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春节临近,喜庆欢乐的气氛随着一排排商铺门前挂起的大红灯笼、居民楼里家家户户张贴的喜气洋洋的对联,浓浓的年味弥漫在大街小巷。
B. “没有卖不掉的房子,只有卖不掉的房价。”尹伯成表示,全国房价总体上应该下降15%~20%左右才是一个合理的区间,才能调动消费需求的回升。
C. 在近日下发的强化成本监审的通知中,国家发改委要求,抓紧制订各垄断行业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定价成本构成和审核标准。
D. 电影《辛亥革命》上映之前,曾有业内人士担心这个沉重的片名会让许多年轻观众敬而远之,然而影片上映以来,不少年轻人走进影院,重温了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历史,这样的结果是许多人所始料未及的。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B. 词又称曲词或曲子词。按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
D.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划分正确一项是( )
①樊於期乃前曰②使使以闻大王③其人居远④烛之武退秦师⑤太子迟之⑥群臣怪之⑦渔人甚异之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A. ①⑧/②/⑤⑥⑦/③④
B. ①④⑤/②⑧/⑥/⑦③
C. ①/③/②④⑧/ ⑤⑥⑦/
D. ①③⑥/④/②⑦/⑤⑧
4、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网络时代,究竟该怎样成就更好阅读?一方面,离不开读者的坚守;另一方面,要建构良好的阅读环境。——这句话的标点符号运用是恰当的。
B.小杰对张老说:“我能惠存您的墨宝,深感荣幸。希望您保重身体,创作出更多作品以资书法爱好者。”——这句话说得恰当得体,有分寸。
C.《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这个文学常识的表述是正确的。
D.从保家卫国到见义勇为,从救死扶伤到舍己为人,新中国的土地上从来不缺乏英雄。——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土地上不缺乏英雄。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 抱明月而长终 侣鱼虾而友麋鹿
C. 于是余有叹焉 而人之所罕至焉
D. 不知东方之既白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护林老人
付卫星
这天,他在一片树林里迷了路。
他的大排量摩托车、手机和导航仪都帮不上他,他热切盼望能见到一个活生生的人。
“有人吗?”他近乎声嘶力竭地喊道。
“喊什么?别吓着她!”他随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位老人站在林子里。老人高高的个子,目光严厉且有神。
老人朝身后的小道摆摆头说道:“跟我来吧”
他骑上摩托车追上老人,刚想叫声大爷,老人头也不回地说道:“把你那电驴子关掉,她闻不了那油烟味!”
他听了心里有点不快。你老伴又没在跟前,这油烟味能呛得着她吗?可他嘴上没说,而是乖乖地推着摩托车跟老人来到他的住处。
老人让他把摩托车停放到门前,领他进屋坐下,又转身去了厨房。他老伴并没有在屋里,也许在厨房里忙着的吧。
一会儿,老人回来了,说道:“今儿你就住我这,明天我送你出山。”
他点头答应,随后又迫切地问道:“大爷,您这里有电吗?”
老人说:“没有。”
他失望地把手机扔到小桌子上,说道:“我的手机早没电了,这可怎么办?”
老人说:“你为啥不早说,我能给你充电。”他纳闷,没电怎么充电?
老人指着山坡上几块太阳能板告诉他,这是用来为手机充电照明和做饭的,他为老人的环保意识感到惊愣。
临近中午,他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他从包里取出一些罐头香肠要与老人分享。不料老人脸色一沉,冷冷地说道:“快把你这些东西收拾起来,全是些垃圾,她也不喜欢这些东西。”
老人又一次提到了她,可他始终没见到她的影子,这让他的好奇心大增。他想问,又不敢贸然开口。
老人要去做午饭,他提出做帮手,老人坚决不同意,说:“你坐着就行,别的什么都不要管。”
那天,他品尝到了真正的野味大餐,吃得他酣畅淋漓,大呼过瘾。
正在这时,老人的电话响了。老人抄起电话一听便大发雷霆,他对着话筒高声叫道:“告诉你兔崽子,你那四个轮的我就是不坐,我自己会走,我再说一遍,她不喜欢那油烟味!”说完,老人挂掉了儿子的电话。
老人气呼呼地坐下来,又转脸对他说:“听着,你明天也不准骑那电驴子。”
“那我怎么走啊?”他说。老人朝山下一指说道:“坐船!”
他起身朝山下一望,原来山下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蜿蜒通向山外。
晚上,老人打开了屋子里的灯,让他和自己一起到里屋的土炕上休息。他这时突然想到那个“她”,便问道:“那大娘睡哪?”
老人怔了怔,然后说:“早没了。”
他就更加好奇:“那她怎么还怕油烟味?”
“不,是林子。”老人说。
“林子?”老人一口一个“她”,说得那么亲切,原来说的是林子,他不禁又问:“林子也会呼吸?”
“怎么不会?”老人说道,“这林子呀,也是有灵性的,她喜欢洁净清新的空气,她也会讨厌那油烟味。
他的心仿佛被针扎了一下,他为自己以前的一些做法感到脸红。那晚,他闻着老人身上特有的松香味道酣然入睡。
第二天一早,他随老人来到小河边,把摩托车推到小船上。老人说声坐好,指着远处的一条小道说:“从这走,你就可以到县城了。记住,下次来,可别再骑这电驴子了,她是不喜欢油烟味道的。”
第二年开春,他果然骑着单车来春游,却没能见到老人。他站在老人的小屋前喊了一声,一位汉子走过来,说道:“喊什么?别吓着她!”
他听着耳热,却不是老人。
汉子说,老人是他父亲,年头为捡游人扔下的垃圾摔下山崖,去世前,坚决要儿子答应他,一定去看护林子。
他随汉子来到老人坟前,深深鞠上一躬,告诉老人,他这次没骑电驴子,请老人安心。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20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他的大排量摩托车、手机和导航仪都帮不上他”,表现出主人公所遇到的困境,既与下文手机需要充电的情节照应,又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注意。
B.“电驴子”说的是摩托车,从老人嘴中说出,既符合老人的身份,又显得富有生活气息。
C.小说中善于运用简洁的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如“他听了心里有点不快”“他想问,又不收贸然开口”“他的心仿佛被针扎了一下”,让人物形象更真实,情节发展更自然。
D.“老人怔了怔”表现老人对妻子去世的伤感之情,侧面反映出老人对妻子的愧疚。
【2】小说中护林老人形象有何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中两次写到“喊什么?别吓着她!”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7、补写空缺部分,错一个字,整句不得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女主人公回忆当年恋爱时的情景,与成语“青梅竹马”的意境相仿。
(2)“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在颁奖仪式发言中所说的“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
(3)《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问答方式,表达了无法将芙蓉送给远方所思之人的忧伤。
(4)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生活的向往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5)《诗经·蒹葭》中写河边芦苇繁密,清晨露水还未被晒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突出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琴技,曲虽罢,但余音绕梁,令人沉醉、沉浸其中。
(3)《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从听觉角度入笔,写熊、龙、岩、泉,突出山的惊险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质问,对秦王朝极尽贪婪的掠夺和肆意无度的挥霍,表达强烈的愤怒。
(2)《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诗人酒后的狂言,也是酒后的真言;是诗的豪放,更是诗人的愤激。
(3)《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一句与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异曲同工;“_____________”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开满鲜花的树林闪烁着冰粒般的光芒。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现作者只求保持本心的善良和美好,别人不了解也不在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运用景物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4)《锦瑟》一诗的“________________”表现的是一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
(5)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英雄业绩,都经历了无数风雨,一去不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一诗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吟其《短歌行》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表现诗人对雨后秋溪的独特兴会,抒写一种高妙的情致。全诗几乎全是写景,即使是尾联,也把情浸入景中,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B.起句从远处、大处落笔,展示西溪的独特风貌。“积水”,暗写雨。一场秋雨,溪水涨满。远远望去,天光水色浑融一片,大有孟浩然诗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的气势。
C.颔联笔触一转,从小处、近处着墨,使诗情飞动。此联两句一见一闻,一静一动,错落有致,妙趣横生。
D.尾联以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赏溪月作结,使人想到“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禅典。写禅意而无禅语,亦是此诗的一高明之处。
【2】张先文笔工巧,长于写“影”,本诗写了三处“影”,请找出并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或)谓赵王曰:“三晋合而秦弱,三晋离而秦强,此天下之所明也。秦之有燕而伐赵,有赵而伐燕;有梁而伐赵,有赵而伐梁;有楚而伐韩,有韩而伐楚,此天下之所明见也。然山东不能易其路,兵弱也。弱而不能相壹是何秦之知山东之愚也是臣所为山东之忧也。虎将即禽,禽不知虎之即己也,而相斗两罢,而归其死于虎。故使禽知虎之即己,决不相斗矣。今山东之主不知秦之即己也,而尚相斗,两敝而归其国于秦,知不如禽远矣!愿王熟虑之也。”
“今事有可急者,秦之欲伐韩、梁,东窥于周室甚,惟寐亡之。今南攻楚者,恶三晋之大合也。今攻楚休而复之,已五年矣,攘地千余里。今谓楚王:‘苟来举玉趾而见寡人,必与楚为兄弟之国,必为楚攻韩、梁,反楚之故地。’楚王美秦之语,怒韩、梁之不救己,必入于秦。有谋发使之赵,以燕饵赵,而离三晋。”
“今王美秦之言而欲攻燕,攻燕,食未饱而祸已及矣。楚王入秦,秦、楚为一,东面而攻韩。韩南无楚,北无赵,韩不待伐,则挈马俛[注]而西走。秦与韩为上交,秦祸安移于梁矣。以秦之强,有楚、韩之用,梁不待伐矣,则挈马俛而西走。秦与梁为上交,秦祸安移于赵矣。以强秦之有韩、梁、楚,与燕之怒,割必深矣,国之举此,臣之所为来,臣故曰‘事有可急为者’。”
“及楚王之未入也,三晋相亲、相坚,出锐师以戍韩、梁西边,楚王闻之,必不入秦,秦必怒而循攻楚,是秦祸不离楚也,便于三晋。若楚王入,秦见三晋之大合而坚也,必不出楚王,即多割,是秦祸不离楚也,有利于三晋,愿王之熟计之也!”
赵王因起兵南戍韩、梁之西边。秦见三晋之坚也,果不出楚王而多求地。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
【注】俛fǔ,同“俯”。屈身:低头。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弱而不能【A】相壹【B】是何【C】秦之知【D】山东之【E】愚也【F】是【G】臣所为【H】山东之忧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资料年代大部分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料的记载。
B.山东,战国时期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本文中代指崤山以东六国。
C.“两敝而归其国于秦”与成语“敝帚自珍”中的“敝”字含义相同。
D.“今王美秦之言而欲攻燕”与“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美”字用法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赵国谋臣认为,赵、韩、魏要联合抗秦,绝不可与秦联合,那样只会落得个被秦逐一击破的下场。
B.文中赵国谋臣以老虎与一般鸟兽做比喻,形象地指出秦的强大和野心,以及六国君主的不明智。
C.文中赵国谋臣认为,秦向南进攻楚国,目的是借此阻止赵、魏、韩三国联合,实现取周而代之的理想。
D.秦王有吞并天下的野心,不断侵略其他诸侯国,却想要与楚国联手,攻打韩、魏,收回楚国的失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虎将即禽,禽不知虎之即己也,而相斗两罢,而归其死于虎。
②及楚王之未入也,三晋相亲、相坚,出锐师以戍韩、梁西边。
【5】文中导致赵国谋臣所说“事有可急为者”的原因有哪些?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看完2020感动中国视频后,面对英雄们的事迹,有人赞扬,有人感动;但也有人说,自己只想做平凡的自己,并不想成功成名。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1)不少于800字;(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得抄袭或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