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
天鹅般的淡蓝的月光照进树林,把一束束光芒投射到最深的黑暗之中。 _________。远处不时传来的尼亚加拉瀑布低沉的咆哮,越过重重荒原,最后湮灭在遥远的森林之中。
①如果没有微风,没有树叶的坠落和树林的鸣叫,周围本是一个万籁俱寂的世界。
②几株稀疏的白桦在微风中摇曳,在这平静如镜的光海里变成了几处漂浮的岛屿。
③流淌的小河在这树林间时隐时现,河水辉映着夜空的星星。
④对岸是一片草原,草原上沉睡着如洗的月光。
A. ④①②③ B. ③②④①
C. ④②③① D. ③④②①
2、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舸(gě) 咆(páo)哮 幽咽(yàn) 怙恶不悛(jùn)
B.玉玦(jué) 湍(tuān)急 采撷(xié) 峥(zhēng)嵘岁月
C.沮(jǔ)丧 悭(kēng)吝 踟(zhī)蹰 面面相觑(qù)
D.韶(sháo)华 恪(gé)守 奇葩(pā) 栉(jié)风沐雨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B.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C.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D.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加点字词类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例:顺流而东也
A.上食埃土 B.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则耻师焉,惑矣 D.曰与其徒上高山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天上播种的方式和地面不同,地面上 ① 是先播种后浇水, ② 由于我们带入太空的白色单元格是硬质材料, ③ 吸水软化后,种子 ④ 能放进去, ⑤ 我们是先浇水后播种。播种完后,我们会在装置里铺上一层保鲜膜, ⑥ 和种庄稼的地膜一样。它的作用是保护植物,防止水分流失。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通常 / 只要 就 因此 也
B. 一般 但 只有 才 所以 就
C. 通常 但 只有 才 因此 也
D. 一般 / 只要 就 所以 就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本来玛丽·居里完全可以换另外一个活法。她可以趁着年轻貌美,在钦羡和礼赞中活个轻松,活个痛快。但是她没有,她知道自己更深一层的价值和更远一些的目标。数年前一位母亲对我说她刚上初中的女儿成绩下降,为什么?答曰:“知道爱美了,上课总用铅笔杆做她的卷卷头。”美对人来说是一种附加,就像格律对诗词也是一种附加。律诗难作,美人难为,做得好惊天动地,做不好就黄花委地。玛丽·居里让全世界的女子都知道,她们除了“身世”和“门庭”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1852年斯佗夫人写了一本 ,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林肯说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解放黑奴的大革命。比斯佗夫人约晚50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也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大革命,科学革命。它直接导致了后来卢瑟夫对原子结构的探秘,导致了原子弹的爆炸,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更重要的是这项发现的哲学意义。哲学家说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西方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公元1082年东方哲人苏东坡在赤壁望月长叹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现在,居里夫人证明镭便是这样“不能以一瞬”而存在的物质,它会自己不停地发光、放热、放出射线。能灼伤人的皮肤、能穿透黑纸使胶片感光,能使空气导电,它刹那间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哲理就渗透在每个原子的毛孔里。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她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当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而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它得到了永恒。“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就像化学的置换反应一样,她的青春美丽已换位到了科学教科书里,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
【1】在划线处填入的名著是《 ________________》。
【2】林肯说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解放黑奴的大革命,文章作者称“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也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大革命”,这里为什么都要称她们为小妇人,是否带有歧视意味?
【3】第一段中“美对人来说是一种附加”一句中的“美”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美”是一种“附加”?此处引用这位母亲的话作用是什么?
【4】第二段结尾处引用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_(姓名)的《_____》(作品名),结合上下文,我们可以理解作者是想借此强调 _________________ 。
【5】上面两段中主要运用了以下论证方法:__________ 、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_______,_______, 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3)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再别康桥》中点明作者寻梦归来后放声高歌,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荆轲刺秦王》中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面语段中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要求:正楷书写)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中体现了“悲秋”的典型特征。
(5)《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爱莲说》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常被用来比喻某些人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7)在苏轼《水调歌头》中借月亮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消愁的无奈之感。
(9)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9、请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感悟经典。
在《浓滚长江东逝水》这个节目的欣赏过程中,唐诗意同学认真聆听,仔细品味。当演员演唱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时,他思绪万千。(1)他联想到,同样是面对这奔腾不息的“长江”,杜甫曾在《登高》中吟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英雄”二字又让他想起了苏轼《赤壁赋》中的“一世之雄”,头脑中涌现出的是这个“英雄”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盛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他再三咀嚼,领悟到开篇这两句对历史无情的慨叹,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均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在《论语》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
(3)《琵琶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
1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小题。
读书
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①,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②蝇头二万言。
读书
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注】①元元,同“黎元”“黎庶”。②课:阅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诗和辛诗题目相同,都把文人读书这件平常之事作为写作的主要内容。
B.陆诗重言志,辛诗重抒情,但陆诗和辛诗均以主观感受引出读书的情景。
C.陆诗透露出诗人可能年岁已老,辛诗暗示出诗人在现实中可能屡屡碰壁。
D.陆诗中的“犹课”和辛诗中的“细较量”均可看出诗人坚持苦读的情状。
【2】这两首诗中,诗人笔下的读书情景不同、缘由各异,请结合诗句简要概述。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也。父自牧,举进士,能诗,至兵部员外郎。成务乾德中京府拔解,太宗素知其名,首荐之,遂中进士甲科,解褐陕州军事推官。改曹、单观察推官,迁大理寺丞。太平兴国五年,转太常丞,充陕西转运副使,赐绯,再迁殿中侍御史。八年,与供奉官葛彦恭使河南,案行遥堤。历知果、苏二州,就为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赐金紫。入为户部判官、迁本曹郎中。太宗选郎官为少卿监,以成务为光禄少卿。
俄奉使高丽,远俗尚拘忌,以月日未利拜恩,稽留朝使。成务贻书,往反开谕大体,国人信服,事具《高丽传》。淳化二年,为京东转运使。会宋州河决,成务上言: “河水所经地肥淀,愿免其租税,劝民种艺。”从之。召拜司封郎中、知制诰,赐钱三十万。时吕蒙正为宰相,尝与之联外姻,避嫌辞职,不许。俄与魏庠同知京朝官考课。四年,又与庠同知给事中事,凡制敕有所不便者,许封驳以闻。
蜀寇平,使峡路安抚,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时银、夏未宁,蒲津当馈挽之冲,事皆办集,得脱户八百家以附籍。府城街陌颇隘狭,成务曰:“国家承平已久,如车驾临幸,何以驻千乘万骑邪?”乃奏撤民庐以广之。其后祀汾阴,果留跸河中,衢路显敞,咸以为便。
真宗即位,迁给事中、知梓州。未几代还,又遣知青州,表求俟永熙陵复土毕之任。旋受诏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书成,知扬州。入判尚书刑部,本司小吏倨慢,成务怒而笞之,吏击登闻鼓诉冤,有诏问状。成务叹曰:“忝为长官,杖一胥而被劾,何面目据堂决事邪!”乃求解职。景德初,卒,年七十一。
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文集二十卷。成务年六十六始有子,比卒,裁六岁,授奉礼郎,名贻范,后为国子博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五)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谓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
B.“外姻”,由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 |
C.“临幸”,专有名词,特指古代帝王亲自到达某处。 |
D.“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 |
【2】对文中斜体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 |
B.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 |
C.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杵/时论惜之 |
D.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柴成务出使高丽,不辱使命。高丽国的习俗讲究禁忌,以月日不利接待为由,高丽国稽留宋朝使者;柴成务写信给他们,反复进行开导,终使国人信服,此事记载在《高丽传》中。 |
B.柴成务心系百姓,富有远见。黄河在宋州决口时,他上奏请求免除河水所经地百姓的租税;他认为河中府城街道狭窄,如果皇帝亲临,将无法驻扎下千车万马,于是上奏请求拓宽道路。 |
C.柴成务严于自律,一身正气。吕蒙正做宰相时,柴成务因与其有姻亲关系,为避嫌自请辞职;因杖责傲慢的小吏被诬告,皇帝下诏令调查处理此事,他一怒之下,辞官而去。 |
D.柴成务博学多才,晚有儿息。曾经受诏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并有文集二十卷;他六十六才得子,等到他去世时,孩子才六岁,被授奉礼郎,后来成为国子博士。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与庠同知给事中事,凡制敕有所不便者,许封驳以闻。
(2)其后祀汾阴,果留跸河中,衢路显敞,咸以为便。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奖励是给予荣誉或财物来鼓励。一张奖状,一份认可;一份荣誉,一份动力。“人性至深的本质是渴求被人重视。”其实,我们也可以给自己奖励,自我肯定也是激励我们成长进步的动力。
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或感悟,以“给自己奖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