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南充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窃(pá)  澹(dàn)    正(jiào) 时弊(biān)

    B.包(zā)    儡(kuǐ)  尔(wǎn)    大雨沱(pānɡ)

    C.罚(chǔ)  秤(bàng) ##dot## (lōnɡ)  虚与蛇(wěi)

    D.水(lù)  然(yǎn)  (yīn)红  炙人口(kuài)

  •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 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六艺”在其他文章中还会指六种技艺,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

    B.中国农历将朔日定为每月的第一天,即初一。农历每月十五是望日,望日当天的月亮称为望月,望月又称满月。

    C.济阳县地处省会济南东北20公里,因其位于济水之北而得名,而蒙阴县因位于蒙山之南而得名。

    D.古代男子20岁成人,举行“冠礼”,称为“弱冠”,女子则在15岁成人,举行“笄礼”,盘发插笄,表示成年,可以出嫁,称为“及笄”。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面对纷繁的国际形势曾经踌躇满志,但如今,残酷的现实使他陷入黔驴技穷的境地。

    B. 对自己不了解的人妄加指责,是不理智的表现,但是眼看着这件事被搞得沸反盈天,老李就不能再保持沉默了。

    C. 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大书特书,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D. 辽宁队不甘心被横扫,昨晚该队孤注一掷,绝地反击,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回击了对手。“赛前辽宁队并不被人看好,不过我们兑现了赛前的诺言。”赛后主教练如是说。

     

  • 4、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电子游戏成为产业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我们还对它处处设防,讳莫如深,就无法解决它衍生出的问题。

    ②警方经过前期缜密侦查,精心部署抓捕方案,发扬不怕牺牲的精神,凭暴虎冯河之勇,将犯罪分子一网打尽。

    ③回族小伙双手抓住面剂子两头,一拉一折,一抻一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拉出了几十根又细又长的面条。

    ④美国一意孤行,要单方面挑起贸易争端,这种违背时代发展潮流的做法,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⑤在乒乓球亚洲杯决赛中,排名世界第一的陈梦表现差强人意,后两局频频出现低级失误,输给了队友朱雨玲。

    A.②⑤ B.③⑤ C.①④ D.①②

  • 5、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赤壁赋》中,作者通过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客人的话实际上也是苏轼自己心境的表达。

    B.《赤壁赋》的结尾感情色彩为“喜”,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写苏轼听了客人的话之后,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

    C.《登泰山记》中,在作者登泰山之前,就用粗笔写出了山、水、古长城、日观峰等几样景色,勾画了泰山有层次、有色彩、动静交织的总貌。

    D.《登泰山记》紧紧围绕作者的游踪展开,生动地再现了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抒发了作者赞美祖国河山的情怀。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由于民族精神的差异性,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品格和西方悲剧存在着鲜明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里仅以悲剧性戏曲为例)

    首先,中国古典悲剧没有也不可能摆脱封建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因而多数作品中的悲剧人物被束缚在现存总体秩序的罗网中而无法游离,从而损失个体自主意识和对命运的反抗精神。而西方悲剧中的多数主人公总是和现存的总体秩序处于不可调和的对立状态,他们总是以挣脱现存秩序的束缚、否定现存秩序的合理性为自己行动的最终目的。

    其次,中国古典美学强调“中和之美”,在悲剧创作中则表现为“哀而不伤”。中国古典悲剧中的许多作品都具有“悲欢离合”的情节特征和苦乐相错的表现手法,往往有一个“欢乐的尾巴”,以“团圆”结局。如《窦娥冤》《赵氏孤儿》《娇红记》等等,都程度不同地渗透着喜剧的因素。而西方悲剧,特别是古希腊悲剧,则强调“庄严的风格”在悲剧作品中的统一性,倾向于情节的发展要一悲到底,并往往以主人公毁灭而告终,从而在死亡中给悲剧盖上真实性的最后印记。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死亡”这一著名的内心独白,就道出了西方悲剧冲突的严峻、残酷和不可调和的特征。

    第三,与西方以帝王贵族为主人公来揭开悲剧的历史不同,中国古典悲剧在早期就表现出贫民化的倾向。“偏于琐屑中传出苦情”构成中国早期悲剧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特点。贫民化倾向在后来的《窦娥冤》《琵琶记》和《桃花扇》等优秀的戏剧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亚里士多德作为西方悲剧论的开山者,所界定的悲剧都是“英雄悲剧”,悲剧主人公必须是名声显赫、超越常人的“著名人物”。古希腊悲剧中的主角多是神化的英雄,而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角色,也都出于名门望族。在西方的一些戏剧理论家看来,悲剧和喜剧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模仿帝王贵人的行动,而后者是模仿卑微小民的行动。

    (摘编自赵凯《悲剧与人类意识》,有删改)

    材料二:

    在西方文化中,人没有完全把自我同自然割裂开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主要的关系,人处于神的主宰之下,人性和神性的对立是戏剧中主要的对立形式。在这种对立中,人性有了对于人类的全面的覆盖性。也就是说,西方人观念中的“人性”不仅仅是人类中哪一部分人的性质,而是所有人都不能没有的性质。人的各种悲剧的最深的根须不是仅仅扎于人的自身,更扎于超人间的神的意志的存在。在人之外有一个更巨大的力量制约着人、人的命运和人的发展,人没有左右自己全部命运的自由性。人的自由性是在人的悲剧性抗争中获得的。这是感受和理解西方所有悲剧性作品的一种基本的观念。哈姆莱特的悲剧不仅有哈姆莱特的过错,不仅有他母亲和国王的过错,更有哈姆莱特根本无法超越的诸种无法直接感知的原因;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不仅由于她和渥伦斯基的道德情操上的缺陷,更由于存在于人本身的不可克服的矛盾,她的悲剧不仅是她的悲剧,也是所有女性的悲剧,甚至还是整个人类的悲剧。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和自然是绝对分离开来的,人与神的关系不是戏剧的主要关系。在儒家文化中,人是一个完全自足的系统,人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可以靠人的努力完全得到解决,人的所有悲剧都是由人的过错造成,而非社会因素。人应当为自己所有的缺陷而担负罪责。所以,中国的悲剧不具有真正的超人间的因素。

    西方悲剧体现贵族性,多以皇家贵族和英雄豪杰为主角。中国古代戏剧则是平民的戏剧,主角一般是弱小善良、无辜受害的小人物。贵族是强者,强者是有力量的人。强者重进取,重竞争,反抗道德束缚,因为他们不需要道德的保护,道德的保护限制着他们的力量的发挥。平民是弱者,弱者是没有力量的人,他需要道德的保护。因此,西方的悲剧是强者与强者的冲突,是人的意志与神的意志或社会意志的冲突,是力量与力量的冲突。中国古代戏剧的冲突是道德与非道德的冲突,是弱者与强者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中,只有弱者才有可能是悲剧主人公,强者都是悲剧的制造者。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的悲剧就没有悲剧性。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没有主动损害别人的人,应该获得自己正常的、平静的幸福生活。而悲剧主人公是道德的,是没有损害别人的人,但他却因别人的不道德的行为而失去了这样的生活。不论他的冤情有没有获得最终的昭雪,他的悲剧都已构成。尽管悲剧主人公反抗的不是神的意志、宇宙的意志、社会的意志,但他们同样反抗着自己的悲剧命运。他们是通过反抗不道德的人的不道德行为而表现出自己的悲剧精神的。这种悲剧同样唤起观众的悲哀的情绪,同样加强着观众对一种悲剧精神的渴望,同样能起到一种净化心灵的作用。当然,它的悲剧精神的发展是受到平民意识的局限的,是不可能提高到真正的人性的高度的,其悲剧精神的内涵相对薄弱。

    (摘编自王富仁《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品格和西方悲剧之所以有着明显的区别,是因为中西方之间在民族精神方面存在差异。

    B.西方悲剧注重情节的发展一悲到底,往往通过主人公的死亡结局来展现戏剧冲突严峻、残酷、不可调和的特征。

    C.在中国的悲剧中,人的悲剧是由人的自身原因造成的,而西方悲剧中人的悲剧则都是由神的意志造成。

    D.中国悲剧中的冲突是弱者与强者的冲突,只有弱者才可能成为悲剧主人公,西方悲剧中的冲突双方则都是强者。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述时都谈到了儒家文化对个体的影响,但二者论述的目的并不相同。

    B.中国悲剧中的人物常常缺失个体自主意识,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无法摆脱现存总体秩序的束缚。

    C.中国古典悲剧的“团圆式结局”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戏剧冲突,这是我们在研究中无法回避的事实。

    D.在西方人的观念中,人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在中国,人则完全能解决自身问题和社会问题。

    【3】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中国悲剧创作“哀而不伤”的特点的一项是(     

    A.《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家族安宁,不得不双双殉情,最终变作蝴蝶相伴而飞。

    B.《仲夏夜之梦》中赫米娅为了反抗父亲给她安排的婚姻,与拉山德逃进森林,二人经历了一系列坎坷后终成眷属。

    C.《雷雨》中周萍一次次拼命挣扎,却一次比一次掉进更深的泥潭,悔恨交集中他选择开枪自杀来结束生命。

    D.《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为了报复李甲的背叛,将珍宝尽数抛入江中,自己也愤然投江而死。

    【4】在某些西方戏剧理论家看来,中国古典悲剧并不符合“悲剧”的定义,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原因。

    【5】请结合课文及材料二内容,简要分析《窦娥冤》是如何体现中国古代悲剧的悲剧性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洵《六国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枯黄的桑叶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2)屈原《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的服饰,其实是用比兴手法来写高洁美德。

    (3)《归园田居(其一)》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深化送别友人时凄凉心情的句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前人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子。

    (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

    (4)《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了秋天的爽朗平静,这也是诗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感慨人生的短暂,情不自禁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慕。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先用“ __________”描写女子在未见到心上人时的伤心的样子,接着用“_______”描绘出女子时隔多日以后终于见到心上人时的开心样子。

    (2)屈原的《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现状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苏轼《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幽居

    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以人们为生活奔走营谋的世间常态来反衬作者的幽居生活。

    B. 诗中借用“道人”和“樵者”这样的形象,表达作者自然脱俗的追求。

    C. 全诗感触自然,语气平和,格调清新,表现出诗人闲居时的惬意自在。

    D. 最后两句意在突出作者淳朴守拙的性格特点和看破红尘后的思乡情怀。

    2在《幽居》韦应物一诗中,诗歌是如何表现诗人的“幽居”之情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曾祖忱,晋徐州刺史。祖权,黄门郎。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子俊,早卒。

    (节选自《宋书羊欣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欣本书,因此弥善工:善于,擅长

    B. 高祖、太祖并不识之恨:怨恨

    C. 欣尝领军将军谢混诣:到……

    D. 中散大夫除:任命,授职

    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不堪拜伏,辞不朝觐 木欣欣向荣

    B. ,又称病笃自免归,能以足音辨人

    C. 乃以为后军府舍人皆出于此乎

    D. 论者称积土成山,风雨兴

    3】(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能表现羊欣淡泊名利、洒脱不凡的一组是( )

    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 

    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  

    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

    在郡四年,简惠著称

    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

    A. ②③④   B. ①③⑥   C. ④⑤⑥   D. ①②④

    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羊欣原本就擅长书法,在学习了王献之的字后,他的书法更有长进了。

    B. 隆安年间,由于朝政逐渐混乱,羊欣在家中悠闲度日,不再做官。

    C. 羊欣拒绝为元显写字,元显就任命他担任本由寒门担任的职务,羊欣并不因高门任卑职而怒形于色。

    D. 羊欣担任主簿,参预机要事宜,因为不时泄露机密,被免职,贬官为楚台殿中郎。

    5】(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3分)

    2)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3分)

    3)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4)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失意的年轻人,内心十分彷徨、迷茫,就向一位长者请教。长者说:看看旷野中的树吧,看懂了它们,你就知道如何去面对生活,面对人生了。年轻人看着旷野中的树,并没有明 白什么。长者说:在烈日下,在冰雪中,树有房子为它们遮日避寒吗?在风暴中,在雷雨中,树可以拔腿就逃吗?树没有房子没有腿,无法回避无法逃离,只有独自承受和抗争,也许这就是树能活上千年的原因吧。年轻人顿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