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乌鲁木齐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鼓瑟希,铿尔。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唯求则非邦也与。 D.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 惑:疑惑

    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风尚

    C. 位卑则足,官盛则近谀 羞:感到羞耻

    D.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清楚

  •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是乃仁术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B.以其无礼于晋               树之以桑

    C.大王来何操                 臣未之闻也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 4、下面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无礼于晋 慨当

    B.亡郑而有益于君 君既见录

    C.且君尝晋军赐矣 吾属今之虏矣

    D.今行无信 今人有大功击之

  • 5、从句式角度考虑,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秦军氾南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古之人不余欺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9月14日至20日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前不久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32.9%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

    有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因过度沉浸社交媒体使用,青少年中不同程度地出现手机依赖、饭圈追星、亲子关系紧张、厌学等现象。此外,中国社科院的调查显示,青少年应对网络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45%的青少年在注册账号时不太关注用户协议,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太了解。

    专家表示,与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带来的影响相比,青少年对媒介及信息的认识和辨别能力还存在很多不足,整体来看,我国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急切需要提升。当前正处于学校“复学”阶段,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及“信息生存”能力变得更加紧迫。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材料二:

    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引导和心理建设除了需要教育机构、政府以及社会群体等公共力量的相互配合外,各企业平台更要承担自己的责任,由此形成良性的、可循环的协作机制。

    对于各企业平台而言,要降低青少年的网络参与风险,必须充分挖掘自身平台海量数据的优势、发挥青少年数据分析红利,加强对青少年网络使用心理、态度、行为倾向的研究。基于平台细颗粒度数据挖掘与分析,对青少年进行多维度、分层次、趋势性研究。根据具体内容展开具体分析,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对策。

    企业有责任加强自身网络空间内的信息安全的管控与动态调整。同时,配合政府政策,制定和修改平台内的网络安全规范,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进行问题反馈,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监管层面,企业作为网络的主要负责主体,要充当好把关人角色。除了约束机制外,平台也需要相应的鼓励性措施,对面向青少年的健康网络节目进行奖励,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使用环境。

    大数据的发展促进了网络信息共享的同时,也增加了青少年接触不良网络内容的风险,故而,通过加强对于网络协议的控制,开发针对青少年的网络加密技术,鼓励企业在开发产品时,设立专为青少年使用的模式和平台,保护青少年群体权益;在信息筛选方面,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对负面内容进行智能语义聚合,在进行人工复查之前就能够通过工具进行初步的筛选;定期对网络漏洞进行扫描,对主要网站或者是青少年聚集的网络地带进行风险评估,确保网络系统在最优条件下运行;网络平台通过与学校或者是家庭进行合作,推出网络安全服务,如访问控制、通信伙伴认证等间接管理青少年对网络的使用。与此同时,除了限制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冲击之外,青少年自身的信息和隐私保护也应引起重视,依据大数据的云系统等,建立并储存青少年相关的信息数据库,当青少年遭遇网络使用危险之时,该系统能及时响应并作出急救反馈。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青少年互联网平台参与风险研究报告综述》)

    材料三: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青少年互联网平台参与风险研究报告综述》

    【1】下列对材料三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少年参与网络游戏平台具有不同的风险,涉及不良信息接触、网络违法侵害、网络沉迷成瘾等风险,多种风险并存。

    B.网络游戏平台以网络沉迷成瘾风险最为突出,短视频平台的过激或极端行为和身心健康损耗的风险比网络游戏平台风险低得多。

    C.短视频平台风险突出表现在不良信息接触风险。不良信息接触中,涉及不健康行为、涉黄涉暴信息、扭曲价值观等风险。

    D.网络游戏平台风险中,不良信息接触风险最低,占比不到百分之六;短视频平台风险中,网络违法侵害风险相对较低。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小学网民是在未进入小学时就开始上网了,有关机构认为这是影响青少年媒介素养的重要原因。

    B.青少年不是不能使用社交媒体,但是如果青少年不加任何限制地使用社交媒体,就会出现一些程度不一的不良现象。

    C.由于青少年防范网络风险的意识不强,他们沉迷于网络,还容易相信网络上的一些信息,受到网络暴力的影响。

    D.引导青少年网络心理、行为健康地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多方面配合、互动,形成良性循环的机制。

    【3】防范青少年网络平台参与风险,各企业平台要承担哪些责任?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名句默写

    ①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表现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③《大学》中“修身为本”一章阐述“知止” 的五个程序及功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④黄庭坚《登快阁》中,用白鸥用典,表现作者归隐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为打消弟子在谈论个人志向时的疑虑,孔子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抒怀的感受。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____________”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懂规矩。

    (2)《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了“____________”的结论。

    (3)《答司马谏议书》中,表明王安石对变法会招来怨诽早有预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指出,上天要将重任交给一个人时,会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进行磨练,文中表明上天磨练人的目的的两句是“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师说》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的例子,论证了“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3)《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表达爱屋及乌的情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古其八

    陶渊明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注释】①张掖、幽州:均为地名。②首阳薇: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③易水:河流名,荆轲从这里出发刺杀秦王,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④伯牙:俞伯牙,古代音乐家,有高山流水的故事。⑤庄周:庄子,与好友惠施是旗鼓相当的论辩对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想象自己化身为武艺超群的少年侠士,持剑行游,立志劫富济贫,行侠仗义。

    B.诗人强调自己从张掖到幽州的漫漫长途,以行游之远比喻追求理想的艰辛与迫切。

    C.本诗选用易水、古丘等意象,与《归园田居》意象类型多有不同,蕴含情感也不同。

    D.本诗体现了陶渊明诗歌语言的典型风格,简洁流畅,平淡而淳厚,朴素中见绮丽。

    【2】本诗多处使用典故,请任选两个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岘亭记

    姚鼐

    金陵四方皆有山,而其最高而近郭者,钟山也。诸官舍悉在钟山西南隅,而率蔽于墙室,虽如布政司署瞻园最有盛名,而亦不能见钟山焉。巡道署东北隅有废地,昔弃土者,聚之成小阜,杂树生焉。观察使历城方公,一日试登阜,则钟山翼然当其前。乃大喜,稍易治其巅作小亭,暇则坐其上。寒暑阴霁,山林云物,其状万变,皆为兹亭所有。钟山之胜于兹郭,若独为是亭设也。公乃取”“字合之,名曰岘亭。昔晋羊叔子督荆州时,于襄阳岘山登眺,感思今古。史既载其言,而后人所能知也。今方公在金陵数年,勤治有声,为吏民敬爱,异日或以兹亭,遂比于羊公岘山亭欤?此亦非公今日所能知也。今所知者力不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燕赏之情据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兹足以贻后人矣不可不识其所由作也。

    (有删改)

    游双溪记

    姚鼐

    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余与张若兆观乎双溪。宿张太傅文端公墓舍。大雨溪涨,留之累日。盖龙溪水西北来,将入两崖之口,又受椒园之水,故其会曰双溪。松堤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处于环中,以四望烟雨之所合散,树石之所拥露,其状万变。夜共一镫,凭几默听。众响皆入,人意萧然。当文端遭遇仁皇帝,登为辅相,一旦退老,御书双溪以赐,归悬之于此楣,优游自适于此者数年乃薨,天下谓之盛事。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亟去,蚤匿于岩㝔,从故人于风雨之夕,远思文端之风,邈不可及。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乐于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所知者/力不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燕赏之情/据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兹足以贻后人矣/

    B.今所知者/力不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燕赏之情/据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兹足以贻后人矣/

    C.今所知者/力不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燕赏之情/据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兹足以贻后人矣/

    D.今所知者/力不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燕赏之情/据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兹足以贻后人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与《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中的“翼然”含义相同。

    B.“钟山之胜”的“胜”指优美的景物,与《岳阳楼记》中“巴陵胜状”中“胜”的用法不同。

    C.丁巳,古代以十二天干和十地支组合,本用以纪日,后又用以纪年、纪月;文中是用于纪日。

    D.太傅,官职名,古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古人常以官职来称对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陵城四周都是山,其中的钟山最高且靠近城墙。虽然那些官舍都建筑在钟山的西南,但被城墙屋舍遮蔽,所以不能欣赏到钟山美景。

    B.方公把废土丢到了巡道衙门东北角的荒地,结果堆积成了杂树丛生的小丘,方公又对其稍稍休整了一下,在其顶建了一个小亭子。

    C.太傅张文端的墓舍在双溪之畔,此地之所以称双溪是因为西北而来的龙溪与椒园之水汇合于此,形成一处优美的风景。

    D.《游双溪记》这篇小品文于尺幅中,熔写景、吊古、抒怀于一炉,结尾隐隐流露出岁月蹉跎、怀才不遇的无奈与忧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大喜,稍易治其巅作小亭,暇则坐其上。

    (2)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亟去,蚤匿于岩㝔。

    【5】同为游记,两篇文章在写作思路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快乐在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诠释。在学者眼中,学问就是快乐;在科学家眼中,科研成果就是快乐;在作家眼中,写出受欢迎的作品就是快乐;在贪官眼中,金钱就是快乐;在学生眼中,考出高分就是快乐……

    对此,你有什么感受,请结合你身边的人和事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