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丽江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或者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或者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的生活。

    B.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我)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枉造的。

    C.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翻译: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四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

    D.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翻译:这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铁道部决定2010年春运期间在广州、成都两地试行实名制购票,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春运时票贩子倒票、炒票的行为猖獗,给广大旅客购票带来了许多麻烦。

    B.人间喜庆康平世,虎年承欢幸福春。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黄冈长江大桥正式开工建设,这标志着老区人民期盼已久的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梦即将变为现实。

    C.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自1月29日上映以来,创下了接近亿元票房,再次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成为第一部突破亿元票房的国产动漫电影。

    D.联系近期发生的美国对台军售、中美贸易纠纷以及奥巴马会见达赖等外交摩擦,反映金融海啸后中国经济强劲复苏,但美国经济至今没有明显改善,对奥巴马总统的不满上升。

  •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kuò江(màn) 挥斥方yóu) 激文字(yáng

    B.zhù) 颓)   凄婉迷máng)  哀怨徨(páng

    C.xìng)  浮zǎo)   星辉斑lán)   长当哭(dāng

    D.zhǐ火(cuì)   胸顿足() 按剑而

  •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B.《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大宗师》,《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

    C.《烛之武退秦师》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D.《鸿门宴》中,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

  • 5、下列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完善国债市场,主要是在国债的发行规模、期限、方式、利率、无纸化程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实现全国国债市场联网。

    B.珍惜、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C.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是由于资源、能源的流失和浪费。

    D.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粮食安全的“解”在哪里?

    夏粮丰收了,但收购却没跟上,截至8月10日,主产区累计收购小麦881亿斤,比去年少了20%。与此同时,非官方保底收购的玉米价格却创下了新高,令人关心起粮食安全问题。

    从2004年开始,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2019年,全国粮食产量1327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远超过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三大主粮大米、小麦和玉米的国内自给率平均在97%左右,并不存有进口依赖性。不过去年进口的大豆类约占国内总消费量的85%,而大豆不仅是豆制品、豆油的原料,豆子本身和榨油剩下的豆粕还是牲畜的主饲料。如果说我们主粮能自给,副食却是不能自给的。缺口有多少呢?2019年我国共进口大豆8851万吨,按全国大豆平均亩产135公斤计,相当于进口6.6亿亩耕地。这还不是全部,除了大豆我们还要进口植物油、油菜籽、白糖、棉花和奶粉等,这些都折合成耕地又有数亿亩。并且进口量连年放大,比如大豆2012年进口量还是5838万吨,去年已经涨了52%。

    从保价收购政策不难看出,我们是保主粮战略,主粮之外则保玉米这种高产耐寒耐贫瘠作物。但大豆的海外依赖越来越重,还是引起了警惕,这两年又开始了对大豆的补贴,去年主产区黑龙江大豆的种植者补贴已经高达每亩地将近300元,这就成功地把农民的土地吸引到大豆种植上。可玉米少了,价格就往上涨,如今的玉米市场价格已经高达2300元一吨,是2016年国家短暂停止收储后价格的近两倍。无论政策指挥棒挥向哪里,我们的耕地都是稀缺的,主粮虽能自主,副食却难以自力更生。

    自2012年开始,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每年都有一个粮食安全排名,通过粮食购买力、供应力、品质与安全、自然资源与韧性四个指标来综合计算各国粮食安全指数,以衡量一国的粮食安全状态。新加坡常年粮食对外依赖度都在90%以上,日本60%的食品需海外进口,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则一直维持在90%以上,可日本和新加坡都排在我们前面。原因其实简单,这些国家人口相对少,且收入高,粮食涨价冲击不大。并且,日本的农业保护政策集中保护大米种植,并以此为杠杆调节物价,抑制食物浪费。

    不过尽管农产品价格昂贵,日本人追求新鲜食物的癖好仍使得他们浪费了大量食品。国民富裕后,对口感与品质的追求造成了大量过期或临期食物的浪费,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生产流通环节的浪费几乎是“毛毛雨”。随着中国向着高收入国家的进发,当人们不再满足于温饱,国民对品质食品的追求只会增加,这也意味着很多过期的,或口感差的食物会被浪费。

    既要山川秀美,又要食物丰盛,我们的粮食供应一直会处于紧绷的状态。当然这并非无解,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如今很多土地被撂荒,宅基地废置。如何把分散的耕地聚拢起来,把废弃的土地复耕,是土地政策的一个挑战,也是摆脱食品供应海外依赖的解题思路。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20.8.24)

    材料二:

    从国际市场来看,世界上并不缺少粮食,但是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同样面临饥荒,看上去是粮食问题,其实更是政治问题。粮食不仅是商品,更是一种战略武器,同时也是金融手段。若中国的粮食自给率直线下降,形成对美国等国家依赖性以后,中国的对外话语权会同步下降,甚至丧失话语权。靠中国的土地养活国民没问题,只是蛋白质供应略显不足,中国的粮食进口主要是为了改善国民的饮食结构和贸易平衡。从国内来看,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粮食安全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从世情国情粮情出发,准确把握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谁来种地和耕地保护问题。

    ……

    谁来种地问题。确保粮食安全,首先要有人种地,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日益严重,外出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不愿回乡务农,农业生产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现状,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农业后继乏人将日益严重。“谁来种地”已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没有人,没有劳动力,粮食安全谈不上,现代农业谈不上,一切都谈不上。“谁来种地”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愿不愿意种地、会不会种地、什么人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要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就要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

    耕地保护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守住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而且是质量上的。在土地制度改革进程中,一些地方存在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不到位、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田的现象。针对耕地质量占补平衡中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中要把好关,不能让一些人以改革之名行占用耕地之实”。针对于农民非农化和农地非农化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民可以非农化,但耕地不能非农化。如果耕地都非农化了,我们赖以吃饭的家底就没有了。”

    (摘自《人民论坛》2019.11.22)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2004年起,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始终远超国际粮食安全线。

    B.我国主粮能自给自足,但并不意味着粮食就是安全的。

    C.越是发达的国家,国民对品质食品的追求就越高,也就越是珍惜粮食。

    D.因为大豆的海外依赖越来越重,所以我国开始了对大豆的补贴。

    【2】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本和新加坡的粮食安全系数高,是因为他们收入高,粮食涨价冲击不大。

    B.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粮食浪费相对较少。

    C.只要解决耕地问题,就能够缓解我国粮食供应的紧绷状态。

    D.从我国的耕地及人口现状看,山川秀美和食物丰盛难以两全其美。

    【3】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些国家和地区面临饥荒,表面上是粮食问题,其实更是政治问题。

    B.只要培养造就足够多的新型农民,就能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

    C.以劣补优是我国当前耕地占补失衡的原因之一。

    D.靠我国的土地养活国民没问题,但副食难以自力更生,影响蛋白质供应。

    【4】根据两则材料,请说说“粮食安全”的含义,并概述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策略。

    【5】结合两则材料,请你谈谈中国如何摆脱食品供应海外依赖的局面。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时的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仓皇北逃的结局。

    (3)白居易《琵琶行》中用听众在演奏结束后的反应和江边自然景色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一诗中,屈原以充沛的激情,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3)从《诗经·氓》最后一章里的“_______________”来看,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关系非常融洽。

  • 9、(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

    (3)《六国论》中作者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贿赂的危害,言简意贼,要言不烦。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行旅匆匆,人事活动并交代了时节及景物特点。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用河岸的有边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无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2)“比”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诗经·卫风·氓》中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意淡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4)杜牧《阿房宫赋》中,极力描写秦始皇繁华奢糜的生活,连阿房宫的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人们常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来形容一个人临危受命,勇挑重担。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虞美人》中,李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抒发物是人非的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

    (2)《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小鹿在田野间悠然自得的样子,以此来起兴,表达了曹操对宾客来访、宴会欢饮之场面的期待。

    (3)《赤壁赋》中侧面表现箫声悲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幽兰

    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到每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幽兰常年生于山野、谷畔,但不因清寒而不开,不因无人而不芳,突出其芳洁不被人识的处境。

    B.颈联写幽兰因生于山林,寒露早至,先期零落;春光晚顾,又晚得佳期,一迟一早,写出凄惨境遇。

    C.尾联写南兰对自己的生存意义产生了疑虑与困惑:被弃掷路侧,形同荒草,那么自开自芳又有何用?

    D.本诗诗意昂扬,气概恢宏,写出幽兰几遭侵凌却春心不死的柔韧之质,表现了诗人独立不群的情怀。

    【2】对于咏物诗,要“不即不离”,即既要与所咏之物相切合,又不能局限于所咏之物。请结合诗歌对此进行具体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并字子廉,为长陵令,道不拾遗。初,侍中王林卿通轻侠,倾京师。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林卿素骄,惭于宾客,北度泾桥,令骑奴还至寺门,拔刀剥其建鼓。并自从吏兵追林卿。行数十里,林卿迫窘,及令奴冠其冠被其襜褕。自代,身变服从间径驰去。会日暮追及,收缚冠奴,奴曰:“我非侍中,奴耳。”并自知已失林卿,乃曰:“王君困,自称奴,得脱死邪?”叱吏断头持还,悬所剥鼓置都亭下,署曰: “故侍中王林卿坐杀人埋冢舍,使奴剥寺门鼓。”吏民惊骇,林卿因亡命,众庶以为实死。

    陵阳严诩本以孝行为官,郡中乱,王莽遣使征诩,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诩据地哭,曰:“我以柔弱征,必选刚猛代。代到,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

    是时,颍川钟元为尚书令,领廷尉,用事有权。弟威为郡掾,臧千金。并为太守,过辞钟廷尉,廷尉免冠为弟请一等之罪,愿蚤就髡钳。并曰:“罪在弟身与君律。”元惧,驰遣人呼弟。阳翟轻侠赵季、李款多畜宾客,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持吏长短,从横郡中,闻并且至,皆亡去。并下车,求勇猛晓文法吏且十人,使文吏治三人狱,武吏往捕之,各有所部。敕曰:“三人非负太守,乃负王法,不得不治。钟威所犯多在赦前,驱使入函谷关,勿令污民间,不入关,乃收之。赵、李桀恶,虽远去,当得其头,以谢百姓。钟威负其兄,止洛阳,吏格杀之。亦得赵、李它郡,持头还,并皆悬头及其具狱于市,郡中清静。性清廉,妻子不至官舍。数年,卒。

    (删节自《汉书何并传》)

    [注] ①建鼓,柱子上悬着的鼓。②襜褕,指穿在外面的衣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B. 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C. 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D. 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宾客,古时投靠在贵族、官僚、豪强门下的一种依附者。

    B.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饮宴饯行的道路。

    C. 闾里,是古代一般平民居住的地方,可借指平民。

    D. 下车,官吏初到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并秉公执法。侍中王林卿因杀人被免职,王林卿为了挽回颜面,派人砸毁了官府的建鼓,但受到了何并的追捕。

    B. 何并办事周密。他知道王林卿已经跑了,命令士兵砍下骑奴的头颅,让众人因不知实情而惊骇,以此震慑王林卿。

    C. 何并不畏权贵。他的上司钟元为弟弟求情,要求从轻处罚,但何并仍派武官追捕,把已经逃跑的钟威等人全部杀掉。

    D. 何并善于治理。他担任长陵县令,政绩很好以至于道不拾遗; 担任颍川太守时,处置得当,使郡里局面清平安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自知已失林卿,乃曰:“王君困,自称奴,得脱死邪?”

    (2)钟威所犯多在赦前,驱使入函谷关,勿令污民间,不入关,乃收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第32届东京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将保持了百年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新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令全世界为之一振。在奥运赛场上,我们看到了始自里约奥运会创举的难民代表团;看到了卡塔尔选手巴尔希姆和意大利选手坦贝利在巅峰对决后,放弃加赛而选择共同站在冠军领奖台上;看到了新西兰名将亚当斯在中国选手巩立姣历经四届奥运会终圆冠军梦后的拥抱……

    即便如此,仍有人说,这个世界充满了成见和偏见,充满了人种、信仰、意识形态等差异,更团结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

         在百年变局叠加全球疫情的背景下,你如何看待“更团结”这一提法?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