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三明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您能光临此次盛会,实在是我等之幸,这是我的高足,希望您能赐教一二。

    B. 近年常困窘境,唯念您垂爱之深,但恐不才难副期望。

    C. 虽然事情有些难办,但我一定鼎力支持,请你放心。

    D. 这是他尝试创作的一篇拙作,评委老师一致认为文章虽尚显稚嫩,但值得推介。

  •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人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  ①  枯萎的心灵也会因之复苏。爱的师魂,无处不在,  ②  有爱方能育良才。不时也会听到有些教师感叹“现在的孩子不好教”,  ③  也不尽然。现在的孩子见多识广、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  ④  更便于因材施教。时代在变,  ⑤  只要爱的师魂不变,教师就不会墨守成规,  ⑥  与时俱进,帮助每一个孩子把人生过得出彩。

     

    A

    虽然

    所以

    /

    并且

    然而

    相反

    B

    即使

    /

    其实

    反而

    而是

    C

    /

    只要

    不过

    可是

    因而

    D

    无论

    以为

    而且

    /

     

     

    A. A   B. B   C. C   D. D

     

  • 3、下列古诗文与苏东坡没有关系的一句是

    A.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B.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C.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D.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②他苦心孤诣地寻求国画艺术的发展道路,多方探索,力求变化创新,在挥毫泼墨中抒发画家丰富的思想感情。

    ③国家没有制定统一的价值评估标准,致使坊间对夜明珠的认定具有极大的主观性,这也使得许多人造宝石充斥市场,鱼龙混杂

    ④不管日方如何处心积虑、绞尽脑汁、变换手法宣传自己的错误立场,都改变不了钓鱼岛属于中国这一基本事实。

    ⑤我喜爱青衣的凤头绣鞋,绿裙衩里露出的红里子;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漂样的小碎步,以及不瘟不火、缠绵悱恻的唱腔。

    ⑥登上黄山光明顶,放眼眺望,起伏的群山座座相连,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天际。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缦立远视,而望幸   积土成山,风雨兴

    B. 后人哀之不鉴之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 皆出于此乎 秦爱纷奢,人亦念

    D. 不知东方既白 师道不传也久矣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手推车

    艾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手推车/以唯一的轮子/发出使用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穿过寒冷与静寂/从这一个山脚/到那一个山脚/彻响着/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交织着/北国人民的悲哀

    1938年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上下两节除词句和意象不同外,在音节安排和意境的营造上基本重复,这种重章叠唱的反复结构,加深和突出了诗歌的感情。

    B.这首诗的作者善于抓住生活中具体可感的事物、也是这首诗最主要的意象——手推车,进行艺术性的描写刻画,传达出独特的感受。

    C.诗歌以时间和空间为序,先描写手推车发出的“痉挛的尖音”,再描写手推车留下的“深深的辙迹”,以此探掘那藏在心灵深处的感悟。

    D.这首诗和《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都足以显示诗人的心与时代、人民跳动在一起,凸显了诗人就是那个时代的思想者和革命者。

    【2】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了客人吹洞箫的内容,开始是正面描写,写洞箫的声音呜咽、不绝如缕,接着用侧面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洞箫声音的悲凉。

    (2) 《诗经·氓》中,女子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感淡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叹高危难行,直写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侧面描写琵琶女年轻时不但弹奏技艺高超,而且容貌美丽出众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题文)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表现蔺相如不计私怨,以国家前途为重的语句是“我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

    (2)古人评点《登高》的颈联,“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含有八层意蕴。

    (3)汉代的在《过秦论》的结尾提出了中心论点,他认为秦国灭亡的原因在于:“_________”。

    (4)《劝学》中“蟹六跳而二螯,_________,用心躁也”一句从反面强化了学习专一的重要意义。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瞰的角度动态地写出大好秋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水草轻盈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阐明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雨巷》中的女郎,静默地走近又飘过我身旁,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2)《记念刘和珍君》中描写真正的革命者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斗争多么艰苦,都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卫风·氓》中勤劳的女主人公实在让人敬佩又同情,她自从嫁氓为妻,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经·采薇》中写士兵因驻地没有安定,无法委托人去打听家里消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词作,完成下列小题。

    定风波暮春漫兴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1】电视台的诗词鉴赏栏目打算将这首词上阕的意境实景拍摄出来,第一个镜头脚本已经写出,请补写第二个镜头的内容。

    (地点)江西上饶带湖

    (时间)暮春时节

    (人物)辛弃疾

    镜头一:青年时期的辛弃疾风华正茂,头上插着春花,与朋友们饮酒作乐,趁着酒兴,策马游春。

    镜头二:                 

    【2】下列关于本词写作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片“卷尽残花风未定”,有如奇峰突起,似与上阕毫无联系。然而仔细寻味,却恰恰是由上片向下片过渡的桥梁。

    B.“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想象力丰富,赋予燕子以人的感情,仿若飞燕也舍不得春的归去。

    C.这首《定风波》为读者打开广阔的想象领域和思维空间,诱发人们追踪春天的脚步,进行哲理的思考,可谓另辟蹊径,富有独创精神。

    D.古典诗词中的“春归”有两种含义,一种指春来,如陈亮《水龙吟》;“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一种指春去,大抵抒发伤春之感。本词属于第一种。

    【3】辛弃疾的词不仅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且风格多样,从词作风格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与这首《定风波》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

    A.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菩萨蛮》)

    B.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

    C.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鹧鸪天》)

    D.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孟子,名轲,字子舆,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合称“孔孟”。

    B. 孟子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

    C. 《孟子》共七篇,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D. 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春秋》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 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 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 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4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2020年12月18日,腾讯网报道, 一名外国教授在一档访谈节目中感慨地说,中国留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过于相信“课本知识”;不会发问,很少会阐述“自我观点”;缺乏“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这番话非常扎心,但又让人觉得句句在理。

    (2)2020年12月22日,在由搜狐教育主办的“2020搜狐教育年度盛典”上,我们看到了多条名人的学习之道,如:

    “知识不是从外部输入的,而是在人的脑袋里面慢慢建构出来的。因此,很关键的一点是学生必须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我们往往以为理解与实践是先后的关系,先要理解才能实践,先学了才能用,但其实两者是一起发生的。”

    读了上述材料,结合课本中荀子、韩愈等人有关学习之道的论述,以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谈谈你的感悟和认识。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