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自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

    A. 芳菲菲其弥章 延伫乎吾将反

    B.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何方圜之能周兮

    C. 箱帘六七十 府吏见丁宁

    D. 謇朝谇而夕替 蒲苇纫如丝

  • 2、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党八股的第二条罪状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有些党八股,不只是空话连篇,而且装样子故意吓人,这里面包含着很坏的毒素。

    B.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C.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D.“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

  • 3、调整下面一段文字的句序,使句子连贯,以下正确的一项是( )

    ①咖啡的老家是非洲。

    ②公元前2700年,中国的编年史上已经提到这种常绿植物了。

    ③“可可”这个词,原文就是印第安人创造的。

    ④苏联书籍曾经称赞中国茶是“埃及金字塔的同年者”。

    ⑤可可的故乡在美洲。

    ⑥亚洲的中国是茶的老家。

    ⑦这三种饮料原产地分布于三个大洲。

    ⑧世界三大饮料,是茶、咖啡和可可。

    A.⑧⑦⑥③⑤①④②

    B.①⑤③②⑥④⑧⑦

    C.⑥①⑤⑧⑦③④②

    D.⑧⑦⑥②④①⑤③

  •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只见大厅的角门一开,走出一位老人,手拿拐杖,答道:“老朽写得不好,让大陆的兄弟见笑了。权当文字游戏吧!”

    B. 尊敬的领导,您好!您能在百忙之中拜读我的求职信,我感到很荣幸。我非常希望到贵公司工作,贡献我的学识和能力。

    C. 日前,惠顾贵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前来应聘。

    D. 张经理,您的令尊今天来公司找您,您不在,我负责接待的。他叮嘱说您回公司后,一定要给他回个电话。

  • 5、下列语句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失其所与,不知   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④进兵北略地   ⑤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⑥张良出,要项伯

    ⑦秦兵旦暮渡易水   ⑧令将军与臣有郤

    A. ①②④⑥⑧

    B. ①②⑤⑥⑧

    C. ②③⑤⑦⑧

    D. ②③⑤⑥⑦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各题。

    古老的敌意

    大约一个世纪前,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在《安魂曲》中写下这样的诗句:“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

    纵观里尔克的一生,可谓动荡不安,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四年间,他就在欧洲近五十个地方居住或逗留。里尔克在《秋日》一诗中写道:“谁此刻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刻孤独,就永远孤独。”这正是他漂泊生涯的写照。

    里尔克的这两句诗“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对我来说有如持久的钟声,绵延不绝,意味深长。

    所谓“古老的敌意”,从字面上来看,“古老的”指的是原初的,带有某种宿命色彩,可追溯到文字与书写的源头:“敌意”则是一种诗意的说法,指的是某种内在的紧张与悖论

    我们不妨设想,如果里尔克安居乐业,他能写出像《秋日》和《杜伊诺哀歌》这样的传世之作吗?如果卡夫卡少年得志,婚姻幸福,一本本出书,整天忙着算版税,他能写出《城堡》和《审判》这样改变世界小说景观的作品吗?如果保尔·策兰的父母没有死于纳粹集中营,他没有饱经流亡之苦,会留下《死亡赋格》、《卡罗那》等伟大的诗篇吗?

    要说谁不想既过好日子,又写出伟大的作品呢?而这“古老的敌意”就是冥冥中上天的安排,两者似乎不能兼得。

    也许有人会提出反证,比如美国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做过保险公司的高管,度过平静的一生,怎么也会写出《弹蓝色吉他的人》这样美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其实在表面的平静中,也可以找到某种潜在的“古老的敌意”。比如,他从小想当作家,遭到父亲反对,只好去学法律,取得律师资格后进了保险公司。他其实一直生活在父权意志的阴影中。

    在社会层面,“古老的敌意”是指作家和他所处的时代的紧张关系。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中,作家都应远离主流,对所有的权力及其话语持怀疑和批判立场。当今世界,金钱与权力共谋的全球化取代了东西方冷战的格局,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更加瞬息多变因而也更加危险。除了对正统意识形态的抵抗外,在一个庸俗化和娱乐化主导的商业时代,我们也必须对所谓“大众”的主流话语保持高度的警惕——在“民主化”的旗帜下,文学艺术往往会沦为牟取暴利的工具。作家必须持有复杂的立场和视角,在写作内外做出回应。这就要求作家要有长远而宽广的视野,包括对世界、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深入观察与体验。

    如果继续推进,必然会触及到语言层面,那么“古老的敌意”指的是作家和母语之间的紧张关系。任何语言总是处在起承兴衰的变化中,作家要通过自己的写作给母语带来新的活力,尤其是在母语处在危机中的关键时刻。

    三十多年前,中国人生活在以“毛文体”代表的官方话语的巨大阴影下。这种自1949年以来逐渐取得垄断地位的官方话语,几乎禁锢了每个人的思想方式和表达方式,甚至恋爱方式。那年头,词语与指涉的关系几乎都被固定下来,比如,“太阳”就是毛泽东,“红色”就是革命等。正是当时处于地下状态的现代诗歌,向这种僵化的官方话语提出挑战,最终打破了语言的牢笼,承前启后,推动了现代汉语的转型与发展。

    如今我们面临的是完全不同的困境,现代汉语陷入新的危机——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语言垃圾的时代。一方面,是无所不在的行话,包括学者的行话、商人的行话、政客的行话,等等;另一方面,是沉渣泛起的语言泡沫,包括娱乐语言、网络语言和新媒体语言。这两种语言看似相反,却存在着某种同谋关系。在所谓全球化的网络时代,这种新的语言,与三十年前相比,虽表现形式相反,但同样让人因绝望而感到无力。每个作家应正视这一现实,通过写作恢复汉语的新鲜、丰富与敏锐,重新为世界命名。

    最后是作家与自身的紧张关系,即作家对自己的“敌意”。换个通俗的说法,作家不仅要跟世界过不去,跟母语过不去,还得跟自己过不去。在我看来,一个严肃的作家,必须对自己的写作保持高度的警惕。

    我在最近一本书的序言中写道:“写作是一门手艺。与其他手艺不同的是,这是心灵的手艺,要正心诚意,这是孤独的手艺,必一意孤行,否则随时都可能荒废。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以写作为毕生事业的手艺人,都要经受这一法则的考验,唯有诚惶诚恐,如履薄冰。”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写道:“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目睹某些同时代艺术家和作家的转变,让我深感惋惜,并借此不断提醒自己:与其说他们中很多人是被金钱被权力打败的,不如说是被自己打败的。换句话说,就是不再跟自己过不去,不再跟自己较劲儿了——其实这是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连这道防线都没有,就算是向这个世界彻底投降了,同流合污,无可救药。

    我们生活在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一个需要不断追问和质疑的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中,“古老的敌意”为以写作为毕生事业的人提供了特殊的现实感和精神向度

    让我们再回到本文的开头,回到里尔克的《安魂曲》的诗句中:“因为生活与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古老的敌意。”其实可怕的不是苦难与失败,而是我们对自己的处境浑然不知。

    (本文取材于北岛演讲稿)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指的是某种内在的紧张与悖论 悖论:矛盾

    B. 改变世界小说景观的作品 景观:面貌

    C. 这是孤独的手艺,必一意孤行 一意孤行:顽固抵抗

    D. 不再跟自己较劲儿了 较劲儿:对着干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是漂泊动荡、不断迁徙的生活成就了里尔克,促使他写出了像《秋日》这样伟大的诗作。

    B. 作者认为一个作家若想过上好日子,恐怕就难以写出伟大的作品,“古老的敌意”预示着二者不可得兼。

    C. 作者认为现代汉语正陷入巨大的危机,今天生活中充斥着的语言垃圾,同样是僵化的语言,需要突破。

    D. 作者认为今天有许多艺术家和作家在金钱和权力面前丧失抵抗能力,这种对世界和自我的妥协使他们无可救药。

    3请根据文意,解释里尔克所说的“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的含义。

    4作者认为,在当今时代,思考“古老的敌意”,可以“为以写作为毕生事业的人提供特殊的现实感和精神向度”。纵观全文,其具体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5请以屈原(或司马迁、陶渊明)为例,说说在他们的生活及其作品之间“古老的敌意”是如何存在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按要求填空。

    (1)湖月照我影,_________。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用“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

    (4)陶渊明《桃花源记》中,“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老人和小孩们的自得其乐,表现了桃花源人们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江上水汽弥漫,无边无际的江水和远方天际相接。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中孔子哂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沁园春·长沙》中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写易水送别的场面时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纪念刘和珍君》描写真正的革命者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斗争多么艰苦,都决不回避,都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青青陵上柏》

    《古诗十九首》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托物起兴,描绘了“陵上柏”四季常青和“涧中石”累积长存的景象。

    B.主人公驱赶“驽马”出行也觉得欢乐,可见他是位不在意贫困的旷达乐观之人。

    C.繁华的洛阳城内处处可见王侯贵人们的府第门庭,权贵们趋势逐利,极意享乐。

    D.本诗和《涉江采芙蓉》皆为五言古体诗,语言质朴清新,均反映了东汉中后期的社会生活。

    【2】诗歌以反问作结,请结合全诗分析主人公“戚戚”的原因。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故终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乃著论曰:“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温薨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乃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豫章郡居此州之半。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藉。郡城先有六门,宁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诏曰:“汉宣云:‘可与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B.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C.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D.初/宁以春秋谷粱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义与“释褐”相同,指开始担任官职。“褐”是指粗布衣服。

    B.庠序,古时候学校的名称。殷称“序”,周称“庠”,后泛指学校。

    C.五经,《易》《书》《诗》《礼》《春秋》,加《论语》为“六经”。

    D.太常,官名。秦称奉常,掌宗庙礼仪。汉取“尊大”意,改名为太常。

    3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宁崇尚儒学。范宁认为王弼、何晏二人的玄理之说导致儒学衰微、其罪孽超过了桀、纣,于是专门写文章斥责他们。

    B.范宁热心教育。范宁崇尚儒学、重视教化,任地方官职时都积极兴办学校,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来资助求学之人。

    C.范宁正直无私。范宁敢于直言指斥朝臣的不端行为,对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亲外甥王国宝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斥。

    D.范宁勤于治学。范宁在少年时期就专心于学问,博览群书,即使晚年免官闲居于丹阳,也仍然勤于经学,毫不松懈。

    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2)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孩子们问老师:“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

    老师答:“‘朝’是早晨,指一个人的少年;‘夕’是傍晚,指一个人的老年。少年时盛开的花到老年再捡拾。”

    孩子甲急切地说:“花很美,我等不到老年了,我现在就想捡拾。”

    孩子乙困惑地问:“我的少年怎么没有看到花呢?”

    孩子丙有些忧伤:“假如少年的花还没到老年就凋谢了呢?”……

    老师沉默了……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班(统称“高一3班”)同学写一篇演讲稿,立足你“少年时代”的经历,体现你对少年时代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