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电子商务是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它具有节省交易时间和空间、提高交易效率的特点,深受工作忙碌的上班族所欢迎。
B.鉴于巴黎遭受恐怖袭击和目前外国恐怖分子对美国本土安全造成的威胁,美国政府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恐怖袭击事件的不再发生。
C.针对几乎每年春运都会出现的“一票难求’,百度360.携程等APP抢票神器可谓“各显神通”,一键式刷票抢票,让用户即使处于离线状态,依旧可以在云端抢票。
D.贵州盲人女教师刘芳无时无刻不心系学生,凭借着超人的毅力,教书育人、救助贫困儿童,被人称作“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
2、下列有关作家的姓名、国别和作品判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瓦尔登湖》
B. 赫尔曼·黑塞—— 瑞士——《荒原狼》
C. 劳伦斯——英国——《儿子与情人》
D. 海恩里希·伯尔——德国——《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3、“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 )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C.双手交叉
D.左手在上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登上泰山,同学们一会儿俯瞰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眺望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B.阳光明媚,和风轻吹,我们如坐春风兴高采烈地走向目的地。
C.姚明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在他的感召下,很多人如过江之鲫,投身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活动。
D.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诺千金的诚信精神。
5、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或师焉,或不焉
B.虽有槁暴
C.合从缔交
D.句读之不知
6、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篱秋色扁豆花
周寿鸿
①秋风起,豆花开。九月,是扁豆花的月令。
②月色如水的夜晚,扁豆丛里秋虫浅唱低吟。明代王伯稠诗云:“豆花初放晚凉凄,碧叶荫中络纬啼”,宋代翁森诗云:“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汪曾祺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中,也有“暑尽天凉,月色如水,听纺织娘在扁豆架上沙沙地振羽,至有情味”的描述。
③扁豆是一种生性随和的豆蔬。乡下种扁豆,不择地点,墙角、树下、灌木丛边,随处可点几颗,不用施肥浇水。村人护院,多以树枝、秸秆编为篱笆,家家户户,种豆篱笆下。秋天到了,扁豆花、扁豆荚缀满篱笆,蓬蓬勃勃,挤挤挨挨,把庭院遮掩得密匝匝的。也有一些人家,在菜园内搭了豆棚,棚上豆荚累累,地上一畦绿韭青椒、红番紫茄。开门推窗,秋实满园,让人有说不出的欢喜。
④一篱秋色,数扁豆花最美。
⑤整个夏天,扁豆牵藤绕蔓,攀墙爬架,或扶摇直上,或匍匐前行,一个劲儿扩张地盘,却只长叶不开花。秋风为号,扁豆蔓儿仿佛突然醒了,矮棚浮绿,纤蔓萦红,一开就是一连串。白扁豆开白花,红扁豆开紫花,粉白如云,艳紫如霞,轻盈似蝶,一嘟噜一嘟噜,在风中发出盈盈的笑声。
⑥记忆中的老家,村路弯弯,巷陌纤纤,篱笆挨着篱笆,家家的篱笆爬满了红红白白的扁豆花。走在村巷的路上,仿佛走在扁豆花的长廊,心里充满了温暖。如今,家家户户早已没了篱笆,院墙建得越来越高,再也见不到这种画面了。
⑦汪曾祺说,“扁豆花是最具平民色彩的花”。
⑧秋风秋雨中,扁豆花一扫秋天的寂寥,仍然摇曳生姿,顾盼多情。这个时节的雨有一个诗意的名称:豆花雨。晚明诗人曹学佺的“疏篱豆花雨,远水荻芦烟”,让扁豆花美得疏朗迷离;清代学者查学礼的“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让扁豆花美得妩媚多情,楚楚可怜。最有名的就是郑板桥的那副对联了——“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让扁豆花美得平静、亲切、淡泊。当年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寄寓于大悲庵里的郑板桥,随遇而安,笑对秋风秋雨,写美了田园风光。
⑨中秋前后,扁豆藤蔓上一串串像宝塔似的花穗,纷纷落了,长出了一串串月牙状的扁豆。扁豆生长很快,不久便挂满了豆棚或篱笆。前面的花落了,结了豆荚,后面的花又开了,总有一串串宝塔似的花穗在风中摇曳。秋意渐浓,其他的花儿都谢了,它还在且落且开,不知疲倦似的,要不是霜冻来了,真不知道要开到什么时候。
⑩寒霜时节,藤蔓干枯了,花朵萎落了,风吹打着发黄的叶片,还有不少没吃完的扁豆皱巴巴地耷拉在枝头,好像在幽幽叹息。秋尽了,冬天真的要来了。
⑪汪曾祺喜欢扁豆花的世俗与淡泊。在小说《钓鱼的医生》中,他写王淡人的家:“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
⑫济世救人的王淡人医生,喜欢郑板桥的满架秋风的淡泊。他有一帮穷朋友,经常聚到一起品尝他钓的鱼,还有他种的扁豆、瓢菜。王淡人的原型是汪曾祺父亲汪淡如,也包含了他自己的“人间送小温”情怀。
⑬在老家,清炒扁豆角、扁豆烧芋头、扁豆烧土豆,是乡亲们秋季的主打菜肴。来了客人,可以现摘扁豆,做“扁豆红烧肉”。扁豆的清香,肉的肥腴,融合在一起,味道极美。这是待客的好菜。家常的做法,是红烧酱焖。将扁豆撕去两头筋脉,下素油锅煸炒。然后倒了酱油,盖上锅盖,改文火焖至扁豆酥烂。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现采扁豆……单炒者油重为佳”,信然。扁豆荚粗粝多筋,以红烧酱焖,重油相调,适其味也。
⑭扁豆入诗,古今多有佳句。扁豆也是入画的,有不少名家喜欢以之作小品。白石老人也爱画扁豆,寥寥数笔,扁豆花红红白白,扁豆荚随风摇曳,再加上只蚂蚱,或者蟋蟀,或者小鸟,满纸秋色喜人。
⑮“文革”期间,汪曾祺处境窘迫,一家五口住在一个拥挤霉湿的大杂院。他用破缸种了一架扁豆,扁豆藤疯长,爬墙过壁,遮住了前屋人家的窗户。秋天,扁豆长成了,他摘了几斤送给人家。对方说,能不能送我一幅扁豆花的画?汪曾祺连忙答应。后来,这幅扁豆花,一直挂在前屋人家的显眼处。
⑯人生秋至,心里有扁豆花,生活中就更有温暖。
(摘编自《散文选刊》2018年第3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采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融入郑板桥、汪曾祺、汪淡如等人的典型事例,可读性强。
B.“一篱秋色,数扁豆花最美”独句成段,突出强调了扁豆花的美丽,抒发了作者对扁豆花的赞美之情,并引出下文。
C.第②段引用了很多名人佳句,增加了作品的诗意和文学意味,但后文还占用相当笔墨详细介绍扁豆的做法,则使文风显得不够统一,冲淡了前面创造的诗意美。
D.文中多处写汪曾祺及其作品,巧妙地将汪曾祺在困境中表现出来的开朗平和的人生态度与扁豆花的品格融为一体。
E.文章主要写扁豆花的特点与品格,而写高筑的院墙代替篱笆是表明城市化带来的诸多不便,从而使主题多元化。
【2】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3】请分析标题“一篱秋色扁豆花”的作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李商隐在《锦瑟》中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情感和无尽的惆怅的名句是“_____ ,____”。
8、背诵默写。
(1)《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凭吊英雄人物,抒发壮志难酬的苦闷,并作旷达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借《诗经》中的句子比喻渴望得到贤才。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解释了“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的原因。
(5)姚鼐在《登泰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分别写出了日出前后群峰的形态,运用比喻,生动传神。
(6)《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后,猛然爆发出激越昂扬强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8)《赤壁赋》中,侧面描写,表现了洞箫之声的凄切婉转,堪称神来之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______,______。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______,谈笑间,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6)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7)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两句。
(8)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当年刘裕率军北伐时的强大气势。
10、补习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曹操《短歌行》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氓》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遗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2)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3)《琵琶行(并序)》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
刘克庄
一卷《阴符》①,二石硬弓,百斤宝刀。更玉花骢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牛角书生②,虬须豪客③,谈笑皆堪折简招。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怅燕然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老去胸中,有些磊块,歌罢犹须著酒浇。休休也,但帽边鬓改,镜里颜凋。
【注】刘克庄,南宋词人。①《阴符》:古代兵书。②牛角书生:用隋末英雄李密少年时牛背上读书遇权臣杨素事。③虬须豪客:用虬髯客张仲坚遇李靖,折服于李世民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卷”“二石”“百斤”三个数量词连用,塑造出精通韬略、武艺高强的自我形象。
B.“乌丝阑展,醉墨龙跳”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极言其书法苍劲有力,有如蛟龙跳跃。
C.词中用李密、张仲坚的典故,说明了作者所交游的都是饱读诗书、行侠仗义之辈。
D.“折腰”用陶潜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事,表达了作者希望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的志向。
【2】这首词抒发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舍人始于先秦,战国及汉初指王公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才指官名。
B. 沛公指汉高祖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公,对人物的敬辞,尊称男子。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最高爵位,这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子、男、伯”。
C.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D. 禁中,古时指帝王居住的皇宫之内,也说“禁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 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了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的生动传神。
C. 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 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原为普通平民的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中年人买了一套房子,隔壁邻居是个老太太。为了表示友好,他对老太太很客气,每天看见她总要朝她微笑,对她招手,可老太太却总是反应冷淡。
春天到了,家园前的草坪里露出了红红绿绿的生机。那一天中年人回家时,不忍心践踏那片草坪,便绕了点路。没想到刚上楼时,老太太微笑着迎了上来,一番话让中年人颇感意外:“我整个冬天都在想,也有点担心,新来的邻居是个什么样的人?”顿了一下,老太太又说:“当你刚才绕过那片草坪时,我想我已经了解了你,也知道我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生活就是这样:刻意为之往往不一定能够缩短彼此的距离,而偶尔发生的一个“细节”,一个举动,却会在人与人之间架起美丽的心灵桥梁。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或见闻,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