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可克达拉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全隐患越来越严重,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火灾

    B. 好莱坞女星梅兰妮•葛瑞菲丝在戛纳电影节获得特殊贡献奖,但是她却同时向媒体抱怨人到中年的她已被好莱坞视如明日黄花

    C. 俗话说:七月流火。今天,扬州的气温蹿至今年入夏以来的最高点,达到37度。

    D. 从风格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 2、下列各项与例句的句式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

    A.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B.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

    C.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范增数项王

    B.常以身蔽项王

    C.先破秦入咸阳者

    D.吏民

  • 4、选出加点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氓之(chī)   子无怒(qiāng)   匪我(yàn)   乘彼垝垣(guǐ yuán)

    B.体无(jiù)   嗟鸠兮(xū)   无食桑(shèn)   尔卜尔(shì)

    C.犹可(tuō)   一年半(zài)   夜寐(xīng)   其黄而(yǔn)

    D.自我(cú)   望风披(mǐ)   车帷裳(jiān)   隰则有(bàn)

  • 5、下列文言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 良家子至者三万余骑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B. 而今安在哉   欲谁归罪

    C. 如今人为刀,我为鱼肉   段公,仁信大人也

    D.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公幸教晞以道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麦 子

    温亚军

    (1)夏收前,大舅突然去世了。

    (2)要放在以前,母亲肯定得说点啥。可是眼下,还说啥呢?

    (3)父亲没有安慰母亲,悄声出了门,转悠到麦地边。金灿灿的阳光铺满了麦地,即将成熟的麦子和阳光一样金灿,晃得人眼胀。父亲吸吸鼻子,成熟的麦味在四周摇晃。一阵热风吹来,麦香味在阳光中像爆米花似的,一缕一缕地饱胀、迸裂,忽然间浓烈起来,随着热浪裹住了父亲。父亲沉没在醉人的麦香味里,却被呛得连连咳嗽。风瞬时而来,又突然跑走,海潮似的麦浪在阳光里渐渐复归平静。父亲望着麦田,突然间泪流满面。

    (4)母亲与大舅的矛盾来自外婆去世那年。外婆去世了,大舅承担了丧葬的一切费用.可问题出在他拿来的麦子上,是当年受雨水浸泡过的芽麦。其实,芽麦晒干了看不出有问题,磨成粉后跟正常的也没啥区别,只是一吃就露馅了。外婆活到了九十多岁,算是喜丧,所以亲戚们也没表现出多么悲哀,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到吃饭时,锅里的面条煮成了糊糊,这怎么吃?请来的厨子有经验,抓过一把面粉尝了尝,又呸呸吐掉,一脸不屑地说,这是芽麦!可大舅很镇定,并且还有点理直气壮。他说芽麦怎么啦,芽麦也是麦!

    (5)母亲也没想到自己的大哥居然做出这种事来,忍不住大声痛哭起来。母亲的哭声就像号令,人们从她的悲恸声中听出了意图,一拥而上,将大舅轰出了院门。

    (6)没人注意大舅是怎么离开的。外婆出殡那天,大舅没去,也没法去,一个人躲在山坡上大哭了一场,哭得无比酣畅,无比悲凉。仅仅是因为一些芽麦,大舅众叛亲离,这个结局任是谁也想不到的。

    (7)从此,大舅沉默寡言,关起院门自己过活。他守着存储了四五年的陈麦,日子过得平静而安详。大舅没什么念想,他的日子简单到只剩下粮食——只要仓里囤满粮食,他的心里就是满足的。

    (8)大舅爱麦如命是有根由的。一个人,一种习性的延续不可能无缘无故。闹饥荒最严重那年,大舅是生产队仓库保管员,他每天去粮库翻翻弄弄,名义上怕麦子发霉变质,其实是往鞋子里灌些麦粒。回家倒出鞋子里的麦子,也就一小把,还沾有浓浓的脚臭味。外婆关上门,把这一小把麦粒偷偷地用石窝捣碎,拌上野菜煮成菜糊糊,才使家人渡过了饥荒。当然,我们家也沾了大舅的光,外婆每次藏下几颗麦粒,够两三把,就迈着小脚走七八里地送到我家。母亲晚上给我们煮一小锅面菜糊糊,我们兄妹几个从来没嫌弃过带有脚臭味的面菜糊糊,还抢着喝呢。也正因为这些,父母亲对大舅充满了感激。

    (9)这么多年,母亲其实早就想通了,不就一点芽麦嘛,至于把一个血肉相连的人生生从心中剔除出去?母亲抹干脸上的泪,开始张罗大舅的丧事。她在自家麦地里选一块地,给大舅做墓地。

    (10)大舅下葬那天,酷夏的热风一大早就刮了起来,且一阵紧似一阵。棺材要掩埋时,父亲转身走出人群,揪了一把金灿灿的麦穗,回来轻轻放到大舅的棺盖上,大喊一声,他大舅,你爱麦子,就让这把麦子陪你去吧!

    (11)这时母亲也去揪了把麦穗,凑到一堆燃烧的麻纸上,火很快烤到了麦粒。瞬时,麦子的香味混合着火纸、香烛的味道,在墓地弥漫开,悄悄地钻进每个人的鼻孔。母亲哽咽道,你们闻到了吧?这烤熟的麦粒中,有股脚臭味!

    (12)父亲老泪纵横,从母亲手中接过烤熟的麦穗,两只布满青筋的大手,揉搓出焦黄的麦粒,缓缓洒向墓坑……

    1这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颇有特色,请具体说明。

    2请简要赏析第(3)段画线句的表达特色及其作用。

    3本文围绕麦子展开情节,写法简练却意蕴深刻。请结合全文,探究其意蕴。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3)《沁园春长沙》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开始,是作者在深情回忆曾经的战斗岁月。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登高》中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又漂泊孤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根据教材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4)李煜的《虞美人》中把抽象的愁绪具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 10、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1)《沁园春·长沙》中,写故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3)曹操《短歌行》中,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并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清照的《声声慢》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句是说凄苦的哀愁浸满了作者心灵,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2)杜甫《登高》中     一联,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惆怅之情,同时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在《劝学》中,作者用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及改变自己之后得出结论: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行香子

    (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这首词随作者的游踪展开景物描写,不慌不忙而意趣自出地描绘了一派春天的田园风光,作者笔下的景色具有色彩明丽、欣欣向荣的特点。

    B. 上片先从整个村庄起笔,一笔勾勒其轮廓,平凡而优美。“绕”“满”两字凸显春意之浓,也为下面抒写烂漫春光做了铺垫。

    C. “东风”言明时令,“豪兴”点明豪迈的心情,“徜徉”则写其旷达洒脱的神态,也表现了词人对村庄景色的喜爱。

    D. 下片“正莺儿啼”三句,集中笔力描写田野里极为活跃的生命,“啼”、“舞”、“忙”三字用词准确,写出春的生命活力。

    E. 这首词语言华美,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暗含香气,绚烂多彩而又充满生机,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

    2这首词是怎样描绘村庄明媚春光的,请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谢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履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关。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狗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5】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召平却认为萧何有杀身之祸,他认为解除祸端的具体做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老人,被称为中国科学界的“扫地僧”,经常脚踏布鞋,衣着简朴,他就是中国著名遥感学家、遥感领域的泰斗李小文。他外表不羁,仙风道骨,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本色、随性。有人说,这实在是当下社会的一泓清流。

    清流:①清澈的水流;②比喻有名望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或健康的风气。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写一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