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乐山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总书记习近平说,中国梦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一项亘古不变的宏图伟业。

    B. 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然,讽刺地咆哮了一阵。

    C. 领导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应该身临其境为群众着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并以此作为干事创业的根本动力。

    D. 金华旧城改造的力度史无前例。百姓们安土重迁,积极响应并支持政府的政策,陆续搬入新址。

  • 2、下面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美国拜登政府在经济上完全用的是上届政府滥发钞票的老套路,对华关税政策也是萧规曹随。另外拜登还命令情报机构90天内确定病毒是不是出自(武汉)实验室,很难设想拜登政府敢在这个时候让情报部门出台一个相反结论的报告,在美国两党为明年中期选举较劲的时候,那样的报告在政治上对拜登来说无异于自讨苦吃,那他不如不命令情报机构干这件事。拜登政府做的一切是为了拼选举和玩弄政治,所有“事实”都要服从于这个利益,事实和虚假的调包渠道畅通无阻。美国疫情更加严重,但华盛顿一定会把这份压力甩锅给中国。特朗普团队这样干了,拜登团队在以前任为师,而且他们会努力让自己的表现青出于蓝

    A.萧规曹随

    B.自讨苦吃

    C.畅通无阻

    D.青出于蓝

  • 3、下面这首唐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数峰无语立斜阳 ②棠梨叶落胭脂色 ③何事吟余忽惆怅 ④马穿山径菊初黄 ⑤荞麦花开白雪香 ⑥村桥原树似吾乡 ⑦万壑有声含晚籁 ⑧信马悠悠野兴长

    A.④⑧⑦①②⑤③⑥

    B.⑦①④⑧⑤②③⑥

    C.⑧④⑦①⑤②⑥③

    D.①⑧⑦④②⑤⑥③

  • 4、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秋景,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抒发了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了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

    B.《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篇小说,结合时代特点深入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点明其当代价值,呼吁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践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C.曹操《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

    D.《劝学》是两千多年前荀子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师说》是一千多年前韩愈对“耻学于师”的批评。

  • 5、将下列句子按行文顺序排列成语段,正确的一项是( )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②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③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④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⑤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A.④②③①⑤ B.③②①④⑤

    C.⑧①⑤②④ D.④③①⑤②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迅速走红,与纪录片一起走红的还有主人公——故宫文物修复师。55岁的王津师傅是他们的代表,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代钟表修复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进入故宫工作已经39年了。每天早八晚五,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几十年如一日,和蒙尘多年的文物打交道。

    人们尊崇工匠精神,更多的是钦佩其所蕴含的认真细致、精雕细凿精益求精以及出神入化的技艺。其实,这些精湛非凡的工匠技术,并非仅有天赋便可成就。后天的刻苦学习、甘于寂寞、坚守如一,才是工匠精神形成的源头活水与真正底色。

    自古而今,在工匠精神的光芒下,诞生无数工匠大师。如在中国古代,就有鲁班、李春、李冰等,他们几乎全靠手工制作,赢得了生前身后名。如果其没有儿时就开始从师学艺,没有汗水擦亮前路,没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当然就难以成为一名巨匠之师。

    像过去,一个学徒工,要从小时候到长大成人,学上十多年才能出师。此中之艰苦,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一种安静如初的心态和坚守不懈的精神,学艺而成,青出于蓝,就很难做到。

    即使到了当代,像瑞士的钟表工业,一些意大利的制鞋业,仍然在沿用手工工艺,就是因为机器的流水线上,很难达到工匠手艺之精致的程度。像故宫钟表修复师,至今仍默默地坚守着这一古老行业,他们因此成了另类网红。这其实正是人们对其于时光的静谧中不惧寂寞、无声坚守之工匠精神的推崇与尊敬。

    当下时代,社会嬗变,人心浮躁,人们的脚步匆匆。其实,在这样的环境与心态下,我们更需要有时能静下来、慢一些,让步伐走得更稳些;在耐心中更多些深入思考,让我们的行动来得更为扎实、有力些。

    在生活中,一些看似的行为,其实正孕育着快速提升的质变;在看似静无声息的环境里,其实正磨炼和生成着动若脱兔的飞跃;在看似无言而寂寥的坚守中,其实也正昭示着成功目标的一步步接近……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在这种不惮于寂寞、不畏于静默、不躁于坚守中,让技艺超凡脱俗,令手中精品迭出,成就更多传世经典,并让这种技艺与精神代代传承不息。

    就像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师傅所言:干这一行要坐得住,必须安静、安静、再安静。是的,当我们从纪录片中,看着这些故宫工匠那种宁静致远、坚韧不拔、精益求精、有条不紊、禅意十足的工作与生活状态时,便能真切地感受和体会到,如果大家都多了些安静中坚守的工匠精神之底色,就能更多地修复那些尘世间的浮躁心态,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为从容淡定、执着内敛;让我们的工作,更为细致入微、飞得更高更远……

    (摘编自陈怀瑜《安静与坚守是工匠精神的底色》)

    材料二:

    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6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的作品被称为把故事画活了,生前却自称是个大匠人蜗居闹市数十年,每日挥毫不止,在中国传统线描中融入西画写实造型方法,将线描艺术推向高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独具匠心,终而造诣精深,成其大器。

    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书,这样讲成为一流工匠的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我们由此也可以引申为各行业的匠心之道。守,以理想为基,久久为功而不改初衷,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破,以思考为底,无思考则无变化,无变化则始终是老样子,学而思才能芳林新叶催陈叶;离,以创新为核,有非同寻常的构想,方能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草婴、贺友直等的艺术造诣,可说是对此的生动诠释。善于守破离,何愁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当年,法拉第要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这事枯燥乏味没意义,不久就走了。后来,法拉第因电磁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殊荣,面对一事无成又找上门来的弟子,他说自己不过是把弟子认为没意义的事坚持了10年,在记下数千个NO之后,终于写下了一个YES。今天,有的研究者缺少坐十年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耐不住寂寞,稳不住心神。有的人在立项资助诱惑下,频繁转换科研频道,甲地优惠到甲地,乙地优惠又跑回乙地。心上长草守不住,飘移不定,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干到极致?

    破,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要后人不能止步于临摹,而要学其神韵善突破。一种现象存在已久,学某某而安于做小某某小小某某,如同受过训练的跳蚤,即使盖板已拿掉,也不会越过原有高度。前人技艺再高,也终究有局限性。小疑小进,大疑大进。

    离,意味着在颠覆成见中寻求新发现。当年,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因。因其离经叛道,同行骂她疯了。多年后,其成果才得到承认,她也因此获诺贝尔奖。属于推陈出新,是横向进步;属于颠覆性创新,是纵向进步。历史的高峰永无止境,不日新者必日退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匠心是精雕细刻和精益求精之心,是追求卓越不断超越之心,是破除成见不断创新之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摘编自刘根生《匠心之道守破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认真细致、精雕细凿、精益求精、有出神入化技艺的工匠,能够赢得人们的尊崇,这体现了人们对工匠精神的重视。

    B.从容淡定、执着内敛的人生,更细致入微更高更远的工作,都要在安静中坚守工匠精神,这证明工匠精神贵在淡泊。

    C.跟着师傅修业,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并开创自己新境界,也能引申为各行业的匠心之道,可见“守破离”的重要意义。

    D.齐白石认为,仅仅模仿别人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在别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不断创新,才能迎来事业的灿烂春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炉火纯青的工匠技术,天赋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后天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但难补天赋不足。

    B.现实生活中,快节奏是常态,而一些想静下来慢一点、走稳点的,却一念之间,就再赶不上了。

    C.匠心之道“守”很重要,讲究不忘初心、久久为功,还要能超常吃苦,文中法拉第的例子很典型。

    D.匠心之道的“守破离”中,“守”是关键,没有“守”,“破”就是无源之水,“离”就是空中楼阁。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守,意味着长久的等待和超常吃苦”观点的一项是( )

    A.孔夫子领七十二弟子周游列国十余年,不舍不弃。风霜雨雪没有阻止他前进的步伐,饥饿贫寒没有扑灭他胸中的炽热,国君冷眼没有磨灭他克己复礼的意志。

    B.心细如发,探手轻柔,李峰高倍显微镜下手工精磨刀具,5微米的公差也要“执拗”返工。

    C.中国高飞集团高级钣金工王伟,在肉眼难辨的误差里,手工打造精美弧线,托举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

    D.马宇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修复师,他能在毫厘之间,把握分寸,重现旷世兵马俑。

    【4】材料一和材料二开头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

    (1)《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两句是:            

    (2)《陈情表》中用           两句写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3)《陈情表》中李密用            两句要求晋武帝怜悯他的现状并准许他的请求。

    (4)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5)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的两句是:       。(《兰亭集序》)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面对秋天凄凉的景色发出“悲秋”的感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 9、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挥斥方遒。(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______________ 。江山如画,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周公吐哺,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4)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5)《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证明了曹的观点,即齐师败绩并非使诈而是真的逃跑。

    (2)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达出作者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1、补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由眼前景物引起诗人对往夕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写滁州老人小孩出游来往不断的热闹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上片中“__________”以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形象,下片写如果能完成功业,就会“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赠王介甫

    欧阳修

    翰林②风月三千首,吏部③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④尘埃试拂弦。

    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尊酒盍留连。

    (注)①王介甫:王安石。欧阳修当时是文坛领袖,大力提倡诗文革新,继承唐代古文运动,反对当时浮艳的文风。②翰林:李白曾官居翰林学士,借指李白。③吏部:韩愈曾做吏部侍郎,借指韩愈。④绿绮:古琴名。传说汉司马相如作《玉如意赋》,梁王悦之,赠以绿绮琴。后即用以指琴。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使用借代手法,诗人将王安石比之为历史上的诗文大家李白和韩愈,从中可见对其诗文才华的欣赏。

    B.颔联中诗人认为自己虽然年老,但也要与王安石争锋,因为后世之人难以与王再争高低。

    C.尾联表现了诗人欲相邀结识王安石之意,这从“闻名”“相逢”“尊酒”等词可以看出。

    D.该诗虽为赠诗,但并非一般应酬之作,诗中包含着诗人对后辈的殷切期望。

    【2】本诗的颈联“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试拂弦”常被后人称道,请从表达技巧角度进行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为诸生,学于长安,明《诗》《易》《春秋》,显名太学。值仓卒,避兵之陇西。时隗嚣已据四郡,遣使请延,延不应。

    更始元年,以延为大司马属,拜会稽都尉。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时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乱江南者皆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如严子陵等,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

    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志不降辱。王莽时,四辅三公连,不到。掾史白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都尉扫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卒,延自临殡。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

    建武初,延上书愿乞骸骨,归拜王庭。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又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延乃移书属县,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其贫无礼娉,令长吏以下各省奉禄以赈助之。是岁风雨顺节,谷稼丰衍。初,平帝时,汉中锡光为交阯太守,教导民夷,渐以礼义,化声侔于延。岭南华风,始于二守焉。

    征诣洛阳,以病稽留,左睢阳令。拜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

    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延即发兵破之。自是威行境内,吏民累息。

    (节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

    B.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

    C.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

    D.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生,文中指太学学生。明清时指经考试录取进入中央、府、州、县等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B.太学,设置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始创于汉武帝,当时的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

    C.辟,古代指朝廷征召有名望的人做官。帝王的征召称为“征”,征辟制与察举制都需要考试。

    D.转,迁官转任,即官员被调换所任的职务;“左转”和“左迁”意义相同,均是指贬官降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延聪慧善学,年轻有为。十二岁时在长安求学,对儒家经典颇有研究;十九岁成为官员,年龄让迎接他的官员感到惊讶。

    B.任延为人忠直,正道直行。战乱时,隗嚣请他做官,被他拒绝;任武威太守时,皇帝亲自劝诫,也被他有理有据地回绝了。

    C.任延礼贤下士,宽厚待人。在会稽做官,他友善对待当地的高士;面对不愿为官的苌者,他更礼遇有加,最终心愿得偿。

    D.任延施政有方,成效斐然。面对九真百姓的困境,他教授农耕之法,百姓生活富足;他和锡光先后用礼仪教导骆越百姓。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

    (2)苌寻病卒,延自临殡。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写作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请以“有时,我也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