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蹩脚(bié) 檄文(jiǎo) 敛裾(jū) 疱樽(páo) 潭柘寺(zhè)
B.翁郁(wěng) 窸窣(sū) 徂徕(zú) 石罅(xià) 鹢首徐回(yì)
C.汶水(wèn) 平仄(zè) 隽永(juàn) 嫠妇(lí) 横槊赋诗(shuò)
D.孱头(chàn) 熨贴(yù) 樗蒲(chū) 讪讪(shàn) 自牧归荑(kuī tí)
2、下列句子与“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句式相同的一项( )
A.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 B.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C.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下列加点字中古今没有差异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圣人之所以为圣 D.小学而大遗
5、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林黛玉进贾府后,受到贾母的 。朝夕相处中,她与宝玉产生了共同的思想和志趣,她从未像宝钗那样 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她向往爱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只能成为一种 的希望。
A. 宠爱 规劝 渺茫 B. 溺爱 规劝 迷茫
C. 溺爱 奉劝 迷茫 D. 宠爱 奉劝 渺茫
6、文学类文本阅读
秦淮河上寻桨声
龚文瑞
最早对秦淮河的认识,缘于杜牧的《泊秦淮》。在我的印象中,秦淮河与风月,与商女、人家、诗人是裹挟在一块的。
我想象的秦淮河,两岸的酒家肯定是要有的,软软的吴歌也肯定是要有的,即便是艳俗的女子也可以是有的,而每个酒家门前肯定也飘摇着一方旌旗或是几枚灯笼,打着诱人的“秦淮人家”字样,吸引着天下来客;临河的窗边最好有一扇窗开着,窗台上吊一盏小灯,供着一盆兰花或茶花,或倚着一个婉约的江南女子,如果没有女子倚窗,则要有吴歌从窗里飘逸出来,迷得游船上的才子、公子们船舱探头,引颈项觅美人。而秦淮河的水呢,必定是清澈见底,甚至可见鱼虾追逐,船从如镜的水面划过,划出一道清波,清波在逶迤的灯光下闪烁着片片粼光;天上有一轮孤月随着船走,船窗里有三两个知己男女,或抚琴或轻歌,或饮酒或品茗,或叙情或抒怀,尽说些风花雪月的事。如果是冬天则要有一炉暖炭煮着黄酒,如果是夏天则要有一把娟丝的扇摇着凉风,如果是春天就遐想“无风自婀娜”的王献之诗中的桃叶姑娘,如果是秋天就戏说来江南贡院考试的才子唐伯虎的风流韵事……
后来,我读大学时,读到了朱自清、俞平伯两位散文大师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秦淮河有了新的感悟。这时的秦淮河,已然没了六朝的历史古韵,但仍有商女的歌声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朱、俞是性情中人,更是道德中人,显然不适应这种缺乏情韵的歌声,他们宁愿在灯与月交融的秦淮河静静的一隅“静听那汩——汩的桨声”……于是,秦淮河的风月在我心中演变成了“汩——汩的桨声”。
2005年大雪的一天,我走近秦淮河。时值寒冬,却人流如织。秦淮河窄窄的,不过百米,两岸灯火如炬,迷离闪烁,旧唐诗流淌的风韵有些变味儿,感觉上更似一位珠光宝气的女子。这热烈的场景令我一时竟不能适应。我心想:秦准河可以有商女有人家,但秦淮河不应该是如许艳俗的呀!
显然,我要失望了。把秦淮河定格于美好想象的诗歌与传说中,只会是如同朱自清一样的结局了——“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21世纪的市场经济,商业运作于古文化,秦淮河的商味浓郁得像黏稠的蜜,现代、时尚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加之行色匆匆的人群、南腔北调的人语,蛊惑得秦淮河的清韵了无踪影。或许,秦淮河的唐诗宋词的妙韵全部回到诗卷中去,回到历史中去了。这日,天寒地冻,我四处寻觅也没有寻觅到曾经载过朱、俞的那种带桨的“七板子”船,因此,我放弃了船游的想法,我预见上了船去必定也感受不到杜牧的诗韵,感受不到朱、俞笔下的那感动人心的“汩汩的桨声”。
其实,浮躁的是人心。秦淮河始终是厚重的,她沉淀了层层叠叠的历史,流逝了年年岁岁的时光,而且,还将继续把历史沉淀,把时光溶解,直到永远。秦淮河始终是静谧的,她历经千秋岁月,早已看惯了风花雪月、刀光剑影,看惯了朝野更迭、聚合离散,看惯了春风杨柳、冰霜残梅。秦淮河始终是自然的,她为城市承载了过多的奢侈,包容了过多的繁华,可这奢侈与繁华是人类给予她的呀,应该返朴的是人类,是搅了秦淮河清韵的人类。历史一页一页翻过,世事变迁,世事缤纷,灵魂属于自己,本就是走马观花的我们又何必向秦淮河寻求些什么呢?
对秦淮河有了这样的理解,我的心蓦地清明起来。身临繁华却心如静水。而在这心的静水中,一支灵魂之桨在游弋,发出“汩汩的桨声”……
(选自《散文刊》,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作者在没有看到秦淮河之前,对秦淮河的印象总的来说是美好的。
B.作者把见到的秦淮河比作珠光宝气的女子,能够看出作者对现实中的秦淮河是非常失望的。
C.文章用平实的语言对现代人不爱惜人文环境、丢失古老文化的行为进行了猛烈地抨击。
D.秦淮河中“汩汩的桨声”是作家心灵中的一支歌,怀念“桨声”就是怀念秦淮河的历史。
E.作者说走马观花的我们不必向秦淮河寻求什么,意在说现代人已不需要秦淮河的清韵。
【2】作者在没有看到秦淮河前,对秦淮河构想了一幅怎样的优美图画,这有什么作用?
【3】请写出文中划线部分所运用的两种修辞,并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4】第七段中说“身临繁华却心如静水”,这是一种人生处世的态度,你如何看待这种人生观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出白发日多、因病断炊的根源,忧国伤时的情操感人至深。
(2)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3)《赤壁赋》中,作者夜游赤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明月升起后的画面,跟王勃的《滕王阁序》里“秋水共长天一色”有相同的意境。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的“______”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一句,都是用猿猴的声音渲染气氛,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
(2)同是描写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一句描绘出白茫茫的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一句则运用比喻手法描绘出江水的汹涌。
(3)韩愈在《师说》中以“______,______”两句阐明教师的作用。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子安抚男子并答应婚约要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有两句说方与网不能相互配合,志向不同彼此很难相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0、默写填空。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月亮,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李白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在描写江水汹涌、浪花翻卷的壮丽景象后,用“______,_____”过渡到人事。
(4)《劝学》中,以行路为喻,论述积累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6)作者在《赤壁赋》中借客人之言“________,________”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
(7)《静女》中描写男子见不到约会女子而焦急不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1、补写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当不愿意低三下四去侍奉权贵时,许多有志之士会引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3)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荀子在《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荀子《劝学》中运用对比论证,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相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用心浮躁。
(6)“多情自古伤离别”是人之常情,而秦观的《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却将这种常情升华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即短暂与永恒的辩证法。
(7)《琵琶行》中用比喻写两种旋律交错出现,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同显,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在《登高》中,杜甫看到峡江秋景,百感交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自己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的无限感慨。
1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榆河①晓发
(明)谢榛
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
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
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
忽忆弃繻者②,空惭旅鬓斑。
【注】①榆河:在今北京之北,地形险要,为明朝京城的北方锁钥。②弃繻(xū)者:《汉书·终军传》载,“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終不复传还。’弃繻而去。”表示决心创立事业。繻,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
思归①
完颜瓒
四时惟觉漏声长,几度吟残蜡烬釭②。
惊梦故人风动竹,催春羯鼓雨敲窗。
新诗淡似鹅黄酒,归思浓如鸭绿江。
遥想翠云亭③下水,满坡青草鹭鸶双。
【注】①金宣宗贞祐二年,金廷在蒙古侵略下,由中都(今北京)南迁至南京(今开封),史称“贞祐南渡”。完颜璜是金世宗孙,越王完颜永功长子,被迫南迁。②釭gāng:油灯、灯盏。③翠云亭:诗人故乡同乐园中的一处亭子。
【1】下列对第一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朝阳驱散晨雾,不仅众山可见,还可以远眺居庸关雄姿。
B.第五句以“征尘”借喻战争,表达对边境和平安宁的向往之情。
C.末句感慨自己长年漂泊,双鬓已斑而一事无成,思之令人惭愧。
D.前两联写晓发所见,后两联写晓发所感,章法谨严,层次分明。
【2】请赏析“满坡青草鹭鸶双”。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啗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喜,秦军解,因大破之。又战其北,大破之。乘胜,遂破之。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B.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C.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D.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列“二十四史”之首,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本纪”主要记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记述贵族王侯的历史。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也把他列入本纪。
C.素车白马是旧时办丧事用的车马,秦王子婴用绳索系颈,乘此车马迎接汉王,是表示甘愿请降受死。
D.古人的称谓比较复杂,有直称姓名的,有称字、称号的;如项羽就是直呼姓名;有官职加姓名的,如“左司马曹无伤”;有直称封号的,如称刘邦为“沛公。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即“丞相”,秦朝建立了以皇帝为首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皇帝下设三个最高官职: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其中“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
B.公:爵位是中国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春秋时期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其中,“公”是一等爵位。如“沛公”、“齐桓公”等。
C.“汉元年十月”不是年号纪年法。中国从秦始皇起开始有年号,如《登泰山记》中的“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琵琶行》中的“元和十年”都是年号纪年法。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4】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 )
A.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若属皆且为所虏
B.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C.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秦军大战蓝田,战前,刘邦采用了郦生、陆贾的计谋,游说秦将,“啗以利”,偷袭武关,获得胜利。
B.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将领们有的说杀掉秦王,刘邦却把秦王子婴交给主管官吏不杀秦王,说明刘邦宽厚仁德容人。
C.刘邦率先入关后本想在秦王宫廷中休息,但在张良、樊哙的劝阻下,封闭宫室,还军霸上。可见刘邦从谏如流而有远见卓识。
D.刘邦入关中后,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老百姓大喜,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王。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
(2)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3)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7】根据本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楚汉战争,刘邦最终赢得了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运用(1)_______的手法,写刘邦入关封府库、与民“约法三章”、不受酒食,而项羽入关后则烧杀屠戮,暗示了后来刘邦的成功与项羽的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2)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和孟子有以下这样的对话。(齐宣王)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请根据以上对话的内容,确定立意和主旨,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