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安人员根据那位年轻人提供的线索,先找到了张某,要他说出货物的存放点,再缘木求鱼,去找制造假冒名酒的黑窝点。
B.在全球防疫的背景之下,各国之间应该通力合作,树立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C.面对未来,他踌躇满志,但他那见异思迁的本性必将使所有的梦想像泡影一样,毫无希望地破灭。
D.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在不知不觉之中,将语言形象的潜在力量与表面意义组合起来,极富艺术的感染力和启发性。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当天的文艺演出由区文广新局组织选送,以歌舞、戏曲名段、乐器演奏等为主体,独具匠心的编排, 的表演,令在场的乡亲们看得如痴如醉。
②近日,梅氏传媒发布一组梅兰芳早年泳装照,照片中梅兰芳身着泳装表演跳水,动作 ,想必梅兰芳先生当年在运动方面也是一把好手。
③楼上的三间屋子杂乱无章,东西堆放得到处都是,王太太整整忙了一个上午,总算把它们收拾得 。
A.有板有眼 有声有色 有条有理
B.有声有色 有板有眼 有条有理
C.有条有理 有板有眼 有声有色
D.有声有色 有条有理 有板有眼
3、下面是某同学在班上学习方法交流会上的发言摘要,画线处有几处用语不得体,表达全错的一组是( )
刚才主持人的一番话真可谓一得之见①,使我受益匪浅②。首先我要感谢老师对我学习的慷慨相助③,同时我殷切④期望成绩差的同学能够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另外,以后如有问题,也欢迎大家积极发问⑤,我一定会鼎力相助⑥。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怅廖廓 苍茫大地 峥嵘岁月 书生义气
B.浪遏飞舟 五岭逶迤 颓圮 凄婉迷茫
C.河畔 星辉班斓 笙萧 天伦之乐
D.青苔 披荆斩棘 花辨 窗扉
5、按照文言句式特点分类,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②秦人不暇自哀 ③西取由余于戎
④灭六国者六国也 ⑤终必不蒙见察 ⑥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⑦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⑧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A.①/②⑦/④⑥/③⑤⑧
B.①③/②/④⑥⑦/⑤⑧
C.①/②④/③⑤⑧/⑥/⑦
D.①③/②⑤⑧/④⑥/⑦
6、《故都的秋》在描绘了五幅秋色图之后,有一大段议论,有人认为此有画蛇添足之嫌,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
7、默写填空(请选择其中 7 句。填写时注意序号的对应)。
(1)积土成山,_________;_______ ,蛟龙生焉。(荀子《劝学》)
(2)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3)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_, 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客喜而笑,洗盏更酌。___________ ,___________。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
(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7)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___________ 。 ___________,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_________, 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9) ________,__________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关雎》)
(10)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____________ ,________ ?谪居正是君恩厚, 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下片开头借“____,_____”两句转人到对往昔同学生活的描述。
(2)《荆刺刺秦王》中描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氛围,抒写决死的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
(3)《论语》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回答了子贡提出的“孔文子何以谓之文”的问题。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下片诗人旧地重游,回忆往昔生活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冷漠.凄清,又惆怅。
(3)__________________,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4)荆轲和而歌, , 。
(5)_____________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
(2)《短歌行》比喻人生短促的句子:“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劝学》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然景观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水调歌头①
无名氏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比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银艾②非吾事,丘壑③已蹉跎。
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欲泻三江④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⑤!回首望霄汉⑥,双泪堕清波。
【注】①这首词产生于两宋之交,作者不详。②银艾:借指做官。银,银印。艾,拴印的丝带,其色如艾。③丘壑:指隐者所居的山林幽深处。④三江:指吴淞江、娄江、东江,均流入太湖。⑤挽天河:挽,牵、拉。天河,即银河。杜甫《洗兵马》:“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兵甲长不用。”⑥霄汉:即高空,借喻朝廷。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作者曾多次泛舟太湖,如今故地重游,词中疑问句的使用凸显了他心头的愁苦。
B. 把长剑卖掉,买一只小船,做垂钓太湖的渔翁,这表现了作者随性洒脱的性格。
C. 在作者看来,出去做官不是自己的志向和理想,归隐山林才是自己的心愿所在。
D. 从太平到战乱的巨变,使作者虽面对美酒佳肴,也不免感慨万千,慷慨悲歌。
E. 全词以作者两行泪水洒落清清太湖水这一细节结束,生动感人而又耐人回味。
【2】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感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请就此作具体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绍兴三十二年,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①间作,岂惟风俗颓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复奏疏曰:“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己时,乞依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拔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委以规画。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
①草窃:草寇。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B.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C.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D.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井,古代因井设市,人口集聚的地方常以“井”称之,如“井邑”“市井”。
B.夷獠是我国古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的称呼,有轻蔑义。
C.长短句,北宋时,其为词的本名:宋以后,人们多以长短句为词的别名。
D.谥,即谥号,皇帝谥号多为一字,官员谥号多为两字,用来概括其生平。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施政宽缓,关爱百姓。在滁州任职时,面对滁州因战火而破败的景况,他放宽并减轻赋税,招抚逃难的流民,训练民兵,建议军队屯田。
B.辛弃疾颇通军事,建言献策。他对军政之弊端有独到见解,认为应该仿照福建左翼军的例子,创建一支专门由帅臣节制调度的军队来威慑夷獠。
C.辛弃疾品性刚直,善于谋划。枢密院中某些人阻挠他建立飞虎军,他不为所动,这些人最终没有夺走他的权力。他善于谋划,最终建成飞虎军。
D.辛弃疾结交名士,重情重义。他曾经和朱熹一同游武夷山,朱熹去世后,门生朋友没有来送的,但辛弃疾却作祭文哭祭朱熹以表达哀伤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
(2)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5】谢枋得在辛弃疾墓前的经历带有神秘色彩,传记作者这种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可是结果是一回事,当年的事实又是一回事: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地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
———摘自《傅雷家书》
材料二: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刘艳红向女儿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去抗击疫情前线:“我是一名医务人员!我是一名护士!关键时刻就该挺身而出,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我绝不后悔!”周馨瑜写信告诉儿子:“面对国家召唤,妈妈心里只有四个字:义不容辞。”
———摘自《逆行者家书》
材料三:
革命青年——林觉民,一封《与妻书》,临终绝笔,直抒心志,一面表达对妻子的至爱,一面又冲破儿女情长,晓以国家大义,只为“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既缠绵悱恻,又充满浩然正气。
———部编版《语文》必修下
请根据材料一、二、三,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请你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在学校组织的成人礼上读给爸爸妈妈听。
②若干年后,你的孩子也将成年,请你给他(她)写一封家书。
③班级组织了以“家书的力量”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