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秦王还柱而走 卒起不意
B.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 籍吏民,封府库 常以身翼蔽沛公
D.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xiē)入巨石的罅(xiá)隙。
B.可是,即使我们能摈(bìng)弃憎(zēng)恨、傲慢和恐惧,即使我们生来不能抛洒一滴眼泪,我们也不知,怎样才能接近于你的欢愉。
C.我拼命忍住笑,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他没回答,脸涨(zhàng)得像个关公,讷(nè)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
D.列车一头扎进黑暗,把她们撇(piě)在冰冷的铁轨旁边。很久,她们还能感觉到它那越来越轻的振颤(chàn)。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地坛(tán) 荒芜(wú) 宿命(sù) 淋漓尽致
B.炫耀(xuàn) 坍圮(pǐ) 嘈杂(cáo) 峥嵘岁月
C.熬夜(áo) 肆意(sì) 灼烈(zhuó) 声名狼藉
D.脊背(jī) 斟酌(zhuó) 步履(lǚ) 失魂落魄
4、下面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打乱的七言律诗《西塞山怀古》,对这首诗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片降幡出石头 ②今逢四海为家日 ③金陵王气黯然收 ④山形依旧枕寒流
⑤王浚楼船下益州 ⑥故垒萧萧芦获秋 ⑦人世几回伤住事 ⑧千寻铁锁沉江底
A.③⑦①⑧②⑥④⑤
B.⑤③⑧①⑦④②⑥
C.③⑤①⑧⑦④②⑥
D.⑤③⑦①⑧④②⑥
5、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若属皆且为所虏
C.大王来何操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疟疾威胁人的生命长达数千年。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1969年,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抗疟疾研究工作,我带领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研究者组成的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在项目的第一阶段,我们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身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性。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书中有这样的话: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我们随后将青蒿提取物分为酸性和中性两大部分。终于,在1971年10月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获得对感染疟疾的小白鼠和猴子百分之百抗疟疗效!
在20世纪70年代的历史环境下,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为了战胜疟疾,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批尝试青蒿提取物,以确认其对人体的安全性。随后,我们赴海南对疟疾病人进行临床治疗,结果振奋人心:病人症状迅速消失!
受临床疗效的鼓舞,我们转向分离提纯,得到了抗疟的有效成分。后来我们将其命名为“青蒿素”。青蒿素的发现,是我们研究进展的第一步。我们随即转向第二步:将这个天然分子变为药物。1973年秋,我们在海南疟疾疫区试用青蒿素胶囊,取得了明确的疗效。青蒿素与以往的抗疟药物相比,在化学结构和作用特点上有明显的差异。我们在研究评价的时候发现,比之青蒿素,双氢青蒿素的效果提高近十倍。更重要的是,用双氢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复发率很低。
我们团队后来将双氢青蒿素发展成新的药物。在过去十年,我们也尝试用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治疗其他的疾病。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如今,青蒿素联合疗法在世界广泛应用,这一疗法极大减轻了疟疾的症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特别是非洲孩子们的生命。
(摘编自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材料二:
中医药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等学说,以及诊法、预防、养生等内容。它融合了哲学思想、医疗保健、植物学等多种科学的思想,其丰富的内涵受到全世界的瞩目。
但是,中医药在现实中处在边缘地位和附属局面。要摆脱这一现状首要便是加强对中医人才的培养和以现代化手段使中药质量可控。
想要培养中医药的支持者,应该以中医药自身的内容特点为立足点,以中小学为切入点开始启蒙教育,以扭转青少年对中医药了解不够,也没有完全接纳中医药的现状,让传统中医药的种子在学生们的意识中生根发芽。下面对中医药怎样走进中小学进行分析,希望为中医药的推广和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首先,选择适合青少年的内容。中医药内容纷繁复杂,有些知识晦涩难懂,不适合青少年阶段的学生学习,他们理解起来比较费劲,而且不易引起学习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筛选,如可以选择中药的炮制、中药香囊制作以及常用中药饮片识别等内容。改变以往直叙式的教学方式,理论知识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适应症等相关知识。这样既可提高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他们对中草药的认识和理解,并加深他们对中药的印象。例如在课堂上将中药山楂炮制品与生品煮水,让学生口尝并对其酸性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炮制的作用。
其次,引导青少年走进中医药。通过建立“模拟中药房”,使青少年了解中药储存和归类方式。在手摸口尝中,让青少年找草药、识草药、认草药,同时教授他们一些辨识药材真伪的方法,让他们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这样可以对中医药的延续与传承起到积极作用。学习这些知识,即使他们将来不做医生,对自己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使中医药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
(摘编自薛海萍等《浅谈中医药走进中小学的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是屠呦呦团队查阅的大量文献中,唯一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
B.屠呦呦团队在海南疟疾疫区试用青蒿素胶囊,取得了明确的疗效,后来他们团队将其命名为“青蒿素”。
C.中医药学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融合了哲学思想、医疗保健、植物学等多种科学的思想。
D.因为中医药内容纷繁复杂,知识十分晦涩难懂,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知识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屠呦呦团队历尽艰辛收集了几千个方药,挑选出640个具有抗疟作用的方药,表现了研究者的执着精神与使命意识。
B.材料一中语言严谨准确、朴实并且充满理性力量。这样语言风格,显示了科学工作者的理性、求实的精神。
C.青少年对中医药了解不够,也没有完全接纳中医药,根本原因是直叙式的教学方式,不能直观了解中医药知识。
D.让青少年走进“模拟中药房”,走进中草药,不仅有利于中医药知识的传授,也有利于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3】下列句子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 )
A.嗜之越笃,行之越远。
B.医者仁心,悬壶济世。。
C.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D.君臣佐使,配伍之法。
【4】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青蒿素科研的关键历程。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悲秋情感。
(2)《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下面横线处填写古诗文原句。
①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氓》
②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国殇》
③___________,_________。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古诗十九首(选一)
④_____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⑤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植《白马篇》
⑥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_________ ,__________ 。《论语》
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荀子在《劝学》中从反面论证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拂晓行船的情景,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那是曹操延揽人才、渴望一统的豪情壮志。《短歌行》
11、名句填空
(1)《氓》中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用比喻的手法表现自己在官场遭小人诽谤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兰亭集序》王羲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评了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4)《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客的箫声凄凉伤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客夜与故人偶集①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②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③。羁旅④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释)①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②翻疑:反而怀疑。翻,义同“反”。③寒蛩:深秋
的蟋蟀。④羁旅:指客居异乡的人。
【1】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极富诗情画意,宋代大文豪苏轼曾高度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从此,“诗中有画”就成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定评。
B.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山”两字点出此处山中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C. 王维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D.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写的是诗人在家与同乡的如约聚会,实属难得。欣喜之中竟怀疑是在梦中相遇。
E. “相留畏晓钟”的“畏”字运用得恰到好处。“畏”字意谓害怕听到钟声,流露出诗人怕夜短天明,晨钟报晓,表现出诗人对同乡聚会的珍惜和同乡深厚的友情。
【2】这两首唐诗写的都是时令已值清秋或晚秋的景物,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各自的秋景特点及烘托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昌,字公明,汴州开封人也。出自行间,少学骑射。史朝义遣将围宋州,昌在围中,连月不解,城中食尽,贼垂将陷之。刺史李岑计蹙,昌为之谋曰:“廪中有数千斤曲,可以屑食。计援兵不二十日当至。东南隅之敌,众以为危,昌请守之。”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救军至,贼乃宵溃。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李灵曜据汴州叛,刺史李僧惠将受灵曜牵制,昌密遣曾神表潜说僧惠。僧惠召昌问计,昌泣陈其逆顺,僧惠感之,乃使神表赍表诣朝,请讨灵曜,遂翦灵曜左翼。
李希烈陷汴州,人心震恐。时昌以三千人守宁陵,希烈率五万众阵于城下,昌深堑以遏地道,凡四十五日,不解甲胄,躬励士卒,大破希烈。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贞元三年,委昌北出五原。岁余,授泾州①刺史。昌躬率士众,力耕三年,军食丰羡,名闻阙下。受诏城平凉,以扼弹筝峡口。旬余而毕。平凉居北地之要,分兵援戍,遏其要冲,遂以保宁边鄙。
昌初至平凉,收聚亡殁将士骸骨坎瘗之。分为大将三十人,将士百人,葬于浅水原。建二冢,大将曰“旌义冢”,将士曰“怀忠冢”。昌盛陈兵设幕次,具牢馔祭之。昌及大将皆素服临之。诸道师徒,莫不感泣。
昌守西边十五年。及婴疾,约以不日赴京求医,未发而卒。年六十四,赠司空。
(节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二·刘昌传》,有删改)
【注】①泾州:地名。辖区在今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北。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救军至,贼乃宵溃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B. 希烈率五万众阵于城下 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C. 以扼弹筝峡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贾谊《过秦论》)
D. 旬余而毕 余固笑而不信也(苏轼《石钟山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B. 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C. 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D. 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昌有勇有谋,临危主动请缨。宋州被围数月,危在旦夕,他提出以酒曲充饥的建议,主张坚守城池,等待援军,并主动要求守卫东南角。
B. 刘昌御敌有方,率部以少胜多。他率三千人抵御李希烈的五万大军,对外据天堑防守,对内激励士气,军队坚持四十五日,终于打败敌军。
C. 刘昌尽职尽责,戍边不辱使命。他任泾州刺史时,亲率士兵耕作,保障了军粮的供应;他奉命修筑平凉城,并派兵把守,保障了边地的安定。
D. 刘昌有情有义,善待阵亡官兵。他初到平凉之时,将收集到的一百多位官兵的骸骨安葬好,并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他身穿素服到场祭奠。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14、根据要求作文。
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2020年我们的学习形式出现了线上教学模式;生活工作中,很多会议讲座都由线下改为了线上形式;智能手机的普及,线上购物的次数更加频繁。……线上生活越来越丰富。
请以“我的线上的生活”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