁待制。

    表臣晚号湛然居士,自奉无异布衣时,乡论推其清约。

    (选自《宋史·吴表臣传》

    【注】①朱勔:权臣。下文的“盛待制”指盛章。②鞫(ju):审问。③蔡京:北宋权相,奸臣。

    1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曰/善恶着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屈者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

    B. 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曰/善恶着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屈者/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

    C. 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曰/善恶着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屈者/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

    D. 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曰/善恶着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屈者/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

    B公:周代有四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后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

    C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以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事,长官为兵部尚书。

    D号:古代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如唐寅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表臣在通州任职时,有个叫盛章的因事与一武官发生矛盾,吴表臣因不知道盛待制,公正处理了此事。

    B. 吴表臣正直敢言。有人想任用奸臣蔡京的党徒,沈与求表示异议,惹怒当权者,沈被夺官,吴表臣则请求恢复沈的官职以开拓言路。

    C. 吴表臣请求选用讲官,皇帝下令开办讲席;他多次被皇帝任命为重要官职;他对建、崇两位国公的读书进步有功,被皇帝称赞。

    D. 吴表臣淡泊名利。秦桧打算让他出使金国商议边界的事,并表示回来后可以升官,他没有答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武臣先取之,章诬以罪,系狱。

    (2)时秦桧欲使使金议地界,指政事堂曰:“归来可坐此。”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屠呦呦为了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疾疗效的成分,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出可能具有抗疟疾作用的640个,再从其中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然后不断地测试、实验,直到成功。

    当80岁陈金英突然背上了2700多万元的巨额债务时,她断绝拒绝了申请破产躲避债务的建议,通过卖房、卖厂、摆摊卖羽绒服,历经10年,于2021年2月5日,她还清了最后一笔欠款。

    4月10日,《中国诗词大会》迎来了一位特殊选手:视障女孩吴幽。节目现场,吴幽落落大方,一直保持着灿烂的微笑。在主持人的邀请下,吴幽清唱了京剧《梨花颂》选段,唱腔优美,荡人心魄。

    屠呦呦可以选择不做那样的辛苦实验,陈金英可以不必偿还巨额债务,吴幽也可以不去公共场合露面,但是她们都去做了,这给世人留下了很多的思考。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发言稿,在学校五四青年节举办的以“如何更好地绽放自己”为会标的座谈会上发言。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