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未尝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③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④蒲草纫如丝,磐石无转移⑤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⑥不待盥涤,见辄除去⑦南声函胡,北音清越⑧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⑨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A. ①③④⑦⑨ B. ②③⑤⑧⑨ C. ②③④⑦⑧ D. ③④⑥⑦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以其无礼于晋
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答司马谏议书》的作者是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晚年退居江宁,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书”是古代特有的一种文体。它以书信的形式,可叙事,可描述,可说明,可议论。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
C.垂拱,垂衣拱手,古时比喻统治者在治理天下时,什么事情都不愿做,多用作贬斥帝王庸碌无为。
D.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设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中央要求各级干部切实改进作风、大力发扬勤俭节约,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实干兴邦。
B.“惊蛰”是指“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蛰伏在泥土中冬眠昆虫的时期,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C.人大代表关于进一步美化和发挥水系工程的功能的提议得到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市政府组织专家讨论并制定具体措施,使该提议有更强的可行性。
D.“琶洲移动支付岛”项目由腾讯微信携手海珠区发展和改革局共同打造,首期项目已实现区域内围绕微信支付为核心的智慧生活体验全面覆盖。
5、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状语后置) B. 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C.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D. 以乱易正,不武。(被动句)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流浪汉
候发山
父亲去世后,小康就正式接管了店铺。店面不大,经营的不是金银珠宝,而是相机。这些家伙,也贼值钱,好的,也是成千上万,甚至十几万,不亚于一台小汽车。
小康每天早上来到店门口,总能看到一个流浪汉蜷曲在店外边。他的年龄在六十岁左右,胳膊腿健全,不残疾,长长的头发像是被糨子给糊住了,一绺一绺的,脸上黑一块紫一块的,好似被紫外线灼伤了的藏族同胞,身上的衣服长一片短一截的,类似时下流行的混搭,自打套在身上怕是没脱下洗过,已经看不清本来的色彩……眼下是秋天,他却穿着羽绒服,还是女式的。走近了,还能闻到他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刺鼻的味道。这个流浪汉也不傻,只要看见小康来,就知趣地走开了,走得远远的,一整天都不见他的踪影。
难道这个流浪汉打算伺机偷盗?想到这里,小康着急了。然而,媳妇正在坐月子,母亲又有病,他白天不在家,晚上总不能守在店里不回去啊?父亲活着的时候,也不是常常住在店里。有几个晚上,小康不放心,悄悄来到店铺门口,每次都是看到流浪汉睡在门口,没有什么反常的行为。但老话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虽然不能排除怀疑,还是把他撵走的好,免得夜长梦多。
这天早上,小康来到时,流浪汉还在门口酣睡。小康也不理会,越过流浪汉,悄悄打开门,扫地时故意把尘土往他身上扫。即便这样,流浪汉还没有醒,小康就用扫帚去撩拨流浪汉的脸,他这才醒过来,讪讪着走开了。小康挥舞着扫帚,捂着嘴朝他叫道:“滚!滚得远远的。”
小康以为,他这一下,流浪汉肯定会流浪到别处了。第二天清晨,远远地,小康就看见那个流浪汉还在店铺门口,靠着防盗门,半躺半坐,优哉游哉的,好像自己是店老板。小康气不打一处来,走到跟前,抬脚去踢他,同时把手里半瓶矿泉水泼到他身上,一边怒吼着:“滚!滚!滚!”那架势,仿佛他跟流浪汉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
流浪汉诧异地看着小康,不明白他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
“看什么看?你聋吗?滚!”小康把矿泉水瓶子朝流浪汉摔去。
流浪汉下意识地躲了一下,走了。
此后,小康再没见到过那个流浪汉。
大约过了半个月,小康的店铺被盗了,丢了五部高档相机,每台都在一万元以上。
小康的脑海里立马出现了那个流浪汉的影子,他断定是流浪汉在报复。当警察赶到后,小康就说出了自己的怀疑。
怀疑归怀疑,警察要的是证据。幸亏店铺对面有家面包房,人家在外面装了两个摄像头,有一个刚好照到小康的店门口。
警察打开监控,根据监控拍到的画面,短短时间内便抓获了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交代,他早就盯上了小康家的相机专卖店,因为流浪汉的缘故,才一直没有下手。
面包房的监控录像证明了犯罪嫌疑人所言不虚。小康一边看监控一边泪流不止:小偷光顾那几次,每次来都是因为流浪汉睡在门口,他才没有得逞。有一个晚上,月黑风急,昏黄的路灯像是睁着惺忪睡眼的醉汉,街上少有行人。那个小偷又鬼鬼祟祟地出现了,拿着刀子威逼流浪汉离开。流浪汉头一低,不管不顾朝小偷身上撞去。不怕人横,就怕人不要命,这话不错。见此情形,小偷转身逃了……
流浪汉为什么要这么做?
面包房老板的话让小康如梦初醒:小康的父亲在世时,时常买面包给流浪汉!
小康转遍了大街小巷的旮旯角落,没有找到那个流浪汉。
“大叔,您在哪儿呢?”店里清闲的时候,小康常常盯着门口自言自语。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第16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对流浪汉外貌的描写,有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为下文刻画流浪汉与小偷对抗、保护小康店铺的高大形象作了铺垫。
B. 小说写小康的父亲时运用正面描写,他虽然没有出场,却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为小说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C. 小说写小康多次朝流浪汉发火,既凸显了小康对流浪汉的猜疑和冷漠,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 作者善于设置悬念,环环相扣,直到小说结尾才抖开包袱,使真相大白,实在是匠心独运,与相声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2】小说中的流浪汉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小康的自言自语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7、(题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多处写到月,如“_____________”一句借江水寒凉、月色惨白清冷之景色,抒发离别之情;“_____________”一句通过冷月无声来烘托音乐强大的感染力;“_____________”一句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心情。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女主人公的痴情,没看到心上人时,“_____________”;看到了心上人后,“______________”。
(2)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表达了同样的道理。
(3)《渔家傲•秋思》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将士们虽然思念亲人,但又因还没有建立军功而不能回去的矛盾心理。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公焦急等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涉江采芙蓉》中运用设问的手法,写主人公内心凄凉寂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虞美人》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打消弟子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环境。
(5)《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在说明了“养民”措施后,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荀子用“木受绳”和“金就砺”来进行比喻论证,引出学习效果(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禀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君子涉猎广泛而且能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不足)
(2)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 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
(3)在《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只有美酒才能解除忧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一诗中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苦寒行①
曹操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②。
悲彼东山诗③,悠悠使我哀。
(注)①这首诗是曹操在建安十一年征高干时所作。其时在正月。②糜:稀粥。③东山:《诗经·豳风》篇名,旧说是周公所作。诗写一位跟随周公东征三年获得生还的兵士在归途中的歌唱。全诗气氛悲凉,色调凄苦,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主要叙写行军途中的艰难,运用白描写法,语言朴实,给人苍凉悲壮之感。
B.行军之难,既表现为路途艰险、前行无路,更有意志的考验,内心的犹豫徘徊。
C.“行行”,叠词的使用,走啊走,前路好像没有尽头,表现了战士们的绝望心情。
D.“担囊”“斧冰”既是写实,动词的使用,又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真实而形象。
【2】“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一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跂而望矣 跂:提起脚后跟。
B.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C.故不积跬步 跬步:古代称跨出两脚为“跬”,跨出一脚为“步”。
D.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十驾:马拉车十天所走的路程。
(2)下列各项对文中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译文:顺着风呼喊,声音没有变得迅速,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超常的神力,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健,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
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目光”,即眼光的神采。人的眼睛最富于表情,从一个人的眼睛中,往往能看到他的整个内心世界。目光也叫眼光,寓意人的见识和志向。
请以“目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