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20日下午,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走进阳江文化大讲堂,他一身布衣,娓娓而谈,为现场数百名听众带来了一场题为“我的文学我的梦”的精彩讲座。
B. 御膳房海鲜大酒楼的李师傅号称本市海鲜第一名厨,但我却不敢恭维。同学聚会上,我吃了他做的大葱酱鲍鱼,又酸又涩,简直味同嚼蜡。
C. 市人才市场有关负责人说:“政府和企业都在处心积虑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只要毕业生对就职条件要求不太高,找工作并不是一件难事。”
D. 过去,干果店在元宵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花灯,招揽顾客。
E. 狭窄的空间和严格的管理,会让人对航母生活心生厌倦,但航母梦的追梦人却甘之如饴,他们执着的追求凝结着奋发进取、刚毅有为的精神。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一对夫妇特意赶在结婚纪念日这天来到捐助中心,一人捐了1000元钱。
B.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
C.针对中国新一代家用电脑发展趋势,一贯以技术领先、功能创新闻名的恒利科技电脑公司计划在近期率先推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新一代家用电脑产品。
D.为了给村民们讨一个说法,从前年冬天开始,年近花甲的老村长就带他和两个弟弟踏上了这漫长而艰辛的告状之路。
3、下列对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渚清沙白鸟飞回 鸟飞回:鸟儿飞回巢
B.无边落木萧萧下 萧萧:草木摇落的声音
C.万里悲秋常作客 万里:这里指远离故乡
D.百年多病独登台 百年:这里指晚年
4、在下面语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要达到文理通顺,必须_________:一是多读,二是多写。读书多了,自然能掌握语文的一般规律,自己下笔为文的时候便能___________。__________,并非诳语。过去强调背诵若干重要文章,是有道理的。
A. 齐头并进 笔走龙蛇 挥洒自如
B. 双管齐下 信手拈来 挥洒自如
C. 双管齐下 挥洒自如 熟能生巧
D. 齐头并进 熟能生巧 信手拈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这座铜像,是由巴金等著名作家倡议,国内外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30万元铸成的。
B. 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钓鱼岛的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C. 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茅草房子,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乡音,那胶东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
D. 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1月27日,年仅35岁的台湾地区艺人高以翔因录制《追我吧》,突然昏厥,心跳骤停,之后抢救无效,遗憾离世。医院最终宣布高以翔为“心源性猝死”。
今年立冬后,宁波的雨似乎就没停过。到了深夜,让人愈发感觉潮湿阴冷。11月26日晚,高以翔参加的《追我吧》最新一期节目就在宁波录制。节目录制是从早上8:30开始,一直到27日凌晨1:47左右高以翔倒地晕倒,已录制了超过17个小时。
从医学角度来看,在猝死多发的寒冷季节,让普通人在深夜、室外进行跑、跳,甚至攀爬高楼等高强度体育项目,危险性极大。如果是长期劳累、作息不规律的艺人,在此类节目录制中,更容易出现意外。有医学专业人士气愤地表示,这个节目凑齐了低温、熬夜、剧烈运动这“猝死三件套”。
有目击者称,高以翔晕倒后坐在花坛上休息,随后休克,人在花坛上停留了起码半小时。医护人员未在15分钟内抵达,到场后做了十几分钟的心肺复苏才让高以翔恢复心跳。等到病人终于送到医院时,已是凌晨2:30。爆料人称,此时高以翔的瞳孔已经“放大到边缘”。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11月27日,有删改)
材料二:
过度劳累、长期熬夜、过度运动等,都是心源性猝死的诱因。在我国,每年有55万人心源性猝死,平均1分钟1条命。在工作节奏快到前所未有的今天,过劳而死,是悬在每个人头顶的利剑,并非单独一个行业、一个地区的问题。
猝无是无法从体检报告中提前看出来的,更何况,很多人连每年一次体检都做不到。但是,我们虽无法预测,却有办法可挽救——及时使用“AED”(自动除颤仪)。
室颤,即“心脏因为心室的心脏电传导系统问题,造成心宣无效颤动,无法榆送血液,心博停止进而失去意识及脉搏。"
4分钟内消除室颤,就可以争取到50%的生存率,这就是“黄全4分钟”。有了“AED”,即使不是在医院、周围没有医生,路人也可以用它救人。
月初,台球小将“斯诺克之星”潘正潮在跑步时猝死,年仅18岁。博主@急诊夜鹰遗憾道:“‘在场教练立即将他送往医院’,如果是‘在场教练立刻开始心肺夏苏,有人拿来附近的“AED”使用,除颤之后,他心脏复跳’就好了。”
(选自《新周刊》2019年11月27日)
材料三:
央视新闻报道,2015年,北京唐医生在美国成功抢救了一名游客。唐医生回忆:“当时老太太呼吸停止,我开始做胸外按压。美国公园到处都有“AED”(自动除颤仪),很快就有人拿“AED”来……”博主@急救科普人从舟山飞回北京,被安检告知,不许携带“AED”上飞机。安检的理由是:“你没有带医师证,就不能证明你是医生,你就不能使用这个东西。”注意,“AED”不是医生专用,它本来就是设计给普通人急救用的,因为操作简单,被称为“傻瓜急救机”。“AED”普及的初衷,就是跟死神抢时间,面对倒在地上人事不知的患者,没有那么多恰好带了医师证的医生路过。
新京报报道,我国在公共场所配备“AED”,始于2006年,北京首都机场装了11台。到今年3月,北京市一共约150台,其中机场70台。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过劳、猝死,如今,公共场所每十万人口拥有394台“AED”,在美国则是317台。而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居全球首位的中国,公共场所每十万人口仅有0.2台“AED”。
今年十月,北京大兴机场装了40台“AED”,但很多旅客并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为此,有人建议将“AED”英文缩写改为中文,但在急救知识大片盲区的现下,这可能只是杯水车薪。学校、企业,每年都有数不清的各种培训,但最能救命的急救这门课,偏偏没几个人上过。人们宁愿寄望于掐人中、拧大腿,也不愿意多花点时间和耐心,去了解“AED”是什么。
(选自《新周刊》2019年11月27日)
【1】依据文意,下列不属于高以翔猝死原因的一项是( )
A.录制时间过长,运动过于剧烈。 B.录制时天气寒冷且又是在深夜。
C.事发后没及时使用自动除颤仪。 D.抢救时错失了“黄金4分钟”。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AED”是专门设计给普通人急救用的,所以被称为“傻瓜急救机”,它可以帮助患者跟死神抢时间。
B.参加急救培训的人少,急救知识存在大片盲区,是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居世界首位的根本原因。
C.“AED”可以为在没有医生情况下的患者争取到更大的生存机会,但我国每十万人口的配备比还很低。
D.心源性猝死诱因较多,也很难有效地加以预防。一旦心室无法输送血液,人就会因心博停止而死亡。
【3】综合三则材料,说说如何有效规避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 天涯若比邻”说明朋友间的真情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2)《劝学》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罗两句表达了吸纳人才的渴望。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登高所见的江天秋色,使诗人更加感到太空浩茫,岁月悠久。
(3)白居易《琵琶行》中写“声渐歇”后琵琶女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怨愤情绪,余音袅袅、余韵无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鱼翔浅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金风玉露一相逢,________________。(秦观《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5)云青青兮欲雨,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荀子》)
(7)韩愈在《师说》篇首即给“师者”的职能作用作出明确界定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图,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
(2)《赤壁赋》中,客在回答苏轼疑问,解说洞箫之音时,针对曹操之诗和赤壁旧战场连发两句反问。第一句是“__________?”,第二句是“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叹,反映孙权当年光辉业绩的遗物如今都已杳无踪迹。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郊 行
王安石
柔桑采尽绿阴稀, 芦箔[注]蚕成密茧肥。
聊向村家问风俗, 如何勤苦尚凶饥?
[注]芦箔:养蚕器具,用芦苇编织成的席子或筛子,蚕可在上面吐丝织茧。
【1】【1】请对“柔桑采尽绿阴稀”中的“稀”字作赏析。
【2】【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沛公之从洛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下韩十余城,击破杨熊军。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1)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逐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②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赐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③良至韩,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良说项王曰:“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乃以齐王田荣反书(2)告项王。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④项王竟不肯遣韩王,乃以为侯,又杀之彭城。良亡,间行归汉王,汉王亦已还定三秦矣。复以良为成信侯,从东击楚。至彭城,汉败而还。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3)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布,而使人连彭越。及魏王豹反,使韩信将兵击之,因举燕、代、齐、赵。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⑤(汉六年)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4)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5)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减)
注释:(1)賈竖:对商人(屠夫儿子)的轻蔑称呼,犹“竖子”。(2)反书:反对项羽的文。(3)踞鞍:坐在马鞍上。古人行军休息,常解下马鞍作为坐卧之具。(4)属:刚刚。(5)萧、曹:即萧何、曹参。
说明:划横线处为人名、地名。
【1】下列加点的文言文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啖:利诱
B. 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 属:类,辈
C. 因举燕、代、齐、赵 举:攻下
D. 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趣:前往,赶往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晓下军 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
B. 为其功多,故不忍 为之奈何?
C. 不如因其解击之 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
D. 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 群臣见雍齿封
【3】下列对文本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沛公准备攻打秦朝峣关的军队,张良劝告他不要轻视秦军,并谋划诱降秦军将领,同时在山上增加竖起很多旗帜,作为疑兵,以迷惑敌人。
B. 沛公做了汉王,统治巴蜀地区。汉王赏赐张良黄金百镒,珍珠二斗,趁机让张良代他请求汉中地区。项王应允了汉王的请求,汉王于是得到了汉中地区。
C. 汉王打算舍弃函谷关以东等一些地方作为封赏,联合一些将领一起建功立业。张良举荐了黥布、彭越、韩信。后来最终击溃楚国的正是这三个人。
D. 高祖平定天下后封赏了与自己亲近的人,诛杀了自己仇恨的人,这引起了将领们的恐慌,人心思动。张良劝说高祖封赏平生憎恨的雍齿,成功地打消了将领们的疑虑。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2)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
(3)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指南录后序》)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寡人之于国也》)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老规矩让你想到了哪些人和事?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