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昌吉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通过自己杰出的大脑,倾尽毕生精力,以整个宇宙为研究对象,试图解开关于时空和存在的本质的问题。

    B. 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人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C. 运用互联网思维有助于优化治理,比如“最多跑一次”改革,办事程序能删繁就简的原因,仰赖的就是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办事流程的全面再造。

    D. 《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光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朗诵的行列。

  • 2、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是《左传》,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第一部断代史是《汉书》。

    B.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C.“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唐代杜牧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唐代李白的诗句。

    D.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 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长夜难眠,思前虑后,她感到自己简直像是一只徜徉歧路的羔羊。

    B. 这个剧本改了几次,效果仍然不好,依我看,症结就在于主题不明确。

    C. 他处事谨慎,善于思考,很有主见,对别人的意见从来不随便苟同。

    D. 在晴朗的夏天,西边天上最亮的那颗星斗叫做金星。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夜以继日的辛勤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B.青藏铁路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C.国产大片的繁荣发展,不仅吸引了境外资金和国内其他行业资金投向国产电影,而且增强了观众对国产电影的热情。

    D.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江南风华

    潘明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不待贾而足,地埶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史记·货殖列传》中这段记载,道出了上古江南先民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自给自足、随遇而安、没有饥馑之患的江南,培育了先民随性自在的习性,由此奠定了追求“我欲乘风归去”般心灵自由与解放的江南文化风俗与精神性格的基石。

    被称为开创了古代诗歌现实主义新风、与《诗经》《楚辞》鼎足而立的乐府民歌,用“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北朝民歌《敕勒歌》)歌咏北国壮丽的风光,而歌到江南,则用“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南朝民歌《西洲曲》)来道尽江南人的闲愁心殇。前者境界开阔明朗豪爽,渗透着“铁肩担道义”的中华政治伦理文化的基因,后者则一唱三叹细腻真挚,映射出超越实用理性的“月明人倚楼”般审美自由的诗性特质。上林繁花的锦绣江南自此蕴育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最高代表——江南诗性文化。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这是南朝齐诗人谢朓歌咏江南时的开篇之句。此时的江南,芳草萋萋,烟雨迷离,“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时时透着落花依草、娟然自媚的文学之美。然而这是整个民族用剧烈痛苦的冲突震荡换来的。衣冠南渡[注]唤醒了江南沉迷于自给自足与美丽富饶的觉醒意识,开启了从“好勇轻死”的野蛮到“向善尚文”的文明、从“自然趣味”的本能到“精致生动”的自由审美精神的升级程序。《世说新语》记载了魏晋几代士族阶层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展示“魏晋清谈”风貌和士人风骨,反映出当时的江南已经处处呈现出“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

    唐代的气度和宋代的典雅,是现代人追忆往昔时心向往之的。而造就这两者的,离不开逸笔草草、斜晖脉脉的江南。江南,有多少诗人词者白衣胜雪轻吟漫步于此,拨草拾花遍寻诗兴?唐宋的江南笙歌悠扬,月光如水。此时的江南,是多情满溢的笔墨素笺里的江南,是低吟浅唱平仄潜徊里的江南,是从唐诗宋词中款款而来的江南。仕途坎坷的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六十七岁时回首青年时漫游江南、旅居苏杭时的情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词作《忆江南》。彩霞满天、白浪碧波、叠彩风灵、水墨写意的江南,不正是梦里水乡的江南吗?若是抽离唐诗宋词中江南的因子,唐诗宋词就会黯然失色,味同嚼蜡。江南文化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把其中的人们化为承载诗性精神的主体,比如那些遗民、流人、山人和学人。一生在政治上屡受排挤倾轧的苏东坡,在“不自由的生存”中来到江南,并成为被江南文化所化之人,在江南获得了生命的蓬勃和宽宏,终于使其从积郁难舒走向了旷达盈实。“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他,实现了运用诗性智慧机能在烦恼人生中开拓出审美一脉,把个体经验中的苦痛与创伤转化为澄澈的生命之流,实现了整个人生的超脱,使一代大家真正擎旗。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烟火人间的江南,用潋滟水光和空蒙山色,用三尺红尘和一方净土,稀释和涤荡着生命中的焦虑悲凉。送走了以金陵为中心的南朝文化、以杭州为中心的南宋文化后,江南开始了以苏州为中心的明清文化的第三座高峰的登攀之路。繁花似锦的江南却在此时承载了更多的故国之思和遗民之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在嘉靖三年发出这样的人生沉浮之慨和历史兴衰之感时,他可能不会看透他所尽忠的大明王朝仅在一百二十年后便“都付笑谈中”了。明清易代之际,江南士大夫的抵抗非常强烈,死节者众多,同时也出现了如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一大批笃守“忠节”的遗民,他们组成的文人圈子成为当时最有辐射力的舆论场,使江南成为文化集散地,许多新的观念和想法在这里萌生,向四方传播开去,同时又吸引各地的思想资源流向这里。

    中国五千年铁与火的历史告诉我们,苦难能够摧残生命,更能催生热情。若被以审美自由为生命精神最高理想的江南诗性情调长期浸润和滋养过,则面临的苦难越大,激发出的生命热情就越大。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是新时代的江南。幽静透明和清丽纯洁的江南气质,正蓬勃焕发着蕴含千年哲思的全新生命力。奋勇争先的新时代面貌下,更多的生命个体寻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平常心,更多生活于斯的文人墨客才能临窗听雪,饱蘸雄浑丰厚的气魄;才能月下看花,挥就秀丽飘逸的风骨,将那些值得为之自豪的岁月遗珍,浓缩成独特的江南风华,构筑成华夏和人类的共同记忆。

    在华夏民族的生息区域,江南一直是一片神奇而充满魔力的土地。新时代的江南将更是万里乡愁和人性灵明的现代栖所。

    [注]衣冠南渡:西晋末,晋元帝避乱渡江,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大批缙绅、士大夫随之南下。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史记》记载,写出了上古江南先民自给自足、随遇而安的生活方式,也为江南精神性格的形成提供历史依据。

    B.文中《世说新语》所写的魏晋士族阶层不同性格特征和人生追求,是衣冠南渡后江南呈现出的觉醒意识的真实写照。

    C.作者叙写了苏东坡在政治上遭受排挤融入江南后,在诗性文化的滋养下,实现了人生的超脱,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对其人生态度的推崇。

    D.文章结尾处展现了“烟波画船、临窗听雪、月下看花”的诗意画面,揭示了江南风华所蕴含的新时代内涵,升华了主旨。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

    A.文章与《荷塘月色》都引用了《西洲曲》的句子,前者表现江南人的闲愁心殇,后者意在表现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对精神慰藉的追寻。

    B.第二段作者将北方民歌的明朗豪爽和江南民歌的细腻真挚的风格进行对比,反衬出江南所拥有的与众不同的诗性特质。

    C.文章视角独特,情理融合。选取民歌、诗词、文化名人入文,承载着作者深厚的文化情怀,体现了作者对江南风华的理解和思考。

    D.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行文,脉络清晰,层次鲜明,既有对不同时代历史文化现象的思考,又有对现实的观照和对未来的展望。

    【3】本文语言典雅优美,请结合全文赏析。

    【4】文中说“若被以审美自由为生命精神最高理想的江南诗性情调长期浸润和滋养过,则面临的苦难越大,激发出的生命热情就越大”。请结合文本,谈谈这句话的具体体现。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2)《氓》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

    (3)苏轼在《赤壁赋》中 “________________”两句,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运用多个意象,集中表现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写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百姓的极度掠夺之上,并挥霍无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在大自然里沐浴迎风的闲适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秦观在《鹊桥仙》中,认为牛郎织女一年一度“七夕”相会胜过人间长相守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

    (2)《琵琶行》描写乐声一会儿婉转流利、一会儿梗塞不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对人生短暂而自然永恒的感叹。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词人柳永的《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句写“钱塘自古 繁华”,极写这个“三吴都会”的富庶景象。

    (2)《定风波》中,当苏轼走过风雨,看到山头的斜阳之后,他不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雨之 后的一句感慨“ ”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道出了词人的顿悟:自然界的雨晴 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3)在李清照《声声慢》中,她孤独一人,望着窗前凋零的菊花,不禁哀叹“__________”,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词人孤苦无依时时间的难挨和内心的空虚。

    (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借写北魏太武帝追击宋文帝军队直到瓜步山的 历史,影射现实,感慨人们忘记国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5)蔺相如清醒地看到秦国不敢“加兵于赵”的原因,并以比喻的方式说明自己与廉颇不能内斗必须团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______________;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诗人在梦游中惊惧而醒,叹息不已。

    (4)杜甫《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事业无成、身体衰老、失意窘迫的境况。

    (5)《虞美人》中李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无奈。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①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②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滋,当“繁”解释。③荣:犹“花”

    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孤独形成对照。

    B.三、四句式说女主人公在不经意间受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吃惊日子过得飞快,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

    C.五、六句式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芬芳,无奈“路远莫致之”,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这两句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

    D.在五、六句的基础之上,七、八句转入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有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自我安慰。

    2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奇树”的象征意义。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曰:“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信再拜贺曰:“然臣尝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项羽救巨鹿,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当是时,诸将皆作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到新安,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行略定秦地。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下列对原文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B.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C.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D.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争持牛羊酒食献军士 飨:犒赏

    B.然臣尝之 事:侍奉

    C.秦民无不者 恨:感到遗憾

    D.项王使者 反:通“返”,返回

    3对原文的理解,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在巨鹿艰苦奋战,刘邦却先于项羽攻入函谷关,但他并不扰民,而与百姓约法三章,杀人的人判处死罪,伤人的人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并和秦地父老解释说,他还军霸上的原因,是想等待其他诸侯们到来,一起商定盟约。

    B.韩信对项羽的评价明褒实贬,他认为项羽虽说战斗力强大,实则残暴,与《项羽本纪》中的他坑杀降卒、焚烧阿房宫相呼应;项羽虽说与将士同甘共苦,可是却不忍给手下分权,这与后文他疏远范增相呼应。

    C.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以示必死决心,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诸侯们却各怀心思,没有参与战斗。等到战斗结束后,诸侯们一方面深受震撼,另一方面也自觉羞惭,所以伏地跪行,不敢抬头面对项羽。

    D.项羽为人刚愎自用,中了陈平的反间计,于是对范增心存猜忌,日渐疏远。范增非常气愤,主动请辞,项羽竟然答应了范增的请求。这更加使范增失望生气,最终他还没有到达彭城,就背发疽疮,被项羽活活气死了。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1)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2)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中,是他们让我自立自强;成长中,是他们让我自谦自省。他们是我的师长学友,他们是我的邻居亲朋……

    请以“促我成长的那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选取典型事件,有真实感人的细节;2.正文中要有不少于3行的新诗;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