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一致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郑人有欲买履者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最近学校活动特别多,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网球赛,一赛接一赛;朗诵会、音乐会、运动会,一会连一会。繁忙过后,我想过几天清静日子了。
B. 国产大片《捉妖记》上映时,销售异常火爆,虽然过后观众评价不一,但电影院内中途退场的观众却是凤毛麟角。
C. 你暑假作业的那几篇文章都不怎么样,只有这篇《二中往事》还算差强人意,有些真情实感。
D. 阴冷、淅沥的小雨,并未阻挡住杭州马拉松参赛选手的热情。3万多人奔跑在美丽的赛道上,摩肩接踵,不绝如缕。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高余冠之岌岌兮
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渐见愁煎迫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诸将或言固守待援,或言决一死战,或言到临安求救。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②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分析称:从数据看来,外贸企业整体积重难返,出口跌幅太大,短期内难有实质性好转。
③某些管理机制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各种状况。
④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我颇为怀疑,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⑤纵观证券市场,虽然整体跌幅尚不算大,但重挫个股不在少数,加之成交量萎缩,短期操作存在较大风险,故建议投资者暂且作壁上观。
⑥潮涨了会退,月满了会亏,沧海桑田,白云苍狗,不能期望任何一个特定的事物能永恒的存在。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⑤⑥
5、索尔仁尼琴说:“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熊培云称这种自由为“第六种自由”。下列情形,侵蚀了人们的“第六种自由”的一项是( )
A.阅读网站推送的娱乐新闻
B.去电影院看《送你一朵小红花》
C.通过网络搜索《乡土中国》相关论文
D.在家中阅读《红楼梦》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3年是我国乡土文化发展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过去这些年热度不断升高的“村晚”,在文旅部等相关部门的推动下,今年以新的形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村超”“村BA”继“村晚”而起,火爆异常,并逐渐升级为全国性比赛,为文旅融合的大潮加入了体育元素,进一步盘活了基层文化资源,使当代中国乡土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
适配农村新场景的文化新创造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状鲜明体现在文化领域。说起农村,人们总会联想到匮乏的文化设施、单调枯燥的文化生活。追溯“村晚”“村超”“村BA”等的历史,会发现它们并非横空出世,而是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有了数十年的积淀。如今,它们之所以获得现象级关注、迎来爆发式成长,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则在于新时代中国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新场景。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过去农村的“文娱”方式和乏味生活,已变得与时代格格不入,仅靠“文化下乡”的单向输送,既无法真正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无法有效激发乡土社会蕴藏的巨大文化能量。同时,因为农业生产技术提高而增加的“农闲”也需要健康的文化活动来填充。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要求并推动着乡土文化沿着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轨道发生内在而自觉的变革。
于是,从“村晚”到“村超”再到“村BA”,各种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文化活动应运而生,成为适配农村新场景的文化新创造。早在1919年,李大钊就说过,“要建设光明的农村,农民就一定要有文化”。100多年后的今天,植根于神州大地的“村字号”文化活动,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为平台,创意满满,活力四射,既充满乡土文化特有的泥土气息,让人感到亲切而随和,又展现出新时代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精气神,叫人由衷地感动和振奋。新时代的中国农民正以充沛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行着属于自己又惠泽全体的文化创造,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答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乡土文化和互联网的双向奔赴
纵观“村晚”的异军突起“村超”“村BA”的破圈传播,有一股重要力量在支撑着这些来自乡野田间的“文化盛宴”。这就是互联网带来的文化传播力、资源集聚力和产业拉动力。
如前所述,“村晚”“村超”“村BA”都是乡土社会长期孕育积淀的产物。而这些民间文化活动及其参与者在更大范围内被“看见”,大都由于和互联网的“邂逅”。正因为搭载了网络这一最时尚的媒介平台,这些最乡土的文化活动才得以突破地域、交通等条件限制,从现实中的“乡村一隅”走向网络里的“社会全域”,在空前广阔的平台上展现魅力,吸引关注,吸引了方方面面的资源,进而促成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孕育、形成和壮大。
这场乡土文化活动和互联网的双向奔赴启示我们:新技术新媒介是当下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要素。发挥互联网作为文化传播平台和创造手段的双重作用,让优质内容和优质平台相得益彰,是当代文化发展的规律性诉求。推动“村字号”文化活动继续广泛深入开展,必须在继续保持“乡土味儿”的同时认真打好“网络牌”。
科学把握“村字号”的溢出效应
文化自觉在本质上是对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的调动。乡土文化自觉一旦被唤醒,就会生发出无穷的力量,指引和推动人们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村字号”文化活动既有歌舞演出、体育赛事等具体内容,又从整体上推动了当地文化建设。乡村文化活动还推动了经济繁荣。数据显示,今年三天两夜的“村BA”总决赛期间,台江县共接待游客18.1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516万元。
“村字号”文化活动在人民群众中的美誉度,及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溢出效应”充分说明,文化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社会发展的伟力蕴藏在群众之中。当基层群众的文化热情和创造力被释放,就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而“村字号”文化活动最大的特点是对村民主体性的尊重,正是鼓励村民勇于站到舞台中央、大胆奔跑在赛场上,才打开了这些活动成功的大门。
在“村晚”“村超”“村BA”的带动示范下,“村字号”的队伍正在不断壮大。面对热火朝天的“土味儿”文化活动,在赞赏和鼓励的同时,我们还应多一些冷静思考。比如,如何深化对新时代乡村振兴和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科学总结和有效推广“村字号”文化活动的经验,加强顶层设计和深度宣传,促进各地乡村文化活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防止过度营销、简单移植、跟风照搬……解决好这些问题,方能为乡土文化建设提供更持久的动力。
这是一个文化自觉的时代,这是一片文化自信的土地,这里生活着充满文化创造力的人民,扎根于脚下的这片土地,就一定能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摘编自胡一峰《“土味儿”文化活动唤醒乡土文化自觉》)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村晚”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以加入体育元素的形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丰富了当代中国乡土文化的内涵。
B.“村晚”“村超”等乡村文化活动能够获得现象级关注和爆发式成长,其原因在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C.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为平台的文化活动既充满乡土文化特有的泥土气息,又展现出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气神。
D.唤醒村民的乡土文化自觉、尊重村民的主体性并鼓励村民发挥主体性,有利于“村字号”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乡土文化的发展需求及科技的进步都推动了乡村文化活动的发展。
B.“村字号”文化活动能持续、广泛、深入地开展,既离不开自身的“乡土味儿”,也离不开互联网的大力支撑。
C.“村字号”文化活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呈现出强大的“溢出效应”,这证明文化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D.解决“土味儿”文化活动发展中的诸多弊端能为乡土文化建设提供更持久的动力,这是当前文化发展的重点。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乡土文化能推动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观点的一项是( )
A.榕江县搭建多种形式的“乡村舞台”,挖掘传统节庆文化,推动传统节日活动走进人民生活,丰富滋养了人民生活。
B.莒县强调要保持乡村文化活动的新鲜感,维护粉丝“自来水”般的流量和纯度,以避免掉入经济“昙花一现”的陷阱
C.西安市把创新作为新时代城市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强化文化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
D.2021年,我国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接续推进,这使得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更加坚实、舞台也更加宽阔。
【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乡土文化和互联网的双向奔赴”的内涵和具体表现。
【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村晚”“村超”等乡土文化活动是“适配农村新场景的文化新创造”?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一诗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一切都融于琴声之中,只有江中的月影随着江水摇动。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气概。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女主人公的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学习是永恒的话题。从《礼记•学记》中的“玉不琢不成器”,到当今社会倡导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学习之道,以更好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和自我修养。《劝学》和《师说》都是我国古代探讨学习问题的名篇。
(1)《劝学》一文多处运用比喻论证,“青”和“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木为轮”和“_______,_______ ”的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改变人的品性。
(2)《师说》善于运用对比,通过士大夫对待自己的孩子跟对待自己从师而学的问题,揭示出了“_______”后果。士大夫之族看到从师学习现象就“群聚而笑”,理由是“_______ ,_______”。
(3)《师说》一文引用孔子的话“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论证“_______ ”的道理,而《劝学》中“_______ ,_______ ”总结了人学习要善于借助外物弥补不足,所蕴含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4)《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与远方的天际相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5)《赤壁赋》中客人说的“_______ ,_______ ”两句蕴含人与自然哲理,但客人却局限于人的渺小而痛苦,起消极作用,从而也衬托出苏轼的不消极颓废,豁达开朗,超然物外的思想。
10、补写出空缺部分。
(1)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子:____,___,________,___。《雨巷》
(2)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沁园春·长沙》湘江秋景图中,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表现生气勃勃的近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6)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7)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周围的人听到荆轲悲歌后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庖丁解牛》一文中表现庖丁宰牛的技术很熟练,刀子能在牛骨缝里灵活移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认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芹圃
【清】敦敏
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足烟霞。
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
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
新愁旧恨知多少,一醉酕酶白眼斜。【注】
【注】芹圃:即曹雪芹。酕酶(máotáo):大醉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景,为下面所写的“门巷”提供了一个阔大而美丽的背景。薛萝门巷,是说曹雪芹的任所,门上墙上攀缘着绿色的薜萝。“足烟霞”是指这里常有烟霞雾霭,宛如神仙境界。
B.颔联写曹雪芹艰辛却充满诗意的生活,这两句一写精神生活富足,一写物质生活艰难,对照中显现出了曹雪芹精神境界之高。
C.颈联写流落于北京的曹雪芹以酒买醉,其心态表现跟醉酒狂歌假装疯癫的好养性的楚人接舆一样;从前那种锦衣玉食的富足生活一去不复返了,它们只停留在残梦与记忆之中。
D.尾联的“新愁旧恨”是指曹雪芹心中种种不快。“白眼斜”是用阮籍“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的典故,写曹雪芹见到世俗小人、庸碌之辈,就翻起白眼,傲然相对,表现他鄙视世俗的个性。
【2】首联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作简要赏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王昕,字元景,北海剧人。六世祖猛,秦苻坚丞相,家于华山之鄜城。父云,仕魏朝有名望。
昕少笃学读书,太尉汝南王悦辟骑兵参军。旧事,王出射,武服持刀陪从,昕未尝依行列。悦好逸游或骋骑信宿昕辄弃还悦乃令骑马在前手为驱策昕舍辔高拱任马所之左右言其诞慢。悦曰:“府望惟在此贤,不可责也。”悦数散钱于地,令诸佐争拾之,昕独不拾。悦又散银钱以目昕,昕乃取其一。悦与府僚饮酒,起自移床,人争进手,昕独执版却立。悦于是作色曰:“我帝孙帝子帝弟帝叔,今为宴适,亲起舆床。卿是何人,独为偃蹇!”对曰:“元景位望微劣,不足使殿下式瞻仪形,安敢以亲王僚寀,从厮养之役。”悦谢焉。
坐上皆引满酣畅,昕先起,卧闲室,频召不至。悦乃自诣呼之曰:“怀其才而忽府主,可谓仁乎?”昕曰:“商辛沉湎,其亡也忽诸,府主自忽,微僚敢任其咎。”悦大笑而去。
武帝或时袒露,与近臣戏狎,每见昕,即正冠而敛容焉。昕体素甚肥,遭丧后,遂终身羸瘠。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迁秘书监。
昕少与邢卲俱为元罗宾友,及守东莱,卲举室就之。郡人以卲是邢杲从弟,会兵将执之,昕以身蔽伏其上,呼曰:“欲执邢子才,当先杀我。”卲乃免焉。
昕雅好清言,词无浅俗。在东莱,获杀其同行侣者,诘之未服,昕谓之曰:“彼物故不归,卿无恙而反,何以自明?”显祖以昕疏诞,非济世所须,骂之曰:“好门户,恶人身。”又有谗之者曰:“王元景每嗟水运不应遂绝。”帝愈怒,乃下诏徙幽州。后征还,除银青光禄大夫,判祠部尚书事。帝怒临漳令嵇晔及舍人李文师,以晔赐薛丰洛,文师赐崔士顺为奴。郑子默私谓昕曰:“自古无朝士作奴。”昕曰:“箕子为之奴,何言无也?”子默遂以昕言启显祖,乃曰:“王元景比陛下于殷纣。”杨愔微为解之。帝谓愔曰:“王元景是尔博士,尔语皆元景所教。”帝后与朝臣酣饮,昕称病不至。帝遣骑执之,见方摇膝吟咏,遂斩于御前,投尸漳水,天保十年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悦好逸游/或骋骑信宿/昕辄弃还/悦乃令骑马/在前手为驱策/昕舍辔高拱/任马所之左右/言其诞慢。
B.悦好逸游或骋骑/信宿/昕辄弃还/悦乃令骑马在前/手为驱策/昕舍辔高拱/任马所之/左右言其诞慢。
C.悦好逸游/或骋骑信宿/昕辄弃还/悦乃令骑马在前/手为驱策/昕舍辔高拱/任马所之/左右言其诞慢。
D.悦好逸游或骋骑/信宿/昕辄弃还/悦乃令骑马/在前手为驱策/昕舍辔高拱/任马所之左右/言其诞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诏”是古代一种由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伏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是一种命令文体。
B.“士”是中国古代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社会阶层,不同时期,“士”的定义不一,有高门、寒门之分。高门士族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有重大影响。
C.“清言”,又称清谈、玄言,是魏晋时期兴起的一种积极入世、崇尚理性的社会风气。“兰亭集会”饮酒赋诗、读玄说理,即是这一种社会风气的体现。
D.“博士”最早是一种官名。秦朝时,博士官掌管全国古今史事以及书籍典章。到了唐朝,把专门精通某一种职业的人称之为“博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
A.王昕任诞简傲,不事权贵,汝南王悦曾多次将钱抛撒在地上,命令僚佐们争抢,唯有王昕不为所动。悦散银钱,用眼神示意昕,昕才拾起一枚。
B.王昕性情方正,落拓不羁。汝南王悦曾举办宴会,赴宴的人们都毫无顾忌地大吃猛喝,王昕却最早离席,躺进闲室,悦多次召请,他也不去。
C.王昕待友挚深义重。他做东莱太守时,郡人认为刑邵是刑杲的从弟,聚集兵士想把他抓起来,昕用身体遮挡住刑邵,使其免除了一场祸害。
D.王昕被杀害的主要原因是,一次显祖同朝廷大臣们畅饮,昕却称病不去参加,显祖派骑士去抓他,发现他竟然正摇头晃脑地吟咏着诗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旧事,王出射,武服持刀陪从,昕未尝依行列。
(2)昕体素甚肥,遭丧后,遂终身羸瘠。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
14、请以“礼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特别提醒:请将作文标题抄写到答题纸作文部分的相应横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